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研究洞察

健康小窗口,生活大舞台——上星频道健康类栏目播出与收视分析
作者:周欣欣

  健康类电视栏目主要是指以医学常识介绍、疾病预防与保健、健体养生等为核心服务内容的电视服务节目形态。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接踵而来的各种健康问题的增加、以受众价值为核心的电视节目分众化传播趋势的发展以及媒介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传播变革,都推动了健康传播与电视媒介的深度结合,电视健康类节目也逐步拓宽视阈,节目内容拓展到养生、中医、食疗、运动、营养、心理健康等领域,表现手法也从演播室谈话、专题纪实向真人秀迈进。本文基于CSM媒介研究71城市收视调查数据,对上星频道播出的健康类电视栏目,从播出及收视概况、节目内容形态以及发展变化趋势等角度进行分析。

一、各类频道健康类栏目播出及收视概况

1、地面频道是健康类节目播出主体,省级卫视收视占优

  作为生活服务节目的一个子类型,电视健康节目虽然不是拉动收视的主力类型,但它以传递实用的健康生活信息为己任,通过多元的表现手法,在生活服务节目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不断对其目标受众形成影响。从2015年以来71城市上星频道健康类节目的播出和收视比重来看,健康类节目在中央级频道的播出比重(5.37%)高于省级上星频道(4.56%),收视比重上则是省级上星频道(11.22%)高于中央级频道(7.85%)。与其他生活服务节目相比,健康类节目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在省级卫视中其收视比重仅次于导视类节目排在第二位,在中央级频道中则排在导视、天气预报和饮食类节目之后的第四位(表1)。

 

  在健康类节目的播出和收视时长分布上,不同级别频道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2015年健康类节目的播出更集中于省级非上星频道和城市台频道,而其收视则主要集中于省级上星频道(图1)。

 

  健康类节目的播出收视变化,一方面源于观众对健康生活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广电主管部门在政策上的规范管理也对其播出收视变化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2014年10月,广电总局开始严格规范整顿健康养生类节目,规定从2015年1月1日起电视养生类节目只能由电视台策划制作,不得由社会公司制作。2015年4月24日新修订的《广告法》审议通过并于9月1日正式施行,其不仅加强了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医药健康类广告的监管,更是强化大众传播媒介广告发布行为的监管力度,明确规定大众媒体传播媒介不得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医药类广告。可以看出,在这两条政策法规实施后,健康类节目的播出环境得到净化,上星频道健康节目播出时长下降明显,而其收视时长在经历短暂下滑后有重新上升的势头(图2、图3)。可见健康有序的播出环境虽然短期内会产生阵痛,但从节目的长远发展来看,其利大于弊。

 

2、省级卫视健康类栏目数量众多,中央级频道健康栏目少而精

  在上文所分析的健康类生活服务节目之外,近年来在电视荧屏上还活跃着一些专题、生活服务其它及饮食类节目,在传统健康养生的范畴之外,这些节目聚焦医疗行业或健康生活,与本文分析的健康类节目形成互补,因此,在后面的分类及案例分析中,本文将这些节目也纳入分析,以期对健康类节目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更全面的了解。

  从2015年在播的健康类节目的收视数据可以看出,省级卫视在健康类栏目的播出数量上呈现出繁荣的态势,包括上海东方卫视、安徽卫视、北京卫视、浙江卫视、湖北卫视、贵州卫视、东南卫视、深圳卫视、黑龙江卫视、广西卫视、山东卫视等在内的十几家省级卫视均推出了健康类的专题栏目。与之相比,中央级频道的健康类节目目前只有中央台四套的《中华医药》以及中央台十套的《健康之路》,呈现少而精的发展态势。

3、 健康类节目的播出环境得到净化,真人秀等手法助力节目收视提升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健康类栏目无论从节目的制作、编排还是播出上都渐趋成熟,健康类栏目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知识性、实用性和互动性的服务性栏目,日趋增强的贴近性广受大众青睐。尤其是2015年《新广告法》颁布实施后,健康类节目的播出环境得到净化,为权威性、高品质、贴近性强的品牌健康栏目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从2015年71城市上星频道各档健康栏目的首播档收视效果来看,除了品牌健康栏目如北京卫视《养生堂》(开播于2009年)、中央台四套《中华医药》(开播于1998年)以及中央台十套《健康之路》(开播于2004年)一如既往地受到观众关注外,一些聚焦医疗行业和医患关系的健康类真人秀节目也表现出较好的收视势头,如上海东方卫视急救纪实真人秀《急诊室的故事》已开播第二季,安徽卫视《超级诊疗室》立足明星公益救助,创新的表达手法助力节目收视提升(图4)。从这些健康节目的内容范畴来看,有从狭义的健康养生向更广义的医疗、医患关系扩展的趋势。

