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网融合,新媒体的不断发展,通讯工具和信息传播工具愈加先进,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普及,使传统媒体的受众在各种新媒体的冲击下越加分散,广播被激烈的竞争挤入了一个夹心层。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私家车的普及等新情况的出现,广播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本文基于CSM媒介研究广播收听率调查研究的结果,盘点2010年全国33个城市的广播发展趋势,以期发现在新媒体融合的大形势下,广播收听市场的现状和发展新特点。
根据2010年广播在不同场所、不同周天的收听情况,车上和工作/学习场所周一至周五工作日广播收听时长明显高于周六、周日,在家收听依然是广播最主要的收听场所,周末的收听时长明显高于周一至周五工作日,这与受众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也是相吻合的,与2009年的收听特征一致(表1)。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009和2010年在所有场所全天收听走势,全天广播收听依旧保持不同起伏程度的早、中、傍晚、晚间四个收听波峰,其中早间收听波峰为全天最高。相较于2009年,2010年全天广播收听均略有下降,尤以早高峰7:00-7:30时段表现较为突出,峰值为16.68%,较2009年17.53%的收听高峰下降了0.85个百分点,另外午间12:00-12:45时段下降也较为明显;我们对比这33城市所有电视频道的全天收视率走势,可以看出全天视听高峰时段是交错的,广播全天收听最高值在早间,电视依旧是晚间19:30-21:30时段(图1),而广播的移动收听又可以吸纳一部分晚间驱车出行的受众。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与所有场所收听不同,车上收听表现出明显的早晚两个高峰,早高峰2010年基本与2009年持平,达到了3.84%,比2009年的3.88%下降了0.04个百分点,晚高峰峰值下降则较为明显,由2009年的2.69%下降至2010年的2.6%,另外在9:00-12:00和14:00-16:15期间也有显著下降,车上收听2010年的优势相较于2009年并不明显(图2)。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由于直辖市具有特殊的媒体竞争环境,因此在本部分各级频率竞争分析中把33个城市中4个直辖市以外的29个城市作为主要分析目标,并与直辖市进行对比研究,以便更好地反映广播市场竞争格局。
广播的地域性和本地化特征明显,本地频率的竞争优势较为强劲,无论是在所有场所,还是在车上,都是本地频率(省级和市级频率)所占市场份额较高。在4个直辖市,直辖市级频率所占份额最高,在车上更为明显(图3)。在4个直辖市以外的29个城市,市级频率所占的市场份额大于省级频率所占的市场份额,这也进一步反映出广播的属地化特征明显,本地频率播出的节目更贴近受众的生活,因此他们对本地频率的关注度更高(图4)。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各级频率全天收听率走势也很好地反映了广播属地特性较为明显的特征,在4个直辖市中,直辖市级频率的全天收听优势较为突出,在早晚下上班期间形成两个明显的收听高峰,早高峰出现在早间7:00-8:00之间,峰值达到17.64%,晚高峰出现在17:00-18:00之间,峰值也达到7.86%;中央级频率在4个直辖市的收听则表现平平(图5)。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与4个直辖市的各级频率收听表现不同,不包括直辖市的29个城市的广播收听市场表现出省市两级频率的收听优势不相上下,市级频率更胜一筹的态势。市级频率早晚形成两个收听高峰,其中早间达到全天的收听最高峰,峰值达7.35%,傍晚时分形成了全天的收听次高峰,峰值也达到了4.67%;同样,省级频率在全天也形成两个收听高峰,早晚高峰峰值相差不大,早间表现更突出一些,在下午16:15-17:45和晚间20:15-21:00时段收听表现要略好于市级频率的收听表现;中央级频率则表现一般(图6)。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010年,分目标人群在不同场所的收听表现呈现出明显的人群特征,男性、35岁及以上、初高中学历、中等收入水平的人群是广播的主要受众群,这也是传统的收听广播的主体人群,其中男性、45岁及以上、非在职人群、高中学历、个人月收入在1-2500元之间的听众更喜好收听广播;在车上收听广播较多的受众主要包括男性、25-44岁的中青年、个人月收入1501元及以上和在职人群,这类人群体含金量较高,拥有私家车的比例较高,因此决定了他们在车上的时间较长,也更偏向于在车上收听广播(表2,图7)。与2009年相比较, 2010年的听众特征基本保持稳定。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分析不同目标听众更偏好在哪个场所收听广播可以看出,听众收听广播的场所与他们的身份和工作生活习惯有很好的契合,喜欢在家中收听广播的主要是无收入或低收入、教育程度低、老年人和赋闲在家的非在职人群,这部分人群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待在家里,因此更偏好于在家中收听广播;偏好于在工作/学习场所收听广播的人群主要是中等收入及在职人群,他们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因此更偏向于在工作/学习场所收听广播;偏好于在车上收听广播的主要是高学历、高收入及中青年群体,这部分人群拥有私家车的比例较高,每天有更多的时间在车上度过,因此决定了该类人群更偏好于在车上收听广播(图8)。