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研究洞察

2006年电视剧播出与收视状况分析
作者:毕江燕

    电视剧无庸置疑是当今观众数量最多且观众群稳定的电视节目类型,占据巨大市场份额,播出量逐年递增,竞争相当激烈。在播出量比05年增长近6%的情况下,2006年电视剧的收视情况如何?本文以CSM媒介研究全国40个城市195个频道,17:00至24:00播出的电视剧收视数据为基础,对2006年电视剧的播出收视特点作一个简单的年度回顾和盘点。

一、电视剧播出与收视总体状况

    2006年(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全国40个城市195个频道17:00至24:00,共播出2130部、243542集电视剧,高于05年的229835集;平均收视率2.07%(见表1),低于05年的2.33%。在剧集播出量持续增大、各类节目形式不断翻新、德国世界杯、多哈亚运会等体育赛事以及梦想中国总决赛、超级女声总决赛等大型选秀节目的夹击下,2006年晚间电视剧的收视率有所下降是意料之中的。

表1 2006年电视剧播出与收视总体状况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二、从类型看电视剧的播出与收视状况

    2006年电视剧的分类共5项(见表2),较之前有一重大变化,就是增加了"电视短剧",即以当地风土人情为背景,按电视剧形式拍摄制作的短剧,如《天府龙门镇》、《百姓故事》、《老娘舅》等。

表2 2006年电视剧播出与收视状况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006年电视剧在产地上,国产电视剧仍是主力,其平均收视率高于年度平均值2.07%;港澳台电视剧播出量有减少,平均收视率较05年的2.7%有下降;亚洲国家电视剧播出量有增加,平均收视率低于05年的1.78%;其它国家电视剧播出数量及平均收视率与05年基本持平;电视短剧在26个城市61频道播出,收视成绩较亮眼(见表3)。

表3 2006年不同类别电视剧的播出及收视率名次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从题材上看,2006年播出的电视剧中,当代、近代、古代题材基本各占三分之一;港澳台电视剧以港剧居多;亚洲电视剧依然以韩剧为主;其它国家电视剧以美国电视剧为主。

    从收视率上分析,内地电视剧的当代题材受欢迎,题材轻松的古装剧仍有收视市场;在港澳台电视剧中当年产的港剧受欢迎;亚洲电视剧收视率前10名中有8部韩国电视剧,其它亚洲国家电视剧开始受到关注;其它国家电视剧中,墨西哥电视剧重新回归观众视线,并受喜爱;电视短剧播出范围相对较小,成绩很亮眼。

三、从播出月份看电视剧的播出与收视状况

    2006年全国40个城市195个频道17:00至24:00,共播出243542集电视剧,平均月播出量为20295集,单频道日平均播出3.42集电视剧,较2005年3.23集有增长。

    2006年电视剧的播出量在12个月中波动不大,稳步上升。收视率方面,一季度的收视率明显好于其它月份,原因一是,一季度包含了元旦、春节以及寒假等几大节假日,观众闲暇时间较多;二是,冬季里人们更愿意停留在室内,以看电视度过闲暇时光。

    按近几年的规律,七、八月份的电视剧收视率应与一季度的收视率基本持平,达到一年的第二个小高峰。但2006年六月份的德国世界杯;八、九月份的《梦想中国》总决赛、《超级女声》总决赛、以及充斥暑期档的各类选秀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视剧的收视率,瓜分了原本属于电视剧的"蛋糕"(见图1)。

图1 2006年电视剧播出集数与收视率各月的表现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四、从播出日期看电视剧的播出与收视状况

    2006年,周一至周四的电视剧播出量基本持平;周五的播出量略有下降;周末,电视剧播出量下降明显。原因是周末晚间时段,电视节目类型增多,观众的选择范围较大。

    2006年电视剧收视率在一周中前六天的走势与播出量的走势基本相符,即周一至周四的数据基本持平,周五、周六逐步下降;然而周日数据骤然回升,甚至高于周五数据(见图2)。

图2 2006年电视剧播出集数与收视率七天的表现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五、从播出时段看电视剧的播出与收视状况

