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研究洞察

用收视数据,讲述季播真人秀的故事
作者:封翔
 

  近年来,在上星频道的收视竞争中,季播真人秀成为强势频道打造频道品牌、抢占收视先机的法宝。综观2015年所有调查城市市场节目收视排名前十位,季播真人秀节目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均榜上有名,在电视节目市场大放异彩,成为电视荧屏乃至视频行业的收视宠儿。本文基于CSM媒介研究2016年新推出的TVPRISRS软件数据,以上星频道播出的季播真人秀为研究对象,回顾季播真人秀节目在我国发展历程,就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做特征纪要。

 一、季播真人秀发展脉络梳理

  自电视进入普通家庭以来,电视节目日新月异,新闻、电视剧、综艺等形式多种多样,随着国外《老大哥》、《幸存者》等真人秀节目火热,我国真人秀节目也开始策划和创作,同时随着季播概念的日趋成熟,季播真人秀在当下电视市场火爆荧屏。TVPRISRS历年季播真人秀节目数量数据显示: 2003年至2016年第一季度,上星频道累计播出季播真人秀栏目近450档(按名称不同计)(图1)。

     

  2003年至今,季播真人秀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及众、从粗至精的发展历程并且仍然在蓬勃发展的道路上,依据节目数量和发展特征我们可以将季播真人秀节目在我国的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期(2003-2004年)。随着国外《超级老大哥(Big Brother》和《幸存者(Survivor)》等节目的成功,广东卫视借鉴《幸存者》而策划了《生存大挑战》,并于2003年8月播出了我国最早的季播真人秀节目,2004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和上海东方卫视《我型我秀》的开播则标志着我国季播真人秀萌芽的开启。在第一阶段,各家电视台节目试水性质较多,节目数量较少,安排的播出时段一般都是非黄金时段,制作单位还没有明确的季播意识。

  第二阶段:发展期(2005-2011年)。随着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获得巨大的成功,几个主要的卫视开始加大季播真人秀的研发和投入,如湖南卫视、江苏卫视、上海东方卫视、浙江卫视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季播真人秀如《变形计》、《挑战麦克风》、《勇往直前》、《中国达人秀》、《中国梦想秀》等纷纷涌现,2011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梦想合唱团》的播出标志着我国季播真人秀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在第二阶段,各电视台开始使用季播概念,季播真人秀节目数量还处于较低水平,内容偏重于歌唱选秀,素人选秀占据荧屏。

  第三阶段:成熟期(2012-2013年)。2012年灿星公司引进荷兰《The Voice Of…》系列节目模式,成功播出《中国好声音》,标志着我国季播真人秀节目进入成熟期。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市场培育,季播真人秀节目制作日趋精良,模式引进成为常态,播出频道数量也有大幅增加,节目数量和类型不断丰富,如《爸爸去哪儿》、《最美和声》、《星跳水立方》等。在第三阶段,季播真人秀节目数量不断攀升,数量在2013年也首次超过100档,更多电视台加入节目制作,模式引进蔚然成风,季播真人秀内容更加多元化。

  第四阶段:爆发期(2014-2016年)。2014年起,季播真人秀数量大幅增加,由2013年的80多档激增至2014年的150多档,2015年数量创历史新高,达到了210档,2016年第一季度季播真人秀节目就超过100档,预计2016上星频道真人秀总量超过400档。同时现象级节目不断涌现,如《最强大脑》、《奔跑吧兄弟》、《极速前进》、《我是歌手》、《极限挑战》等。在这一阶段,卫视频道呈现季播节目常态化编排,同时明星真人秀大行其道。

二、季播真人秀播出及收视亮点

  季播真人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节目数量由少变多,节目质量不断提升,现象级节目如《超级女声》、《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舌尖上的中国》、《爸爸去哪儿了》、《奔跑吧兄弟》等也不断涌现。

  回顾季播真人秀节目发展脉络,梳理季播真人秀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节目可以发现:2003年《生存大挑战》的播出是我国季播真人秀的萌芽,歌唱选秀类节目则拉开了季播真人秀的大幕;在发展期,表演选秀节目是节目主流,同期开始尝试不同类型的表现手法,如《变形计》、《智勇大冲关》等;通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在成熟期,《中国好声音》等一批模式引进节目获得成功,季播真人秀的触觉开始延伸到各种题材:美食类、文化类、亲子类等等,央视的加入也是季播真人秀全面深化的必然结果;在爆发期,现象级节目不断涌现,明星真人秀开始大量活跃荧屏,《全员加速中》被誉为半个娱乐圈的明星阵容,《女神新衣》则是季播真人秀TV+的成功实践,真正实现了收视率直接变“现”(表1)。

 

  考察近几年季播真人秀收视表现,收视超过1%的季播真人秀无论节目数量还是频道数量均呈现不断提升的趋势。2009年在71城市组收视超过1%的季播真人秀栏目共有8季,分布3个卫视频道,收视最高的节目是湖南卫视播出的《快乐女声》;2010年至2012年,收视较好的季播真人秀节目数量和卫视频道数量略有增长,均在10季节目以内,涉及到3、4家卫视,年度收视冠军也都是表演选秀类节目,如《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2013年收视超过1%的节目数量翻了一倍,达到21季,涉及到卫视频道也扩大到5个,2014年无论节目数量还是卫视频道数量继续扩大,季播真人秀也进入了爆发期,年度收视冠军是《中国好声音》;2015年,收视超过1%的季播真人秀节目首次超过了30个,同时《奔跑吧兄弟》摘得年度收视冠军,垄断多年的表演选秀被游戏竞技类节目打破(表2)。

