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研究洞察

深化服务,“老”有可为
作者:封翔

1: 本文所指的老年频率是以频率名称中带有"老年"为界定标准。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突出。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21万人,占总人口6.96%;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资料显示:2002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全国人口比重为7.3%,2008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数达到了10956万人,占全国人口数的8.3%(表1)。按照联合国"一个地区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一标准,我国人口老龄结构已经进入老年型,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人口老龄化带来老年孤独、老年娱乐、老年教育等社会问题不断凸显,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表1 2000-200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据及比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

        我国广播和其他大众媒介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一方面要完成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任务,另一方面要为社会公众和社会经济服务。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老年问题不断凸显的新形势下,广播不仅要勇于担当,而且要敢于担当,同时也是可以担当的。

一、广播对老年听众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广播对老年听众有明显的传播优势。在新媒体不断涌现的现代社会,广播在传递信息方面的优势逐渐减弱。但是,对于老年人而言,他们对广播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通常有较多的闲暇时间,还有"视觉退化"等生理原因,再加上广播收听成本低、收听方便、伴随性强。因此,无论是从社会职责、传统情感,还是从传播方式、发展需求以及广播受众等方面来看,广播作为老年听众获取信息、娱乐和消闲的工具,都具有较大的优势。

1、人口优势

        听众是电台的立台之本,听众的规模、构成、习惯,是广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拥有庞大的老年收听群体,目前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了1亿人,为广播收听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国不仅老年人口众多,而且老年人口增速要高于其他地区。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2.5%,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预计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全世界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从老年听众的成长历史看,他们是听着广播长大的一代,他们都经历了广播大发展的时代,对广播有天然的亲切感,收听广播是其养成的多年生活习惯。不断增大的受众群使得广播,尤其是老年广播的市场越来越广阔。

2、伴随性优势

        广播的伴随性是最吸引老年人的地方。现代广播接收装置的不断改进,体积越来越小,越来越方便携带,为老年人无论何时何地都有广播相伴提供了先天物质基础。晨练、聊天、家务甚至走路时都可以伴听,这在老年听众中显得尤为突出,很多老年听众几乎不关收音机,解除寂寞而又方便自如,随时随地都可以收听,充分体现了广播"边……边收听"的特性。

3、大众性优势

        广播是平民化媒体,只要拥有一套收听设备,随时随地都可以收听,没有额外的费用,成本非常低廉;同时对听众的文化要求较低,没有复杂的设备操作,符合当前我国老年受众的实际情况。

4、健康优势

        老年受众由于"视觉退化"等生理原因,视力水平大多不如年轻时敏锐,其反应相对较慢。广播的接收方式比较适合于老年人的生理状况。它既可以避免损耗视力,又不会使人久坐,与其他大众媒体相比,更有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5、服务优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广播业应市场的发展加强了服务,不断推进频率专业化改革,各级电台风起云涌,涌现出以交通广播为代表的内容专业化、服务对象专业化的专业频率,2009年1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十套节目老年之声正式开播,标志着服务老年听众的专业化老年频率迈进新的发展阶段。

        2009年32城市收听数据显示,广播收听中老年听众优势明显。收听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5岁及以上听众收听率是10-14岁听众的近4倍;老年听众每天收听时间最长,达到125分钟,超过平均听众收听时间近50%;同时老年听众也是广播听众中最忠实的收听群体,其收听忠实度在各年龄段中最高(表2)。

表2 2009年32城市4波平均收听表现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二、专业老年广播竞争力弱但聚焦老年听众

1、专业老年广播频率数量稀少

        目前我国的老年广播节目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从频率数量看,以老年听众为广播主要对象的专业频率数量稀少,在CSM调查的33城市中,从频率名称来看,仅有苏州生活广播老年之声AM1521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十套节目老年之声两套完全以老年听众为对象的专业频率;另外还有两套准专业频率:长春广播电台少儿与老年生活广播AM648/FM105.3和宁波电台老少广播FM90.4 AM1251,是定位少儿和老年的复合专业频率。相对于其他类型专业化频率,老年频率数量稀少,不足1%。