    将17:00至24:00划分为7个时段,2006年电视剧播出量低于05年的时段只有19:00-20:00。播出集数排名前三名的时段仍然是20:00-21:00、19:00-20:00、21:00-22:00,播出量之和为143716集,占电视剧总播出集数59%,低于2005年的61%。

    7个时段中,非黄金时段电视剧的播放力度进一步增大。其中,时段18:00-19:00的播出量增长在7个时段中排第一,其次为时段23:00-24:00;时段22:00-23:00的播出量正逐年递增,有追赶时段21:00-22:00的趋势。

    从收视率上看,时段17:00-18:00、23:00-24:00数据基本与2005年持平,降幅最大的时段是21:00-22:00、22:00-23:00(图3)。

图3 电视剧播出集数与收视率各时段比较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六、从频道类别、播放地区看电视剧收视状况

    从五大频道类别播放的电视剧收视率前3名(见表4)及七大行政区域播放的电视剧收视率前3名(见表5)分析,2006年观众更喜爱当代、近代题材的国产电视剧。从排名上看,2006年电视剧在题材和地区上的收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反映农民生活的新农村电视剧深受观众欢迎,如《别拿豆包不当干粮》、《乡村爱情》、《马大帅第三部》等;二是武侠电视剧不再为观众钟爱,但题材轻松的古装剧仍有收视市场,如《刁蛮公主》、《天外飞仙》等;三是被冠以"催泪弹"的苦情电视剧收视不俗,尤其是在华中、西南地区;四是2006年内地电视剧在向来偏爱港剧的华南地区占据了一席之地。

表4 2006年五大频道类别平均收视率前3名电视剧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表5 2006年七大行政区域平均收视率前3名电视剧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七、2006年电视剧现象浅析

    晚间黄金档是各电视台播出电视剧的重点时段,播出量逐年增加。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做到有特色、吸引更多的观众是电视台、影视制作单位的一大课题。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浅析一下2006年电视荧屏的部分现象。

1、独播剧2006年收视看好

    05年国家广电总局出台的同一部电视剧集不能同时在四家以上上星频道中播出的规定,引发了省级卫视对电视剧首轮卫星播映权的争抢。针对越来越严重的电视剧同质化现象,各电视台于05年就着手采取应对措施,使用"独播剧"方式来化解上星卫视晚间播放电视剧重叠率高的问题,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成绩,也为2006年开辟了新"战场"。

    2006年在22:00以后的时段,几大电视台采用"独播剧"的策略多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而黄金档的独播剧收视情况则各不相同(见表6)。

表6 部分'独播剧'2006年收视表现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经典老片热播荧屏

    继04、05两年来晚间时段播出的经典老片获得理想收视成绩后,2006年更多的电视台播出了几年甚至是十几、二十年前的经典电视剧。

    例如,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经典电视剧《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济公》、《聊斋》、《封神榜》、《乌龙山剿匪记》、《武则天》、《宰相刘罗锅》、《牵手》、《大明宫词》等;还有一些近几年绝少"露面"的港台电视剧,如《京城四少》、《一剪梅》,《昨夜星辰》、《几度夕阳红》、《鹿鼎记》、《万水千山总是情》等。

    这些经典老片被再次播出多为两个原因,一是因为翻排的新版电视剧而被重新播出;二是因为当年的辉煌成绩及长时间未播出而重播。

    这些经典老片虽然多安排在非黄金时段播出,但取得的收视成绩不俗(见表7)。

表7 部分经典老片2006年的收视状况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3、古装轻喜剧、古装探案剧有收视市场

    相较前几年古装中的武侠剧大热,2006年收视成绩亮眼的要数古装轻喜剧、古装探案剧。如在43个播出《刁蛮公主》的频道中有27个频道的平均收视率超过2.07%(年平均收视率)(见表8);以"七仙女"为题材的《天外飞仙》有2个频道的平均收视率超过10%;继04、05年的《少年包青天》系列、《大宋提刑官》、《神探狄仁杰》,"狄仁杰"古装探案剧在2006年收视成绩依然不错。

表8 部分古装轻喜剧、探案剧2006年的收视状况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4、苦情剧继续发威

