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研究洞察

2008年电视剧市场播出收视全景勾勒
作者:李红玲

        我国电视剧市场从50年前一部只有20分钟的"直播电视小戏"《一口菜饼子》拉开了序幕,到1981年播出的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拍摄时的窘迫,再到2008年年产14500集、500部的繁荣火爆,我国电视剧一路伴随电视业走入产业化进程的深处。2008年又恰逢改革开放30年,而电视剧也正是在此期间获得了蓬勃发展。2008年作为过去30年累计发展的一个标志性驿站,其市场总量如何?哪些题材最受观众青睐?有哪些电视剧会成为其中耀眼的明星?有哪些收视规律?笔者利用CSM媒介研究的收视数据,回顾2008年我国电视剧在播出与收视总量、时期、产地等方面的收视规律和特点,总结热播题材、热播剧目、编排特点和热门主创人员状况,以及观众构成差异等,以此勾勒、回顾过去一年的电视剧市场。

一、播出与收视总量盘点

        2008年广电总局审批国内发行的电视剧为14498集、502部,较2007(14670集、529部)略有下降,平均每部电视剧为29-30集左右。CSM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80城市、465个频道,全天共不重复1 播出电视剧4326部、129.89万集;18:00-24:00时段共不重复播出3376部,较去年增加20%,总集数达51.66万2 ,略低于去年水平。

1: 所谓不重复播出是指N个频道播出1部剧,只计算成1部。

2: 国内卫视频道跨地区播出的,只计算在一个地区的播出量。

        2008年18:00-24:00时段被大面积重播的电视剧数量有所减少。在80个以上频道播出的电视剧仅1部而2007年则为6部,在51-60个频道播出的为13部而2007年为21部,在在11-20个频道播出的为269部,而2007年为328部。在31-40个频道播出的电视剧增幅较大,2008年为67部而2007年为49部,在10个及以下频道播出的电视剧达到2886部,较2007年增加了28%(表1)。

表1 2007-2008年全国80城市多频道播出电视剧部数(18:00-24:00)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分频道组看,2008年18:00-24:00时段,在全国80城市,包括中央台和省级上星频道在内的播出电视剧的48个卫视频道不重复播出1034部(比2007年增加125部),占同时段所有频道播出总部数(3376部)的31%,其中,中央台共不重复播出291部(比2007年减少12部),占卫视频道播出总部数的28%,占总播出部数的9%;省级卫视不重复播出792部(比2007年增加77部),占卫视频道播出总部数的77%,占所有频道播出总部数的23%。国内地面频道不重复播出2956部(比2007年增加479部),占总播出部数的88%(表2)。

表2 2007-2008年在全国80城市电视剧播出量(18:00-24:00)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电视剧在激烈的收视争夺战中往往发挥了立竿见影的收视效果,无论是播出量还是收视量都冠居各节目类型之首。纵观电视剧自2000-2008年来的在全国的市场总量走势,发现其呈现出较为稳定的状态,五年来播出份额稳定在24%-30%之间,收视份额稳定在32%-38%之间,并在一定范围内随国家政策、市场变动轻微浮动。资源使用效率从更加动态的角度反映了电视剧播出结构和收视结构的博弈关系,观众的收视需求构成了其中的变量因子。2000-2008年电视剧的使用效率始终处于临界点的"正值"水平,表明观众对电视剧的收视需求较为旺盛,显示了该节目类型稳定吸引观众收视的能力(图1)。

图1 2000-2008年电视剧的播出份额、收视份额及资源使用效率(全天,全国154样本市县)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008年,电视剧的播出份额为24.7%,是历年最低水平,收视份额为32.5%,是2002年以来的最低值。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2008年重大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奥运会举办,一些频道自觉削减了电视剧的播出量,增加了新闻的播出量,而观众的注意力也被分流。有19个卫视频道减少播出部数,包括新疆电视台一套、四川卫视、山东卫视、安徽卫视、吉林卫视、山西卫视、广东卫视、福建海峡电视台、青海卫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等频道均各自减少了10部以上。但由于电视剧在市场竞争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那些亟需冲入强势频道前列的省级卫视而言,采取了多播出电视剧的策略。2008年,有26个省级卫视增加了播出部数,宁夏卫视、内蒙古电视台卫视频道、广西电视台卫星频道、甘肃卫视、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一套)、河北卫视、重庆卫视、上海东方卫视、辽宁卫视等频道的电视剧多播了10部以上。省级卫视整体播出份额持续攀升,达到自2000年以来的最高值37.8%,收视份额也保持在49%左右的较高水平。由此可见省级卫视频道对电视剧的依赖性很强,从实际市场反馈来看,呈现出一种"大播出量——大收视量"正向循环的态势。

