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日两国东海领域摩擦不断,事态日渐升温。2012年1月3日四名日本右翼分子登上中国钓鱼岛;3月,日本为钓鱼岛周边部分岛屿命名;7月,日本宣布拟将钓鱼岛国有化;8月,日本扣押香港"启丰二号"部分保钓人士;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强烈反对,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9月11日,日本正式签署购岛"买卖合同"。至此,中日两国海域矛盾不断升级,一度出现双方对峙局面。与此同时,中国国内民众与海外爱国人士"保钓"行动踊跃,各地民间抗议示威和游行活动不断。
媒介历来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各地电视台紧随事态的发展对钓鱼岛事件进行了同步报道,报道形式主要以新闻/时事、评论和军事节目为主。电视媒介在此次"钓鱼岛事件"中充分发挥了大众信息传播的本位作用,从各个角度及时、透明地对事态的发展进行了全面报道,围绕"钓鱼岛事件",既伴有深度的纵向历史分析论证,也具有视野开阔的国际时事评论,从正面向国内和国际传达了中国的声音与立场,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爱国人士的强烈共鸣。
从信息传播角度看,不但传播内容影响人们的意识和行为,不同媒介及其传播方式也同样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按照社会传播的类型,信息传播可以分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此次"钓鱼岛事件"可以说是汇集了各种不同的传播类型,而大众传播在此次新闻事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具有不同价值观的社会学家以"阶级"或"阶层"来划分社会,而目前由于网络信息传播方式的迅速发展,不同媒介及其传播方式正在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新的社会结构正在逐步被重新塑造,出现了由于信息传播模式改变而逐渐形成的信息"部落"或"族群"的社会关系交往方式。这种交往方式进一步发展会逐渐改变社会结构,会逐渐形成某些具有新型规律的新型社会关系系统。
因此,在传播技术日新月异、传播内容日益丰富的环境下,大众传播不仅仅是传播本身,而是更具深刻的社会意义与历史意义。不同媒介及不同传播方式在"钓鱼岛事件"上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信息的传播量也大增。可以说,此次"钓鱼岛事件"的传播汇集了迄今为止种类最多的信息传播方式,而电视媒介作为传统的极具威望的信息传播载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电视媒介获得的收视数据也不仅仅代表新闻事件数据反馈的本身,而是大众信息传播的双向反馈机制作用的显现,这将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为电视媒介的信息传播留下厚重的一笔。
新闻与电视剧、娱乐节目是电视媒体的三类主要节目,这三类节目占据了电视播出与收视的大半江山。相比其他两类节目,新闻节目由于其时效性与真实性、导向性以及重大新闻事件在社会中产生的巨大影响等原因,一直是各地电视台极为重视的播出内容。
2012年7-9月所有频道新闻节目播出总时长为282.5万小时,市级频道和省级地面频道由于数量众多,播出量居前两位,省级卫视和中央级频道播出量相对较少。与2012年4-6月相比,2012年7-9月新闻节目播出量有明显增加,增幅超过1%。市级频道和省级地面频道新闻播出量均比上年增加,增量最大的是市级频道,增量为3.4万小时;其次是省级地面频道,增量1.1万小时;省级卫视和中央级频道新闻类节目播出量较上一季度减少(表1)。
2012年7-9月播出新闻栏目和节目1475档,较上季度增加71档。其中,中央级频道37档栏目,较上季度减少7档;省级卫视179档,较上季度增加24档;省级地面播出364档,较上季度增加3档;市级频道播出628档,较上季度增加15档(表2)。
表1 2012年4-9月各级频道新闻节目播出时长(万小时)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表2 2012年4-9月各级频道新闻栏目(节目)数量(个)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中央级频道以其新闻节目的权威性,在新闻节目市场中占有绝对收视优势。2012年4-9月中央级频道在71城市新闻节目收视中以绝对优势位居首位,其次是省级卫视;省级地面频道与市级频道新闻节目竞争力相对较弱。与上季度相比,2012年7-9月新闻节目总体收视率稍高,中央级频道收视提升幅度最高,省级卫视新闻节目收视率略有提高,省级地面和市级频道新闻节目收视略有下降(图1)。
