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研究洞察

后奥运时代,电视市场的嬗变与坚持
作者:李红玲

        北京奥运会的盛宴已经结束,中国各电视媒体迅速恢复了常态运作,迈入了后奥运时代。奥运会后9-11月,正是电视台面临新一年广告招商、广告主调整媒体投放计划的敏感期,是对来年发展排兵布阵、制定战略战术的关键期,是各电视媒体年底冲击收视新高峰的最后机会,因此,盘点过去、展望未来、奋力冲刺就成了后奥运时代电视台的主要功课。

        那么,后奥运时代,我国的电视市场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哪些方面保持稳定?笔者结合奥运前(2008年1-6月)、奥运期间(2008年8月8日至2008年8月24日)和奥运后(2008年9-11月)的收视数据1 ,从观众收视、频道竞争和节目变化这几点对其进行剖析,以期对电视台和广告主们下一年的工作计划有所帮助。

1: 除非特别注明,文中所有数据均基于CSM媒介研究全国收视调查网(测量仪),目标观众为4岁及以上电视人口,总推及人口12.2亿。部分注明的内容使用35城市组合、80城市数据。

一、观众电视消费规模的变化

1、奥运后观众规模和收视量回落

        万众瞩目的奥运会给电视媒体带来一个空前的收视高度,数据显示,奥运对于电视媒体的刺激作用是显著的,8月8日至8月24日,全国电视观众平均每日收视时间比2008年上半年增长25%,比去年同期(2007年8月8日-24日)增长19%。但不应忽视的是这种放量的激增不是对所有频道都"雨露均施",而是集中在中央电视台这个唯一的全国性电视奥运转播平台。然而,由于奥运的时效性很强,随后,中央台收视量和观众规模跌至奥运之前的水平(图1)。

        奥运之后,中央台的观众到达率有所提升而观众收看时间有所减少,省级频道两者都有缩减。可见奥运会还是比较成功地培养了人们延续收看央视频道的忠实度,然而这种忠实也会因为找不到更强化的持续的收视刺激而被转移。

图1 奥运前、中、后各级频道的人均收视分钟数和平均到达率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全国测量仪

        在春节来临之前的这段短暂的后奥运时期,电视收视表现表面上看比较平静、平稳,是各电视媒体寻求年底之前的"稳健的媒体投资价值"战略的体现(图2)。

图2 奥运前、中、后所有频道的日收视走势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全国测量仪

2、奥运后暑期结束,观众结构回归常态

        奥运会以其"无以伦比"的魅力牢牢吸引了各类观众的注意力,但当奥运过后,这股吸引力不再那么强势时,观众就会被更加具有吸引力的娱乐方式和传播方式所分流。

        CSM数据显示,奥运激情之后,每日收看电视的时间减少幅度超过1个小时的观众层包括:15-24岁的青年人、高中及以上的中高学历者、无收入者、个人月收入超过2600元的经济富裕阶层、初级公务员/雇员(图3)。从中可以判断这基本是一个以高中生、大学生和白领阶层所组成的最具消费实力的群体。

        这部分群体的构成之所以在奥运之后回归至奥运前的水平,一是奥运期间恰是暑期,奥运之后学生开学,必然会导致这些目标观众收视规模的减少;二是这个群体并不是电视收视的重度观众,而是对其他各类娱乐媒体也抱有强烈的兴趣。奥运来临,吸引了他们的目光和注意力;奥运结束,电视吸引力一旦减弱,他们就恢复了生活的常态,电视并不是他们唯一的媒体选择。

图3 奥运前、中、后各目标观众人均日收视分钟数比较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全国测量仪

二、频道整体收视竞争格局的变化

1、垄断性节目资源对电视媒体影响巨大,三足鼎立局面短期内难以撼动

        中央电视台、省级卫视和地面频道构成了我国电视市场的三级博弈力量,多年以来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奥运期间,这种平衡被打破,中央台实现了跳跃式增长,总份额达到52.4%,比上半年增长46%,而省级卫视则比上半年缩减了近五个百分点,其他地面频道缩减了近12个百分点(图4)。奥运会之后,三角平衡关系重新恢复,中央台市场份额有所回落而省级卫视和地面频道强劲反弹。奥运会是百年不遇的稀缺资源,中央台整体广告价值借此跃上了历史的新台阶。但三足鼎立的格局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图4 奥运前、中、后各级频道市场份额比较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全国测量仪

