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科教频道始办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变,政府对科教频道的资金投入有所减少,科教频道越来越多地开始参与市场竞争。在自身和外界的双重压力下,科教频道利用教学资源拓展节目思路,教学节目形式趋于多样化。本文基于对科教频道发展脉络的简要梳理,对科教频道1目前所处的状态进行说明,并从CSM媒介研究在所有调查城市的收视调查数据2入手,对2010年全国科教频道及节目的现状进行分析。
1: 本文统计的科教频道为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149城市中,频道名称包含"科教"或"教育"的频道。
2: 如无特殊说明,本文收视数据基于CSM媒介研究历年所有调查城市4岁及以上所有人在全天时段的收视表现。
在中国经济发展初期,电视教育手段应运而生,弥补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不足,这是中国特殊国情和特殊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科教频道的政策随着国情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纵观科教频道发展历史,根据我国政府不同时期对科教频道的不同政策,可以将我国科教频道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时期,而这正是一个积极筹备——强力扶持——改革创新的过程。
1977年10月19日,邓小平会见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时表示,我国要利用电视手段来加快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同年10月下旬,我国电视教育领导小组成立。
1977年12月29日,教育部和当时的北京电视台相继播送全国电视台教学节目。
1978年7月6日,中央电大和28所省级电大同时开学并在北京举行开学典礼,中央电视台做了实况转播。
1979年2月8日,中央电大正式播出电视课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主讲第一堂课。
1985年6月17日-7月2日,中央电大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全国电大系统规划管理讲习班。
1986年4月2日-7日,全国电大校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
1986年5月6日-8日,由中央电视台和日本教育放送国际交流协会举办的中日电视台教育讲座会在北京举行。3
3: 郑昕:《我国教育电视的困境与出路》,南昌:南昌大学MPA教育中心,2007年。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在1981年教育力量相对更为薄弱的新疆自治区,全国第一个教育电视台筹建并试播,这是我国开始电视普及教育的探索之举。试播之后的良好反响促使我国在1986年正式开播第一个卫星电视教育专用频道,随后,地方卫星收转站也相继开播。4在1987年10月,中国教育电视台正式成立。
4: 《中国教育年鉴》(1985-1986)编辑部:《关于利用卫星电视开展教育工作的通知》,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
由于教育电视台采用了当时先进的传播技术,中央和地方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分都对教育电视台的建立寄予了厚望,由单纯建立卫星地面接收站转为建立教育电视台(收转站)的做法也受到了政府的肯定。根据1988年《中国教育年鉴》记载"安徽省经过实践认为,在中小城市建50瓦以下的小功率教育电视台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开展电视教育的好形式。"
在各地小功率收转台开始陆续建立的基础上,国家教委又在1991年12月4日印发了《全国电化教育"八五"计划》,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全国卫星电视教育网的规划蓝图:"基本建成全国卫星电视教育网。争取开通教育电视三、四频道,播出中小学教学节目和藏语及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交流与节目"。5同样的意见也被写入《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自此,地方人民政府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积极创办地方教育电视台和教育电视台收转站,尤其是县级教育电视台和收转台的数量急剧增长。同时期,上海、山东、江苏、华南、吉林和四川等一批省级教育电视台纷纷建立并迅速崛起,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以及100多个地(市)、1000多个县(市)建立了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规模日趋扩大,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综合无线台、有线台和教育电视台在当时全国电视市场中三足鼎立,教育电视台在全国电视事业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6