图1 2012年4-9月各级频道新闻节目收视格局(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中央级频道2012年收视优势主要从8月份开始显现出来,这段时间正是香港保钓人士被日本扣押的时期,中央级频道新闻节目收视开始稳步上涨,进入到9月份,随着钓鱼岛日本购岛事件的矛盾升级,中央级频道新闻节目收视暴涨,第38周上涨到前三季度最高点0.9%。省级卫视新闻节目收视同样也受到钓鱼岛事件影响,9月份收视较前几个月有所上升,但相对来讲,省级卫视新闻的收视上升较为平稳,没有出现大幅度的暴涨。省级地面频道和市级频道的收视则较为稳定,没有明显变化。9月份日本宣布签署购岛协议后,观众更多地受到中央级频道和省级上星频道新闻节目的吸引,省级地面频道和市级频道的新闻收视反而出现了小幅下滑(图2-图4)。
图2 2011、2012年1-9月中央级频道新闻节目周收视走势(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图3 2011、2012年1-9月省级卫视新闻节目周收视走势(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图4 2011、2012年1-9月省市地面频道新闻节目周收视走势(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012年播出新闻节目的八个中央级频道中,从新闻节目播出量来看,中央台新闻频道播出量最大,其次是中央台四套,中央台综合频道次之,三频道播出量较上季度均稍有减少。从收视效果来看,2012年7-9月与上季度前三位均是中央台综合频道、中央台四套和中央台新闻频道(表3)。
表3 2012年4-9月主要中央级频道新闻节目播出收视表现(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省级卫视中,从新闻节目的收视率看,北京卫视、深圳卫视与上海东方卫视较为领先。值得称道的是深圳卫视,在2012年7-9月新闻节目收视中异军突起,凭其赢得各界好评的特色新闻节目在新闻节目收视中位列第二,并且与收视第一的北京卫视竞争差距缩小。
在新闻节目的播出时长方面,北京卫视、深圳卫视和湖北卫视2012年7-9月播出时长超过上一季度同期,上海东方卫视播出时长低于上一季度,天津卫视播出时长与上一季度持平(表4)。
表4 2012年4-9月省级卫视主要频道新闻节目播出时长及收视表现(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在省级地面频道中,广东珠江频道、上海新闻综合频道、辽宁都市频道、湖北经视、南方卫视TVS-2都是新闻节目收视水平较高的频道。广东珠江频道、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辽宁台都市频道等新闻节目收视较上季度有所下降,湖北经视、南方卫视TVS-2、重庆电视台新闻频道等2012年7-9月新闻节目收视较上季度稍有提升。
市级频道中的新闻频道表现得非常稳定,杭州生活频道、深圳一套、杭州西湖明珠频道、南京教育科技频道、广州综合频道新闻节目收视水平相对较高。
2012年7-9月军事节目播出时长共4万小时,省级地面和市级频道以其频道众多占有优势,播出时长分别是1.6万和1.7万小时,中央级频道播出了0.5万小时,省级卫视播出时长是0.2万小时。中央级频道和省级卫视频道组2012年7-9月播出军事节目时长少于上一季度,省级地面和市级频道播出军事节目时长高于上一季度(表5)。
2012年7-9月播出军事节目的频道是21个,与上季度相同。中央级频道只有中央台七套播出军事节目;省级卫视中,2012年两个频道播出军事节目,分别是深圳卫视和四川卫视;省级地面频道中,2012年7-9月播出军事节目的频道是8个,比上一季度增加了新疆教育电视台;市级频道中,2012年7-9月播出军事节目的是11个频道,与上一季度相同。
从栏目(节目)数量看,2012年7-9月所有频道播出军事节目共29档,与上一季度数量相同。其中,中央级频道播出了6档;省级卫视播出2档;省级地面频道中,2012年播出了8档;市级频道播出了12档。
表5 2012年4-9月各级频道军事节目播出量(万小时)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与新闻节目收视相反,军事节目收视中省级卫视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才是中央级频道。2012年7-9月省级卫视的军事节目表现尤为突出,收视率从上一季度的0.3%上升到0.4%,中央级频道军事节目也较上一季度收视有所上升。省级地面频道和市级频道军事节目的竞争力较弱(图5)。