        一方面专业老年广播频率数量稀少,另一方面随着频率专业化的不断推进,原有老年节目纷纷退出了各专业化频率:一部分老年节目退出了广播市场,还有一些老年节目存在于新闻(综合)频率、文艺(戏曲)频率,如郑州电台的《空中老年宫》等。

2、专业老年广播频率竞争力弱

        老年广播是针对老年听众的专业广播频率,研究老年听众收听老年广播的收听行为发现:在各地55岁以上听众收听频率中,专业老年频率(中央台老年之声、苏州生活广播老年之声)竞争力较弱,在本地频率排名在十名之外,份额低于2%,远低于排名前列的频率;准专业老年频率(长春少儿与老年生活广播、宁波老少广播)份额排名相对靠前。从收听地点看,专业老年频率和准专业老年频率都主要以在家收听为主;宁波电台老少广播在工作/学习场所收听表现较好(表3-6)。

表3 北京地区2010年前3波55岁以上听众份额排名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表4 苏州地区2010年前3波55岁以上听众份额排名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表5 长春地区2010年前3波55岁以上听众份额排名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表6 宁波地区2010年前3波55岁以上听众份额排名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3、专业老年广播频率聚焦老年听众

        老年广播定位老年听众,各地听众集中度表明,老年听众相比年轻听众集中度更高,65岁及以上听众最爱听老年广播。专业老年广播频率中,10-24岁的年轻听众收听较低,在聚焦老年听众的同时还赢得了准老年听众(45-54岁)的喜爱,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十套节目老年之声;准专业老年频率兼顾老年听众和特色听众,如长春广播电台少儿与老年生活广播老年听众和10-14岁的年轻听众均集中度较好(表7)。

表7 主要老年频率2010年前3波听众集中度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三、非专业老年广播赢得老年听众青睐

        老年听众收听广播时间长,对广播的依赖性和信任度较高。但具体到广播频率的选择看(见《收听研究》2010年第1期《广播收听市场的主力军——中老年听众收听简析》):"新闻、交通等省市本地频率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之声优势明显",同时老年听众"关注信息资讯及娱乐休闲为主的节目"。以北京、苏州、长春、宁波四地频率排名(见表3-6)为例,排名靠前的频率主要是新闻资讯类、交通音乐类频率。

四、老年广播"老"有可为

        我国社会进入老年型,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扩大,以往一些经营者的认知误区是认为老年人收入低,购买力弱,消费观念落后,老年消费市场和老年产业前景难料,因而创办老年频率和增加老年节目的经济效益也就无从谈起。可现实却有相当的差距:老年人作为日益庞大的社会群体,其购买力总和也是相当可观的,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城市老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储蓄存款。另外,老年人的退休金到2010年将达到8383亿元,2020年将达到28145亿元(见《收听研究》2010年第1期《广播收听市场的主力军——中老年听众收听简析》)。另外,老年人补偿性消费的特征表现得较为明显,他们注重生活品质和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中国老年消费者的补偿心理有一个重要而特别的方面,就是"隔代"消费比重在加大。复旦大学的调查显示,老年消费者用于隔代子女的消费仅次于自身需求。老年听众中蕴藏着巨大商机。可以预见,拓展老年节目(频率)是广播在专业化趋势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一个新的机遇,专业老年广播大有可为。

五、深化服务,加速老年广播发展

        马斯洛需求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具体来说,老年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对爱的需求、得到尊重的需求和继续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在我国老龄化日趋加剧的今天,广播媒体尤其是老年广播不断深化服务,提升服务水平,让老年广播"立老年之言,传老年之声,抒老年之情,扬老年之德,维老年之权",加速专业老年广播发展。

