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传播的领域,新闻就好像是社会的窗口,满足了普通百姓渴求信息的需求,为受众提供了一抹亮丽的风景线。而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海量信息正不断冲击着受众的视野。虽然如此,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电视新闻却仍然因报道的深入、真实、大气,以其主流媒体的高姿态活跃在寻常百姓家。本文基于CSM媒介研究2012年所有调查城市的收视调查数据,对全国新闻节目的播出与收视情况做简要回顾与分析,探究全媒体时空下观众对于新闻节目的收视习惯与偏好。
依据CSM媒介研究对观众收视习惯的长期跟踪,2011年平均每人每天收看电视的时长约为166分钟。2012年,其人均收视分钟数提升至169分钟,收视时长略有反弹。而其中,观众每天收看新闻节目的时长约为22分钟,与上一年相比,收视表现基本稳定。
从新闻节目的收播情况来看,其播出比重与收视比重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但资源使用效率并未随之提升,与上一年相比,仍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范围。电视节目的三驾马车中,新闻节目的资源使用率高于电视剧,低于综艺类,仍隶属供需平衡的节目类型(表1)。
表1 2010-2012年新闻节目的收播比重及资源使用效率(历年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新闻节目的全天收视走势与所有节目全天收视走势基本趋同。新闻节目全天呈现4个收视小高峰。峰值出现在晚间时段19:00-19:30,其次分别为早间时段7:00-7:30、午间时段12:00-12:30及夜间时段23:00-23:30(图1)。
以观众对于新闻需求的角度来看,"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间7:00-7:30通常是人们一天忙碌生活的开端,对于睡眼惺忪的观众而言,只需获取早餐似的快速信息传递即可,电视新闻常可作为伴随媒体存在。而相对于午间时段的懒散、轻松、平稳而言,晚间19:00-19:30时段就好比是家庭成员之间共享的信息大餐,新闻收视时长成倍增长。另外,新闻节目在工作日的收视时长略高于周末。
图1 2012年所有节目与新闻节目全天收视走势(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由2012年新闻节目周收视走势所示(图2),全年新闻节目的平均收视时长为22分钟。而峰值分别出现在第38周(9.16-9.22)和第46周(11.11-11.17),为28分钟;第二收视小高峰则出现在第37周(9.9-9.15)和第45周(11.4-11.10),为26分钟。
具体来看,在9.9-9.22之际,正值中日钓鱼岛争端严峻期(9.7中国渔船与日本巡逻船在钓鱼岛海域发生相撞;9.8日本以涉嫌"妨害公务罪"对中国渔船船长实施逮捕;9.10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强烈反对,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9.11日本正式签署"购岛买卖合同";至此,中日关系一度陷入僵局,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市民自发性的抗议活动;9.25中国渔船船长被日方非法扣押17天后回国)。由人均收视时长表现来看(图3),观众的人均收视时长是随着事态的发展而逐天递增,自11号起明显提升,至16-18号间暴涨至顶峰,其中,18号的收视时长高达30分钟,随后逐渐回落。
另外,在11.4-11.17两周期间,适逢"十八大"召开(11.8-11.14),新闻节目的收视量也水涨船高。与以往一样,观众在新春佳节之际对于新闻节目的关注较少,期间其人均收视时长明显低于整年的平均水平。
图2 2012年新闻节目周收视走势(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图3 2012.9.9-2012.9.22新闻节目日收视走势(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新闻节目的收视走势仍受重大事件的影响和推动。在突发事件、重大事件发生之际,相关频道纷纷加强了特别报道播报的力度,致使新闻节目的播出量有所增长,同时,观众对于此类事件的高度关注也反映在其收视比重的提升上(表2)。以传播学"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角度解读,大众传媒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当中,传媒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就越高。
表2 2012年重大事件期间新闻节目的收播比重及资源使用效率(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012年,综合新闻仍然是播出比重最高的新闻类节目,其全年播出比重为52.4%,占据了新闻类播出量的半壁江山,但较上一年有所下滑。其次为其他新闻时事类节目,播出比重为38.7%。新闻评述类节目的播出比重为8.9%。从观众的收视反馈来说,与上一年相比,综合新闻的收视比重略有下滑,而其他新闻时事类和新闻评述类的收视比重均有所提升。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新闻评述类的收视比重从2011年的17%升至18.1%(图4),资源使用率为103.4%。
