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话剧的生命在戏剧舞台上,电影的生命在影院屏幕上,电视剧的生命在电视银幕上,那么广播剧的生命就在半导体收音机传送出的电波之中。随着广播电台节目的发展,广播剧这种只有声音没有影像的戏剧表现形式应运而生。由于传播介质的限制,广播剧仅以语言、音乐、音效等手段为表现形式,用声音来表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但也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使广播剧更容易自由地掌控时间与空间,同时又激发了听众的想象力,使这类节目具有独特的魅力与吸引力。
而随着广播剧节目的发展与影视剧作品在电影与电视市场的繁荣,电影/电视剧录音剪辑节目也在一些广播电台中播出。这类节目直接将影视作品剪辑为适合电台播出的录音版本,让听众以听觉的方式来感受影视作品。从另一角度而言,影视作品的录音剪辑可以说是广播剧节目的一种特殊形式。本文将针对广播剧与电影/电视剧录音剪辑节目的播出与收听效果进行阐述。
作为广播节目的重要节目类型,文艺节目在播出总量上仅次于音乐节目和生活服务类节目。从北京、上海、广州2009年各类节目的收播状况上看,文艺类节目占所有播出节目的15.6%。广播剧和电影/电视剧录音剪辑节目虽然属于文艺类节目,但这两类节目播出比例在文艺类节目中相对较少,广播剧全年播出量仅占所有节目的0.7%,而电影/电视剧录音剪辑节目全年播出量仅占所有节目的0.2%(图1)。
从近年来广播剧与电影/电视剧录音剪辑节目播出情况上看,2008-2009年广播剧播出量相对于2006-2007年有所减少;电影/电视剧录音剪辑节目虽然播出总量上更少,但2008-2009年其播出量相较于2006-2007年则有所增加(图2)。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从广播剧节目的频率播出情况上看,中央台和北京、上海、广州的本地台均有广播剧节目的播出。从播出量上看,上海本地台播出量相对更高,其次为中央台,广州、北京本地台播出相对较少(图3)。但从听众收听的份额上看,无论是北京、上海还是广州的听众,都更多的选择收听本地频率播放的广播剧节目(图4)。下文将分别介绍中央台和北京、上海、广州当地主要的广播剧节目。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作为全国广播电台的先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最早于1950年播放了建国以来第一部广播剧《一万块夹板》,此后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广播剧日益活跃于各广播电台的节目之中。近年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阶段性地播放全国道德模范系列广播剧《中国好人》,以广播剧的形式讲述全国道德模范的故事,在颂扬道德模范事迹的同时,也为电台节目增添了更为引人入胜的因素。
2010年上半年,这部广播剧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播出三次,播出时间均为每日11:00-12:00。其中,2月17日播出《母亲与天使》时在北京的收听率最高,单集收听率达到1.0%(图5)。而从这个节目的听众构成情况上看,35岁及以上、较低受教育程度听众更爱收听这个节目(图6)。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008年伊始,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每周六上午推出一档幽默情景广播剧《新大宝一家亲》,由交通广播的主持人参与演出,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讲述出租车司机大宝身边发生的故事。
《新大宝一家亲》每周六日上午9:40-10:00播出,2010年上半年收听率表现非常稳定,平均收听率2.8%,市场份额22.9%(图7)。从该节目的听众构成上看,男性、25-54岁的中青年、中高受教育程度的听众更爱收听这档节目(图8)。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1990年8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每日播放系列广播剧《刑警803》,讲述刑警破案故事。至1991年6月共播放了102集,由于其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人物深沉幽默,深受广大听众喜爱。1994年这部广播剧继续播出续集100集。至2010年,这部大型系列广播剧仍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出。
2010年上半年,上海戏剧曲艺广播每日18:30-19:00播出这部广播剧,仍可取得不俗的收听效果,在上海地区平均收听率0.5%,市场份额7.0%(图9)。从听众构成上看,35-44岁、55岁及以上、中等受教育程度人群更爱收听这个节目(图10)。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热播多年的广播剧,直至2010年仍拥有一批忠实的听众群。2010年播出这个节目的时段,上海戏剧曲艺广播在上海地区可以保持平均80%左右的听众忠实度(图11)。从一方面也反映了长篇广播剧对听众的吸引力。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与北京、上海当地的长篇系列广播剧不同,广东广播电台城市之声的都市剧场则是以中短篇广播剧见长。广东电台城市之声于每周一至五晚22:00-22:30播出自制广播剧(2010年4月19日开始提前至20:30播出),剧目篇幅有20集的中篇、10集、5集、1集的短篇,语言有普通话也有广东话,题材涉及更是广泛,包括饮食文化、娱乐业、广告业等多种题材(表1)。而由于城市之声的都市广播定位,都市剧场的广播剧题材更具时尚都市元素与时代感。
从收听效果上看,2010年上半年都市剧场在广州的收听率较为稳定,平均收听率0.2%,市场份额6.2%(图12)。从都市剧场的听众构成上看,女性、15-34岁的中青年、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群更爱收听这个剧场(图13)。从听众层面上,也反映了都市剧场的时尚特征。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作为广播剧的衍生形式,电影/电视剧录音剪辑节目虽然并未直接创作并表演剧目,却同样将故事情节以对白的形式呈现给听众。针对近年来热播的电影、电视剧作品进行录音剪辑,一方面节省了制作成本,另一方面将电影、电视与广播打通,利用影视作品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听众。
从播出量上看,影视剧录音剪辑节目占广播电台节目播出量的比例较小,2009年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影视剧录音剪辑节目播出量仅占所有广播节目的0.2%。其中,中央台播出量占36%,地方台播出量占64%。受限于播出量较小,这类节目并未在听众中取得相对较有规模的收听率(图14)。
从播出剧目上看,2010年上半年中央台文艺之声、华夏之声、都市之声均播出了近两年热播的影视作品录音剪辑。如文艺之声播出的《闯关东中篇》、《老大的幸福》、《倾城之恋》等电视剧,均为最近一两年在电视收视市场取得不俗成绩的作品。而地方台中,仅上海流行音乐广播动感101播出了两部影视剧录音剪辑,北京、广州的本地台尚未有录音剪辑节目播出(表2)。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虽然广播剧节目近年来在广播市场占据的比例不大,且近两年在播出量上逐渐少于前两年,但作为广播媒体独有的节目类型,它一方面承载了广播媒体以声音传播故事情节的特性,另一方面又以角色扮演为形式展现了戏剧类节目独有的张力,这份独有的魅力,仍然吸引着一群忠实的听众群。在多元文化融合与繁荣的今天,无论电视、电影、网络多媒体行业的竞争如何激烈,广播媒体仍在坚守并发掘着新的阵地,而广播剧的明天会走向何方,让我们共同拭目以待。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3 CSM Media Research 京ICP备05047992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133号 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