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互动娱乐节目是以少年儿童以及他们的父母为主要收视群体,利用才艺展示、游戏或者是真实场景体验等多种方式,吸引目标受众加入到节目拍摄过程中,并将参与过程通过电视媒体呈现出来的一种节目形式。鉴于目前并无对此类节目的明确界定及分类,本文将从包含"少年"、"少儿"、"儿童"、"青年"、"青少"和"卡通"等关键词的频道中,筛选出节目属性为综艺类中的"互动娱乐"和青少类中的"青少表演"、"青少专题"、"青少其他"节目,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通过对该类型节目的播出平台、播出方式、节目形态分类等角度进行分析,探究这一类型节目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CSM媒介研究2012年1-5月71城市节目监播数据的梳理,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常规少儿互动娱乐栏目43档。根据节目形式的差异,大致可分为才艺展示类、游戏竞技类和真实体验类三种。其中,才艺展示类主旨在于展现少年儿童的艺术特长,一般以组织比赛、俱乐部活动等形式为主;游戏竞技类是组织少年儿童参加游戏比赛,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真实体验类则是较为新颖的一种节目形态,通过真实场景的体验,让小选手完成一定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小选手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节目内容也会随着小选手个人性格、喜好、处事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给观众以真实甚至是意外的感觉。从三类节目的数量分布来看,游戏竞技和才艺展示类占据主体,其中48.8%为游戏竞技类,39.5%为才艺展示类,真实体验类目前数量还偏少,仅占到11.6%(图1)。
图1 不同类型少儿互动娱乐节目数量分布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从不同频道组的播出情况可以看出,中央级频道的少儿互动娱乐节目以游戏竞技类和真实体验类节目为主。省级上星频道播出的才艺展示类和真实体验类节目较多,游戏竞技类节目不见长。省级非上星频道播出的游戏竞技类节目较多,占到该频道组所有少儿互动娱乐节目的60%以上。市级频道的少儿互动娱乐节目,以才艺展示类节目为主,占到该频道组所有少儿互动娱乐节目的一半以上(图2)。省级非上星和市级频道中,真实体验类节目的比重均较低。从节目类型在不同频道组中的分布可以看出,上星频道中以真实体验类节目较多,地面频道以游戏竞技类节目较多,才艺展示类在不同频道组中均有分布。
图2 不同级别频道各类少儿互动娱乐节目播出量分布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从节目的播出方式和播出时长来考察少儿互动娱乐节目,可以发现:节目以周播为主,时长以30-60分钟为主。
从节目日播与周播比例可以看出,少儿互动娱乐节目有超过三分之二为周播节目。这与一般的综艺节目播出方式较为类似。
节目播出时长来考察,少儿互动娱乐节目与一般的娱乐节目相比,时长相对偏短。从不同时长分布来考察,节目主要集中在30-60分钟之间,占到所有少儿互动娱乐节目的近一半;30分钟以下的节目占到所有节目的三分之一,60分钟以上的节目仅占到18.6%(图3)。这与少年儿童的收视习惯有一定的关系: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与成年人相比较短,因此,以其为主要收视目标观众的少儿互动娱乐节目的时长也相比普通综艺娱乐节目精简一些。
图3 少儿互动娱乐节目时长分布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从不同类型节目时长分布来看,30分钟以下的节目以才艺展示类和游戏竞技类为主,才艺展示类节目较之其他两种节目形式而言更为简单易懂,因此多集中在30分钟以下。游戏竞技类节目需要较多的时间进行游戏规则的介绍、展现参与者的活动和表现,因此以30分钟以上的节目较多。真实体验类节目则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参与者活动细节展现以及个性化的内容表达,因此以60分钟以上的节目时长为宜(图4)。