网络媒体的发展促成了商业网站和网民新一级的力量传播,其速度之快信息量之大是传统媒体所不能及,但其自身所存在的信息的良莠不齐也是不容忽视的短板。于是,在这样的传播环境下,很多受众倾向于先通过网络媒体第一时间知晓突发事件,再通过电视媒体了解该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资深人士对于事态的深度解读和分析,以此来加深对这一新闻事件的理解。由此可见,新闻评述类节目的发展前景值得继续观察。
图4 2012年各类型新闻节目收播比重(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由2012年全国电视收视市场各级频道主要节目收视格局来看,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新闻舆论机构,中央级频道因其得天独厚的特殊地位一直占据着新闻节目收视市场最重要的位置,其权威性仍然吸引了观众对于其新闻节目的驻足守候。毋容置疑,新闻仍然是其最主要的收视节目类型。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市级频道覆盖面不大,但其播出量最大、更接地气更显民生的新闻内容也是当地观众的主要收视选择之一。与市级频道类似,电视剧和新闻是省级非上星频道的两个主要收视节目类型,其中,新闻节目的收视比重达16%左右。与之不同的是,省级上星频道新闻节目的收视比重则较多的分布在电视剧与综艺节目上(图5)。
图5 2012年各级频道主要节目类型收视比重(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近年来各级频道组新闻节目的收视竞争格局基本稳定(图6)。2012年的新闻收视市场仍由中央级频道和省级非上星频道主导,其中,中央级频道占据了近40%的市场份额,其霸主地位显而易见。值得一提的是,其在2012年的新闻收视表现较往年又有所提升,市场占有率提升了约2个百分点。反之,市级频道在新闻收视市场的占有率则有所下滑。
另外,由于国家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频道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即"从2012年1月1日起,每日6:00—24:00新闻类节目不得少于2小时;18:00-23:30必须有两档以上自办新闻类节目,每档新闻节目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的规定颁发后,省级上星频道组新闻节目的收视份额也略有提升,升至15.9%。
图6 2012年各级频道新闻节目收视份额(历年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在晚间17:00—24:00时段内,仍以中央级频道和省级非上星频道主导新闻收视(图7)。从新闻播出量来看,市级频道新闻播出量接近6成,是所有频道组中播出量最高的。其次为省级非上星频道。但从资源使用效率的角度来看,以中央级频道最为酣畅淋漓。虽然其新闻播出量仅为2%,却获得了近三分之一的收视量。
图7 2012年各级频道晚间新闻节目收播比重(17:00-24:00,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由于各频道组不同的特性使然,其在新闻节目类型上的收视表现也有所不同(图8),中央级频道以其国家级频道的资源优势在新闻评述类节目中有上佳表现,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之际,观众更倾向于通过中央台来知晓高屋建瓴的官方表述和专家的资深解读,当然这与其品牌权威性及覆盖面之广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图8 2012年不同类型新闻节目在各级频道组的收视表现(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012年,全国电视收视市场的主体观众中,男女比例较为平衡,其中以女性略多。年龄群体多分布在45-54岁,其次为35-44岁。学历以初高中为主。但拓展到新闻节目领域,又有所不同。新闻节目中男性观众的比例要高于女性观众,这在新闻评述类节目中尤为明显。近60%左右的观众集中在45岁及以上,学历以初高中为主。
而具体到各类新闻时事节目,其在受众中的关注程度又有所不同。具体来看(图9),新闻节目多以男性群体为重度收视人群,而在其他新闻/时事节目中,男女比例基本达到平衡。年轻群体(25-34岁)较偏爱收看新闻评述类和其他新闻/时事类节目,对于综合新闻所给予的关注程度较低。不可否认的是,新兴的网络媒体以其特有的快捷方便的优势,不断分流年轻人在传统媒体上的收视时间。与之相反的是,65岁及以上的老年群体对新闻节目都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其中尤以综合新闻的比例最高。相比较而言,高学历人群更偏爱新闻评述类节目。
图9 2012年各类型新闻节目观众构成(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四、 各级频道新闻节目收播概况