 

  根据节目形式和内容可以将季播真人秀划分为表演选秀、纪录纪实和游戏竞技三个大类,在季播综艺节目的发展初期,表演选秀类节目火爆荧屏;在成熟期,以《爸爸去哪儿》为代表的纪录纪实节目成为电视市场一大亮点;在爆发期,以《奔跑吧兄弟》、《极速前进》、《极限挑战》为代表的游戏竞技节目吸引了大众的眼球。观察这三类季播真人秀排名靠前的节目,在表演选秀类节目中,《中国好声音》称霸荧屏,湖南卫视和东方卫视分别凭借《我是歌手》和《中国达人秀》等各占据3个席位;在纪录纪实类节目中,湖南卫视相比其他卫视更具优势,《爸爸去哪儿》独占鳌头,《舌尖上的中国》成为央视唯一能进入TOP10的节目,其他节目如《偶像来了》、《花儿与少年》等收视要明显低于《爸爸去哪儿》;在游戏竞技类节目中,浙江卫视凭借《奔跑吧兄弟》领跑其他卫视,上海东方卫视的《极限挑战》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表3)。

 

  自2014年7月以来,CSM媒介研究联合新浪微博推出了微博电视指数,季播真人秀的微博讨论数据显示:《中国好声音》第4季、《我是歌手》第3季和《爸爸去哪儿》第3季是微博用户讨论人数最多的节目,均超过了750万用户;从提及量看,《爸爸去哪儿》第3季是提及次数最多了栏目,《真心英雄》、《偶像来了》和《极限挑战》提及次数均超过了1000万,具有较多的讨论话题;从反映传播广度的阅读次数看,《爸爸去哪儿》第3季凭借超过170亿的阅读量领先于其他节目,《我是歌手》第3季、《奔跑吧兄弟》第2、3季、《偶像来了》第一季均获得了超过110亿次的阅读量,领先于其他节目(表4)。

 

  检索所有季播真人秀节目,我们可以找到时至今日那些“最”之节目。如《年代秀》凭借其至今播出了17季成为季播真人秀最常青的节目,播出超过10季的节目还有《变形计》和《活力大冲关》;《爸爸去哪儿》第3季凭借超高的阅读量成为所有季播真人秀的最火节目;收视最高的桂冠则被《中国好声音》第2季斩获;2015年最火的主持人非华少莫属,最热的嘉宾终属跑男团。

三、季播真人秀发展趋势

  回顾季播真人秀节目发展趋势:首先,从参与主体的变化趋势看,目前季播真人秀节目处于由素人真人秀向明星真人秀过渡的阶段,2015年明星和素人真人秀的播出量处于相对均衡的水平,在季播节目发展初期素人真人秀占主流,近几年明星真人秀不断出现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引领市场,明星真人秀的强大市场号召力仍将是市场主流。

  其次,从节目类型变化趋势看,游戏竞技类节目由于和明星的天然契合度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还将是荧屏的收视宠儿,迎合了普通人猎奇心、八卦以及欣赏明星受虐的心理,同时节目类型将呈现多元化发展,更多内容都将成为季播真人秀的取材源泉。

  再次,从节目制作角度看,季播节目进入大片时代。观众注意力在被分流,促使制作单位需要花大代价呈现更好的视觉效果,明星的加盟也无形中提高了节目的制作成本,好的节目同时也会为制作单位带来丰厚的回报,从而形成高投入、高产出的良性循环。

  最后,从节目播出形式看,节目播出机制更加灵活。季播在国外的实践中,一般将全年分为秋季首映期(9月至12月)、关键编排期(12月底至1月)、旺季播出期(2月到5月)和夏季重播期(6月到8月),通常在2、3个月左右的时间安排节目的播出,每周播出一次,而在我国季播真人秀发展过程中,为了最大深度挖掘节目潜力和品牌影响力,出现了一年播出多季的情况,如《奔跑吧兄弟》、《欢乐喜剧人》等,还有一些节目甚至模糊了季的概念,采用日播的形式,播出的周期也进行了拉长;还有一些节目播出时,可能是出于分摊成本的考虑,出现了一季多播的现象,如《一起出发》是由湖北卫视和黑龙江卫视同步播出的。

   2015年全国电视市场数据显示,综艺节目凭借5.9%的播出比重获得了超过一倍的(13%)的收视比重,成为资源使用效率最高的节目类型,其中季播真人秀的收视贡献举足轻重,2016年预计将播出400档季播真人秀节目,其收视表现和创新风向如何?就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您的需求将被转发到CSM的邮箱

  • 我是CSM的客户
  • 姓名:
  • 公司:
  • 职务:
  • 领域:
  • 所在城市:
  • 电子信箱:
  • 手机:
  • 需求信息:
  • 预计项目额度(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