        中央台频道的电视剧播出量占其节目总量的十分之一强,播出份额逐年上升,2008年达到13.3%,比如,中央台八套晚间18:00-24:00时段共播出116部电视剧,较2007年增加了40部。但是和省级卫视动辄40%的播出比重相比,中央台的电视剧播出量还是偏低,一定程度是由于中央台对电视剧质量要求严格,大力开办不含电视剧的专业化频道,使得电视剧与其他节目类型协调发展,保持一种较为均衡的状态。从收视效果看,中央台收视比重在20%左右,高于播出比重。但2004年之后,随着省级卫视开始注重竞争力的培养和提升,中央台的电视剧资源使用效率也随之有所下降,2008年更是受到奥运及重大事件的影响,资源使用率进一步降低,但和需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市场缺口(表3)。

表3 2000-2008年卫视频道电视剧播出量和收视量(全国154样本市县)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由此可见,笃信电视剧的威力并借此达到较好的收视效果,已经成为各频道生存的不争事实和竞争法宝。再看地面频道。2008年播出电视剧的地面频道数为417个,较2007年略有减少。60%以上的频道播出电视剧的部数集中在20-50部左右,13%的频道播出51-60部,播出量在60部以上和10部以下的频道数量都很少。播出量集中在31-50部的频道比2007年增加了19个,超过80部的频道增加了7个。而播出量在51-80部之间的频道数量则有较大幅度下降(表4)。

表4 2007-2008年全国80城市播出不同电视剧部数的地面频道数量(18:00-24:00)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二、各月播出与收视状况

        电视剧作为一种娱乐观众的节目类型,一要遵循观众的收视习惯;二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及特殊事件做相应调整;三是配合电视台的发展策略。从数据看,2008年的电视剧的播出量和收视率体现了这一特点。

        1月份既有元旦假期又逢寒假,还是配合各大电视台广告招商、开年大戏竞争的关键时期,因此各家电视台都铆足了劲大播特播电视剧,收视率也非常高。进入2月份,时逢春节,各类春节晚会、综艺活动、特殊自办节目纷至沓来,争夺了电视剧的播出比重,但电视剧收视率并未降低。3月份开始电视台恢复正常编排,电视剧恢复正常的播出量,但收视率已经无法和前2个月相提并论。随后进入黑色的5月份,"汶川大地震"打乱了电视台的常规节目,电视新闻直播成为百姓介入生活的常态,在全世界普遍关注的地震面前,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都自觉调整了节目编排,把重点都放到了播报地震新闻、制作抗震救灾节目上,极大减少了轻松、娱乐类电视节目的播出,因此,电视剧播出量急跌至全年最低点,收视率也随之大跌。6月、7月来临,学生进入暑假,电视剧播出量恢复,收视率也有所恢复。随着8月奥运会的举办,各级卫视多多少少调整了自身的节目布局,电视剧播放受到影响,收视率也有所下滑。进入9月之后,随着"十一"黄金周的渐行渐近,电视剧播出量大幅上升,11月-12月各级电视台进入新年招商时期,需要确保收视稳定以配合、体现媒体价值,电视剧播出维持在稳定水平(图2)。

图2 电视剧播出小时数和收视率月走势(全国154样本市县)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三、每周天播出与收视状况

        电视剧固然非常重要,但为了避免恶性同质化竞争、在观众中树立品牌形象,许多电视台纷纷采用了"自制节目+电视剧"的两手抓策略,平时多播电视剧确保收视规模,而周末则大力推行自办栏目、自办活动,确保观众忠实度。从数据来看,电视剧在每周天的播出量供给分布并不均匀,周一至周五播出量比较稳定,周末则有所缩减,从而使周末的节目类型更加丰富。收视效果看,电视剧在周一至周三的收视率比较平稳,周四至周五收视略有下降,周六及周日观众在家时间增多、电视开机率提升,节目供给丰富多彩,促进了电视剧收视率的大幅上扬,在周日达到最高点(图3)。

图3 电视剧播出小时数和收视率每周天走势(全国154样本市县)