在2012年9月份,受到"钓鱼岛"事件影响,中央级频道和省级卫视军事节目播出量均高出全年各月平均水平,达到了2012年的收视最高峰,省级卫视收视率最高达到0.5%,中央级频道收视率最高达到0.3%(图6)。
图5 2012年4-9月各级频道军事节目收视格局(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图6 2012年以来中央级频道和省级卫视军事节目收视周走势(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从军事节目的播出时长看,中央台七套播出时长最长,但2012年7-9月低于上一季度,其次是北京青少频道,较上一季度播出时长稍有增加。深圳卫视与上海新闻频道2012年7-9月军事节目的播出时长与上一季度相同。
从军事节目收视水平较高的频道看,深圳卫视位居第一,并且2012年7-9月较上一季度收视上涨。中央七套位于第二, 7-9月也较上一季度收视上涨,北京青少位于第三(表6)。
表6 2012年4-9月主要频道军事节目播出时长及收视表现(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在"钓鱼岛"事件的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原本收视突出的频道在经历了"钓鱼岛"事件的新闻报道后显示出更强劲的收视效果,原本收视较弱的频道在"钓鱼岛事件"的信息传播过程中被强势频道进一步挤压,收视效果较以往更弱。
在新闻"大事件"的收视中,无论是频道竞争格局还是单个频道都呈现出这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中央级频道播出的各类新闻节目历年来是新闻节目的收视翘楚,"钓鱼岛事件"中,中央级频道的新闻节目收视上涨最为迅猛。军事节目也同样如此,省级卫视的军事节目近两年收视占据了主要市场,在"钓鱼岛事件"中,省级卫视的军事节目收视上涨最为显著,成为军事节目中最为强势的频道组。
中央台新闻频道是中央电视台全天24小时播出的专业新闻频道,以最快的速度向观众提供第一手的国内国际新闻资讯,突出时效性和信息量,实现滚动、递进、更新式报道。新闻频道也播出各种形态的专题节目,包括新闻背景、新闻评论、新闻调查、舆论监督、民意调查、法制等,是对整点新闻和分类新闻的补充和深化。《午夜新闻》、《新闻联播》、《24小时》、《朝闻天下》、《国际时讯》、《新闻30分》、《东方时空》、《共同关注》、《新闻直播间》、《环球视线》、《新闻1+1》、《新闻调查》、《面对面》、《新闻周刊》、《世界周刊》等都是受到观众欢迎的节目。
中央台新闻频道在2012年整体收视表现较为突出。2012年1月和2月收视均高于2011年同期,从4月中旬开始在平稳中逐渐略有上升,到9月月初呈现迅速上涨的态势。从第十八周开始,中央台新闻频道2012年收视表现就一直高于2011年同期,进入到9月份,也就是"钓鱼岛"日本购岛行为开始升温时,中央台新闻频道播出的节目受到观众极大关注,市场份额在半个月之内从2.3%跃升至4.9%,创下了2012年以来的收视最高峰值(图7)。
图7中央台新闻频道各周市场份额走势(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从晚间18:00-26:00时段收视走势观察,除24:30-24:45这15分钟时段以外,2012年7-9月中央台新闻频道晚间收视均高于上一季度。晚间21:00以后,其收视呈现阶梯式上涨态势,在21:00-23:00时段,收视迅速向上攀升,在23:00以后收视趋于稳定,在稳定中有小幅阶段性上涨。晚间的收视最高峰出现在23:30时段,平均市场份额达到4%。晚间收视的次高峰则出现在19:15时段,市场份额达到3.8%(图8)。
图8 中央台新闻频道晚间市场份额走势(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CCTV-4中文国际频道是以新闻节目为主导,以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卫星电视频道,及时、客观、深入地报道和评述国内和国际新闻,同时向观众提供娱乐、教育、资讯等多方面的综合服务。CCTV-4新闻节目全天24小时滚动更新,以立足中国、放眼全球的视角,及时、客观地报道新闻、点评时事、发布信息。《中国新闻》、《今日关注》、《今日亚洲》、《海峡两岸》、《中华情》、《深度国际》、《华人世界》、《天涯共此时》等节目都广受好评。