5: 《中国教育年鉴》(1990)编辑部:《卫星电视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6: 钱蔚:《政治、市场与电视制度——中国电视制度变迁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截止1996年,全国共建成地方教育电视台近1000座,卫星地面接收站一万多座,收录节目放像点62000多处,全国近500家城市有线电视台转播教育卫星电视节目,收视人口超过一亿。7在这个发展阶段,中国教育电视初步形成中央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四种发展模式。
7: 荣艳红,黄秀根:《中国县级教育电视台政策变迁的历史脉络剖析》,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7卷第2期。
1996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1996)37号文件在对我国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事业成绩充分肯定的基础上,提出"由于规模数量增长过快、重复建设,人员素质和管理工作跟不上,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影响了精神产品的质量……对现有省级以下教育电视台要进行一次检查评估,不具备条件的要予以撤销或改为转播台。今后不再批建县级教育电视台,已有的县级教育电视台可以与县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合并,开办教育节目频道"8。此文件取消了所有县级播出机构申办教育电视台的资格,而且对已经存在的教育电视台也明确要求将不具备条件的予以撤销或改为转播台。至此,政府对各级教育电视台的职能开始转变,已由原来的大力支持,到有选择的合并及取缔,教育电视的创办热潮正逐步褪去。
8: 中共中央办公厅[1996]37号文件:《关于加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业管理的通知》。
教育电视台自成立以来就沿袭着广播电视系统"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联合覆盖"的格局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所以各级综合台和各级教育电视台在生存发展中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9同时,由于我国已经加入WTO,封闭的媒体市场正逐步向世界开放,小作坊式的电视资源配置方式已经成为媒体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严重阻碍,因此,2000年7月,国家广电总局在甘肃兰州召开了全国广电厅局长座谈会,随后下发的文件指出:广播、电视、电影三位一体;无线、有线、教育三台合并;省级、地级、县级三级贯通10。
9: 荣艳红,黄秀根:《中国县级教育电视台政策变迁的历史脉络剖析》,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7卷第2期。
10: 教育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教社政[2002]13号:《关于推进市(地)、县(市)教育电视机构职能转变工作的意见》。
在2001年年初,浙江省有线、无线和教育三台合一,浙江教育电视台改成浙江电视台科教频道;2002年,原属江苏教育厅内部管理的江苏教育电视台开始使用江苏电视台的台标和呼号。而对于市县级教育电视台,广电总局力图将市、县电视台的职能变为收转台,除安排少量本地新闻播出时段外,其他时段均改为收转中央、省级电视台的节目。市级科教频道在这样的改革思路中举步维艰,对电视资源的占有能力远远小于中央级和省级电视台。
截止2010年,根据CSM媒介研究在149个城市中的收视调查和监播数据,全国共有77个科教频道,涵盖中央级科教频道(如中央电视台十套科教频道、中国教育台一套等),省级科教频道(如山东教育台、江西教育台等)和众多的市级科教频道(如无锡教育电视台、西安教育台等)。2010年人均每日收看所有频道171分钟,其中收看科教频道5分钟。2010年与2009年人均收视水平基本保持一致,较2008年增长4.2%(图1)。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我国科教频道的宗旨为"立足大教育、突出青少年、服务全社会",但目前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备受自身有限的资源和外界竞争压力的双重煎熬。
