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体育大年的2012年,奥运会、欧洲杯等大型赛事留下数不清的经典瞬间,有太多的荣誉需要回望,太多的瞬间值得记忆。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共获得38枚金牌,27枚银牌,23枚铜牌,创造了境外参加奥运会的历史最好成绩。这其中,有8个项目是历史上首次获得奥运会金牌,17个项目首次获得奥运会奖牌。本届奥运会中国军团在基础大项、田径游泳实现巨大突破,共获得6枚金牌,2枚银牌,8枚铜牌,孙杨、叶诗文、焦刘洋用5枚金牌让中国游泳终于久旱逢甘露。但是有辉煌也会有遗憾,刘翔的再次退赛让无数国人为之潸然泪下,两次无缘奥运会让无数人为之惋惜。在这一年里,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欣欣向荣,2011-2012赛季北京金隅历史性突破首次捧起冠军杯;NBA巨星麦蒂,"大将军"阿里纳斯的加盟,易建联的回归,让2012-2013赛季初始就格外引人瞩目,北京、上海等主场部分场次上座率几近100%,部分场次收视率甚至超过美国NBA在中国的转播收视率。世界女子职业高尔夫球 LPGA锦标赛上,冯珊珊夺得职业生涯首个大满贯赛冠军,也成为高尔夫大满贯中国第一人;在昆明举行的世界级拳王争霸赛中,熊朝忠在迷你轻量级(105磅)中获胜,成为中国首位世界职业拳王;在第51届乒乓球团体世锦赛中,中国女队完胜新加坡队,时隔两年后重新夺回考比伦杯,中国男队实现世乒赛六连冠。
2012年的国际体坛也是精彩纷呈,伦敦见证了荣耀,激励一代人的口号响彻全球;博尔特破记录,双卫冕,飞人无极限;菲尔普斯三届奥运18金,缔造新传奇;詹姆斯9年梦圆;林书豪疯狂崛起;穆雷在美网和奥运会上双折桂; 2012也是"梅西年",梅西势不可挡,成为历史上单年进球数最多的球员;欧洲杯西班牙强势卫冕,不仅成为历史上第一支成功卫冕欧锦赛冠军的球队,也是第一支连续夺取三届大赛冠军(先夺欧锦赛、再夺世界杯、三夺欧锦赛)的球队。
如此精彩纷呈的一年体育节目的收视情况如何呢?为了更进一步了解2012年全国体育节目的收视状况,本文将根据CSM媒介研究2012年在全国所有调查城市的收视调查数据,对全国体育节目的收视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总结2012年体育节目收视特征。
由于有奥运会等大型赛事, 2012年的体育电视节目市场表现与2011年相比有所回升,从电视台的投入到观众的收视热情程度都有所提高,使得体育电视的播出量和收视量较2011年呈上升趋势。
2012年我国电视观众全年体育节目人均收视时长为1,868分钟,虽然超过了2011年,但与2006年和2008年这些体育"大年"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图1), 尤其是与同为"奥运年"的2008年相比 , 2012年全年人均体育节目收视时长较下降了52.6%。
图1 2004-2012年体育节目人均收视总分钟数(历年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体育电视节目的专业性特点使得体育电视观众的特征明显。各目标观众的体育节目收视时间均比2011年有所上升,男性、高学历、高收入观众的体育节目收视时长仍然高于女性、低学历、低收入群体(表1),2012年体育节目的总体观众构成情况与往年类似。本文在后面的电视观众特征部分将通过观众构成和集中度等指标进行进一步分析。
表1 2012年各类目标观众体育节目人均收视总时长(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012年不同时期体育节目的播出量波动较为明显。播出量最大的月份出现在6月,各级频道体育节目播出量在当月累计达到9598小时。这一方面是受到欧洲杯、奥运会预选赛等重大赛事的影响,该月体育资源较为丰富;另一方面是为了迎接7月底开幕的伦敦奥运会,各频道对往届奥运赛事进行了比较集中的回顾。9月份是2012年体育节目播出量的最低点,仅有7540小时左右。
2012年体育节目收视量的变化也呈现出时期差异。受到伦敦奥运会的影响,7、8月份成为2012年度体育节目收视量的顶峰。从4月份开始,收视时长开呈现指数增长,在8月伦敦奥运会期间达到巅峰,体育节目的人均收视时长达到437分钟。然而,奥运后的体育节目收视市场则呈现出了低迷状态,全年收视量的低谷出现在9月,人均收视时长仅为73分钟。与2011年相比,除了奥运期间,2012年只有2月、3月和6月三个月份体育节目的收视量略高于2011年同期,其他各月收视量较前一年均有所下降(图2)。
图2 2011-2012年各月体育节目播出及收视时长 (历年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012年体育节目的播出时长占所有节目播出时长的2.3%,体育节目的收视时长占所有节目收视时长的3.2%。受到奥运会和欧洲杯这两大赛事的带动,2012年收视和播出比重较2011年均有所提升,资源利用率也有更为理想,但与同是体育大年的2008年和2010年相比则仍有一定差距(图3)。