图4 不同类型少儿互动娱乐节目时长分布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根据上文的分析,2012年1-5月播出的少儿互动娱乐节目,按其内容可以分为才艺展示类、游戏竞技类和真实体验类。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节目形式的发展,很多节目融合了多重节目元素,有的节目以才艺展示为主,但其中也揉合了游戏环节,有的节目以过程体验为主,但在节目推进过程中,也需要参与者进行才艺的展示。本文主要依据节目最核心的设计理念进行划分。在了解了少儿互动娱乐节目播出的大致规律的情况下,下文依托相应的节目分类,选出较具代表性的典型节目进行案例分析。
才艺展示类节目在少儿互动娱乐节目中较为常见,是出现时间较早的一类。节目以展现参与者的艺术特长为主,参与者从婴幼儿到青少年均有涉及。其中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快乐大巴》和湖南金鹰卡通频道的《童心撞地球》较为典型。
《快乐大巴》为周播节目,每周五、六晚间21:00时段播出。节目共分四大版块,分别是"来吧"、"唱吧"、"乐吧"和"玩吧"。每期节目邀请3位4-6岁的小选手上场,首先在"唱吧"环节,小选手自己演唱1-2首歌曲,主持人黄炜会进行随机的采访,随后小选手要邀请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老师同学共同表演一个节目。在表演完成之后,由现场观众对小选手进行投票,选出最可爱的宝宝,并给与一定的奖励。最后,每位小选手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心仪的玩具带回去。从节目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来看,4-6岁的学龄前观众集中度最高,7-12岁的小学观众集中度也相对较高;此外25-34岁和55-64岁年龄段观众也表现出一定的伴随收看特征(图5)。
图5 中央台少儿频道《快乐大巴》观众构成与集中度(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童心撞地球》是金鹰卡通卫视一档大型儿童综艺类节目,在才艺展示类节目中形式较为特殊。节目展现的是小朋友的表演才能。每期节目会选择一所小学进行拍摄,在5-6年级的学生中选择4位候选小演员进行"演技"比拼,并由在场的同学、外景主持人和栏目吉祥物"麦咭"进行投票,选出本期参演的小演员。在选出本期参演小演员之后,栏目组会实现小演员的一个愿望。例如给爸爸妈妈做一顿饭、变成公主或者是做主持人等等。完成小演员的愿望之后,会播出由本期选出的小演员参演的童话剧。这些童话剧均是当下在金鹰卡通或者影院热播的颇受小朋友欢迎的动画片的片段。从节目的主体观众来看,7-12岁的小学年龄段观众所占比重与集中度最高(图6)。
图6 湖南金鹰卡通《童心撞地球》观众构成和集中度(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游戏竞技类节目在少儿互动娱乐节目中档数最多,节目以组织参与者进行游戏竞技比拼为主要内容。根据参与者年龄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学龄前(多集中在3-5岁的儿童为主)和学生(以四、五年级的学生为主)两大类;根据参与单位不同,可以分为个人参赛,或者是团体(以家庭较为多见)参赛。根据竞技场地的不同,可以分为演播室竞技和户外竞技。此外,根据游戏竞技项目的难度差别,可以分为专业竞技类和游艺类。下面将选择三档较具代表性的节目,进行具体分析。
《宝贝站出来》以幼儿园小朋友为主要录制对象,观众也以学龄前儿童为主。栏目组会进入到幼儿园进行拍摄,组织小朋友进行游戏比赛。例如"运积木搭城堡"、"跳跳袋鼠"等等。节目过程中,还会穿插教授家长适合3-5岁儿童的亲子游戏的视频。最后由主持人扮演魔镜先生,对小朋友进行单独采访,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小朋友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回答,常常让成年人忍俊不禁。该栏目在4-6岁学龄前观众中集中度很高,此外在19-24岁年龄段观众中集中度也比较高(图7)。