2、地面频道在18:00-20:30时段整体超越卫视频道,奥运之后优势保持

        在我国电视产业的架构中,地面频道虽然是处于行政级别较低端的一级,实力较弱、资源有限,但数量庞大、贴近百姓、地缘文化强,同样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地面频道在晚间18:00-21:00之间布置"自办特色栏目+电视剧"拦截观众,这一策略非常奏效。2008年上半年,地面频道在18:00-20:30时段整体超越卫视频道,奥运之后这一优势依然明显。

        除了北京台,其他绝大多数地面频道都没能在奥运会转播的巨大蛋糕中分一杯羹,奥运期间受到央视的冲击,最高收视率比奥运前降了两个百分点。但并不妨碍其奥运会结束之后蓬勃的上升势头,最高收视率较奥运前增加了两个百分点(图5)。

图5 奥运前、中、后各级频道全天收视率走势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全国测量仪

三、电视节目供给与收视的变化

1、奥运后电视剧、新闻、综艺仍是拉动收视的重要力量

        奥运期间,许多节目类型都要为奥运会让路,降低播出比重以避其锋芒。奥运之后,恢复正常的编播计划,从收视效果看,电视剧、新闻、综艺仍是拉动收视率的主力。奥运会后电视剧播出比重较上半年略增但仍供不应求,新闻/时事节目略有减少却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综艺节目播出和收视都有微升仍无法满足观众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法制和青少类节目也成为奥运之后对收视有积极贡献的供不应求的内容资源。电影3%的播出比重无法填补市场的缺口,即使在奥运期间也颇受欢迎。法制节目在奥运前后都很有观众缘。青少类节目在奥运之后一改之前供过于求的结构,变得"畅视"起来,而要真正抓住远离电视的青少年的心尚需假以时日。

        从中央台的节目供给与收视来看,奥运之后,中央一套恢复了电视剧的播出量,播出比重从奥运期间的0.3%恢复到了奥运后的26.8%,较奥运前还略增1.1个百分点。同时,小幅增加了新闻节目的播出量,但较奥运前的22.7%减少了6个百分点以上。在节目内容上也加大投入力度,调整之后,导致这两类节目资源使用效率大幅提高,观众需求重新旺盛。中央台的几个专业频道如中央台二套、五套、八套和新闻频道在奥运之后,专业化特色如故。中央台二套财经类节目的资源使用效率一直是供过于求;中央台八套在奥运期间并没有减少电视剧播出量,奥运之后有小幅上调,电视剧的资源使用效率也一直保持在供需平衡且需求略高的水平;中央台五套的体育节目播出比重变化不大,奥运会之后资源使用效率也基本保持不变,虽略显过剩,但还算供需平衡;中央台新闻频道在奥运后将新闻类节目的播出量缩减了7个百分点,但整体比重依然达到60%以上,精简之后有效提高了资源使用率(表1)。

表1 中央台部分频道主要节目类型的播出比重和资源使用效率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全国测量仪

        奥运会之后,观察省级卫视整体的播出比重发现,电视剧播出比重微增,逐渐逼近40%。观众比较爱看省级卫视的电视剧,收视时间占到其总收看时间的56%;相比之下,观众对省级卫视的新闻类节目消费量接近饱和,省级卫视在奥运之后减少了其播出比重,有效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使其达到了供需均衡的状态;综艺类节目发展势头良好,奥运后播出比重略增,仍然无法满足观众高涨的需求,收视比重增加2%,资源使用效率非常高。其他节目类型中,奥运后资源使用率提高的有戏剧类、法制类节目,剩余节目类型均供过于求(表2)。

表2 奥运前、中、后省级卫视部分节目类型的收播比重及资源使用效率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全国测量仪

2、重量级的电视剧在奥运之后呈现"井喷"壮观,为年底冲高加足马力

        电视剧是拉动收视的最大动力,在奥运后意义尤为突出。第二季度受到地震的影响、第三季度有奥运会的分流,地方电视台的收视受到较大影响,使得奥运后至年前这段时期异常关键,因此,许多台都把宝押在了电视剧之上,希望通过播出重量级的电视剧迅速实现观众回流、打个翻身仗。而中央电视台则面临奥运之后如何有效突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仍然需要高强度的刺激去保持收视稳定。所以,无论是中央台还是省级卫视、地面频道,都慷慨地拿出"压箱底"的好剧来血拼。