CCTV-4中文国际频道2012年以来收视表现也较为突出。除3月份之外,其他各月收视表现均高于2011年同期。特别是从32周之后,收视一路攀升,市场份额从1.6%上升至3.2%,9月份收视处于2012年以来的最高峰值(图9)。
图9 CCTV-4中文国际频道各周市场份额走势(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CCTV-4中文国际频道2012年7-9月晚间的收视走势也较为突出。在18:00-18:30时段和20:00-24:30时段,CCTV-4中文国际频道收视表现高于上一季度。全天收视高峰出现在22:00时段,市场份额达到4.6%,这一时段也是第三季度较第二季度收视提升幅度最高的时段(图10)。
图10 CCTV-4中文国际频道晚间市场份额走势(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在众多省级卫视中,深圳卫视凭借毗邻港澳台的区位优势,整合资源、创新节目、科学编排,近年来收视表现突出,尤其以品牌栏目《直播港澳台》和《决胜制高点》闻名,两岸三地好评如潮。2011年新开播的军事专题节目《军情直播间》另辟蹊径,以独特的视角对军事内容进行报道分析,开播以来受到广泛瞩目。晚间18:00-26:00时段,深圳卫视2012年1-9月收视水平高于2011年同期(图11)。晚间21:30时段以后,也是新闻节目《直播港澳台》和军事节目《决胜制高点》、《军情直播间》的主要播出时段,2012年7-9月市场份额高于上一季度提升明显(图12)。
图11 深圳卫视各周市场份额走势(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图12 深圳卫视晚间时段市场份额走势(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在深圳卫视的众多节目中,新闻节目《直播港澳台》由六年前的港澳台资讯节目完美转型,晚间分两档播出,围绕中国周边敏感区域的最新热点事件,给予最全面立体、最鞭辟入里评论,最大程度满足受众对大型时事新闻评论节目的关注。2011年收视在平稳中略有上升,2012年年初续延2011年较好的收视状态,以新的收视起点揭开了新的收视帷幕。从2012年第2季度开始,《直播港澳台》收视一路走高,经历了第31周收视的短暂回落之后,走势更加强健,直至攀升到第38周的3.8%,市场份额较2012年初增长了三倍以上(图13)。
图13 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各周市场份额走势(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军事节目《决胜制高点》作为全国省级卫视首档国际战略时事节目,深度解析热点新闻事件中的大国战略,展现思想的魅力。《决胜制高点》2012年4月开始播出,晚间分22点与凌晨1点两档。《决胜制高点》晚间22点档全年收视较为平稳,后半年略有升高,在0916周收视达到2012年以来的最高峰,市场份额为2.8%;凌晨1点档市场份额高于22点档,并且后半年收视呈阶梯状越走越高,在0909周收视达到最高峰值,市场份额达到6%。在9月份"钓鱼岛购岛事件"发生后,《决胜制高点》晚间两档节目收视均出现高涨(图14)。
图14 深圳卫视《决胜制高点》晚间两档各周市场份额走势(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军事节目《军情直播间》作为国内地方卫视第一档紧追热点、关注区域局势的军情节目,则更旗帜鲜明地张扬出浓重的"军事"和"解密"色彩,打造军迷观众最解渴的"知兵者"平台。该节目2011年6月开播,晚间分两档播出。开播后收视较为平稳,进入2012年,该节目以收视翻番的盛况出现,9月份钓鱼岛购岛事件后市场份额达到开播以来的最高峰值2.9%(图15)。
图15 深圳卫视《军情直播间》各月市场份额走势(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围绕"钓鱼岛事件",电视媒介展开了一系列的相关新闻报道及其深度评论,军事节目也更加关注两国日益严峻的沿海军情及延伸而来的武器装备等系列问题,近期的国际时讯也对亚太关系、中美日等国际外交新闻展开多角度的报道分析。"钓鱼岛事件"的信息传播及其效果成为了2012年全年的收视热点。
纵观人类历史的信息传播活动,信息传播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深化的。中外传播学者将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分为几个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和电子传播时代。进入到电子传播时代,特别是网络时代,各种新兴媒介及其新技术应用层出不穷,博客、播客、微博、社交社区、网络聊天、视频网站,Web2.0、web3.0、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等,我们无法预测网络发展的最终结局,但是面对目前多终端、多渠道的信息传输方式,信息的传播进入到人类传播史上迄今为止最为复杂与多样性的阶段。
