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研究洞察

潜进到剧变
作者:周欣欣

        生命周期作为生物学的概念,是指具有生命现象的有机体从出生、成长、成熟到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过程,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大致包括出生期、成长期、成熟期、衰老期和死亡期五个阶段。1966年,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了"产品周期中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一文,首次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概念,它是指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1

1: [美]菲利普?科特勒.何志毅等译.市场营销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电视节目作为媒介市场的产品,与其他市场的产品一样,同样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典型的电视节目生命周期可以用图1所示的S型曲线概括,在电视节目的导入期(也作推广期),是创造收视需求的重要阶段,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等成本,但获得的收视回报可能有限。在电视节目的成长期,节目的受众规模迅速扩大,在受众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节目品牌也进入快速成长阶段。在节目品牌经历了市场和受众的检验后,节目开始进入成熟期。这一时期,节目的受众规模增加趋缓甚至停滞,同类竞争栏目也基本稳定。而最后,多数电视节目都不可避免的进入衰退期,节目的忠实受众大量流失,与此同时又缺少新的观众流入进行补充,进行结构性创新和逐渐退出是摆在步入衰退期节目面前的两种选择。

图1 电视节目生命周期S型曲线2

2: 牛梦.电视新闻节目生命周期及其延伸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7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电视节目都严格遵循上面的S型生命周期曲线而发展演变的。在竞争激烈的电视节目市场上,为了应对同质节目的竞争,许多优秀的品牌节目都在节目内容、节目形式等方面不断寻求创新发展,在无法长期保持成熟期的收视高峰的情况下,能够大大的缩短成熟期之后的衰退期,与此同时帮助节目快速进入下一个成长期,形成一个如图2所示的波浪型上升的节目生命周期曲线。虽然在每一个小的生命周期内,节目还是沿着S型的发展轨迹而变化,但是在进入前一个衰退期后,节目经过创新、调整,能迅速进入下一个成长期,而在收视水平上第二个成长期也明显高于之前,如此往复,虽然节目也经历高峰至低谷的变化,但能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适应新的观众需求和竞争挑战,而将生命周期延长。

图2 电视节目生命周期波浪型曲线3

3: 牛梦.电视新闻节目生命周期及其延伸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7

        当然,现实中电视节目发展的实际情况要比上述两个图形演示的路径更为复杂多变,但是一个新的节目乃至于一个新的节目形态从诞生到衰退或者再到新生的发展过程,必然是遵循着其特定的生命周期规律而进行的,永葆青春的节目客观上并不存在,只能是在发展的周期过程中不断调整、变化以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受众需求。

        以我国电视综艺节目为例,在其五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从电视节目诞生初期的舞蹈、诗朗诵、舞台剧和革命样板戏,到改革开放之初以"春晚"为代表的年播大型综合晚会,以《综艺大观》为代表的表演类综艺栏目,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欢乐总动员》、《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游戏娱乐节目,世纪之交时以《开心辞典》、《幸运52》为代表的益智竟猜类综艺节目,再到2004年后以《超级女声》、《梦想中国》为代表的平民选秀节目,到2008年后以《智勇大冲关》为代表的游戏闯关类节目,以《我爱记歌词》、《挑战麦克风》为代表的平民K歌类节目,等等。在收视市场的大浪淘沙中,我们看到很多节目都是在特定的时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但随着时代的演进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坚持到最后而退出,在发展过程中大致遵循了S型的生命曲线。也有很多节目,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起伏,有辉煌、有低落、有重新崛起、有再度辉煌,在起伏变幻的背后,节目一定是在不断的寻求与市场、与受众需求的最大契合,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变化而继续前行,这样的节目,基本遵循着波浪型的生命周期曲线。

        那么,在节目发展的生命周期背后,在节目内容和形态不断创新丰富的背后,又是什么力量和因素在驱动着节目的起伏更迭、兴衰演变呢?本文仅从社会经济转型、社会结构变迁、社会心理需求变化以及电视生产力发展四个角度,浅析隐藏在节目发展生命周期背后的、驱动电视节目不断发展创新的力量。