图3 2007-2012年体育节目的播出比重与收视比重 (历年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012年体育节目市场竞争格局与2011年相比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中央电视台在全国市场的霸主地位仍然难以撼动。在各类体育赛事中,具有一定时间跨度的大型体育赛事往往成为最具有代表性的"资源"丰收季,2012年中旬的欧洲足球锦标赛和伦敦奥运会以及2014年世界杯预选赛,使得中央台频道的传播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为中央级频道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级媒体,在政策倾斜、文化底蕴和媒介影响力等方面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凭借这些资源和优势,以中央台为主体的中央级频道在体育节目收视中获得了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虽然从播出量来看,限于频道数量等客观原因,中央级频道体育节目的播出量仅占体育节目播出总量的8.5%,并不具备优势。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省级卫星频道中,通常每个省只能有一个综合频道的节目信号通过卫星转播。因此,播出体育节目时间最长的是数量众多的省级地面频道和城市台频道。
但是,从收视量来看,借着大型体育赛事的东风,在赛事播出总量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观众收看体育节目时,72.5%的时间在收看中央级频道(图4),比2011年增加了3.1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重大体育赛事资源对提升频道在体育节目收视中的竞争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4 2012年在体育节目市场不同级别频道的播出份额与收视份额(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地方电视频道体育节目的总体播出份额与2011年基本持平,但收视份额下降了3个百分点。比较地方各级频道的体育节目播出份额和收视份额近两年的变化,可以看到:2012年省级上星频道的播出份额和收视份额与2011年相比均有所下降;省级地面频道体育节目的播出份额与2011年基本相同,但收视份额下降了1.1个百分点;市级频道体育节目播出与收视份额均较2011年降低;其他频道的播出和收视份额有所增长,但由于覆盖的局限,对收视的影响较小(表2)。体育赛事转播的时效性、观赏性以及影响力是吸引观众收看的主要动力,而目前地方频道掌握的精品体育节目资源较为匮乏,所以虽然播出份额较高,但对观众的吸引力并不够强。
表2 2011、2012年地方频道体育节目播出及收视份额比较(历年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总而言之,2012年与2011年相比中央级频道在体育节目播出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收视竞争力较上年有所提升。可以说2012年是体育节目较为"红火"的一年,无论是大型重要赛事还是中国军团在各项赛事中的优异表现都吸引着中国体育节目观众的注意力。
2012年是个体育大年,伦敦奥运会、欧洲杯足球赛等重大赛事如期举行。大赛事有时会超越体育范畴而成为一种能够吸纳更广泛人群关注的事件。在2012年体育节目的观众构成特征与往年相似的前提下,观众性别及年龄分布更趋均衡。与2011年对比,女性在2012年对体育节目的收视贡献有所提高;55岁以上老年人一直是电视节目及体育节目的主要观看人群,而2012年,55岁以下的中青年观众贡献了更多比例的体育收视,25-54岁各年龄段群体的收视集中度均高于2011年。2012年,低收入观众所占比例继续降低;学历角度看,中、高学历观众比例有所增加(图5)。
图5 2011-2012年体育节目的观众构成与集中度(历年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从中央台五套在2012年各周平均收视率走势看(图6),2012年伦敦奥运会明显是一个分水岭。从年初至年中,一些颇受关注的赛事时常充斥于中央台五套的荧屏,因此这期间的周平均收视率通常在0.2%上下浮动,几个重要赛事更是拉动其所在周在平均收视率曲线中形成波峰。