西方早期哲学家们推崇"公共领域"的概念。在"钓鱼岛事件"的信息传播中,不但电视媒介信息传播达到全年收视高峰 ,"公共领域"的信息传播也达到了全年信息传播的高潮。网络时代下,"公共领域"空间超越时空限制被无限放大,"公共领域"的概念正在不断被融入各种电子信息载体的介质,传播形态和传播结构正在被改变。以哲学家米德为代表的"符号互动论"认为,"事物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影响,往往不在于事物本身所包含的世俗化的内容与功用,而是在于事物本身相对于个体的象征意义,而事物的象征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这种互动包括言语、文化、制度等等),在个体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总是会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米德将传播的元素符号化,从某个角度通俗地理解,信息的传播通过每个个体会不同程度地被异化。因此,在目前各种传播类型和方式交融共生的情境下,大众传播的重要性更应被关注。
在传统的大众传播时代,由于传播工具和传播载体的限制,形成信息传播的专一和垄断。大众传播最早是媒体对受众的单向传播,后来演变为参照受众信息反馈基础上的传播,到目前的依据专业收视数据判定节目的受众规模,实际上就是建立了以收视数据为量化基准的大众传播的双向反馈机制。
从信息传播效果的角度来看,由于传统大众传播时代形成的是信息单向传输,使受众处于被动的单一信息接收地位,大众传播效果是绝对唯一的,著名的"子弹论"论断就反映了那一时代背景下大众传播的效果。但是,随着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信息接收方式也日渐纷杂,大众传播效果逐渐从"子弹论"进入到"有限效果论"阶段,大众传播对受众的影响是有限的。在网络化年代,受众接收信息的途径与渠道更加多种多样,大众传播仅仅是信息传播的方式之一,但又是影响社会生活重要的传播媒介,参照大众传播的评估效果会使信息传播更具有针对性和更高效,因此,信息的大众传播及其评估效果在目前纷杂的传播环境中也较以往更为重要。
哈贝马斯"交往理性"认为,"相互理解是交往行动的核心,而语言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交往行为是主体—主体遵循有效性规范,以语言符号为媒介而发生的交互性行为,其目的是达到主体间的理解和一致,并由此保持的社会一体化、有序化和合作化。"媒介声音对社会一体化、有序化和合作化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在"钓鱼岛日本购岛事件"的立体化全方位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可以看到,大众传播正在不断适应目前环境下新型社会关系,充分发挥大众传播自有的优势,使传播效果最大化。大众传播媒介借助新型媒介是技术融合,技术融合是方式,最重要的是如何使大众传播通过技术融合的有效方式结合人际传播、人内传播等传播类型充分发挥"部落"或"族群"的新型社会特点,继续探索新闻"大事件"的信息有效传播方式,在新闻"大事件"的信息传播中预防流言、统一声音、以正视听。
人类历史证明,任何生产技术的变革都会引起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农业革命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与机器的关系,信息革命某种程度上则改变了人与媒介的关系。此次电视媒介在"钓鱼岛事件"报道中,为构建良好的大众传媒环境,扩大公共领域话语权,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本位作用起了引领效果。在当前网络化传播环境中,围绕"钓鱼岛事件"的电视媒介全方位报道及其收视效果也具有更重要的时代意义。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3 CSM Media Research 京ICP备05047992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133号 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