图7 浙江少儿频道《宝贝站出来》观众构成和集中度(杭州)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江苏电视台优漫卡通频道的《宝贝争爸赛》是一档以家庭为参与主体的互动娱乐节目。每期节目邀请3对父子(女)参赛,节目中,老爸会被困在"高空",需要孩子通过"IQ"、"眼力"、"默契"和"决战"四重考验,只有最后的胜利者才能让老爸踏上"黄金阶梯"成功着陆。其中,第一个环节"猜价救老爸"需要参赛小选手根据场上出示的物品,猜对价格,用时最少的选手获胜;第二个环节"眼力救老爸"是个迷你小剧场,通过一对"父子"的演绎,反映生活中两代之间的搞笑故事,围绕短剧的一些"刁钻"提问,让选手的观察力和记忆力面临一次大考验。第三环节"默契救老爸"需要小选手针对看到的词汇做出描述,由老爸来猜。这个环节对老爸和孩子之间的协作能力要求很高,在这个关键赛点,感人场面层出不穷。通过这个环节最后剩下两组父子(女)进行决战,获胜的一方,才能够将老爸从"高空"的危险中解救出来。从节目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来看,4-12岁、25-44岁年龄段观众是这个节目的主要收视群体,4-12岁的小观众集中度均高于500%,收视偏好较为明显(图8)。
图8 江苏优漫卡通《宝贝争爸赛》观众构成和集中度(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小鬼当家厨神争霸》是上海电视台哈哈少儿频道推出的一档季播栏目。该节目与其他竞技类节目的差异在于,每一季节目的竞技主题各不相同。《小鬼当家》系列已经播出过的主题包括:"我爱拍电影"、"少年厨王争霸赛"、"安全小卫士"和"农庄小达人"等等。最新的"厨神争霸"于5月21日开始播出。在为期28天的播出中,有80名小选手走进节目现场,展示他们的厨艺和风采。节目通过接力赛、团队PK赛、两人合作赛等不同形式,使得每一个"小鬼"在厨艺得到锻炼的同时,团队协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组织规划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本季产生4名少年厨神。其中每周有20名小选手参加第一轮的淘汰赛,选出12名晋级选手。之后每天淘汰2人,直到周日产生最终的"少年厨神",而比赛的难度以及对小选手综合能力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此外,为了增加整个节目的专业程度,栏目组每周邀请6位厨艺大师,作为嘉宾评委参与到节目中来 。从目前观众构成和集中度来看,《小鬼当家厨神争霸》的主要观众群体为7-12岁和35-44岁年龄段的观众,4-12岁和35-44岁观众均偏爱这档节目,其中7-12岁年龄段观众收视倾向更强(图9)。
图 9 上海哈哈少儿频道《小鬼当家厨神争霸》观众构成和集中度(上海)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真实体验类节目在少儿互动娱乐节目中档数较少,拍摄过程较为复杂。参与者以4-6岁的学龄前儿童为主,多为演播室和户外拍摄相结合。节目环节一般以参与者完成设定好的情景任务为主。目前深圳电视台少儿频道的《饭没了秀》、江苏优漫卡通卫视的《我爱饭米粒》、浙江少儿频道的《看吧宝贝》和湖南金鹰卡通频道的《同趣大调查》均属于这一类型的节目。
《饭没了秀》由演播室脱口秀和外拍VCR两部分组成。目前播出的节目分为"魔力宝宝找妈妈"和"魔力宝宝一帮一"两个版本。其中"魔力宝宝找妈妈"是《饭没了秀》自2008年6月开始的模式。每期节目邀请四个宝宝,两个深圳本地的宝宝,两个外地的宝宝。在节目中,深圳的宝宝要独立到外地和外地宝宝一起,寻找自己的妈妈。节目由"宝贝脱口秀"和"加油!宝贝"两个版块组成。其中"宝贝脱口秀"在演播室中拍摄,外地宝宝将带着浓郁的地方风情,和深圳宝宝一起,跟主持人强子哥哥斗嘴,展现个人魅力。随后的"加油!宝贝"环节则是一组外拍的VCR,纪录了四个宝宝独自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下的所见所闻和行为表现,原生态地纪录他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欢乐和艰辛。