科教频道自身由于节目内容规范不清,在播出内容上受到制约。1997年7月14日国家教委颁布的《教育电视台站管理规程》第十八条明确指出"教育电视台栏目设置与播出节目要以教学节目为主体,每周播出的教学节目时数一般不少于播出节目总时数的60%。"同年8月1日由国务院颁布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更是明确规定"教育电视台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播放各类教育教学节目,不得播放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电影、电视片。"
另外,电视台要想维持正常的运转,不但技术装备等基础设施耗资甚多,节目制作费、信号传输费、办公开销等日常运行也需消耗大笔的资金。如上海教育台创办时,注入资金5000万元,之后每年还要投入2500万元才能维持正常运转11。从开办至今,各级教育频道由其行政上的主管部门教育部拨款,但每年的款额难以维系正常运作。
11: 张俊德,王哲平:《教育电视体制创新的关键在哪里》,http://www.jyb.cn/cm/cmyj/cmjy/t20060701_22683.htm
目前不论是归属当地教育局管理还是归属当地电视台管理,科教频道的经费运作大多需要自主筹集,但节目又有所限制。因此,科教频道普遍都面临不同程度的资金短缺问题,这使得许多教育台陷入了节目投入不足,制作和播出的节目缺乏号召力,吸引不到资金,难以收回成本的恶性循环。
由于我国加入WTO后,境外媒体允许在华传播,我国各类传播媒介为应对"入世"之后的新媒介环境,纷纷组建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的产业集团,传媒业开始进入集团规模化竞争的新时代。在规模化竞争时代,大投入才有可能带来大产出,资金的不到位难以让小投入的科教频道有令人满意的产出。
首先是来自电视媒体的压力。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加快,社会需求更趋于多样化。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的知识和技能的需要,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但这种终身教育仅仅依靠原有的学校模式是难以满足的。因此,教育投资已然成为国家和社会最必要、最有效的基础性和生产性投资。目前不仅科教频道会播出教育类节目,综合频道、经济频道等各类频道均有部分频道会播出教学类节目,如山东卫视在周日早7:38播出《新杏坛》就是一档侧重于用行走阅读经典,从空间上接近历史的教学类节目,中央台四套在周一至周五22:45面向外国人的《快乐汉语》也是收视水平较高的教学类节目,另外地面频道也不甘示弱,浙江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的《升学向前冲》和广东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的《学习考试好帮手》也是当地较知名的教学类节目。
其次,报纸、广播、网络等传播媒介的压力也让科教频道的市场更加萎缩,其中互联网带来的威胁更为严重。比如网络媒体可以利用高校对远程教育的管理直接分割科教频道的收视市场。另外,门户综合网站也推出各自的教育信息和教育内容,如新浪网的"新浪教育"就是提供教育信息的资讯板块,如果学生及家长想获得及时的教育信息和教育新闻,在这个互联网普及的时代网络更容易被列为首选。
尽管上文提及的政府规定指出科教频道不得播出与教学类无关的节目,但基于目前的市场环境,政府规定的教学节目究竟应该如何定位,内容偏向传播知识的专题、法治、新闻,甚至电视剧和综艺类节目是否就一定不在其中?政府文件中所说的教学节目的定位随着时下人们所需教育领域的扩大而逐渐模糊。
目前,科教频道播出的节目类型在普及教育的基础上趋于多样化,观众在科教频道上看到的并非只有像科教频道开办初期时播出的"电大"类教学节目。面临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以节目播出内容为主要划分依据,科教频道目前的教育节目类型按功能大致分为两大类:
以普及大众知识为主要功能的教学类节目是科教频道中最基础的教学类节目。因为这类教学节目的主要功能是向大众普及各领域知识,让原本只能在课堂学到的知识能够通过电视有所了解。按照节目形式不同,大致分为以下两类:
以传递专业知识为主的教学类节目主要以传统课堂\讲座类节目形式出现(表1)。这也是科教频道开创时最早的节目形式,比如电大节目就是用讲堂的形式面向观众教学,讲师都是从大学中请来的老师,传授的内容也多以课本专业知识为主。像《大学语文》这样的节目更像是课堂教学的录播,只有老师对着屏幕讲,有时再配以黑板的辅助讲述,形式较为单一。
传统"课堂\讲座类"节目发展至今,除仍采用讲堂的形式制作节目外,部分节目从多角度创新,主讲人选取范围则更加广泛,各行各业的精英都可以来向观众讲述本行业的知识。如山东教育电视台2002年开播的教学类节目《名师论坛》就是一档包含财经、管理、文化、养生和教育五类内容的教学讲堂类栏目,栏目不止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高校的知名教授学者来担任主讲人,还多次邀请活跃在各行业的精英做主讲人。