1、注重专业化,为老年人量身定做

        老年广播专业化,就是要将广播媒介的特性与老年群体的偏好结合起来。对于老年广播节目来说,就需要根据他们的需求和习惯来进行节目的设计和编排。了解老年人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并为之提供具有贴近性的节目,加速广播专业化发展。

        老年广播,顾名思义是为老年群体服务,若频率定位成复合频率,既面向老年听众又面向儿童听众,听众定位分散,则会影响老年听众的收听情况。若既有面向老年人播出的养生节目,也有面向综合人群的健康内容,就有可能造成"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甚至"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结果。老年广播的发展要求老年广播的定位要通过层层细分化,牢牢抓住自己的特色听众,量体裁衣,贴身定制。

2、节目内容对象化

        专业老年广播,顾名思义是专门为老年人设计,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节目细分要凸显需求个性化。老年听众内部也有不同层次,如年龄、性别、文化层次、爱好等的区别和差距,应注意节目风格,内容差异性和稳定性的统一,避免凡是和老年人有关的都综合在一个节目中,造成节目定位不准,从而流失了听众。

        不同的老年人群收听兴趣是不一样的。目前的老年节目主要涉及老年健康和养生方面的内容,比较欠缺对老年群体生活方面深层次内容的挖掘。人口趋于老龄化后,将会对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对增加为老服务设置、健全为老服务网络等方面会形成较大的压力,在解决老年人群和劳动年龄人群利益冲突方面,在协调城乡和谐、解决农村老龄问题方面会有一定的压力。老年广播可以把以上内容作为节目内容资源,从而提高媒体公信力和品牌形象。老年节目内容还须注意横向拓展,在节目内容方面并不仅限于只播出老年人的节目,可以针对老年人和其他年龄层的人共同设置一些节目。如可以针对家庭、代际关系、历史文化、人生经验以及即将退休或者刚刚退休的老人分别设计一些节目。同时应注意深度挖掘节目内容。

        老年节目需要合理进行节目编排。如前所述,老年广播节目内容可以涉及健康养生、新闻资讯、生活资讯、心理调节、文艺节目、婚恋等等方面,为了有效吸引广播受众长时间连续收听老年广播,节目编排至关重要。在对老年广播节目进行编排时,可以根据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收听习惯将全天时段划分成清晨、早间、上午、午间、下午、傍晚、晚间及深夜等不同的大时段,依据老年人在不同时段的不同收听需求,安排每个时段应播出的节目。此外,各节目间还应考虑前后的播出顺序和衔接性,以方便听众的顺畅收听。

3、节目形式多样化

        专业老年广播应增强节目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节目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包括节目制作过程中的互动性和节目之外的活动营销。节目制作过程中的互动是指在节目中设置听众参与环节,使听众参与到节目中来,即时表达听众观点,从而满足听众的自我表现心理。增强节目情感交流与互动。而活动营销简单地说就是举办社会活动,一方面可以推广频率和节目形象,另一方面又能在活动中拉动新的受众。

        调动听众积极性来参与节目是现在广播节目中常用的传播手段,老年人具有参与广播节目的热情与现实可能性,但同时我们也必须顾及到他们的特点,老年人在手眼的灵活性方面比较年轻人来说可能不够敏捷,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对于节目参与的热情更为宝贵,还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不能损伤他们的自尊心,避免一切可能的不利影响,使老年广播成为老年人真正的朋友。

        人口老龄化的推进是专业老年广播长久发展的原动力,"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随着这个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愿望的整体提升,老年广播既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广播电台"赔钱赚吆喝"的产品。在努力完成公共服务目标的同时,老年广播也应该开辟多种渠道获取盈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只要深化服务,坚持一切从老年听众出发,按照专业化的方向,发挥广播媒介的独特优势,老年广播就大有可为。

您的需求将被转发到CSM的邮箱

  • 我是CSM的客户
  • 姓名:
  • 公司:
  • 职务:
  • 领域:
  • 所在城市:
  • 电子信箱:
  • 手机:
  • 需求信息:
  • 预计项目额度(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