        中央台在奥运会结束后的第二天晚间黄金档推出红色经典翻拍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引发观众热议。随后乘胜追击,播出中国第一部以押运为题材的电视剧《绝密押运》。接下来在10月12日将"捂"了半年的一推再推、吊足观众胃口的巨额大制作《李小龙传奇》高调亮相,成为央视招标之前极好的预热品:根据CSM全国测量仪数据显示,该剧播出之后收视率一路走强,第40集的收视率最高达14.86%,50集平均收视率高达11.26%,平均市场份额29.2%(图6)。

图6 CCTV1黄金剧场收视趋势(20:00-21:40)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全国测量仪

        有实力的省级卫视则继续施展三大法宝:"首播剧+独播剧+自制剧"。首播剧通常为几个省级卫视联合起来进行首播。随着电视剧制作成本的上升,为了摊薄成本、增大投入产出回报,越来越多的省级卫视频道加入到四家上星首播的行列中来,首播的热点剧目逐渐增多。根据CSM媒介研究利用TVPRIS80城市运算统计的结果,2008年9-11月18:00-24:00时段,我国省级卫视共播出300多部电视剧,其中,有27部在4个及以上的卫视频道播出,124部(占36%)在2个及以上频道播出。四家卫视首轮剧有《几度菊花香》、《终极谍匪》、《军刀》、《宽恕》、《女人何苦为难女人》等,3家上星首播的剧有《雪狼》、《非亲父子》、《石榴花开》、《仁者无敌》等(表3)。4家上星首播的电视剧需要各参与频道联合审片,购片时考虑的因素比较全面,可以降低成本和收视大幅波动的风险,但由于四个卫视同时播,在全国收视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下,对卫视的编排、宣传等提出更大挑战,甚至形成了比拼播出速度、比拼播出频次的局面。

表3 2008年9-11月多家上星频道晚间同日开播的电视剧(80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已经在竞争中获益或正处于上升通道的省级卫视还会通过独播剧和自制剧加强优质资源的掌控力度,并考虑到电视剧和自身频道定位的契合。奥运会之后,众多独播剧伴随着众卫视厉兵秣马的决心在奥运闭幕后的第一时间扎堆亮相,湖南卫视在9月1日推出韩国青春爱情喜剧《幻想情侣》,11月5日高调推出海岩新剧《舞者》;浙江卫视于同一日期推出《窈窕淑女》;安徽一套于8月25日在晚间的《独播剧场》播出2007年在台湾创下不俗收视的偶像剧《完美组合》,9月2日独家播出36集女性励志剧《爱无悔》、9月18日播出《我们俩的婚姻》、10月16日推出《夜雨》;北京卫视9月22日推出赵薇、周一围主演的《谢谢你曾经爱过我》,11月2日推出缉毒题材的《国家形象》。独播剧因身价昂贵、风险较高,目前已经成为富人俱乐部的卫视才拼得起的"杀手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是电视剧大国,但由于精品剧目严重匮乏,竞争过于激烈,许多曾经播出过的电视剧经历时间检验之后,又被拿出来重新播出。一是在本频道重播,二是抢央视的热播剧重播。奥运之后,省卫视紧随中央台播出的间隔更短了。9月16日,CCTV1播出《夜幕下的哈尔滨》结束,9月11日黑龙江卫视开播,9月15日山东和东方卫视开播;11月 5日,CCTV 1 刚刚播出结束《李小龙传奇》,11月6日,山东,四川,福建东南,深圳卫视就紧锣密鼓地开播了。四川卫视在10月27日播出了央视剧《绝密押运》,河南卫视和陕西卫视则在10月31日联合播出了《黑金地的女人》。