在中央级频道中,主要由4个频道承载了新闻节目的播出。其中尤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播出比重最高,播出量超过40%。作为专业级的新闻频道,旨在全天24小时滚动、递进、更新报道,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向观众提供第一手的国内国际新闻资讯。其次为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和中央台四套。其中,以"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为立身之本的英语新闻频道主以新闻资讯报道,辅以文化专题节目。虽然其新闻播出量接近3成,但因其受众面及覆盖面的局限以及播出语言的限制,它对中央级频道在国内收视市场的贡献比较小。而作为中央电视台唯一面向全球播出的中文频道——中央台四套,新闻节目的播出比重近20%。频道定位于及时、深入的报道评述国内和国际新闻,同时提供娱乐、教育等多方面资讯。多年来,中央台四套也以其文化品味高、针对性强等特点确立了其在观众中的声誉和地位。2012年其新闻收视比重超过25%,仅次于专业级的新闻频道和旗舰级的综合频道。
在中央级新闻报道的频道中,不得不提综合频道。作为中央台开办最早、影响力最大的频道,2012年其新闻播出比重虽不足10%,但却收获了近三分之一的收视量(表3)。其新闻资源使用效率高达227%。可见其频道本身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观众号召力。
表3 2012年中央台部分频道新闻节目收播比重(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由中央级频道新闻节目收视周走势所示(图10),后半年的收视表现明显高于前半年。具体来看,其收视峰值分布在第38周(钓鱼岛事件),与所有频道新闻收视周走势一致。其前后周(37周和39周)的人均收视时长也高达12分钟。除此以外,观众对"十八大"的关注程度也较高,45周及46周的人均收视时长均超过11分钟。从收视周走势的反馈来看,传说中的"世界末日"也颇受瞩目。
回看上半年,收视小高峰分布在第24周和第26周,适逢"胡锦涛主席抵港"、"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和"神九返航"等多件重大事件的发生。
与大环境趋同,在新春佳节之际,新闻节目在中央级频道的收视量有所下滑。
图10 2012年中央级频道新闻节目收视周走势(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具体到各类型的新闻节目来看,收视走势也不尽相同(图11)。综合新闻与新闻评述类节目在上半年的收视表现较为平稳,收视走势也较为一致。自36周起(9/2 -9/8)收视均有明显提升。其中,综合新闻的收视表现在第38周(钓鱼岛事件)和第46周(十八大召开)之际到达顶峰。新闻评述的收视峰值则稳固在第37周和第38周两周,从中反映出观众在"钓鱼岛事件"期间对于专家解读分析的一个持续关注状态。
显然,其他新闻/时事节目的收视周走势则有所不同,其收视峰值体现在第24周和第26周,适逢"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和"神九返航"等重大事件之时。其次在"温家宝总理会见中外记者"、"胡锦涛主席抵港并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五周年文艺晚会"、"钱塘观潮"、"钓鱼岛事件"、"十八大开幕"之际也有较好的收视表现。
图11 2012年中央级频道各类新闻节目收视周走势(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纵观了中央级新闻节目全年的收视走势之后,具体到其全天节目收视情况来看。晚间收视高峰集中在18:30-19:00以及19:30-20:00。第二收视小高峰分布在20:30-21:00以及21:30-22:00,以中央台四套的《今日关注》为代表的新闻节目带动了这一轮的收视小高峰。另外,午间时段收视小高峰稳定在12:00-12:30,综合频道的《新闻30分》依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在16:30-17:00以及22:30-23:00也有不错的收视表现。早间时段收视小高峰出现在8:30-9:00(图12)。
图12 2012年中央级频道新闻节目全天收视走势(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在中央级频道较受关注的新闻节目中,仍以重大新闻直播报道占大多数。而在其他新闻/时事节目中,又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专题新闻"为焦点之重。其次为"胡锦涛主席抵达香港"和"太空新旅神九返航"。而在常态新闻节目中,综合频道的王牌栏目《新闻联播》仍是观众收视首选,其次为同属新闻评述类的《焦点访谈》和《今日关注》(表4)。
另外,在中央台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并机直播的其他新闻/时事节目中,还是以前者的关注度更高些。
表4 中央级频道较受关注的新闻节目一览(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相比中央级频道,省级上星频道在2012全年的收视周走势则显得较为平稳(图13),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波澜起伏。唯一值得关注的是,适逢"十八大召开"之际,频道组在第45周起收视走势开始上升,至46周达到全年峰值水平,47周后回落至常态。