二、上星频道健康栏目的分类比较

  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将上述各档健康类栏目,借鉴全国“人口与健康”类节目播出频道调研报告,根据内容主旨进行分类,大致分为养生服务、健康咨询、食疗健身、医患关系四类(图5),从表现手法上又可以细化为演播室谈话、真人秀和专题三类(图6)。在此基础上,从栏目内容、节目形态、受众、收视及竞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力图从更全面、更立体的角度对当前上星频道中健康类栏目的特点、受众及收视差异有一个形象的描摹。

1、栏目内容及节目形态的差异

  在各类健康类栏目中,养生服务类节目所占比重较高,在节目形态上又多采用演播室谈话的形式。观察其热播元素,可以归结为如下三点:一是汇集中西医医生资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二是集资讯、访谈、养生技巧于一身,具有一定的全面性;三是浅显易懂、深入浅出,具有一定的通俗性。如北京卫视《养生堂》以“传播养生之道、传授养生之术”为宗旨、《我是大医生》以权威医生主持团为核心向大众传递健康医学服务知识,深圳/青海卫视播出的《时尚健康》集资讯、访谈、绿色生活技巧于一身,贵州卫视《健康密码》汇集资深名医,为观众提供健康知识、传授养生妙招,甘肃卫视《聚健康》由中医养生专家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向观众传递中医养生、食疗养生、养生保健等知识,西藏二套《藏地健康密码》普及藏地健康保健知识和极地旅行常识,介绍高原独特的食物和藏医藏药,山东卫视《养生》全方位展示中医养生文化,为观众提供实用的养生资讯。除了演播室谈话这种形式,中央台四套《中华医药》则采用电视专题的形态,以“关爱生命健康,服务全球华人”为主旨,向海内外观众传播中华传统医药文化,提供权威健康服务。

  与养生服务类节目立足养生知识有所不同,健康咨询类栏目侧重于对具体病例、问题的解答和解决,在上星频道中也有播出。中央台十套《健康之路》每次围绕有关卫生与健康的一个主题请国内一流的医学专家到演播室,做嘉宾主持直接回答观众的问题;贵州卫视《最强大夫》集合18位三甲医院不同科室医生同台坐镇,解答观众的健康疑问;广西卫视《艾问常识》从病理学角度探寻疾病的真相,揭示人体的秘密,这几档节目也采取演播室谈话的形式播出。安徽卫视《超级诊疗室》则借助真人秀之形,以典型极致病例为切入点,为病患人群提供可参考的诊疗方案和救助基金。

  食疗健身类节目在内容上更侧重于饮食这一特定领域,通过美食厨艺、美食知识来传播健康养生的理念和知识。湖北卫视《饮食养生汇》集养生知识和养生家常菜做法于一身;黑龙江卫视《绿色中国味》以绿色食品知识为核心,用明星参与答题的方式推介绿色食品知识;《大生活家》融合美食厨艺、生活百科、健康公益等元素,传播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

  医患关系类健康节目则进一步聚焦发生在医院、医生和患者身边的健康事件,通过真人秀的表达形式,直击中国医疗现状,还原真实医患关系,传递社会正能量。上海东方卫视《急诊室故事》通过深入挖掘一个个真实而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救治故事,赞颂生命的力量与尊严;浙江卫视《因为是医生》关注年轻医生成长过程中的严谨学习、科学操作、医学伦理、人性关怀、以及温馨的日常生活与情感;东南卫视《生命通道》以现实生活中突发事件为基础,以剧的概念进行深度报道。近年来医患关系类健康节目逐渐成为荧屏的一道新风,吸引观众的视线,笔者认为,其热播首先源于医患关系是社会转型期的热点问题,本身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其次,这些节目多采用纪实手法,真实还原事件,真实性强。

2、栏目受众的差异

  观察2015年71城市市场各类健康节目晚间时段的观众特征,不难发现女性、中老年、中等学历和收入水平的观众是节目的主要收视群体,而基于各类健康节目不同的内容定位和节目形态差异,其核心收视群体也存在着一定的分化(图7、图8)。

