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老龄化是近年来电视人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其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观众构成中老年人所占比例趋向增加,二是老年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趋向增加。这两个变化在收视率调查中也得到数据层面的证实。
电视老龄化向电视人提出新挑战,既包括内容制作和编排方面的挑战,也包括广告营销方面的挑战。为了获得高收视率,制作和播出更多适合老年观众收看的电视节目(尤其在老年人闲暇时间较多又有收视自主权的白天时段)变得重要;而观众老龄化又使广告营销的价值取向遇到难题。收视率和观众构成的矛盾正在成为电视媒体面向市场运营的现实矛盾。
我们以65岁以上老年观众收看电视总时间占所有观众收看电视总时间的百分比作为电视老龄化程度的表征,这其中既包含老年观众数量变化的影响,也包含老年观众卷入电视程度(人均收视时间)的影响。以北京为例,十年前(以1999年上半年数据为参考)电视老龄化程度为19.2%,而差不多十年后的2008年(以2008年上半年数据为参考)电视老龄化程度已升至27.1%,增加幅度为41.1%。电视老龄化进程可见一斑。
人口老龄化显然是促进电视老龄化的一个原因。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发布的一份人口调查报告显示,当前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8.51%,已显著超过世界公认的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7%即为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持续三十年的人口计划生育国策加速推进了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特别是近十年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更为明显。数据也显示,1999年上半年北京65岁以上电视观众占13.6%,2008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增加到16.2%。北京地区的电视观众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十年间增加2.6个百分点,增加幅度为19.1%。
进一步从65岁以上老年人人均每天收视时间角度对比,1999年上半年的数字是270分钟,相当于同期所有观众人均每天收视时间的1.41倍;2008年上半年的数字是345分钟,相当于同期所有观众人均每天收视时间的1.68倍。两相比较,北京老年观众人均收视时间十年内相对增幅达19.1%。
上述分析表明,电视老龄化的两个贡献因子在北京市场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在电视老龄化程度十年上升41.1%的幅度内,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收视时间增长分别贡献了19.1%,合计解释了电视老龄化程度变化的92.9%。以同样方法分析上海市场,自2000年(上海自2000年开始测量仪收视率调查)到2008年的跨度内,上海观众人口老龄化上升幅度并不明显,仅2%;而65岁以上老年人人均每天收看电视时间的相对增幅却高达12.6%,两者合计解释了上海市场电视老龄化程度变化幅度的96.7%。数据显示,当前上海地区的电视老龄化程度为20.6%,低于北京的27.1%。
综上可见,人口老龄化是电视老龄化的主要推动之一,但是老年人更多卷入收看电视这一原因似乎更重要些。前者是客观变化,后者则是主观调整。主观调整的动因既与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有关,也与增加频道、丰富节目、改进编排等媒体因素有关。最近几年因互联网等新媒体分流使年轻群体渐离电视而老年观众则更多沉迷于电视,传统电视变得越来越老,这成为挑战传统电视运营的重大课题。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3 CSM Media Research 京ICP备05047992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133号 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