        省级卫视自制电视剧正在悄然成为一种趋势,成为卫视展示实力、打造频道品牌之举。从电视剧产业链的下游的播出端进入到上游的生产环节,自制电视剧顺应了卫视频道扩张生产能力的内在发展需求。奥运之后,引人注目的自制剧莫过于《丑女无敌》了。湖南卫视于9月28日大张旗鼓地播出了"山寨版"电视剧《丑女无敌第一季》,使其再次走到了行业的潮头位置:不仅引进国际版权,而且还首次借鉴了美剧季播的制作方式,引入"季播"概念,边播边拍,由观众决定剧情走向;还大量使用植入式广告。不仅引起业内、网友热议,其在收视市场的表现也相当不错。自制剧不仅仅是省级台的专利,一些实力较强的城市台也开始以各种形式参与制作电视剧。但是,和实力雄厚的动辄每年投拍好几部的央视、省台等相比,城市台一年拍一至两部投资几千万的电视剧已经达到极限,还尚无充足实力与其抗衡。

        从奥运后热播电视剧的收视效果看,一方面多台一剧、胶着竞争、同质化严重,导致了诸多频道定位和识别日益模糊。另一方面,热播剧一定程度上也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根据CSM媒介研究公司利用TVPRIS在80城市运算的结果,2008年9-11月18:00-24:00时段,共播出1762部电视剧,《海狼行动》被播出41次2 ,在80个城市7次进入前5名,15次进入前10名;《凤穿牡丹》播出32次,4次折桂、14次冲进前5名,24次进入前10名;《血色迷雾》播出31次,4次获得冠军、12次排进前5名、18次进入前10名(表4)。当然,我们也能从表中看出"人播亦播"的所谓热播剧也不一定都能达到收视的同样热度,许多剧在各地播出次数虽多,但未进入收视前列。

2: 本文所说的播出频次含省级地面频道在省内多个地市交叉覆盖播出。

表4 2008年9-11月部分电视剧播出频次及在各地获得名次的频次(80城市,18:00-24:00时段)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3、突发性事件减少,新闻节目回归日常播出状态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发性事件密集发生,这些新闻事件考验着电视台驾驭新闻直播和节目资源运作的能力,改变了观众的注意力分配,也改变了新闻竞争的格局。中央台作为最高级别的电视台,具有其他地方台无法比拟的政策优势、资金实力和人才设备优势,对报道特大的突发事件具有较丰富的经验;而地方电视台则凭借关注老百姓家长里短、社区民生的民生新闻吸引当地百姓眼球,而处于央视和地面频道之间的省级卫视缺乏新闻方面的竞争力。因此,在观众多年的收视行为中,已经培养起了"身边事看当地频道"、"全国大事看央视"的习惯。

        在35城市,在收看新闻/时事类节目的总时间中,奥运前全国性的突发性事件相对突出,收看中央级频道新闻/时事类节目的时间比例最高达42.7%,收看省级卫视新闻的时间比例不足20%,收看地面频道新闻的时间比例为37.2%。奥运会之后,极致性的大事件相对减少、影响力减弱,观众的视线逐渐回复到自身所处地域的社区新闻,收看中央台新闻/时事节目的收视比重缩短较多,下降至39.2%,而地面频道则突增至44.4%(表5)。

表5 奥运前后35城市观众收看时间在频道组间的分配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4、综艺节目力图创新突破,有实力的几个卫视频道在大型娱乐活动上激烈竞争

        我国综艺节目经过连续几年的大发展,于2007年达到一个巅峰,湖南卫视的《快乐男声》、上海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等掀起了新一轮的选秀高潮,其他省级卫视群起而效之,难免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为整顿不良倾向,粗放式发展的娱乐节目终于遇到了政策整顿,不仅要大幅度削减活动数量、场次、时长,提高活动质量,还规定此类活动均在19:30-22:30时段外播出。2008年接连遇到特殊的媒介生态环境,综艺娱乐节目受到影响,奥运会期间也相对低调,需要和奥运因素结合以顺应大势所需。到了奥运之后,综艺节目开始新一轮的创新和调整。

