登录 注册

研究洞察

音乐类节目集成创新,开辟发展新蓝海
作者:周欣欣
  音乐类节目一直是电视荧屏上历经起伏但经久不衰的一个类型。2016年自开年伊始,集成多种创新元素的音乐类节目陆续登场,在内容、元素的推陈出新之外,在创新理念上不断寻找新蓝海,通过素人、专业歌手、非专业歌手的巧妙搭配,寻找音乐节目突围的新方向。

1、 音乐综艺集成推理、团体等元素登场 

  作为活跃在电视荧屏上多年的一个节目类型,音乐综艺表现手法多元,节目元素多变,但近年来在政策管控、创意荒、歌手荒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下,也面临着创新突破较为困难的窘境。2016年开年以来,音乐类综艺节目集成推理、团体等元素全新登场。

  继2015年《歌手是谁》、《蒙面歌王》、《隐藏的歌手》开启音乐推理序幕后,2016年江苏卫视和浙江卫视又推出两档集成推理元素的音乐类节目,《看见你的声音》由观众凭视觉判断选手是否具有专业演唱实力;《谁是大歌神》中明星猜评团通过声音寻找隐藏在模仿者中的大歌神。

  在推理元素之外,与中国当下繁荣的粉丝经济密切相关,偶像团体选秀节目在电视荧屏上开始集中出现。继2015年第四季度浙江卫视推出男团选秀《燃烧吧,少年》后,2016年上海东方卫视《阳光美少女》、浙江卫视《蜜蜂少女队》相继推出,通过培养高粘度的粉丝,节目不仅在电视荧屏和社交媒体上不断扩大影响力,偶像团体背后所具有的产业链价值更是电视媒体重新吸纳年轻受众、开辟新的营收路径的不二选择。

  上述音乐类节目的集成创新,一方面丰富的荧屏音乐类节目市场,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听体验,但同类节目扎堆上线、创新元素高度雷同的现象依然存在,而最终的结局仍是通过市场的选择和淘汰,加速节目进入衰退期。

2、素人、专业/非专业歌手混合搭档,碰撞出不一样火花

  在集成不同元素之外,电视音乐类节目开始尝试在创新理念上寻找新的突破口,通过对参与主体的变换、选择和混搭,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目前电视荧屏上的音乐类节目参与主体组合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素人VS素人、专业歌手VS专业歌手、专业歌手VS素人、非专业歌手VS非专业歌手。 从变化脉络上看,《我是歌手》主打专业歌手和专业歌手的比拼,《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是素人歌者和素人歌者之间的较量,2016年1月开播的《看见你的声音》和《谁是大歌神》,以及5月湖南卫视开播的《我想和你唱》都主推素人与专业歌手之间混合搭档。在此基础上,2016年5月北京卫视《跨界歌王》进一步将对阵的双方均锁定为非专业歌手,让他们突破固有边界,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惊喜。从四档典型节目的观众构成来看,《我是歌手》、《看见你的声音》年轻观众占据更高的比例,《中国好歌曲》男性观众占比高于其他几档节目,《跨界歌王》高学历观众占优(图1)。 

    

  音乐综艺,作为电视屏幕上最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一类节目,近年来不断面临发展瓶颈,但也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游戏手法、悬念推理、团体竞演、主体混搭……,为电视音乐类节目的市场注入新的力量。但当我们回到音乐本身反观节目的发展,“看上去很美”的表象依旧没有解决电视音乐节目“疲软”的真正问题,唯有用音乐本身打动观众,才有可能帮助节目找到真正的价值。

  

您的需求将被转发到CSM的邮箱

  • 我是CSM的客户
  • 姓名:
  • 公司:
  • 职务:
  • 领域:
  • 所在城市:
  • 电子信箱:
  • 手机:
  • 需求信息:
  • 预计项目额度(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