    继05年苦情剧、悲情剧的热播,一批故事情节冲突大、人物命运逆转大、赚人眼泪的苦情电视剧在2006年可谓更上一层楼。如《真爱之百万新娘》、《中国媳妇第四部之木棉花的春天》、《悲情母子》等,实现了眼泪、收视双丰收(见表9)。

表9 部分苦情剧2006年的收视状况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5、韩剧稳中有降

    04、05年电视台播出的海外电视剧以韩剧为主,韩国电视剧这几年来的播出、收视可谓蒸蒸日上。2006年依然如此,在播出方面,"亚洲国家电视剧播出频道数量前10名"中除了1部印度电视剧,其余全部为韩剧;在收视方面,"亚洲电视剧收视率前10名"中有8部韩国电视剧。

    以中央电视台8套近几年晚间播出的海外剧收视为例,韩剧的收视成绩象个倒'V'字, 04、05年高,03、06年低(见表10),2006年韩剧稳中有降。

表10 中央电视台8套晚间海外电视剧近几年播出状况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虽然韩剧近几年取得的成绩亮眼,但广电总局不专美韩剧的政策导向使得电视台开始更多尝试其它产地的引进剧。例如中央电视台8套、湖南电视台卫星频道、安徽一套等引进了一些其他国家电视剧,尝试开拓更多收视领域。

6、2006年的电视短剧

    2006年电视剧分类增加了"电视短剧",即栏目剧、方言剧、短剧等。以当地风土人情为背景,讲述当地人情事务,再配以方言,电视短剧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在26个城市61频道播出,收视成绩较为抢眼。

    电视短剧因其多展现当地风情又多为当地制作,因此很多电视短剧是"独此一家",收视成绩好是情理之中(见表11)。

表11 部分电视短剧2006年的收视状况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八、关于电视剧的思考

1、关于独播剧和品牌打造

    近年来,各电视台都在为频道定位、构筑频道品牌而不懈努力,大打特色牌,如"快乐中国"、"幽默中国"、"情感中国"、"麻辣中国"等。

    而让电视剧与众不同,是实现"差异化"立竿见影的方式,优秀"独播剧"更是通过独特内容有利于塑造频道品牌。然而正像现今某些奢侈品牌对在中国已建立的形象而苦恼(品牌认知度在被'奢侈品=金钱+身份地位'概念模糊后,品牌忠诚度在消费者心中陷入同质化。消费者随意的游走在不同品牌间,在意只是LOGO,而不是品牌的内在。)一样,电视台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在拥有"独播剧"频道越来越多的今天,频道的"独"和"特色"已渐行渐远。

    因此"独播剧"不能只因"独播"二字而背离频道的定位,本末倒置,而是应更好地切合频道观众的特性与喜好,才能取得好的收视成绩,使"独播剧"成为真正的频道品牌化利器。在通过电视剧快速实现品牌认知后,如何让观众"停留"在该频道更长时间,如何挖掘"特色"、如何掌握观众的特点与喜好、如何提升品牌忠诚度是更困难的问题,是电视台需更加努力的方向。靠"独播剧"建立的品牌基础,还需后续的具有频道特色的节目来实现频道品牌的一贯性与一致性。

2、关于寒暑假电视剧的思考

    近几年寒暑假电视剧的播放越来越有特色,每逢寒暑假各版本《西游记》、《还珠格格》系列、《情深深雨》、《新白娘子传奇》、各版本《包青天》就被搬上屏幕,2006年《家有儿女》系列、《宝莲灯》也加入这一行列。

    看似针对寒暑假播出的电视剧不少,细数数新增的并不多;看似为少年儿童播出的电视剧不少,细分析真正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并不多,更不要说适合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观看。

    寒暑假期间青少年观众是收视大军,已有电视剧及选秀节目满足不了其全部需求。影视制作机构、电视台应重新审视这部分人群,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观众开发出更多适合青少年的电视剧和节目,争取更好的收视成绩。收视中国

您的需求将被转发到CSM的邮箱

  • 我是CSM的客户
  • 姓名:
  • 公司:
  • 职务:
  • 领域:
  • 所在城市:
  • 电子信箱:
  • 手机:
  • 需求信息:
  • 预计项目额度(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