        后奥运时代,综艺娱乐节目最大的看点来自几个有实力的卫视频道在大型娱乐活动方面的操盘比拼,寻求突破兵分两路:一是走平民选秀路线,挑起全国"麦霸"竞争,湖南、江苏和浙江这三家卫视之间展开大对决。12月1日20:40左右,湖南卫视新栏目《挑战麦克风》首播,正式和浙江卫视同类型的节目《我爱记歌词》、江苏卫视的"百姓歌王"节目《谁敢来唱歌》进行竞争。《挑战麦克风》和《谁敢来唱歌》比拼的主题相似,都是通过计算机打分来比音准,比谁更接近原唱。在此之前,今年屈指可数的全国性选秀节目《绝对唱响》终于在11月中旬迎来了收官之战。二是继续明星真人秀的星光大道,把新创的品牌不断延续下去。代表性节目是上海东方卫视在2006年风靡全国的众星比舞的《舞林大会》,于2008年11月2日回归东方卫视周末黄金档,当晚20:30首播第一集,明星阵容更加强大,比赛更加激烈。

        从收视效果看,省级卫视在此期间的创新努力还是卓有成效的,观众的收视时间比例从奥运前的21.3%激增至奥运后的30%,而相对保守的中央台则从55%减至46.3%。好戏一幕幕在拉开,麦霸之战正硝烟渐起,《我爱记歌词》今年的最后一战——"全国麦霸城市对决"第三季从12月19日拉开帷幕,而《舞林大会》战火重燃。江苏卫视、湖南卫视等在"跨年度演唱会"上也展开了竞争。可以相信,四处探索的娱乐节目将在2009年获得一个新的发展。

5、自办特色栏目稳中求变,根据自身生命周期调整节奏

        电视剧固然是大众收视的热点,但自办特色栏目才是塑造频道品牌影响力和突出定位的"定海神针",是频道摆脱千台一面、特色化发展的内容基石,是提升频道的观众美誉度和满意度、吸引观众长期关注频道的关键。从2008年奥运后的表现来看,无论是中央台还是省级卫视都在打造自办栏目方面做出了努力。

        中央台频道专业化的脚步一直在进行,旗下诸多专业频道面对各省级卫视的挑战不断摸索节目个性化之路,奥运之后又临年关,有些老牌节目面临生命周期的调整、吐故纳新。拿央视二套经济频道来说,2008年10月27日正式全面改版。旗下曾经在全国风起云涌、家喻户晓的《幸运52》、《开心辞典》、《梦想中国》、《第一时间》等品牌栏目,一度成为央视二套的品牌标志,为央视二套创下诸多利益,然而,面对时代的变化和类似节目的纷争,这些老牌节目不得不再次经历变革的阵痛。此次改版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名嘴李咏的《幸运52》在开播十年之后终于落下帷幕,换成了一档全新的益智节目《咏乐汇》。此外,为突出经济频道的定位,将财经类的节目集中起来打通形成大版块、大时段。

        再看省级卫视。湖南卫视长达十年之久的的王牌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历经多次改版,始终颇受青年观众欢迎。为提高栏目的活力,打造大型礼仪公德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以培育汪涵为首的主持群,与以何炅为首的《快乐大本营》主持群交相呼应。《天天向上》于8月4日晚19:30播出了第一期,一个月后正式进驻湖南卫视星期五黄金档19:35分。另一个引业界注目的是江苏卫视的竞争招式。江苏卫视自定位"情感频道"以来,围绕情感二字做文章,无论是剧场还是栏目都与之息息相关,其在综艺节目方面也是大胆推陈出新。奥运之后,江苏卫视做足"情感"类资源,其在原来反响较大的情感故事类栏目《人间》基础上升级改造,再推一档全新故事类节目《世间》,与《人间》遥相呼应,形成了一条的"奇人、奇事、奇情"故事链。与此同时,浙江卫视也于9月1日推出情感谈话节目《公民行动特别季涛出心里话》,由省内新晋主持人沈涛独立担纲打造,以主持人的个人形象与风格作为栏目重要标识,于周一至周四晚间21:24播出,和《人间》等形成了同质竞争。

6、编排策略上继续尝试季播

        在欧美一些国家,季播3 编排发展比较成熟,该模式符合观众收视规律,易于节目创新,以给制作人一定的创新空间,还可避免观众收视疲劳,为广告客户提供长线、中线、短线等各种不同的投放资源。奥运会后,我国电视节目季播的尝试在继续。从内容上看,大型电视活动、主打固定栏目和电视剧都可以进行季播。奥运之后,进行季播的模式主要有:

3: 受观众收视、市场调查和体育赛事等的"季节性"影响,美国的商业电视从节目制作和节目交易,到电视台的节目编排和节目评估,乃至商业电视产业链末端的广告销售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产业季"(industry season),其中与节目编排和播出相关的"季节性"操作方法即被称之为"季播"(season broadcast)

