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的故乡》是内蒙古电视台自办的一档以草原文化为核心,展现北方地区自然风貌及各民族人文风情和民族风情的文化类栏目,是在整合《音乐部落》等七个子栏目的基础上,于2004年5月正式以《蔚蓝的故乡》品牌播出。
《蔚蓝的故乡》于2004年5月起在内蒙古卫视21:30-21:50时段开始播出。主要通过子栏目的节目形式,以纪录、访谈、音乐和探寻等手段,呈现了一期又一期寓意深刻的精彩节目。
《蔚蓝的故乡》致力于关注草原文明,传播草原文化,做草原文化的传播者,节目内容定位于"风情北方,英雄草原",以系列化运作、主题化运作为主要节目构架,以深厚的草原文化为依托,以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绚烂的民族特色为表现形态。创办以来,《蔚蓝的故乡》在省级卫视"综艺潮"、"娱乐潮"、"选秀潮"的影响和冲击下,始终坚持自己的特色,为栏目的成长、获奖到品牌的树立提供了保证。
文化类专题栏目。
开播之初,《蔚蓝的故乡》七档子栏目《草原往事》、《北国纪事》、《探奇》、《顶级探访》、《蓝色之旅》和《音乐部落》等每天晚间以带状形式播出,开播至今经历若干次改版和调整。2008年的升级和改版将原有子栏目重新整合,整合后的《蔚蓝的故乡》设立了总主持人,明确了栏目标识,提出了新的栏目定位语"风情北方,英雄草原,"坚守草原文化定位不变;打破原有子栏目定位,周一至周五每天22:05开始共二十分钟播出《蔚蓝的故乡》常态节目,周六和周日21:55开始共三十分钟分别播出《蔚蓝的故乡?音乐部落》和《蔚蓝的故乡?经典纪实》。
在播出常态节目的同时,《蔚蓝的故乡》还策划、制作和播出了一批内容新、影响广的大型系列节目,如子栏目《音乐部落》的"寻梦北京音乐人"等风情独具的系列节目。子栏目《北国纪事》曾经推出十二集系列片《典藏历史》、五集系列片《东归路上》、三集系列片《英雄背后的故事》、六集系列片《血脉——寻访云南蒙古人》等,并成为2006年度内蒙古卫视的收视亮点。2006年《蔚蓝的故乡》推出的"魅力青城"和"草原颂"系列节目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及外省观众的追捧,同时也成为内蒙古电视台专题节目边采访、边制作、边播出的典范之作。
收视数据显示,《蔚蓝的故乡》的受众特征明显,主要表现为男性观众、35-54岁观众、中等学历观众所占比例较高,且收视倾向较强(图1)。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尽管在本地和全国市场面临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内蒙古卫视《蔚蓝的故乡》作为一档别具特色的节目,还是经历了一个不断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数据显示,在呼和浩特市场,节目在整体观众中的收视份额由2008年第一季度的0.88%上升至2009年第一季度的1.39%,增幅达58%;在35个中心城市的增幅为也达到45%。在男性、35-44岁和高中及以上学历的重度观众中,《蔚蓝的故乡》在呼和浩特市场的收视份额增加更为明显,从2008年第一季度到2009年第一季度增加了两倍多。
《蔚蓝的故乡》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形成了有主题、成系列,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节目生产和编播模式,成功地推出过文化产业系列、改革开放三十年纪念系列、科学发展观探索系列、黄河历史文化系列等系列节目,如《曾经草原》、《影视明星》、《文化使者》、《千古河套》、《科学发展观的成功探索-解读鄂尔多斯模式》、《古塔往事》等。
《蔚蓝的故乡》及其子栏目的选题广泛,有对各行业成功人士的人物访谈,借以关注观众身边的故事,还原历史的真实,记录明天的历史;有地理历史资源探奇,借以探究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背后的科学与文化;有音乐词曲艺术家的高谈阔论,有经典音乐作品的再现,也有新人新作的推荐赏析。这些丰富选题下的节目均围绕建设以草原文化为核心,展现北方地区自然风貌及各民族人文风情和民族风情的文化类栏目而展开。
在当前的电视收视竞争环境下,《蔚蓝的故乡》坚持纪实、经典和唯美的标准,赢得了业界的好评和肯定,其广告业绩和广告传播效率也得到了提升,节目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索民族风情,展现内蒙古草原文化魅力。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3 CSM Media Research 京ICP备05047992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133号 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