四、全天时段播出与收视状况

        电视剧在不同时段的播出量分布曲线呈现出"波浪式"特点,低谷出现在:早间6:00-7:00时段、午间12:00-13:00时段、晚间18:00-19:00时段和22:00-23:00时段。这些时段通常主要播出新闻节目、自办栏目等,电视剧与之避让。除了这些低谷,电视剧在全天的播出量相对比较均衡,上午、下午、晚间和凌晨都大量播出,可见电视剧对于电视台而言确实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电视剧的收视率从早晨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路缓慢上升,中午有个小的高峰,午后平稳回落,17:00之后快速拉升,在晚间20:00-21:00时段达到最高峰,随后急速下降,显示了观众收视行为的轨迹(图4)。

图4 电视剧播出小时数和收视率全天走势(全国154样本市县)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五、各产地播出与收视状况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国内电视剧制作力量不足为境外剧的短期繁荣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缺口,引进境外电视剧主要是为了丰富电视荧屏,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境外剧大规模抢占内地市场,20世纪90年代后期达到高潮。进入21世纪,在国家政策的限制下,内地剧在晚间黄金时段占据主流。2008年晚间18:00-24:00时段,在80个城市,内地电视剧播出比重达84.6%,独霸中国电视剧市场,较2007年增长了2%。2008年共播出了18个产地的引进剧,瓜分剩余的15.4%的播出比重。其中来自香港(占5.6%)、韩国(占4.5%)和台湾(3.6%)的电视剧占据了海外剧89%的比重。可见在亚洲的华人世界里,电视剧是反映其共同的文化渊源和一脉相承的伦理道德的一种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表5)。

表5 不同产地电视剧播出比重前四位及收视率(80城市,18:00-24:00 )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从2008年我国内地电视台晚间播出的电视剧题材来看,各产地剧题材还是比较丰富的。内地剧最为多姿多彩,达到34类,其次是港剧有22类,台湾剧有16类,美剧15类,韩剧13类,新加坡电视剧也有10类,日剧9类,印度电视剧5类,意大利和英国的电视剧有4类,泰国3类,法国2类,巴西、德国、俄罗斯、蒙古、墨西哥、前南斯拉夫、西班牙等地的电视剧种类较少。

        从2008年各产地引进剧热播题材的播出和收视表现来看,可以发现一些变动的迹象。数据显示,每个产地的电视剧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缺点,也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2008年来自香港、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往常的"老牌"产地的电视剧在我国正在陷入丧失阵地的危机。而台湾、日本等地的电视剧则悄然升温。

        韩剧如同韩式泡菜般清爽,又如慢慢熬制的家庭煲汤般香浓而亲切,加之东亚文化具有同源性,深受我国观众欢迎。韩剧于2005年《大长今》前后达到巅峰之后逐渐下滑,但其影响力还存在,尤其是言情剧独当一面。全国来看《可爱的你》系列剧、《旋转木马》、《人鱼小姐第四部》、《青青草》在我国卫视播出后收视率还是不错的。

        香港剧近一年来所有抬头,2007以来不仅播出量一直居引进剧之冠,而且收视表现不俗。2008年上半年,来自香港的动作、人物传记、当代传奇、悬疑题材一举囊括了我国大陆地区引进剧收视率的前四席,戏说演绎、青春和警匪题材也较受欢迎。2008年下半年势头有所减弱。2008年全年港剧播出量最大的是都市生活题材,整体收视表现最好的是当代传奇题材。在卫视播出的港剧表现较好的有神怪玄幻剧《齐天大圣第二部》、近代传奇剧《汇通天下》、武侠剧《惊艳一枪》和《寻秦记》等。

        随着政策的宽松和鼓励,台湾剧正逐渐爆发出强大的影响力,2008年有16个类型进入内地,其中商战题材播出量最大,动作题材收视率较高。长达526集的商战题材《意难忘》系列剧在全国80地区的卫视频道中播出时,占据了20名中的11席,抢尽风头。其次是言情剧《公主小妹》和商战剧《天地有情第七部》(表6)。此外言情剧《微笑百事达》、《放羊的星星第二部》、《我的淘气王子》和奋斗励志剧《宝岛少女成功记》、近代传奇剧《八两金第二部》表现也较好。

表6 2008年卫视引进剧收视前20名(80城市组,全天)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一衣带水"的日剧历来在大陆占据了一席之地。2008年,《大奥》系列由湖南卫视播出,在业界引起较大反响,为日剧的复燃添了一把火。中央台八套播出的都市生活题材《冷暖人间》系列在全国80城市组收视良好。此外,社会伦理剧《医龙》、都市生活剧《媳妇的烦恼》、《傻大姐》和言情剧《恋爱补给品》也丰富了我国的荧屏。

