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地方电视台财经类节目普遍面临中央台、卫视及省台的压力。这一方面是由于覆盖范围、硬件设施及团队力量的限制,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节目在数量、质量上还没有形成优势而要加入高水平的竞争行列所致。以前的财经类节目普遍受到从事金融行业专业人士的关注,普通人少有问津。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已经渗透到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关心这方面的人士越来越多,由此产生的财经类节目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面对这一形势,地方电视台不得不调整步伐,加快节奏迅速融入竞争。本文就试从国内财经节目的类型和地方电视台财经节目当前的生存状态出发,探讨进一步拓展其发展空间的方法。
财经类节目的发展正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尤其是近几年,已由原来的综合性节目逐渐过渡到了细分化节目。虽然国内财经节目在名称、内容、主题、形式、时长等方面有着很强的趋同性,但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时间段、不同需要,各电视台根据各自的特长,还是制作了各具特色的节目,有的继而形成了专业化频道,而有的则分散在频道里。但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类型。
这类节目往往选择重大经济事件、业界风云人物作为报道的焦点,以严谨的态度、新闻的眼光、经济的视角、权威的评论,深度报道经济事件、透彻分析经济现象、准确把握经济脉博。如中央台二套的《经济半小时》,每天从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中,挑选一条最重要的经济新闻,进行有深度、有评论、有多元观点的报道,"做透一条"成了《经济半小时》的选择。
此类节目针对性比较强,分别安排在交易日交易时段,或节目稍向交易时段两头延伸。如中央电视台二套的《证券时间》,节目分为今日头条、头条速览、重点关注、重点公告及解读,并配合实时股票行情字幕。
此类财经节目行情预测环节有自办和外购之分。股票分析推荐互动环节则是邀请专业人士与观众作有问有答形式的互动。如湖北卫视17:30-18:00时段播出的《天生我财收视大盘点》,每天总览市场运行趋势,荟萃具备涨升潜力个股,提供最具备价值的参考。又如湖北卫视22:30-23:00时段的《天生我财左道财门》,节目颠覆以往股市节目的形式,以普通投资者为主角,为广大股民提供一个展示操盘理念和操盘思路、竞技操盘水平的平台,使广大股民从专家和普通投资者嘉宾的交流中受益。财经节目加入娱乐元素,并邀请中国证券行业"名嘴"做嘉宾主持,使节目专业权威、轻松幽默。
这类节目以新闻为切入、以事件为背景、以人物为核心,实时捕捉新闻性、焦点性的话题,节目注重从财经新闻事件和财经现象的角度进行深层剖析,访谈对象为知名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或近期新闻中值得采访的企业家和财经人物,并通过访谈事件的当事人来挖掘出事件背后的奥秘。如上海文广的《会见财经界》,它是一档全力打造政经、泛财经风格的访谈节目,与《第一财经日报》首家全面深入实现资源整合共享,《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先生担当节目主持人,扩大了节目影响力。
故事类财经节目以经济人物、财经故事为题材,采用纪实与对话或是主持人直接讲故事的方式,用叙述的手法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如中央电视台二套的《财富故事会》等。
这类节目是讲述一些理财的技能和技巧,教大家理好自己家的财,树立理财专家的形象。如中央电视台二套今年年初推出的《理财教室》等。
以上是财经节目的几种类型,这些节目类型组合起来便形成了某些强势媒体的专业频道。如上海文广的第一财经就是中国唯一跨媒体、跨地域、跨行业的专业财经资讯供应商。频道节目以专业的财经节目为主打,以成为专业、时效、丰富、权威的财经信息传播平台为目标,形成了一个专业化的财经频道。
从以上的节目分类可以看出,中央台、卫视及省台财经节目是有明确的细分类别的,根据设定好的类别来做节目,专业方面做得更深透、更到位。地方台财经节目则有别于中央台、省台及卫视台,大多没有专业的频道,或是有专业频道但专业化程度不高,许多频道还以电视剧为主要节目类型。节目定位不一样,观众群也不一样,收视高的财经节目基本都与股市相关,节目类型出现窄化现象。综合性财经节目较为普遍,做节目的思路一般是财经资讯加股评信息,制作水平有限、竞争能力不强。以下我们从收视的角度,从评价节目竞争力的三个维度来分析某地方台财经节目的生存状况1 ,探明其问题所在,针对个别现象,探索转变部分地方台生存状态的办法。
1: 由于该地方台财经频道只购买了17:00-24:00时段数据,因此,为具可比性,文中如不做特殊说明,所提供皆为此时段的数据
什么样的观众在看财经节目,什么样的观众爱看财经节目,这就需要从结构与集中度上去把握观众。从图1可以看出,某地方台与某地方市场所有频道财经节目的观众都是以男性为主,目标观众群较为相似,受教育程度相仿,且喜欢看此类节目的观众群也较相似。但该地方台财经节目观众群没有该市场所有频道财经节目宽泛。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要达到较高的收视回报,节目要有一定的观众规模和良好的忠实度,中央台、卫视及省台如此,地方台亦是如此。到达率越高,意味着观众规模越大;忠实度越高,意味着观众收视时间就越长,节目维持观众的能力越强。从某地方市场所有频道财经节目的竞争力表现看,某地方台的财经节目《今日财经》不仅有一定的观众规模,也有一定的忠实度,位处第Ⅰ象限,是最具竞争力的强势栏目;《今日财经周末版》观众忠实度尚可,到达率则有待提高,位处第Ⅱ象限,是留得住观众的优势栏目(图2)。《今日财经》在某地方市场所有财经节目中保持着领先地位,《今日财经周末版》则还需努力。但考虑到某地方台的财经节目与某地方市场所有频道竞争力强的财经节目的播出时间不同,这种结果也只能说是该地方台避免了与地方市场所有频道强势财经节目同时段直面竞争的结果。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节目的播出量和播出结构反映了电视机构对市场的理解和预期,而节目的收视量和收视结构则反映了观众对节目产品的实际消费情况,电视台(频道)无时不在谋求这种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关系,供不应求说明节目很受欢迎,供大于求说明节目还有待改进。从节目播出与收视比重情况看,某地方市场各级频道财经节目的播出比重都比较少,除外省卫视财经节目的收视比重大于播出比重,节目资源利用率较高;其他各频道组财经节目播出比重大于收视比重,节目资源利用率较低;某地方台财经节目播出比重也大于收视比重,节目资源利用率较低,且与外省卫视相比差距较大,因此,某地方台财经节目资源利用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节目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改进2 。
