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研究洞察

北京车载电视用户逾半
作者:吴东

        近几年,数字电视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电信技术的发展和整合使人们梦寐以求的多媒体移动信息终端逐步成为可能,数字移动电视在全球各地蓬勃发展。数字移动电视是指通过无线数字信号传输,播放和接收数字电视信号,在各种移动载体上安装移动电视接收系统或可以接收移动信号的芯片后,能够实现在较大的范围内支持正常、清晰的移动接收。数字移动电视突破了传统电视在空间上的限制,将即时、立体的信息传播引入移动领域。

        数字移动电视有多种类型,其中车载移动电视特别是公交车载移动电视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在我国,公交车利用率很高,拥有大量的移动人群,因此媒体投放成本相对较低,且可以开发移动人群这一传统电视的"盲点"。自2002年10月上海率先试水公交车载移动电视以来,中国各主要城市都相继开播了车载移动电视。

        北京于2004年5月正式开播了车载移动电视,经过几年来的市场培育,随着数字传播技术日渐成熟和数字电视标准的统一,汽车消费市场的扩大,加上车载移动电视运营商的不断布点和加强资源整合,车载移动电视的受众有了大幅增长,根据CSM媒介研究2009年北京基础研究报告,北京现在拥有140万每天接触车载电视的用户。

        过去半年内,54.4%的北京居民接触过不同交通工具上的移动电视。近140万个人用户"每天"接触车载电视,占调查总体的13.7%,25.6%的用户"至少每周接触3次"车载电视,38.1%的用户"每周接触1次以上"车载电视(图1)。

图1过去半年内人们对车载移动电视的接触频次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通过过去半年内人们对车载移动电视的接触频次与特征人群的对应分析发现,不同的接触频次与不同特征人群有一定相关性。15-34岁、大专学历、干部和学生等人群更倾向于"每天"接触车载移动电视;大学及以上学历、女性、初级公务员,个人月收人在1700以上人群更倾向于"每周接触3次或以上"车载移动电视;一些年龄较大的退休无工作人员更倾向于"半年内没有接触过"车载移动电视(图2)。

图2过去半年内车载移动电视不同接触频次人群的对应分析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车载移动电视是指以各种交通工具为载体,受众可在户外移动状态中收看的数字媒体。公交车是用户接触车载电视最集中的载体,在过去一周内,78.5%的用户在公交车上收看过车载电视,其次有15.3%的用户则在地铁上收看过移动电视,有3.8%的用户在出租车上、私家车、飞机上等其他交通载体上上接触过移动电视。

        作为公共交通的主要载具,公交车和地铁上的车载电视用户在其接触频次及时长上呈现较为一致的结构。在过去一周中,公交移动车载电视的用户平均每人接触过4.1次公交车载电视,地铁移动电视的用户中平均每人接触过3.9次移动电视。公交移动车载电视的用户中,75.6%的人每周接触1-5次车载电视,接触10次及以上的占到15.1%;地铁移动电视的用户中,76.7%的人每周接触1-5次车载电视,接触10次及以上的占到16.4%(表1)。

表1过去一周内人们对公交和地铁移动电视的接触情况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从过去一周内人们平均每次对车载移动电视的接触时间来看,接触市内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和地铁里的移动电视的时长分别是24分钟和20分钟。公交移动电视的用户中,接触时间低于40分钟的用户占84.4%,接触时长为10-30分钟的用户占到50.7%。在地铁上,91.2%的用户接触时长少于40分钟,60.4%的用户接触时间在20分钟以下(表2)。

表2过去一周内人们对公交和地铁移动电视的接触时间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对过去一周内接触公交和地铁移动电视的观众构成对比可以发现,公交移动电视与地铁移动电视的观众构成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公交车载电视观众是女性比例高于男性,而地铁移动电视观众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年龄上,公交车载电视观众在各年龄段上都比较平均,而地铁移动电视15-34岁的比例较高;个人月收入上,公交车载电视观众各收入层次比例较平均,而地铁移动电视月收入1700元及以上的比例较高;学历上,公交车载电视观众各类比例较平均,而地铁移动电视的观众中大学及以上学历比例较高;职业上,公交车载电视观众和地铁移动电视的初级公务员/雇员和干部管理人员比例都较高。收视中国

您的需求将被转发到CSM的邮箱

  • 我是CSM的客户
  • 姓名:
  • 公司:
  • 职务:
  • 领域:
  • 所在城市:
  • 电子信箱:
  • 手机:
  • 需求信息:
  • 预计项目额度(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