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一个地区人均收听时长的长短可以反映出该地区广播市场的繁荣程度,从全国33个城市人均收听时长差异来看,2010年收听最多的前7位城市的人均收听时长都在100分钟以上,且多数是北方的城市,哈尔滨和天津更是以接近140分钟的绝对优势位居33城市之首,是收听量最少的城市(厦门)的三倍还多,足见这两个广播市场的兴旺程度;哈尔滨、杭州、沈阳、青岛和济南五个城市2010年收听量都比2009年有所增加(表3)。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把听众收听广播的表现分解为平均到达率和平均忠实度两个指标,可以看出2010年33个城市听众规模和收听忠实度的差异。哈尔滨、天津、杭州、西安和沈阳等16个城市的广播吸引了众多听众收听,且忠实度较高,因此这些地区的广播收听量最高,属于广播的强势地区;郑州等城市位于第二象限,收听广播的听众规模不大,但忠实度较高,属于广播收听市场的优势地区,在做好节目,留住忠实听众的同时扩大听众规模是这些地区面临的问题;宁波、上海和重庆3个城市的听众规模较大,但受众的黏度不高,如何把这些人群吸引住,长时间的收听广播是下一步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图9)。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私家车的进一步普及,再加上广播伴随性强和解放了人的眼球的特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车上收听广播,车上收听也成为广播收听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沙、深圳、福州、青岛和北京等9个城市车上收听占所有场所人均收听分钟数的比重超过20%,长沙以36.96%的比重位列33城市之首,车上广播收听市场较为发达(表4)。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根据2010年省会城市收听排名首位的广播频率,长春、长沙、福州、乌鲁木齐、西安等城市在所有场所与车上收听排名首位的频率是同一频率,均为交通频率;在其他城市,在所有场所排名首位的专业频率有新闻综合、音乐广播、都市女性、文艺广播和都市广播等,车上收听排名首位的专业广播有交通、交通经济、文艺广播和音乐广播等专业广播。
另外,还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多数省会城市排名首位的地方交通广播均为市级广播,但是在长沙、广州、哈尔滨、沈阳、西安、郑州这些城市,省级交通广播市场份额较具优势(表5)。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对比2010年和2009年所有场所不同类型广播频率所占市场份额可以看出,新闻综合类频率以明显优势占据首位,然后依次为交通类和音乐类频率;在车上各类型广播频率所占份额则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以播报交通和路况信息等内容为主体的交通类频率所占份额独占鳌头,该类型频率播出的节目内容更能满足广大开车族的需求,其次以休闲娱乐为主的音乐类频率所占市场份额位列第二位,播报时事新闻等类节目的新闻综合类频率所占份额则排到了第三位。无论是在所有场所还是在车上,传统的广播"三驾车"竞争优势仍然十分明显(图10)。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根据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主要节目类型的资源使用效率,与2009年的情况一致,2010年新闻/时事类节目的资源使用效率较高,达到73.22%,此外受全球、国内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财经类节目在2010年资源使用效率也较为理想,为30.94%,而其他类别的节目资源使用效率有待提高。与2009年不同的是虽然新闻和财经类节目的资源使用效率较高,但相比2009年仍有一定的下降,相对2009年节目的使用效率有上升的还有法制、生活服务和文艺类节目(表6)。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综观2010年全国广播市场的发展,基本延续了广播一贯的发展态势,广播的本地化和属地性特征明显,这就决定了本地频率的竞争优势较为明显;交通、新闻和音乐类广播这"三驾马车"仍然引领整个广播市场的发展;中老年人群仍是广播的主体受众群,车上听众的含金量较高。同时可以看到受新媒体发展和三网融合的冲击,2010年广播的收听量略有下降,"弱势媒体,强势竞争"是广播业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因此如何在新的竞争格局下找到发展的契机就成为广大广播人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3 CSM Media Research 京ICP备05047992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133号 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