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研究洞察

新闻广播,长袖当舞
作者:徐晓慧1

1: 作者来自无锡广电集团总编室。

        无锡广播电视集团(台)广播中心即无锡人民广播电台,是新中国成立后无锡最早的一家具有政府喉舌和桥梁作用的传统媒体, 61年来一路辉煌。无锡电台现有新闻频率/资讯广播、经济频率、音乐频率、交通频率/故事广播、江南之声、都市生活六个频率八套节目,共同探索和创新广播新闻宣传内容和样式,积极推进品牌发展战略,不断加快广播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使无锡广播综合实力连年攀升,其中新闻频率、经济频率、音乐频率、交通频率2008年进入了"全国城市广播电台频率综合实力第一阵营"。2008年广告创收突破1个亿,2009年创1.18亿,2010年无锡电台有望突破1.35亿的目标。

        托起无锡电台一路辉煌的是多年来广播节目对社会的渗透,对市场的影响以及在听众中的威望,其显著标志就是长期以来居高不下的收听率、市场份额以及一大批广播的忠实听众,哪怕是当下面对新媒体分流、电视媒体竞争、纸媒体挤压和中央及省的各台强势落地的局面也没有动摇。

一、无锡市场总体收听状况

        在无锡打开收音机会有几十个电台频率接受选择,从中央台、江苏台、浙江台、上海台及周边城市台应有尽有,特别是今年年初落实了国家广电总局和江苏省广电局有关频点调整的方案后,中国之声和江苏各台在无锡有了多套专有的中波和调频传输,而无锡台原有的频点减少了两个中波发射(分别给了中央台和江苏台)和一个调频搬迁新频点(原频点也给了中央台)。

        大范围的频点调整和压缩让无锡的上空更加开放,但因为不适应导致一部分听众流失,无锡广播收听总量略显萎缩,当然最受冲击的是无锡电台。

1、收听总量略有减少

        2009年无锡总体人均收听广播时长达91分钟,比2008年增加了12分钟,其中11分钟为无锡电台所得,收听无锡电台节目的总时长为76分钟。但是截至2010年9月30日,所有频率减少3分钟,无锡电台因为少了两套中波还有一个调频换了新址,听众尚不适应减少了5分钟。相比之下,增加了中波和调频的江苏各台和中央各台仅保持稳定并没有明显增量,反倒是周边城市电台(其它台)在无锡被听众认可,2010年比上年总量翻番达6分钟(图1)。

图1 总体全天人均收听时长对比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市场份额重新分配

        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锡听众对本土广播有很强的信任感和依赖性,逢大事要事更强烈,听众习惯把国内外重要事件本土化解读,需要把无锡放在全国、全世界的大盘子上来考量。2008年雪灾、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等重大事件期间,无锡广播全年平均市场份额达85.16%,单月最高可达87.55%;2009年下半年开始的频点调整对无锡台的绝对高份额有些冲击,年均较2008年有所减少为83.52%。进入2010年,无锡上空完全呈开放式,中央和省台等多频率强势进入、无锡台减少传输渠道,市场份额减少是在所难免的,不过无锡本土的八套节目依靠自身频率细分后差异化竞争形成的合力,强化本土特色,走亲民近民之路,通过加强信息提供、扩大活动影响、增强互动服务等多种手段,仍然走出了自己的一方天地,全部进入市场前十名,截至9月底无锡台年均市场份额为81.34%,这仍然是个相对较高的数值(图2)。

图2 总体市场份额年度对比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二、无锡新闻频率的开拓之路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变革中,无锡电台六个频率中始终处于领先、保持稳定的是无锡新闻频率(AM1161、FM93.7),这是传统无锡广播的原有频率,61年的辉煌大半归它。尊重传播规律,发挥广播优势,面向目标人群,办出专业特色,在广播的新闻本位和受众本位两者间寻找最佳结合点,既向社会提供最新、最快、最有价值的新闻资讯,也从市场获得认可和丰厚的经济回报,一直是新闻频率追寻的目标也是深化新闻改革的动力。2010年面临外部调频搬家、内部宣传经营分离这样的变革,新闻频率的领先优势受到冲击。全新改版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刷新节目面貌增加信息量、提升报道速度向资讯化方向迈进、进一步强化听众定位和频率特色等一系列措施,促使新闻频率收听率强势回归,重新确立其在无锡广播市场第一的位置。