        自2007年起,印度电视剧凭借其特有的华丽古典韵味开始吸引观众。印度剧善于描绘亲情、爱情与私情之间的矛盾纠葛。印度剧巅峰之作《发际红》、悬疑剧《阴谋与婚礼》、长篇奋斗励志剧《奇迹》系列在我国播出之后,掀起一轮探究印度文化的热潮。2008年都市生活剧《四女奇缘》收视崭露头角。此外,来自泰国的电视剧也颇受中国观众欢迎。泰国电视剧类似于印度剧,充满浓烈的异域风情,2008年播出了言情剧《出逃的公主》和《甜心巧克力》以及警匪剧《卧底警花》。

        美剧在我国拥有大量的粉丝,其情节紧张刺激、制作精良成熟、演员实力雄厚,但由于某种原因,在中国虽已流行多年,但一直具有"隐秘"特色。2008年,通过我国卫视播放最多的是科幻和少儿题材,有《遗失的世界》、《超人前传》、《超人》、《佳丽侦探》、《小顽童》等剧。

        其他国家的电视剧还有:前南斯拉夫的都市生活剧《公鸡山警察》,巴西的悬疑剧《爱的阴影》,意大利的警匪剧《家庭侦探》、悬疑剧《疑云第二部》、社会伦理剧《魅力》系列剧,西班牙的近代传奇剧《佐罗》系列,俄罗斯的言情剧《爱情温泉》系列等,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国观众的多样化需求。

六、年度热播题材分析

        2007-2008年18:00-24:00时段,言情剧、都市生活和社会伦理剧连续两年蝉联前三甲,2008年,这三类电视剧的播出比重分别达到14.2%、12.2%和10.1%,分别较2007年绝对增长了3.12、2.93和1.42个百分点。2008年播出量增幅较大的电视剧题材也多为播出主力,播出比重超过3%的题材中,近代传奇、警匪、反特/谍战、武侠、悬疑、军旅生活和奋斗励志均实现了高度增长。其他播出比重小的题材里,农村、地下斗争、人物传记、当代主旋律、动作、当代传奇、科幻、重大革命、战争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播出比重有所降低的题材包括:军事斗争、戏说演绎、少儿、神怪玄幻、罪案、青春、历史正剧、时代变迁、民间传奇、公案和反腐倡廉(表7)。

表7 2007-2008年全国80城市播出比重前十位的题材(18:00-24:00,TTV)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对2008年晚间18:00-24:00黄金时段80城市获得收视率前10名的共800部电视剧所属题材进行统计之后发现,涌现出热播剧目的题材分布范围很广,共有30个题材的电视剧进入当地的年度前10名。其中,社会伦理剧、近代传奇剧、言情剧表现最为抢眼,其次是都市生活剧、反特/谍战剧和农村题材剧等。此外,奋斗励志、人物传记、军旅生活、武侠、悬疑、商战等题材也出现了热播剧目(表8)。

表8 2008年各题材电视剧收视率进入当地前10名的总频次统计(80城市, 18:00-24:00)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在各题材中,社会伦理剧领衔荧屏。我国的社会伦理剧主要是倡导和宣扬某种社会伦理观念、公共道德,反映某种社群关系、群体冲突,让人看到人性与社会的诸多侧面。2008年,在各地晚间黄金时段入选前10名的社会伦理剧大多走的是"苦情路线",其中包括:《我的丑娘》(12次)、《笑着活下去》(10次)、《情之债》(8次),《雪在烧》、《继母后妈》、《一颗颗眼泪都是爱》、《妈妈为我嫁》等也都至少4次进入前10名。这些苦情剧展现了一场场令人撕心裂肺的情感纠葛,主人公动辄泪流满面、情节曲折催人泪下。揭示各种伦理道德、婚姻冲突的社会伦理剧还有《真爱诺言》、《黑金地的女人》、《突然心动》、《无法抗拒》、《别和陌生人跳舞》、《非亲父子》、《富贵在天》、《婚姻背后》、《家庭陷阱》、《溏心风暴》等,至少3次闯入前10名的榜单。

        以讲述主人公个人或家族在大的历史环境下的恩怨情仇故事为主体的近代传奇题材,在2008年的电视剧市场异军突起、大放光彩。《闯关东》汇聚了李幼斌、宋佳、高强、牛莉等著名演员,一经播出即引发全国收视热潮,在40个频道播出,进入各地前10名的总频次达到16次。其次是《凤穿牡丹》(15次)、《上海王》(7次)、《爱无悔》、《风月恶之花》和《还君明珠》等各6次进入。还有《老柿子树》、《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东陵大盗》、《美丽无声》、《女人花》、《春蚕织梦》、《江湖兄弟》及《银楼金粉》等剧收视也较好。