        一是即拍即播和阶段性播出。上海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启动第二季;湖南卫视在2008年10月完成了《丑女无敌》的第一季的播放, 2009年将推出《丑女无敌》第二季、第三季。

        二是"固化的带状编排"。围绕频道定位,将旗下众多栏目在每周天(或连续几个周天)固定时段播出,形成栏目带。代表频道是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等。这两个品牌定位清晰、自办栏目众多,奥运会之后仍然继承带状编排的特点。湖南卫视保持"4+3季播编排模式",并将延续到2009年,在巩固周末三天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周间四天两个带状节目的竞争力(在每周一至周四的晚间19:30时段继续推出《快乐心灵说出你的故事》,20:30时段将分季推出不同形态的"智勇大冲关",在周末三天的晚间,播出音乐舞蹈魔幻类、综艺娱乐脱口秀类、明星故事和竞技类节目)。

四、展望未来的招商大战

        每到年末岁初,不能不提的还有电视台之间的招商大战。媒介市场大小电视台会隆重推出系列广告推介活动,各行企业也借机进行媒体考察从而调整次年广告投放策略。电视台之所以举办招商会,一方面是借机对现有客户进行答谢、加深感情联系,一方面是展示近一年来的业绩、优势,向客户宣传新一年的广告招商项目和策略,吸引更多新客户。2008年电视台的广告招商会尤其重要、竞争尤其激烈。主要原因在于,中央电视台2008年借助奥运会实现了广告销售的历史性突破,而2009年则必然面对无此优势的落差;诸多地方电视台2008年前三季度多多少少受到奥运会的冲击,需要铆足劲在最后一个季度将损失补回来,并趁势打开新年销售通道。因此,广告招商会势必成为各台斗法的重中之重。根据举办方的不同,奥运之后,依托电视台播出平台针对广告主的招商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以电视台为主体举办。最有代表性的是每年11月18日举办的中央电视台广告招标会。中央电视台黄金资源广告招标被业界称为经济的"晴雨表"和市场发展的"风向标",从中折射出企业未来一年发展信心指数,以及由于经济、政策等的波动而造成的企业间的兴衰更替。从比上年增幅18%的92.5627亿元的招标总额来看,尽管之前存在由于金融风暴和经济下滑而造成的负面心理影响,中外企业对我国来年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大幅丧失信心。

        二是以某个频道为主体举办,主要是省级卫视和核心地面频道。主力频道承担着台里创收和对外宣传的重任,举办招商会能为全台来年丰收打下基础。比如,多家卫视在多个城市举办推介会展示成绩,宣传2009年的节目编排、广告资源新亮点以及独特核心价值。

        三是多个电视台(或旗下频道)联合举办。为了增强竞争合力、创造资源整合的规模效应,电视台之间联手招商。2008年11月5日,贵州电视台和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第二次联合召开推介会;2008年9月25日,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四省卫视推出了"星四军 新天地"的全国联合推介会,抛出了寻找2009年五家"标杆客户"的营销新概念。

        四是依托电视台发展实力雄厚的广告公司来举办。比如,2008年11月19日,广而告之公司对独家代理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及央视西班牙语、法语频道进行推介活动。

        招商会展现了电视台近一年来推广既有策略而获得市场对其反馈的"大结局",也汇聚了谋求未来一年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所以包含的信息量很大,内容非常丰富,表现手段十分灵活。

结语

        奥运就如一把腾空而起的耀眼焰火,留给各路媒体不同的回想。奥运之后,媒介依然需要面对年轻观众的流失、观众口味的嬗变、频道竞争激烈等挑战。无论是央视还是省级卫视都使出十八般武艺,从节目编排、节目投入、节目运作、频道宣传等各个层面多方出动、各个击破。2009年已经来临,行走在后奥运时代的各个电视媒体将为电视市场带来怎样的变化,且让我们拭目以待。收视中国

您的需求将被转发到CSM的邮箱

  • 我是CSM的客户
  • 姓名:
  • 公司:
  • 职务:
  • 领域:
  • 所在城市:
  • 电子信箱:
  • 手机:
  • 需求信息:
  • 预计项目额度(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