"魔力宝宝一帮一"是在"魔力宝宝找妈妈"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带有一定的公益色彩。节目由魔力宝宝代表栏目组和参与的明星将募集来的善款带给需要帮助的小朋友。节目也同样由演播室表演和外拍VCR两部分组成。其中"爱心接力"版块在演播室内录制完成,由主持人魔力宝宝和四位明星组成。以"谁更了解宝宝"为主题,让明星分组竞赛答题,争夺爱心礼物的最终拍卖权。随后的"我们来了"环节通过外拍VCR纪录宝宝将"爱心能量"传递到需要帮助的对象手中,并帮助他们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和难题的具体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向社会传达慈善的理念 。该节目目前在深圳少儿和深圳卫视两个频道同时播出。从观众构成和集中度来看,无论是少儿频道还是在卫视频道,25-34岁年龄段观众均为该栏目的主体观众,4-14岁的青少年则主要集中在少儿频道。在深圳卫视45-54岁的中老年观众也较为喜爱这个栏目(图10)。
图10 深圳少儿频道和深圳卫视《饭没了秀》观众构成和集中度(深圳)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通过较具代表性的栏目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少儿互动娱乐节目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目前的少儿互动娱乐节目中,越来越地引入了"家庭"元素。一些节目在自身的节目环节设计中加入了"家庭"的元素,例如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快乐大巴》,在小朋友进行才艺展示的同时,还需要小朋友与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老师同学进行合作演出。一些节目则在设计之初就以"家庭"为出发点,所有的环节都需要全家协作完成,例如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动感特区》和济南电视台少儿频道的《老爸你最赛》等等。不论是作为节目核心环节还是作为节目的一个附加元素,越来越多的节目乐意将"家庭"元素添加到节目当中来,以吸引目标观众及其父母的收视关注。
少儿互动娱乐节目主持人的"明星化"并不是指越来越多的明星大腕来主持少儿节目,而是这类节目的主持人在各自节目独有的风格基础上,通过艺名、服饰、语言等各种方式塑造的吸引小观众的荧幕形象,而这种银幕形象在小观众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成为小朋友认可的明星。从中央电视台的"月亮姐姐"、"红果果"和"绿泡泡"到地方电视台的"强子哥哥"、"饭团组合"等等,越来越多的少儿互动娱乐节目通过打造主持人的这种荧幕形象来维系观众、加大影响。
少儿互动娱乐节目与普通娱乐节目最大的不同在于,少儿互动娱乐节目的主要收视群体是孩子,他们的视角与成年人有着很大的差异。一个在成年人看来没有什么意思,甚至有点无聊的话题或者是游戏,却往往是小朋友们非常感兴趣的东西。一些成年人看起来颇为简单的任务,在小朋友面前,却异常困难。此外,作为节目的参与奖励,节目组常常需要满足参与者的愿望。而孩子的愿望常常与成年人的愿望不同,孩子的愿望往往简单却五花八门,比如获得心仪的玩具、变成美丽的公主、见到自己喜欢的主持人,他们也更容易融入到节目的情景设置当中,例如成为小勇士、保护自己的爸爸妈妈等等。因此,越来越多的节目制作人意识到了这一点,从小朋友的视角出发,布置节目场景、设置游戏环节、设定情景任务,满足孩子们的愿望,常常能达到意想不到的节目效果。
结语
综观2012年上半年的中国电视市场,少儿互动娱乐节目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在节目形态、环节设置、观众参与方式等方方面面均焕发出孩子般的活力与热情。每个频道都力求结合自身的频道风格,创造出让小朋友喜闻乐见的节目。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将有更多、更好、更新颖、更具可视性的少儿互动娱乐节目呈现给电视观众。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3 CSM Media Research 京ICP备05047992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133号 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