        面对诺大充满无限潜力的市场,我国国产言情剧一直以来表现欠佳,似乎没有能够叫得响的真正意义上的言情剧。2008年这一局势大为改观,国产言情剧开始发力,逐步颠覆韩剧一统天下的地位。2008年各地进入前10名的言情剧中,涌现了一批国产剧,无论是《胭脂雪》、《金耳环》《芸娘》、《顺娘》,还是《甜蜜蜜》、《新昨夜星辰》、《大声呼喊你回来》、《辛家媳妇》、《中国媳妇第五部-媳妇的眼泪》、《钻石王老五的艰难爱情》,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当然,国产言情剧无论是制作水平还是编剧方面都和韩剧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韩剧《可爱的你第四部》(11次)、《可爱的你第三部》(5次)、《旋转木马》(4次)余威尚在。此外,台湾《陪你到世界的尽头》、TVB 制作的《Click入黄金屋》也有一定市场。

        除了以上三大类,都市生活剧和反特/谍战剧也一路走俏,扎堆播映。都市生活剧的观众覆盖面很广,普通老百姓比较爱看。《悠悠寸草心第二部》、《相思树》、《幸福还有多远》、《谁懂我的心》《死去活来》等都市生活剧进入各地前10名的总频次不低于3次。而反特/谍战剧则较受学历较高、年轻观众的偏爱,《天字一号》、《海狼行动》、《落地请开手机》、《生死谍恋》、《重庆谍战》在进入各地前10名的总频次不低于5次,《羊城暗哨》、《幽灵计划》、《谍战古山塘》和《误入军统的女人》也较受热捧。

        其他题材也出现了自己的热播剧目,丰富了电视屏幕。受到市场欢迎的题材和剧目还有:面向广大农村观众的农村题材《乡村爱情第二部》、《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暖春》、《上门女婿》、《山城棒棒军第二部》和《悠悠寸草心》;激励多事之秋国民不屈抗争的奋斗励志题材《大珍珠》、《宁为女人》、《春草》、《唐山孤儿》、《壮士出征》、《女工》、《女人一辈子》、《幸福里9号》、《震撼世界的七日》;以《李小龙传奇》、《霍元甲》火爆一时的人物传记题材;军旅题材《绝密押运》、《天下兄弟》、《战争目光》、《大校的女儿》、《士兵突击》;武侠剧《少林寺传奇第一部》、《八阵图》、《鹿鼎记》、《护花奇缘》、《少年四大名捕》等;悬疑剧《宽恕》、《血色迷雾》、《侦探成旭》、《脸谱》等。

七、年度热播热视剧目分析

        按播出频道数统计,可发现2008年晚间被多个频道热播的剧目有新有旧,既包括《仁者无敌》、《落地请开手机》、《甜蜜蜜》这样的新剧,也包括2007年大热的《士兵突击》、《金婚》等经典剧目。李幼斌主演的地下斗争剧《仁者无敌》名列榜首,共被82个频道播出,其次是反特/谍战剧《落地请开手机》和《士兵突击》,都在80个频道播出。被70-80个频道播出的剧有近代传奇《还君明珠》和《女人何苦为难女人》,社会伦理《笑着活下去》和都市生活剧《金婚》(表9)。在60多个频道播出的剧有悬疑剧《宽恕》、武侠剧《鹿鼎记》、社会伦理剧《雪在烧》、军事斗争剧《红日》、都市生活剧《悠悠寸草心第二部》、警匪剧《追》和言情剧《芸娘》、《甜蜜蜜》。此外,社会伦理剧《无法抗拒》、《非亲父子》和《双面胶》,以及奋斗励志剧《大珍珠》也都在50多个频道播出。

表9 2008年80城市播出频道数前10名电视剧及题材(18:00-24:00)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再看收视方面。2008年18:00-24:00时段,在全国80城市中,每个城市各有收视冠军,可以发现:一是中央台播出的电视剧在各地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在20个地区获得第一名,其中《李小龙传奇》在荆州、武汉、襄樊、沈阳、昆明、潍坊、厦门等七地折桂,《绝密押运》在洛阳、乌鲁木齐、宜昌三地夺冠;《乡村爱情第二部》在青岛、郑州、石家庄三地夺魁;《闯关东》在镇江、桂林,《兵心依旧》在太原、《英雄无名》在呼和浩特、《相思树》在西宁、《任弼时》在十堰、《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在淄博也均获得收视冠军。中央台8套共有6部剧在8个地区独占鳌头。二是许多在当地频道播出电视剧因或多或少地契合当地地域文化而更加受到观众好感,比如西安的《春草》、广州的《和味浓情》、成都《山城棒棒军第二部》、济南《我的丑娘》、宁波的《芸娘》、哈尔滨的《江湖兄弟》、长春《红日》、长沙《悠悠寸草心第二部》等。