以前NBA巨星马布里为主将的北京金隅队在2011-2012赛季首次闯入CBA总决赛,并与独霸CBA总冠军位置数年的广东队一争高下,最终以完美的表现摘得桂冠,这不但激发了北京观众的收看热情,也俘获了全国球迷的注意,CBA五场总决赛的收视率节节攀升,第五场总决赛的收视率更成为奥运会以外的全年最高,这使得其所在的第13周的平均收视率达到0.31%。有广州恒大队参加的亚洲足球冠军联赛、有丁俊晖参加的2011/2012赛季世界斯诺克锦标赛及NBA季后赛等各有看点,三个赛事使得第18周的平均收视率再掀小波峰,达到0.27%。羽毛球项目是中国的优势项目,2012汤姆斯杯/尤伯杯所在的第21周的平均收视率为0.29%。欧洲杯足球赛在球迷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四年一次的强者竞技无疑让大家充满期待,尽管比赛时间并非在我们的黄金时段,但观众的热情还是推动着欧洲杯期间的周平均收视率达到奥运外的最高峰。2012年奥运会所在的第31周和32周,中央台五套的周平均收视率分别高达1.59%和1.19%,远远高于其他周,奥运会在体育领域的老大地位无可动摇。奥运会后,由于重要赛事相对稀缺,使得各周的收视率持续偏低,均低于0.2%。但NBA、CBA等重要赛事在新赛季相继开赛后,中央台五套的收视率有所上扬。
图6 2012年中央台五套周平均收视率走势(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012年全年看,中央台五套市场份额与收视率基本保持着相同的变化趋势:重要赛事的播出会使得该频道增强市场竞争力,市场份额曲线会掀起一定的波峰。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所在第31周的周平均市场份额达到最高值12.11%,32周的奥运会节目为中央台五套带来9.25%的市场份额(图7)。
图7 2012年中央台五套周平均市场份额走势(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012年中央台五套全天时段收视率走势与2011年相似,基本为2:00-6:00为全天最低时间段,且变化幅度不大,6:00之后,收视率开始上扬,三个收视峰值分别为中午12:00前后、傍晚的18:00前后及晚间的19:30-21:30。12:00及18:00通常情况下播出体育新闻类节目,19:30-21:30以各类赛事居多。
与2011年相比,2012年20:00-22:00的收视率明显地低于2011年,而22:00后至清晨6:00时段则由于奥运会、欧洲杯等的直播而高于2011年(图8)。
图8 2011年-2012年中央台五套全天收视走势(历年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012年中央台五套全天市场份额显示,0:00-6:00是该频道最具竞争力的时段,平均市场份额在3%以上,其中又以3:00-5:00为最高,超过7%,峰值达到9.86%。国外一些直播赛事及奥运会等大型赛事通常在这个时段播出。10:00-12:00也是市场份额的一个小高峰。18:30-22:30是中央台五套市场份额的低谷期,平均数值不及2%(图9)。
图9 2012年中央台五套全天市场份额走势(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012年在喧闹声中走完,为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经典瞬间。游泳双星孙杨、叶诗文在伦敦奥运会中接连奏凯,让观众见证了中国水军的又一次崛起;男女"力士"同时发力,先后有3人4次让4项世界纪录成为历史;中国网球金花"李娜"表现稳定,收获一个冠军三个亚军,让我们看见了"坚持"的力量;中超、CBA请来了多位重量级球员,让联赛更具有观赏性;"林疯狂"在一夜之间席卷中国,让中国观众的篮球梦想继续延续。当然在喜悦的背后,我们也品尝到了一丝苦涩,"中国飞人"刘翔在奥运会中再次遭受重创,提前退出比赛;台球明星丁俊晖在低迷的状态中苦苦挣扎,多项比赛第一轮即被淘汰。然而,不论是甜蜜的滋味还是苦涩的泪水,中央台五套均为我们一一记录下了这些难忘的瞬间。
2012年中央台五套全天各时段收视率表现较为稳定,午间11:00-13:00由于NBA赛事的播出形成了一个收视小高峰,晚间19:30-21:30时段的收视率较其他时段增长较为明显。但当大型赛事播出期间,电视观众的收视习惯也随之变化:在奥运会转播期间,电视观众的收视高峰从18:30一直延续到23:00;而欧洲杯举行期间,受时差的影响,凌晨时段的收视率较全年同时段的平均收视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图10)。
图10 2012年重点赛事期间中央台五套全天收视走势(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作为2012年仅次于伦敦奥运会的第二大赛事,2012年欧洲杯于6月8日至7月2日在波兰-乌克兰举行。但由于东欧和中国的时差(北京比欧洲早6小时),比赛主要都是在北京时间0:00及2:45开始,尤其是进入1/4决赛后的所有比赛均被安排在2:45开球,这对中国球迷观看比赛非常不利。由于大多数中国观众在第二天还要上班,除了一些关键场次的比赛,很难形成大量的观众群,也使得虽然中国有大批欧洲杯的支持者,但赛事的收视情况并不十分理想,排在收视率前十位的多来自0:00开球的比赛。收视最高的两场比赛均来自西班牙与意大利之间的对决,7月2日决赛的收视率为1.2%,市场份额高达54.5%,6月10日小组赛的收视率为1.2%,市场份额为25.3%(表3)。