  偏重健康咨询和养生服务的两类节目,65岁及以上的老年收视群体、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体的无业群体、个人月收入在1200-3500之间的中等收入群体在节目观众中占据的比例高于其他两类节目,他们可以描摹为离退休在家而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老年人,对养生和健康知识具有一定诉求,更愿意通过电视节目获取相关的知识。医患关系类节目,因为多采用真人秀的表现形式,相对而言更吸引34岁以下年轻收视群体、大学及以上高学历群体、初级雇员群体,他们是一群年轻有朝气、具有一定的学识、工作稳定且具有一定上升空间的观众,对自身和社会热点事件关注度高,重视公平性与价值感,乐于收看该类节目。食疗健身类节目更偏重饮食领域,35-44岁、初中学历、职业类别为工人的观众,对其收视偏好明显更强。

 

三、上星频道健康栏目发展展望

1、平民视角为节目创造发展空间

  健康类电视节目,作为与大家日常生活及养生息息相关的一个节目类型,早期制播者更强化其社教属性,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在节目形式上普遍采用说教形式,难以激发观众的收视积极性。近年来,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的重建,尊重个性发展和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越来越被提高到日程上来,传播视角从共性传播向个性传播转化,传播理念也从精英传播向平民传播转化。在健康类节目的制播中更是充分体现了这种平民化视角的制作理念,不仅内容选题贴近性增强,更注重对于轻松、愉快的信息接受氛围的营造,同时节目的权威性和贴近性也不断增强,这也是近年来在各级频道多档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健康节目不断扩大收视战绩的重要原因。

  以北京卫视的品牌健康节目《养生堂》为例,该节目开播于2009年,采取演播室专家谈话的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节目在内容的广度、深度、关联度上精雕细琢,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内容选题贴近百姓的日常生活和节气变化,针对不同季节的多发疾病和养生方法从不同角度为观众提供切实可用的健康知识和健身方法,所邀请的专家也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广泛性,在广大观众尤其是中老年观众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观察节目近两年的收视走势,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2015年第三季度后整体收视水平有明显提升(图9),彰显出以观众为核心的节目制播理念在收视实践中的无往不胜。

2、文化品位为节目注入新的内涵

  尽管在节目内容上都是围绕百姓日常生活和健康养生而展开,但健康类节目要想获得自身的竞争优势和长远的竞争力却不能停留在单纯满足受众日常健康知识的浅层次需求上,成功的节目制作者开始将健康传播视为一种建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的文化实践。

  以中央台四套1998年开播的《中华医药》栏目为例,节目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电视门诊,而是一个以传播中医药文化为主,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健康栏目,并担当起向海外传播中国传统中医文化的责任。在《中华医药》的创办人看来,节目的根本宗旨是希望借中医中药之口,利用其所具有的超越政治与地域界限的文化特质,实现对外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软着陆”,以增强海外华人对祖国的认同感[1]。通过节目近年来的收视实践,借助节目文化品位的提升,《中华医药》不仅获得了稳定收视的回报(图10),也为自身注入了新的内涵,开拓了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3、创新形态为节目带来活力

  作为电视大众文化的特征之一,娱乐是大众一种主观性的生命体验和内在情感感受。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视大众文化的娱乐属性愈加清晰显现,反映在电视健康节目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新的节目表现手法的运用,如真人秀、戏剧表演等娱乐元素在节目中的运用。

  以上海东方卫视《急诊室故事》为例,该节目定位为急救纪实真人秀,借助先进的固定摄像技术,24小时跟踪拍摄常人视角无法触及的急诊室真实故事,真实还原生死关头的人生百态,2015年《急诊室故事》第二季开播,创新的表现手法,为节目赢得了更多的年轻、高学历、高收入群体的关注,为节目的发展带来更多活力(图11)。

结语

   “健康是一种自由”、“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健康是最好的天赋”,正是随着受众健康及保健意识的提高,以向大众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和养生理念的健康类电视栏目得以蓬勃发展。而发展至今日,健康节目的内容已超出传统的养生保健范畴,表达手法也不限于演播室的我播你看,尤其是聚焦医疗行业的真人秀的出现,以医疗为切入点为生命立传的纪实表达,为健康节目开辟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面对未来,随着社会对健康投入的增加、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二胎全面放开等政策利好,健康类节目前景可期。如何以科学可信的权威内容取代似是而非的偏方推荐,如何在真实和隐忍之间敬畏生命的尊严,如何从医疗的小切口中展现其背后的生活考验,是健康类节目迈向发展新阶段的所面临的真正挑战。

 

您的需求将被转发到CSM的邮箱

  • 我是CSM的客户
  • 姓名:
  • 公司:
  • 职务:
  • 领域:
  • 所在城市:
  • 电子信箱:
  • 手机:
  • 需求信息:
  • 预计项目额度(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