        2008年,18:00-24:00时段,对在全国80城市各地进入前10名的电视剧进行统计发现,《李小龙传奇》共在80个地区、25个频道播出过,其中在21个地区内和12个频道内均进入前10名。其次是《绝密押运》,在20个城市内、4个频道内进入前5名。中央台一套的开年大戏《闯关东》表现也不俗,在16个城市、15个频道进入前10名。《凤穿牡丹》在15个地区、36个频道,《我的丑娘》在12个地区、25个频道,均进入前10名,表现不俗。此外赵本山导演的《乡村爱情第二部》和潘长江导演的《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作为两部优秀的农村题材剧,也分别在12个和11个地区进入前10名。《神探狄仁杰第三部》和《可爱的你第四部》均在11个地区进入前10名。在5个以上城市进入前10名的剧还有《笑着活下去》、《悠悠寸草心第二部》、《宽恕》、《大珍珠》、《精武陈真》、《中国兄弟连》、《龙游天下》、《情之债》、《仁者无敌》、《上海王》和《暖春》等等(表10)。

表10 2008年在各地收视率进入前10名的电视剧(18:00-24:00,分城市统计,按进入前10名的城市数排序)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八、年度热播主创人员汇总

        主创人员的努力是一部电视剧能否成功的关键。随着编剧等地位的提高,播出机构日益重视一部电视剧中主创人员的阵容和水平。而我国电视剧市场经过多年发展,也逐渐形成了一批业内外闻名的创作者,这些人创作的电视剧往往能引发热购、热播、热视、热评。全国层面来看,以卫视播出的电视剧为例,根据晚间18:00-24:00时段电视剧播出量来统计排序(表11),可粗略看出:

表11 2008年我国卫视播出电视剧总集数排名前15位的部分原著、导演、编剧和制作机构(80城市组,18:00-24:00时段)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谁编写的著作播出量最大?和2007年一样,金庸剧以7.5%的播出比重拔得头筹。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些长篇武侠小说几乎都被改编且热播,2008年,根据金庸著作改编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鹿鼎记》、《笑傲江湖》、《神雕侠侣》、《碧血剑》等新老剧目纷纷播出,在不同频道展开PK。其次是《亮剑》、《血色浪漫》的原作者都梁。吴承恩的《西游记》被翻成电视剧后成为经典,历经多年播出量依然跻身卫视频道第三甲。另外,《士兵突击》的作者兼编剧兰小龙、《奋斗》的石康,以及蒲松龄、石钟山、琼瑶、古龙、六六等一大批新老作家,其影视作品也爱被卫视频道播出。

        谁编写的电视剧最易热播?和2007年类似,2008年晚间卫视频道中电视剧播出量最多的编剧依旧是臧里、臧希这一对姐妹花,其编写的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不断推陈出新。其次是《金婚》、《幸福像花儿一样》、《新上海滩》、《甜蜜蜜》等剧的编剧王宛平,电视剧播出量排名第三。高满堂(《闯关东》等)、张继(《乡村爱情》系列)、钱雁秋(《神探狄仁杰》系列)等编写的电视剧也是市场的宠儿。

        谁导演的电视剧最受卫视欢迎?林丛凭借《家有儿女》系列,连续两年荣膺播出量最大的导演。其次是尚敬,导演了《武林外传》、《炊事班的故事》等系列。新作频出的郑晓龙以《金婚》、《生死十日》、《幸福来了你就喊》、《刑警使命》、《将门风云》等各类题材的电视剧不断带给观众惊喜。广受卫视欢迎的导演还有赵本山、赵宝刚、康洪雷等人。

        哪家制作公司的电视剧播出市场最热?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影视部、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影视中心、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八一电影制片厂电视剧部、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等都创作了一大批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剧。

