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强,又不时面对一些情感困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广播为高压下的受众提供了一个情感释放的平台,于是一些情感倾诉类的节目应运而生,承载着社会的人间冷暖和听众的喜怒哀乐。本文基于CSM(2012年1月至10月)收听率数据,对情感倾诉类节目做一个简要分析。
在对情感倾诉类节目的梳理过程中,不难发现,此类节目还是较受听众的欢迎,甚至有个别节目在特定地域内达到了50%-70%的市场占有率,其魅力不可小觑(表1)。
在上述特定区域特定时段市场占有率超过7%的情感倾诉类节目中可以看出,在广播收听市场较为兴盛的北方地区,此类节目种类繁多,且存在一定的生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黑龙江都市女性广播FM102.1的《叶文有话要说》,该节目在哈尔滨当地的平均收听率超过20%,市场份额占到70%以上,不仅如此,该节目还被输出到全国多个电台,其存在感和影响力可见一斑。另外,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广播FM91.6的《晓声长谈》,在长春当地的市场占有率也愈近60%。另外,沈阳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FM104.5/AM792/FM107的《星光夜话》在沈阳当地也收获了不错的收听表现。相比之下,在华东、华南和中西部地区,该类节目的收听表现则显得更为平分秋色些。在江浙沪地区,上海流行音乐广播的两档深夜情感倾诉类节目《阿彦和他的朋友们》和《越夜越动听》均收获了20%的市场占有率。在深圳,听众自2012年1月至10月止,平均每天收听广播的时间不足1小时。然而在每周一至周五及周日的夜晚2230-2400时段内,深圳广播电台音乐频率FM97.1的《听海风聊聊天》的市场占有率愈近30%。而在中西部地区,重庆人民广播电台都市频率FM93.8以陪伴式话题,互动心情交流为主的《午夜星空下》和山西文艺广播FM101.5的《倾诉》也是较受听众欢迎的情感倾诉类节目。
总的来看,情感倾诉类节目在播出时段及播出频次上还是较为纷繁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播出时段上来看,这些较受听众欢迎的情感倾诉类节目大多集中在午夜时分,相比之下,这个时段正处夜深人静,听众的感触较多,也较容易对他人产生倾诉的欲望。其余时段则分散在午间时段,傍晚时段及第二多的20:00-22:00时段。从播出频次来看,节目大多是以日播的形式呈现在听众的面前,其次为仅在工作日晚间播出,偶有周末播出。
表1 全国部分情感倾诉类节目一览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情感倾诉类广播节目在受到听众欢迎的同时,也因其节目形式、内容编排、选题导向雷同等面临着同质化的挑战。那么,一些有影响的名牌倾诉类节目是以怎样的节目魅力倾倒听众的呢?下面以黑龙江都市女性广播FM102.1的《叶文有话要说》、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广播FM91.6的《晓声长谈》、深圳广播电台音乐频率FM97.1的《听海风聊聊天》为例,辅以上海流行音乐广播的两档深夜情感倾诉类节目《阿彦和他的朋友们》和《越夜越动听》,分别从听众构成、节目形式、主持风格和时段编排几个方面对节目进行简要分析,探察节目成功背后所蕴含的各个特点。
一般而言,广播的重度听众为中老年人群,且以男性居多。而这与下面两档情感倾诉类节目的听众构成略有偏差。具体来看,《叶文有话要说》的重度听众为45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群体,学历和收入不高,这与其观察生活百态,解决街头巷尾家长里短的节目定位相一致。与《叶文有话要说》类似的是,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广播FM91.6的《晓声长谈》听众的学历和收入也不高。但有所不同的是,其听众构成更趋向于年轻化,其核心听众为45-54的女性群体(图2),节目以男性独特理智的视角倾听故事分担忧愁。
反观深圳广播电台音乐频率FM97.1的《听海风聊聊天》,听众构成与前两档节目有较大的差异。该节目的男女收听比重较为平衡,但仍以男性听众为多。从听众的年龄层来看,以25-44岁的中青年群体为主,相较之下,35-44岁的听众集中度更高一些。更令人惊喜的是,高学历高收入人群更偏爱收听该节目(图3)。
再来看上海音乐频率的两档情感倾诉类节目。如图4-5所示,这两档倾诉类节目的核心听众也偏男性,且以中青年为主。其中,动感101的《越夜越动听》的收听人群以15-34岁年龄段的最多,尤以25-34岁人群更偏爱收听。除此以外,该节目也吸引了一部分高学历高收入人群。这与该频率主攻青少年和年轻上班族的目标定位相吻合。同城另一档深夜倾诉类节目《阿彦和他的朋友们》的收听人群显著集中在35-44岁年龄段,这与Love Radio FM103.7的频率定位也是相得益彰的。
综上所述,在上述节目中,节目的听众构成虽各有侧重,但其在定位以及内容编排上所吸引的核心听众基本是与频率的整体定位或是想要吸引的目标人群相一致。
图1 叶文有话要说听众构成(哈尔滨地区)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图2 晓声长谈听众构成(长春地区)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图3 听海风聊聊天听众构成(深圳地区)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图4 越夜越动听听众构成(上海地区)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图5 阿彦和他的朋友们听众构成(上海地区)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以电话连线和播读短信为主要形式的《叶文有话要说》,该节目从关注女性情感、婚姻生活延展到家庭矛盾,话题导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正是因为听众能在节目中找到一个情感的释放口或是找到心灵的共鸣,获取正能量,致使节目自2005年问世以来一直是东北地区的翘楚。