1、分频以实现资源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广播受众增加的趋势有两个特点,一是老龄化社会所带来并不断增加的老年人;二是随着汽车、手机、网络、MP3等科技进步所带来并不断增加的移动年轻听众。以受众为核心,根据受众不同的年龄层次、收听习惯和收听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广播新闻的传播工作,既要坚守新闻本位的原则,更要强化受众本位的理念,专业化、分众化的广播发展之路可以实现频率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完成这一目标。2007年4月,无锡新闻频率中波和调频分离,用不同传输手段实施两套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节目。中波"新闻广播"承担发扬传统,服务好居家、中老年听众;而调频推出的"风尚广播"承载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开拓创新多元的角色,打造样式活泼、节奏明快的"风尚广播"以吸引年轻人和移动人群,主要新闻节目并机播出。实际运行后效果不错,频率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极大发挥。2010年1月1日,新闻频率再次改版,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分离。新闻立台,在新闻上做功课:中波AM1161定位于满足居家收听、侧重综合内容的"新闻广播";调频FM93.7则打造成信息快捷丰富、适合年轻听众移动人群的"资讯广播"。两套节目各具特色,传统与现代共存、快捷与时尚交融,社会关注度不断升温。新闻频率2007年5月起分频运行至今,收听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08年、2009年都有明显提高,至于2010年有所走低是因为频点改换尚需磨合(图3)。

图3 新闻频率(双频)近年收听率(截止2010年9月)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两套风格迥异的节目服务于不同的目标人群

        2010年初改版后无锡新闻频率两套广播节目在主持人配备、节目安排、内容选择上各有侧重。

(1) 新闻广播(中波)侧重成熟稳重的中老年听众,节目设置注重大气精致和严谨规范

        新闻广播目前主要有三类节目,一是以早晚新闻和整点新闻为框架的新闻类节目,二是传统经典的老年性节目,比如《戏曲大舞台》、《广播书场》、《老歌会》等,三是有实用意义的医药专题节目。新闻广播拥有一批收听时间长,忠实度很高的中老年收听群体,因此,这三类节目也基本满足了中老年听众对广播的需求。

        在主持人安排上,新闻广播安排了相对成熟稳重的主持人,语速缓和,语调亲切。在节目设置上侧重中老年听众的收听习惯,《我以无锡为荣》讲述无锡的老传统,老故事,老风俗,在以无锡为基础的本土文化上和听众形成共鸣;《老歌会》通过一些耳熟能详的老歌、红歌,让人们品味那些过去了的激情岁月;《小区风景》在服务性和互动性上做文章,更加注重对老年人的服务,节目以具有象征意义的马大嫂贯穿其中,既有生活知识的推广,又有热点问题的互动;这些节目既亲切平实又值得信赖,与老年听众形成了心灵的沟通。

(2)资讯广播(调频)侧重中青年群体,节目设置上讲究丰富快捷灵活和富有深度

        资讯广播节目内容以新闻资讯为主,全天全时态直播,每小时刷新全球资讯,注重网络元素的运用和互动。节目样式有综合新闻、整点新闻、新闻评论、新闻纪实等多个品种。主打节目是综合新闻《无锡早高峰》、《无锡晚高峰》,既有国内外新闻,也有网友评论、博客劲爆点、微博围观等内容。整点新闻每次15分钟,内容涉及本市、国内、国外最新鲜的资讯信息。全天设置了《非说不可》、《观点放送》、《汪涛读报》等多档新闻评论性节目。另外根据24节气制作的节气小常识以及"虎年说虎、唱虎、射虎"的专题节目和"清明诗会"等活动,丰富了节目内容也给听众提供了参与机会。资讯广播在主持人配备上更显年轻,播报速度也较新闻广播稍快(见附表节目表)。

三、新闻本位和受众本位理念的回归与突破

        细分后的新闻频率针对不同的受众人群提供全方位的新闻节目服务,使新闻本位的原则得到进一步巩固,也使受众本位的传播理念得到新的突破。新闻立台,做好不同类型的新闻节目是新闻改革最具体的实践也是对听众最好的奉献。