        我国的电视剧市场要获得整体的大发展,需要制作方多创作精品,播出平台"以剧为本",政府多扶持弱小民营公司。否则,就如SMG总裁黎瑞刚所担忧的:"中国电视剧产量奇高,一年15000多集电视剧,应该是稳居世界电视剧产量第一,精品却不多。这个行业几千家大大小小的制作公司,一年能生产3到4部电视剧,已经是全国知名的大公司了,大多数一年一部或者两三年一部,全是小作坊,没有工业流水线。整个市场几乎都是个体行为,演员个体,导演个体,编剧个体,销售个体,质量难保证,很多公司有了上顿没下顿,这部赚了,下部就有可能砸进去了。"

九、省级卫视频道的特色编排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卫视频道通过"首轮"、"独播"和"自制"等电视剧来避免同质竞争,在编排上则各出新招,招数繁多、变化多端。2008年,许多省级卫视频道的剧目编排打破常规,趋于异常化、极致化、复杂化和灵活化,甚至许多卫视通常将多种编排方式结合起来,使得电视剧编排更加错综复杂、轮集交织。通常是第一轮全天快速播毕,紧跟着第二轮正常速度播出,先在第一时间内先声夺人、最大范围内抢夺观众,随后多轮播出争夺剩余观众的注意力、稳定广告投放效果。我们剖析之后发现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反复多轮次播出,尽量提高电视剧的资源使用效率。随着电视剧制作成本的提高和竞争的加剧,卫视频道获得某部热剧之后,会在本频道"不舍昼夜"高密度轮播,俘获剩余未看该剧的观众,以最大限度地榨取其收视价值。比如,江苏卫视的《李小环与苗翠花》、《上门女婿》,重庆卫视《大进攻序曲》、《万山剿匪记》、《五号特工组》,安徽一套的《笑着活下去》、《祈望》、《芸娘》,湖南卫视《血色湘西》,江西卫视《上海王》、《五号特工组》,辽宁卫视《暗宅之谜》、《闯关东》等,山东卫视《闯关东》、《地下交通站》等,上海东方卫视《狐步谍影》,天津卫视的《马文的战争》,浙江卫视《当家的女人》等。

        二是大板块多集"轮动、层叠"播出,全天聚拢人气、确保观众频道内顺流。通常是某部市场热点剧目在频道内全天不间断滚动播放,不仅日播集数惊人,而且一轮轮相互层叠、互相推动,甚至同一天内一集集循环往复地重播,犹如渲染画,呈现出多层次、多渗透的效果,力求把剧播透、播熟,把正看该频道的观众最大可能地"顺流",减少转台率。通常播出时间不再遵循往日的晚间黄金时间的概念,而是从白天就开始了。如果说2006年《亮剑》、2007年的《金婚》的全天轮播还属于个案,那么,2008年这种极致的播出方式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电视剧上,大有普及化的趋势。比如,黑龙江卫视的《暖春》在2008年12月15日播出的第一天就以全天9集的速度播映(08:07-18:12时段),当天晚间19:33-23:00时段即开始重播(1-12集4集连播,13集-26集是两集连播)。而河南卫视则在同一天的12:35分开始播出《暖春》,当天连播5集,当晚22:00又从第1集重新开播,连播3集,到了12月23日晚上20:05,又开始第二轮的播出。江西卫视的编排在此基础上更加增加了"难度"。比如《五号特工组》在2008年4月15日的07:59-18:15时段播出1-11集,于当晚19:34-24:42时段重播1-5集(河南卫视播出该剧时的套数与之相同);《上海王》于12月13日播出1-3集,分别在19:33-22:03首播,随后在22:55-25:13时段逐级重播。此外还有黑龙江、辽宁卫视、山东卫视联合播出的《闯关东》,山东卫视的《军刀》、《靠山》、《死去活来》,四川卫视的《明天我不是羔羊》(二轮),天津卫视的《马文的战争》,等等。

        三是系列剧前后勾连播出,此起彼伏、相互呼应,形成稳定的观众流。第一部剧播出时获得了较大的成功,第二部剧乃至后续系列剧播出前后再将前面系列剧趁机重播,使得该系列剧在该频道内形成一个小小的播出季,拉长了剧目的光晕效应,确保新老观众"一勺烩"。最经典的莫过于天津卫视运作的《杨光的快乐生活》系列了。《杨光的快乐生活第四部》作为天津卫视的开年大戏结束之后,次日同一时段即播出《杨光的快乐生活第三部》,紧接着是《杨光的快乐生活第二部》和《杨光的快乐生活》。6月26日《杨光的快乐生活》系列开始多轮播出,依旧按照第四部、第三部、第二部、第一部的顺序重播,8月16日第3轮重播,则是一、四、三、二的顺序(表12)。还有辽宁卫视播出《乡村爱情第二部》前则重播了《乡村爱情》为其做铺垫。