表3 中央台五套播出的"2012年欧洲杯足球赛"收视排名前10位的赛事(所有调查城市)
注:该排名不包括颁奖仪式及集锦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北京时间7月28日凌晨4时,英国伦敦奥林匹克主体育场成为了欢乐的海洋,《第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这里正式举行。随着英国史上首个环法总冠军"维金斯"出现在场地中央敲响大钟,开幕式正式开始。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中共夺得了38枚金牌,88名奖牌,次于美国排在奖牌榜的第二位。奥运会期间的收视表现呈现出两大特征:其一,收视水平较高的赛事集中在水上项目和体操项目中,中国军团在两个项目中的优异表现为其带来了大量观众。排在整个赛事收视率第一位的为8月6日进行的"2012年第30届奥运会体操女子高低杠决赛",收视率为6.2%,市场份额为18.7%;其二,奥运期间体育比赛全天多轮播出,晚间的收视水平更高,晚间黄金时段是电视收视的高峰,在奥运会期间这种优势更为明显,排在收视率前十位的赛事全部来自该时段(表4)。
表4 中央台五套播出的"2012年第30届奥运会"收视排名前10位的赛事(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012年中央台五套各运动项目播出及收视格局与2011年出入不大。在中央台五套播出的所有体育项目中,足球依然是播出时间最长的项目。但是2012年对于足球项目来说,依然是一个"小年"——尽管这一年有"欧洲杯"的举办, 6小时的时差给众多第二天需要上班的中国观众带来不小的困扰,因此凌晨的直播时段收视率大受影响;而国足在世界赛场上也没有取得能令中国球迷满意的成绩。2012年足球项目的播出比重为12.93%,较2011年上升了0.53个百分点,收视比重为10%,较2011年上升了0.7个百分点,虽然收视比重的增长高于播出比重,资源利用率却依然为负值。
与2011年相似,篮球项目的突出表现与足球项目的低迷形成鲜明的对比。篮球项目播出比重上比2011年下降了0.59个百分点,随之而来的收视比重也下降了2.03个百分点。NBA赛事及CBA赛事依然保持着较为理想的收视水平,对CCTV5的整体收视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支撑作用。与2011年不同的是,2012年缺少了男篮亚锦赛的光芒,篮球项目的整体收视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整体来看,2012年篮球项目的资源利用率为57.27%,较2011年的69.03%有一定的下降。不过篮球项目仍排在2012年所有体育项目收视比重及资源利用率的首位。
台球和网球在中国尚算新兴项目,发展时间较短,台球与网球项目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仍高度依赖于我国极少数的顶尖球员,发展仍不完善,观众对其的收看热情也随着我国球员的比赛成绩波动较大,在2012年,我国的台球、网球选手比赛成绩较为一般,由此2012年也成为了这两个项目的收视小年:台球项目尽管播出比重较2011年上升了2.46个百分点,收视比重反而下降了0.95个百分点;网球项目的播出、收视比重较2011年均有所下降。
冰上/水上项目与2011年相比播出及收视比重均有所下降,播出比重下降了2.02个百分点,收视比重下降了1.24个百分点,不过资源利用率有所上升,从2011年的4.96%上升至2012年的23.08%。
排球、乒乓球和羽毛球一直是我国的传统项目,中国国家队也一直在这些项目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尽管节目播出时间所占比例不特别突出,但中央台五套转播这些项目的比赛收视比重高于播出比重,收视表现良好。与2011年相比,这三个项目的播出与收视变化均不特别明显,播出与收视的格局较为稳定,排球赛事及乒乓球赛事在播出比重和收视比重均有所下降,但收视比重下降幅度略大于播出,因此资源利用率下降;羽毛球赛事的播出及收视比重均有上升,收视比重上升幅度大于播出,因此资源利用率略有上升(表5)。
表5 2012年中央台五套各主要运动项目播出收视对比(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经历了2011年的体育小年,2012年在喧嚣声中走完,那些精彩的体育瞬间已随着时光流逝,烙印进我们的回忆里,2013年,又将会有怎样的精彩?让我们拭目以待!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3 CSM Media Research 京ICP备05047992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133号 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