另外,随着技术的发展,该类节目尽力挖掘电视影像媒介图像传播优势,在主讲人自身语言魅力之外,再辅以图片、字幕、影像资料、配乐等多种直观影像手段来总结、概括或图示主讲人的观点。比如在中央台十套科教频道《百家讲坛》中,在易中天说"汉代风云人物"讲到古代的脱靴之礼时,在讲台上亲自示范;李清泉在讲"英雄项羽 霸王之死"时,栏目借用电视剧影像对项羽自刎进行了形象的描述。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以普及大众科普知识为主的教育节目,多以专题的形式出现。这主要是由于这类内容如果单凭刻板教学很难让观众产生兴趣并维持收看,只有通过大量精美画面及浅显易懂的画外音解说才能让大众了解极为专业的科学知识,这种专题类节目在科教频道中的收视时长在2010年占所有节目总收视时长的34.41%。比如安徽科教播出的《奇趣大自然》、武汉电视台科教生活频道播出的《视野》、四川电视台科技教育频道播出的《台北故宫》等专题类节目都属于此种形式。
2010年,科教频道专题类节目12播出时长占频道所有节目播出总时长的近五分之一,且该类节目的收视时长超过观众收看科教频道所有节目收视总时长的三分之一,专题类节目是科教频道收视的主要支撑力量(图2)。
12: 根据CSM对节目类型的划分。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但是由于这类专题类教学节目的选题和画面制作要求甚高,大多科教频道受限于自身资金和技术,自制节目较少,大多依靠外购。比如Discovery制作的《探索》系列就曾在武汉电视台科教生活频道、吉林教育台、太原电视台社教法制频道(三套)、安徽科教等多个频道播出。而像中央台十套科教频道《探索发现》这样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支持的自制栏目也还是比较少见的。
以传递时效信息为主的教育类节目是以服务为主要功能的,信息不单指招考信息,同时也包含就业信息、生活讯息、法律知识等与观众生活、学习、工作等各领域相关的信息。这类节目表现形式多样,除了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面向高考考生及家长播出的《招考热线》外,还有诸如武汉电视台科教生活频道传授时下生活小窍门的生活服务类《快乐生活一点通》、北京科教频道传播现行法律法规的法制类节目《大家说法》、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走民生新闻路线的新闻类节目《小强在线》、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求职综艺类节目《职来职往》等节目,而类型的丰富也将有可能提升观众收看科教频道节目的兴趣。
以中国教育台一套在2010年12月10日开播的《职来职往》节目为例。这档周五21:30播出的节目,形式类似于时下热播的相亲节目。在节目中,1个求职者要面对由18个企业高管组成的职场达人面试团的提问,企业高管若不满意求职者的回答,将灭掉身前的指示灯。若能赢得高管们的认可,求职者则有权选择自己中意的企业所提供的职位。在节目进行过程中会展示时下求职者的能力及需求信息,而且作为成功人士的面试官们也会传达出目前企业招聘人员时考虑因素的信息。这个偏重以综艺形式传递时效信息的节目,用生动的节目形式带动了中国教育台一套该时段的收视率增长(图3)。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除了上述教学节目外,科教频道播出的节目中还有很多教育意义并不十分明显的节目,比如晚间时段收视强劲的电视剧。在2010年18:00-22:00时段播出的主要节目类型为专题、电视剧和新闻/时事类节目,其中电视剧尽管收视时长少于同时段专题类节目,但仍位居所有节目类型第二位,且该类节目播出量在科教频道中是最多的,播出比重超过科教频道所有节目播出总时长的五分之一(表2)。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由于晚间18:00-22:00时段收视对科教频道全天收视贡献最大(图4),因此,此时段的收视水平将影响本频道全天收视水平,正是这些电视剧在支撑科教频道的晚间黄金时段收视。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电视剧等非教育类节目在科教频道中大量播出,这与本文提及的科教频道所处环境的内外压力有关,因此科教频道教育领域不断拓宽的新形势下,在以教育为基本导向的基础之上,采用多种节目类型和表现形式制作教学节目,编播多样化的节目,成为目前科教频道的普遍选择。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3 CSM Media Research 京ICP备05047992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133号 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