1、流行元素赋予新闻鲜活的生命

        《1161早新闻》和《1161晚新闻》是1993年无锡新闻电台成立时创办的新闻节目,收听率一直居无锡地区广播新闻类节目之首,早晚高峰时段市场份额在40%上下,是无锡广播新闻的旗帜性节目,时长50分钟,信息量大,内容涵盖本地、国内、国际。频率没有因为定位在居家、中老年收听而忽视节目的创新和时代感,而是借鉴了新媒体的流行元素,如网站在首页设有详细的分类让人一目了然、如时尚杂志特别注重内容导读等手段,因此,《1161早新闻》栏目注重听众收听习惯,把握受众心理特点,设置了"要闻"、"数字""人物""声音""社会""碰撞"等时尚鲜活的子栏目。"要闻"是时政新闻的简短播报,力求短小精悍。"数字"以数字说新闻。"声音"是新闻当事人的主张、说法。"碰撞"是矛盾双方意见的争执、冲突。这样的设置突破了传统新闻编排、栏目设置的固有方式,使节目形态发生较大变化,扬长避短,做活了广播。以往新闻中的数字比较枯燥,《1161早新闻》将数字拎出来,让受众通过数字感知新闻,"我市工商户已达14万户""农博会首天成交额突破30万"等新闻,围绕数字,生动勾勒了新闻的实质。在栏目编排上,对于工作性、会议性、领导活动的报道不报大名单,不做宏观描述;新闻的写作、排序不以官职大小而论,而从新闻价值和听众习惯出发,使会议新闻不难听,让领导活动新闻显新意。另外,大量的原声报道、记者口播报道、片头音乐、间隔音乐等声音符号的运用,也起到强化内容、升华主题的作用。在这两档节目的带动下,早晚两个新闻版块节目时段目标人群的收听结果和设想基本一致,总体收听率中约98%来自在家收听,早高峰在6:00-8:00间,6:45达最高峰值;傍晚最高峰值不及早间但16:00-20:00的高峰跨度比早间长(图5)。

图5 2010年9月新闻频率(中波)全天收听率走势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全天全时态直播为新闻的及时传递打开了一扇门

        资讯广播是全时态的资讯传播媒体,高流量的信息提供以满足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对信息即索即得的要求。本市方面,每个整点都有记者在采访现场发回的连线报道,内容可能不够全面到位,但时态一定是最新的;国内国际新闻中采用了大量中央媒体整点新闻中的音响素材,经过剪辑串联,从形式到内容都保持着及时传递最新资讯的直播状态;抓住突发事件报道,提高资讯广播的快速反应能力,如今年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台风鲇鱼袭击台湾等,资讯广播都在第一时间提供最新信息、连线现场相关人员、报道无锡救援的举措和进展、无锡游客的最新动态;直播在无锡举办的"2010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更让听众身临其境。大事件、大活动、小细节刺激着人们的视听神经,拓展了新闻广播的生存空间,满足人们在多种场所获取新闻的需要。

        现在资讯广播和新闻广播全天收听率走势不同构成亦有不同:总体收听率中有15%来自车上收听,全天收听最高峰在午间,8:00-12:00、16:00-18:00有了在路上收听表现(图6)。

图6 资讯广播(调频)2010年9月全天收听率走势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3、目标人群差异化定位初见端倪

        目前,从新闻频率派生出来的两套节目的差异化定位已在目标人群上有所反映,资讯广播男性多于女性,新闻广播女性多于男性;资讯广播在15-54岁年龄段的比例高于新闻广播,新闻广播55-65岁以上段比例高于资讯广播;资讯广播初高中文化比例高于新闻广播、高收入比例高于新闻广播,当然,较多的目标听众比例差别还不是很大,广播在不断调整定位,听众也在适应和选择中(图7)。

图7 目标人群差异比较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无锡新闻频率是在被动调整后采取了主动出击,其目标指向明确、措施到位,效果不错。目前新闻广播(中波)继续领军无锡广播市场,资讯广播(调频)频点搬家导致收听率下滑的现象也已经得到遏制,表现出整体回升的态势。面对愈演愈烈的竞争环境,如何进一步利用即索即得、传递迅捷的新闻资源,发挥网络传递覆盖面广、本土化服务针对性强的优势,不断寻找新的听众兴趣点和市场亮点仍是新闻广播时刻关注的问题。广播的舞台很大,新闻广播长袖当舞。

附表:

无锡新闻频率 AM1161新闻广播2010节目表
无锡新闻频率 FM93.7资讯广播2010节目表

您的需求将被转发到CSM的邮箱

  • 我是CSM的客户
  • 姓名:
  • 公司:
  • 职务:
  • 领域:
  • 所在城市:
  • 电子信箱:
  • 手机:
  • 需求信息:
  • 预计项目额度(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