表12 2008年 天津卫视《杨光的快乐生活》系列晚间时段播出情况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四是紧密观察市场反馈,随时灵活调整剧目。有些省级卫视播出新剧时密切关注其收视率,一旦发现收视不佳,即立刻改换其他剧目。这种半途撤剧的编排方式各具利弊,一方面可以说是依照观众的需求灵活地给予满足,但另一方面则可能打乱了频道的忠实观众的收视习惯,何况不同剧目的收视走势不尽相同,有些电视剧属于逐集攀升的慢热型,而有些开始收视高的剧目则可能会后继乏力。

十、观众构成的差异化分析

        众所周知,电视剧是最大众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被广大老百姓喜闻乐见,然而随着电视剧产业化进程的深入发展,电视剧本身涌现出各种类型,根据CSM媒介研究的分类即已达34大类,同时市场上也逐渐出现了类型化制作的公司、团队。那么,电视剧在收视市场也会出现类型化、分众化收视的特点吗?

        为了减少因为剧的质量本身所引起的误差(高收视率的电视剧其观众构成差异相对较小),笔者根据2008年在各地收视率进入前5名的电视剧排名表,选取了前11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观众构成的差异不仅存在于不同类型的电视剧之间,而且也同样出现在同一类型的电视剧之间。例如,男性观众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女性的电视剧均以"男主角"为主,包括地下斗争剧《仁者无敌》、公案剧《神探狄仁杰第三部》、人物传记《李小龙传奇》,而女性观众所占比重显著高于男性的剧则以女主角为主,有社会伦理《笑着活下去》、都市生活剧《悠悠寸草心第二部》、奋斗励志《大珍珠》、近代传奇《凤穿牡丹》等。《乡村爱情第二部》和《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虽然都是农村题材,但前者女性观众居多,后者男性观众稍多。《绝密押运》和《神探狄仁杰第三部》都属于情节紧凑、充满悬念、推理性强的电视剧,相对其他剧,高学历者的比例更高。而《悠悠寸草心》、《凤穿牡丹》之类的剧低学历者的比例显然高于其他剧(表13)。

表13 2008年部分电视剧观众构成%(全天,卫视频道,全国154样本市县)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小结

        2008年可谓我国电视剧市场30年大发展的一个总结,无论从产量、播出量还是题材种类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播出和收视结构没有根本性变化,电视剧仍是观众最重要的娱乐方式。但和2007年相比,2008年的电视剧市场还是有一些明显的变化:

        一是频受各类突发事件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视剧的播出和收视。但一旦事件过去之后,观众的收视习惯会迅速回到原来的状态,印证了电视剧在观众电视消费中的地位。

        二是电视剧制作量、播出量和收视量达到饱和,说明我国电视剧市场在"量"的发展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饱和"的迹象,下一步需要在"质"上突破。

        三是同质化播出严重,社会伦理、言情、都市生活三大题材播出量不跌反升,更加集中、扎堆;热播的主创人员和2007年没什么大的变化,缺乏更多新的面孔。这说明电视台跟风播出现象严重,还需差异化竞争。

        四是电视剧整体品质有待提升,固然有《闯关东》、《中国往事》之类的优质剧目,但"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剧目数量和影响力均较2007年有所减少。有些热播剧炒的是2007年的"冷饭",大量新剧情节雷同、套路相近、脱离现实生活、缺乏真情实感,难以让观众产生共鸣。

        五是竞争促使更多的省级卫视编排极端化、异常化。为了避免频道沦为免费的录像厅,还需对观众收视行为和习惯加深研究。

        伴随着开年大戏的热播,2009年电视剧市场春意渐浓,挑战和机遇并存。一方面是需面对金融危机的持续深入影响,另一方面2009年是我国建国6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90周年,政府和荧屏呼唤具有纪念和代表性意义的大制作剧,将直接关系到电视剧制作和播出市场。三是制播联合进一步发展,占据播出平台的垄断优势、实力不断膨胀的电视台逐步向电视剧制作领域渗透。可以预见,2009年对于优质电视剧资源的争夺势必更加激烈。但电视剧产业要走入百花深处,加大投入和提升品质都不可或缺。收视中国

您的需求将被转发到CSM的邮箱

  • 我是CSM的客户
  • 姓名:
  • 公司:
  • 职务:
  • 领域:
  • 所在城市:
  • 电子信箱:
  • 手机:
  • 需求信息:
  • 预计项目额度(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