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收视研究,主要包括受众的收视行为研究和受众的收视心理研究。从现状来看,收视调查侧重于对受众客观的收视行为数据的采集,但对受众收视的主观评价数据缺少有效的采集手段。电视节目网络收视的调查分析系统,作为传统收视调查的辅助补充,在未来的受众调查中具有一定的需求和前景。
对于受众的收视行为分析,最主要的三个问题是"谁在看"、"看什么"、"看了多久"。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媒介环境瞬息万变,"谁在看"这个问题也同时不断发生变化。尤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收视行为和收视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很多人已逐渐改变了传统收视方式,通过手机或电脑终端来收看电视。而随着三网融合的进一步推进,未来还会构建出一个相互渗透、兼容度更高的信息传播系统。届时,电视机已不是唯一的收视终端。不仅如此,利用手机或电脑终端看电视的优势十分突出,如利用手机看电视的移动和便携优势;利用掌上电脑看电视的时尚和清晰度优势,还可以避免广告导致的收视间断。这些变化都发生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发展的过程中。
在调查方法上,传统收视调查也有一些局限,主要体现为调查指标无法实现对节目的质性内容的分析,只能做到行为数据的量化。相对而言,网络收视分析可以弥补这样的不足。第一,网络是一个完全的数据技术,网民收视行为和评价具有天然的可统计性。第二,搜索引擎技术,能够进行更大范围及样本的取样(理论上可以做到普查),且成本相对较小。第三,基于网络文本的语义分析技术可以将网民存在于网络的评论文本进行语义分析,进而完成网民对电视节目质性方面的调查。基于网络的调查或将成为未来收视调查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传统收视调查的指标体系中加入网络收视指标势在必行。2007年4月,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共同推出的电视网络影响力的指数,包含四个二级指标,即知名度、被关注度、收视度、美誉度,权重都是25%。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艾利艾咨询(IRI)的节目网络人气指数体系,即IPI体系,包括两个最主要的指标,即关注度和评价度,关注度可进一步分解为媒体暴光度、网民关注度两个子指标;评价度可以分解为媒体评价度和网民评价度两个子指标。网络人气指数主要指对相关话题在网络上传播形成的人气影响力的综合考量。关注度考察相关话题在网络上受关注的状况,是对参与度和波及度的综合考量,是话题在网络上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共同作用所引起的综合关注程度。评价度是相关话题在网络上口碑状况的综合反映,是对相关话题的所有网络信息的正面、中性、负面三种口碑态度的综合考量。
《2011年全国上星频道网络人气指数前二十》是IPI体系的一个案例。该体系得出的研究结论与目前的收视数据对比,结论较为相近。从2011年重点上星频道所播栏目网络人气贡献率TOP3来看,湖南卫视《快乐女声》、《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三个节目的贡献度达到了34.72%;而上海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看东方》、《舞林大会》三个节目的贡献度达到了75.7%;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职来职往》和《非常了得》三个节目的贡献度也达到58.87%。
由于上文提及的IPI体系只有关注度和评价度两项指标,还缺少收视行为数据的分析,而"关注"和"收视"两者肯定存有明显差异。因此电视节目网络收视指标体系将电视节目网络人气进一步细分为四个指标,即网络关注度、网民收视率、网民满意度、节目内容分项评价指标。
网络关注度:分为媒体关注度和用户关注度。媒体关注度指由媒体机构发布的关于某一电视媒体及节目的报道总量,表明媒体中传播的广度,主要以主流搜索引擎的相关新闻搜索结果为依据。用户关注度指某一电视媒体及节目在网络中被讨论和关注的量,表明在网民中传播的广度,主要以主流搜索引擎的用户搜索结果为依据。
网民的收视率:可定义为网民的主动收看行为。对这个指标进行测算,主要以样本网站中电视节目的点击量和样本网站的用户量为依据进行计算。具体的计算方法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某节目视频的点击量与同时间进入该网站的用户的比值即为网民收视率,定义时间内多次点击和进入的算一次。这个收视率可再进一步细分,即对每个网站都计算一个收视率。可在此基础上算出整体的网络收视率。
网民的满意度:即网民对电视媒体及节目的褒贬评价所持的总体态度。该指标主要对网民的评价文本进行基于语义的文本分析。该指标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网络的评价量、网络评价褒贬度。
节目内容分项评价指标:指电视节目在主持人、嘉宾、节目类型、音乐、画面、节目主题、播出平台等各分项维度的网络评分,根据网民的评论和评分,可进行分项统计。也可根据网络满意度的评价体系,再构建出各分项网民评论的褒贬度和网民评论的满意度。
电视节目网络收视分析系统,是基于网络内容挖掘技术,采用自动采集和网络内容分析的方法,用全面真实的网络内容分析数据,建立科学的节目评估体系,采用统一的评估标准和规范的操作程序,对电视节目的优劣作出客观评价分析。是对网络收视的采集分析,以及对网络满意度的监测分析。在这两者数据的基础上,还可构建一个专家归因分析与对策研究。每个系统所采用的分析技术不同,第一类数据层面的分析主要是计算机和网络的搜索引擎技术,第二类网络满意度主要是语义分析技术,第三类则是从理论的角度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由此构建出整个电视节目网络分析系统(图1)。
图1 电视节目网络收视分析系统构架
本文主要选取上海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这两个当前收视较高的节目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案例研究的数据来源是三家国内主流的视频网站优酷、土豆、酷六,三网站占所有主流视频网站的50%。
具体来看,随着节目播出日程的推进,媒体关注度和用户关注度方面,《中国达人秀》呈上升趋势,而《非诚勿扰》因其播出时间较长等原因,其关注度呈下降趋势。网民收视率方面,《中国达人秀》由于是档新节目,其网民收视率呈现比较稳步的上升走势,而《非诚勿扰》的网民收视率不及《中国达人秀》。网民满意度方面,《中国达人秀》的满意度与《非诚勿扰》相差不大。各分项内容的评价指标,可以看得更为具体,如《非诚勿扰》对主持人和评委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中国达人秀》,这可能是由于《中国达人秀》的主持人在网络上的争议比较大;而节目内容和嘉宾方面,《中国达人秀》则优于《非诚勿扰》;音乐和画面方面,也是《非诚勿扰》明显优于《中国达人秀》。
电视节目网络收视系统,对我们来说还处于初步的探讨阶段。在未来,我们会对这套体系的一些指标及内容做进一步的修改。
[1] 本文是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电视和网络的准社会交往实证研究”(项目号11YJAZH0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1] 作者来自浙江传媒学院。
(本文根据作者在CSM2012年江浙沪客户会发言整理)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3 CSM Media Research 京ICP备05047992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133号 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