? 社会经济转型是电视节目发展创新的动因。在我国电视节目产生的初期,计划经济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财政拨款机制,限制了电视节目创作的种类和数量,而且在娱乐方式匮乏的情况下,既便制作略显简单粗糙的电视节目也拥有广阔的需求空间,因此这一时期的电视节目创新的速度较慢,节目生命周期也相对较长。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市场化和商业化为电视机构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不断增多的频道选择则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收视选择,同时也将电视频道之间乃至节目之间的竞争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同类节目竞争的加剧,节目发展的生命周期不断被缩短,以创新来延长生命周期,以争夺细分受众来延伸品牌发展成为摆在电视台面前的不二选择。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又使电视节目率先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走在了创新的前列,随着创新速度的加快和同类节目模仿的加剧,S型的节目发展生命周期不断被缩短,而波浪型的发展路径则成为谋求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 社会结构变迁是电视节目发展创新的指针。在电视节目产生初期,社会利益和价值判断的一元化状态使电视节目呈现出单一化的特点,电视节目从形式到内容到所融合的节目元素都非常简单,但需求的相对单一和竞争的不够激烈使这些电视节目的发展变化较缓,生命周期相对较长。当中国社会开始由总体性社会向分化性社会转变时,囊括多种形式和元素的节目开始受到观众的推崇和喜爱,电视节目创新的速度加快,融合的元素也不断推陈出新。社会中间阶层的出现使他们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方式成为电视节目展示给普通大众的重要内容,是当时的电视节目创新的重要参考。但随着"大众"阶层的不断壮大以及这一阶层需求的增长,在内容上专门关注其需求的电视节目则适时兴起,为新时期的电视节目创新指明了方向。

? 受众心理需求是电视节目发展创新的引力。在我国电视节目起步直至之后的20多年的时间内,电视媒体对受众的需求基本上是没有足够的重视,"我播你看"成为理所当然的选择和结果,电视节目的创新需求不高,生命周期变化较慢。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消费主义观念渗透到文化领域,同时作为消费者的电视观众获得了自由选择的机会,电视媒体从以传者为中心开始过渡到尊重观众合理需求的以受者为中心的时代。这一时期,随着观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受众的需求也开始呈现出分化的趋势,大而全的节目类型无法满足观众逐渐细分的收视需求,节目创新开始深入到细分的收视领域并不断向更细分的层次发展,需求的变化成为引导和刺激电视节目创新的重要力量,并促使节目生命周期更迭更加频繁而呈波浪式演进。

? 电视生产力是电视节目发展创新的加速器。对于电视节目的生产来说,电视的生产力主要体现为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水平、电视频道的覆盖水平以及电视节目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融合手法。在我国电视节目产生之初,落后的电视生产力水平使电视节目的发展创新也相对较少,节目生命周期发展缓慢。随着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发展,综合运用多种元素和表现手法的电视节目不断出现,电视节目的创新速度不断加快,创新的维度也大大拓宽。在不断创新提高的节目制作水平和不断丰富充实的节目融合手法双重动力下,电视节目的发展速度加快,节目生命周期的波浪型变化趋势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电视节目正是在多种影响因素的驱动之下,沿着特定的发展轨迹,呈现出一定的生命周期变化。而在我国电视节目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节目生命周期变化也体现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在本期以及随后几期的《收视中国》中,我们将集中精力对近年来我国电视收视市场中具有一定典型性的电视节目类别或节目形态进行详细分析解读,力图从历史的维度,探寻节目新老更替的潜进乃至剧变,把握节目和收视市场的声声脉动。收视中国

您的需求将被转发到CSM的邮箱

  • 我是CSM的客户
  • 姓名:
  • 公司:
  • 职务:
  • 领域:
  • 所在城市:
  • 电子信箱:
  • 手机:
  • 需求信息:
  • 预计项目额度(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