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8日,央视网由国际奥委会正式授权成为北京奥运会官方互联网/移动平台转播机构,对奥运会的开幕式和各项赛事进行转播。这也是在奥运转播史上首次将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作为正式的转播机构,与传统媒体一起列入奥运会转播体系。由于体育的国际化与特殊性,使得体育成为新媒体发展的"先行军"。而众所周知,年轻、受教育水平高、收入高的体育受众相对于普通媒体受众对新媒体的接受程度更高,那么体育受众对新媒体的接触行为是怎样的呢?本文通过"CSM2012春季中国十九大城市体育与体育赞助调查" 中有关体育受众新媒体接触行为的数据来进行解读。
"CSM2012春季中国十九大城市体育与体育赞助调查"是针对15-54岁体育受众进行的有关体育与体育赞助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图1):电视依然是体育受众接触体育信息最主要的媒体,有98.5%的体育受众表示通过电视接触体育信息。互联网也成为体育受众接触体育信息的重要媒体,有53.3%的体育受众表示会通过互联网接触体育信息,而且这些互联网选择者中的30%每天通过互联网接触体育信息。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趋势日益明显,体育受众的媒体接触行为也有所改变。由于政策、技术等条件的限制,目前电视依然是体育受众欣赏体育赛事的最主要媒体渠道,而新媒体与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当问及体育受众"与一年前相比,以下哪些描述最符合您现在观看体育赛事的习惯"时,36%的体育受众称自己"在看电视的同时,还会通过其他工具观看或发表观点"。
图1 受众各种媒体的体育信息接触接触频次
数据来源:CSM2012春季中国十九大城市体育与体育赞助调查
当问及选择互联网接触体育信息的体育受众的网络渠道偏好时,数据显示(图2):微博是体育受众接触体育信息时最经常使用的网络渠道,占互联网使用者的64.4%;门户网站的体育频道以及视频网站位列第二和第三的位置。男性体育受众对微博的偏好程度要低于女性,而男性体育受众对门户网站的体育频道、视频网站、体育类BBS论坛等体育专业性较强的网络渠道的偏好度要高于女性。在调查中还发现年轻体育受众通过微博获取体育信息的偏好度更高。体育明星的相关信息是最受欢迎的内容(68%),其次是体育俱乐部/队信息(54.1%),再次是赛事信息(52.5%)。由此可见体育受众使用新媒体主要用于交流和获取信息。而由于国家对大型体育赛事资源的政策限制、互联网的带宽和速度等限制以及体育受众欣赏体育赛事及时性、画面清晰度等要求,使得体育受众通过视频网站观赏体育赛事的行为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图2 通过网络渠道获取各类体育信息的体育受众分布
注:n=使用互联网接触体育信息的体育受众
数据来源:CSM2012春季中国十九大城市体育与体育赞助调查
当前电视观众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而互联网受众的年轻化趋势显而易见。既具备了体育特性又有互联网用户特质的体育受众无疑更具备"竞争力"(图3):男性体育受众使用互联网接触体育信息的频次明显高于女性,年轻化、高收入、高教育水平是互联网体育受众的重要特征。以刚刚过去的欧洲杯为例:当大剧分销成为常态,视频行业陷入内容同质化的格局时,欧洲杯赛事在2012这一体育大年便率先成为各家实现差异化布局的重要砝码。视频网站广告价格在欧洲杯期间集体上涨,平均涨幅达30% 。
图3 不同互联网体育信息接触频次的体育受众分布
数据来源:CSM2012春季中国十九大城市体育与体育赞助调查
伦敦奥运会即将于7月27日开幕,98.8%的体育受众表示将通过电视观看伦敦奥运比赛,其中34.4%的体育受众表示将在伦敦奥运期间在"看电视的同时,还会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如iPad)、台式电脑、笔记本等其他工具观看或发表观点"。虽然即将开始的伦敦奥运会对于中国来讲是客场作战,时差的关系使得我们无法在常规的黄金时段通过电视观赏赛事,这也无疑为新媒体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遇,而体育受众们将如何运用新媒体来欣赏奥运?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3 CSM Media Research 京ICP备05047992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133号 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