2: 上海文广的第一财经在本地属数字电视范畴,需购买才能看到,因此节目资源利用率也很低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以上三个方面,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部分地方台财经节目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观众群需要对等。虽然35-65岁观众群对广告经营的影响力较强,但考虑到某地方市场所有频道的观众群是25-65岁观众,因此,拓展25-34岁的年轻观众群成为当务之急,这样才能和收看某地方台所有频道中的财经节目的观众产生对等效应,既扩大了观众群,避免了观众的流失,又对广告经营提供了多层次的营销对象。
其次,到达率和忠实度还有待提高。某地方台财经节目《今日财经》的平均到达率和忠实度尚可,《今日财经周末版》则还有待提高。所要指出的是,这种效果是在避免同时段财经节目竞争的基础上取得的,因此只是一种编排策略。怎样才能更进一步做好节目,增强节目的竞争能力,使节目如若面临同时段强势财经节目竞争也可以胜出,即我们所说的步入高水平制作阶段,才是目前需要研究的课题。
第三,节目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某地方台财经节目播出比重大于收视比重,节目播出与收视结构不平衡,节目资源利用率较低,市场需求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这说明观众对此类节目的欢迎度还不高。另外,考虑到目前节目播出比重不高,未来节目播出比重是否需要调整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四、地方台财经类节目的发展方向。鉴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对部分地方台财经节目的生存状态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进一步明晰了其问题所在,针对这些问题,便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适合地方台财经节目生存发展的策略。
首先,正确选择财经节目类型。目前国内财经节目的类型多样,但什么类型的节目更适合地方台,这是地方台所要关注的重点。专业化是财经频道的发展方向,但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地方财经节目只能根据自己的创作特点、创作水平、目标观众群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节目类型,因为节目类型是创办节目的基础,只有选择了合适的节目类型,并且适合本土观众的口味,才能获得良好的收视效果。
其次,做足目标观众群。地方台发展专业频道受到主客观方面因素的影响较多,但节目做足观众群却是可以做到的,做足节目观众群,其实就是以地方市场所有频道财经节目的目标观众为节目目标观众群,这样就会避免部分观众流失到地方市场其他频道有竞争力的财经节目中去,从而使本土观众对本土节目拥有一定的认可度、忠诚度。
第三,用策略办节目。现在大多数电视台除了财经资讯和互动连线节目外,一般还有一些深度财经节目、大型的经贸活动等,由于专业化人才的缺乏或由于市场的需求,有的电视机构会采用购买的形式。这在一些卫视、省台如此,地方台更应该加以注重并效仿。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购买自己需要的节目,直接播出或揉合在本土财经节目中,使它发挥别样的效果,从而达到吸引观众、扩大影响、提升竞争力的目的,这也是一种策略尝试。如去年年初甘肃电视台了解到中国金融网将举办第三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中国金融大典",便立刻出资进京独家买断了"中国金融大典"的实况首播权,这在中国还是不多见的。一家省级电视台与网站合作,共同播报一个纯财经类的会议,实际是继湖南卫视、东方卫视之后,又一家省级台参与全国电视市场竞争的强烈信号。因为中国金融网是国内最权威的金融网门户站,联手中国金融网,或许表明甘肃电视台已经找到了新的突破口,或者说是找到了突破自己地域限制,走向全国的一条通途。此举颇值得媒体人士深思,特别是值得地方台深思,这种策略办节目的方式对地方财经节目的研发也会带来一些启示。
从营销、消费角度来看,专业化实质上是一种目标市场的营销策略,也是电视媒体在市场规律和节目供求变化引导下作出的必然选择。目前各地方台存在频道专业化水平较弱,频道差异较大,分化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财经节目普遍面临低水平创作,而要参与高水平竞争的现实。从以上我们提出的三个解决方法中可以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从节目自身存在的问题中提炼出来的,不断实践、探索、总结才是节目创新的源泉,才是提升节目竞争力的源泉,也才是改变节目生存状态的基本出发点。相信只要悉心研究,寻找适合各地方台的节目形态、节目类型,做足目标观众群,不断尝试策略经营,创新节目思路,并总结节目得失,低水平的财经节目创作低谷期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逐渐成为历史,良性发展的创作阶段就会到来。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3 CSM Media Research 京ICP备05047992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133号 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