图13 2012年省级上星频道新闻节目收视周走势(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另外,与中央级频道新闻节目的全天走势相比,省级上星频道新闻节目全天收视走势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全天出现多个收视高峰。其中,峰值出现在午间11:00-11:30。第二收视小高峰为深夜时段23:00-23:30。第三收视小高峰分别集中在19:00-19:30(转播中央台《新闻联播》)和22:00-22:30(图14)。
图14 2012年省级上星频道新闻节目全天收视走势(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如要盘点2012年众多省级卫视的新闻节目,不得不提深圳卫视全新改版亮相的新闻时事类节目《直播港澳台》。节目因毗邻两岸三地的区位优势,深入港澳台新闻现场,连线多位重量级嘉宾,共同剖析两岸时事风云。丰富即时的时事资讯、全面独到的多元观点也为节目增色不少,好评如潮,实现收视美誉双丰收。
2012年节目周走势呈现节节攀升的收视态势,自第23周迎来全年第一个收视小高峰,又在经历了第31周的拐点之后,一路高歌猛进,至第38周钓鱼岛争端激化的形势下,节目凭借对事件的深度报道和评论迎来收视高峰,其市场占有率愈近4%,随后趋于平稳(图15)。从观众构成来看,男性观众收看的比例接近6成。年轻观众的比例也有所提升,令人欣喜的是,收视群体中高学历观众的比例有所增加。如果说凤凰卫视开启了"说新闻"的先锋,那么深圳卫视则打破了新闻节目原先呆板生硬的传统形象,有效利用信息整合优势,加强栏目资源互补的做法也很是值得借鉴。
图15 2012年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收视周走势(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省级非上星频道与市级频道新闻节目的收视量主要集中在18:00-19:30。其中,市级频道在18:00-19:00播出的新闻报道延续了之前良好的收视表现。另外2012年,广州、杭州、长沙、济南、南京、昆明、成都、贵阳、海口、长春、沈阳、合肥、哈尔滨、上海、福州等多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在晚间(17:00-24:00)地面频道新闻节目的收视份额超过一半。
现以上海、广州这两个一线城市为例做个简单回看。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是上海观众晚间收视选择的主要频道之一,也是他们获得新闻信息的首选频道。由上海地区省级非上星频道的全天收视走势来看(图16),本地频道的收视量自17:00开始上扬,随后主要集中在18:30-20:30,其中又以19:00-19:30为收视峰值。可见,该频道自傍晚17:30开始的《媒体大搜索》以及随后一系列编排的新闻节目《新闻坊》、《新闻报道》、《新闻透视》、《观众中来》都为上海的本地收视市场做出了有力的支撑和较大的贡献。
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广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南方卫视TVS-2是广州地区观众收看新闻的主要选择频道。这三个频道在2012年全年广州地区的新闻收视份额占到了近30%。每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偏好,相较而言,广州地区观众的收视高峰后移。其中,省级非上星频道的收视量集中在晚间19:30-20:00。在众多的新闻节目中,南方卫视TVS-2的《今日最新闻》、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的《今日关注》和广州电视台综合频道的《广视新闻》都较受广州地区观众的偏爱(图17)。
图16 2012年上海地区省级非上星频道全天收视走势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图17 2012年广州地区省级非上星频道与市级频道全天收视走势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结语
2012年电视新闻节目的市场竞争格局基本稳定,仍以中央级频道和省级非上星频道主导新闻收视。总体来看,晚间19:00-19:30时段好比是家庭成员之间共享的信息大餐,该时段处于全天新闻收视的峰值。节目表现而言,重大事件影响推动新闻节目的走势,"钓鱼岛事件"、"十八大召开"、"天宫神九载人交会对接"等重大事件为受众关注之重;另外,新闻评述类节目较受年轻群体和高学历群体的青睐,收视比重正逐年提升。总而言之,虽然电视新闻或多或少地受到多方面的压力,但它仍然是全媒体时空下受众不可或缺的主要信息来源。面对观众多元化的信息需求,新闻节目如何能够不断做优做深做新做强,路漫漫其修远兮!期待2013年的再创佳绩!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3 CSM Media Research 京ICP备05047992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133号 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