东北地区的另一档常青节目《晓声长谈》通过电话、短信、网络(微博)三种方式与听众进行互动交流,不仅如此,还可通过吉林广播网在线收听节目。另外,因为节目的传播载体是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广播(相比其他频率更为严谨和稳健),因此在遭遇天气异常时,节目还不时会穿插交通和天气的实时播报,更增添了节目的可听性。在节目的播出过程中,主持人以其独特而理智的男性视角和多闻博学,从不同的思维层面,不同的思维方法出发,激发不同的思维角度,与听众进行心理沟通,一步一步打开当事人的心灵大门。相比东北地区的两档倾诉类节目的风风火火,华东华南地区的倾诉类节目在播出过程中,节奏较为温缓,大多伴以聊天结合音乐的方式呈现在听众的面前。
如果说节目内容是一档好节目的王牌杀手锏,那么,一个好的主持人就好比是这个节目的灵魂。《叶文有话有说》的主持人叶文语风辛辣快言快语,语气铿锵有力,语言朴实且贴近民风。与前者类似,《晓声长谈》的主持人钟晓的主持风格堪称风趣幽默、直言不讳、麻辣犀利、痛快淋漓,凭借一口流利的东北方言与听众进行"唠嗑互动",其独特的气质很容易感染到当事人和收音机前的听众。
从时段编排来看,不得不提的是《叶文有话有说》。节目打破了情感倾诉类节目晚间播出的惯有编排,将节目的播出时间安排在傍晚的16:30-18:00间。一般而言,该时段隶属下班晚高峰时段,听众多以交通频率和音乐频率为主要伴随收听频率。但值得关注的是,在听众人群中,还有一部分退休在家的中老年女性群体,该时段未到电视开机高峰时段又恰是该类人群为家人准备晚餐之际,《叶文有话要说》则抓住了这一庞大的女性群体,为这一时段听众的收听选择开辟了一条新方向。不仅如此,无论从节目内容还是主持风格而言,《叶文有话要说》都迎合了这一类核心听众的收听偏好,其成功可谓志在必得。从图6可知,该节目特殊时段的编排也为频率本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图6黑龙江都市女性广播FM102.1全天收听走势(2012年1-10月)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除了广播平台外,电视荧屏上也曾一度涌现过不少红火的情感倾诉类节目。如东方卫视的《幸福魔方》、江苏卫视的《人间》、湖南卫视的《8090》等等,但目前均已退出荧屏。而目前仍在电视荧屏上活跃的如《天舒工作室》《甲方乙方》等节目虽在当地有不错的收视表现,但其在同时段的市场占有率仍不及上述几个广播节目。情感倾诉类节目无论是借助电视平台还是广播载体,因传播模式的不同,可以说各有各的优势与特点。
1、相比广播倾诉类节目只通过电话连线和短信互动的单一表现形式,电视情感倾诉类节目的表现元素则更为丰富。通过电视媒体传播的情感倾诉类节目多以主持人面对面倾诉者的形式呈现在观众眼前,很多还会伴以情节回放,连线当事人或评审团建议等多种表现手法,大大增添了节目的观赏性。除此以外,在内容编排上,电视倾诉类节目一期多围绕一位倾诉者的情感故事展开,使受众对于倾诉者的情感脉络有较为清晰的感受。与电视内容编排的少而精相比,广播可以说是多而繁,其节目主持人在一期节目中至少会倾听2个以上的倾诉电话并做出回应。
2、电视媒体因播出限制,从传播模式来看,属于大众传播。而广播在此类节目的播出过程中涉及到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具体而言,广播对于受众参与者设置的壁垒较低,基本不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只要倾诉的内容符合节目的要求和定位,均可通过热线电话倾诉忧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广播情感倾诉类节目的播出过程中,听众还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主持人保持及时的互动与沟通,这也大大增强了节目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3、相比电视倾诉节目的制播,广播有其特有的原生性和真实性。电视节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倾诉者的即兴表达,而设定的框架又太具体,节目的设计感和艺术感就会增强。广播则平添了一份随性、真实与亲和,相对而言,更显原汁原味。另外从广播具有伴随性的特点来看,听众可以随时随地收听情感倾诉类节目,收听方式更为灵活化。
4、与电视情感倾诉类节目相比,广播更具有隐私性。电视媒体毕竟是一个大众传播媒介,倾诉者在大众面前坦诚自我的心路历程或是情感困惑也需要极大的勇气。与前者相比,声音传播是广播传播的唯一渠道,在崇尚多媒体组合的全媒体时代,这既成了广播的一个劣势,也成就了其一大优势——给予听众极大的想象空间,特别是在情感倾诉类节目中发挥了极大的所长。因此,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广播平台有效保护了倾诉者的隐私权,给倾诉者和主持人之间营造了一个极大的又独特的谈话空间,保障了倾诉者话语的私密性,以致毫无后顾之忧地畅所欲言袒露心扉。
综上所述,无论是电视倾诉类节目还是广播倾诉类节目,各有所长各有特点。全媒体时代,广播情感倾诉类节目如何扬长避短,走得更长更远仍需要无尽探索。
四、总结
正因为社会的高速发展,时代的越发进步,工作生活的高压力,人们就越需要这样一个传播载体,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情感的宣泄、交流和沟通。而广播也正以其温暖伴随的特性在精神的领域里给了高压生活下的听众一个温暖的抱慰。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3 CSM Media Research 京ICP备05047992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133号 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