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研究洞察

以F1赛车为例浅谈〃新运动〃的发展潜力
作者:于松涛

        顾名思义,"新运动"区别于"传统运动"的最大特点就是"新",这一特点决定了"新运动"无法拥有如乒乓球、羽毛球一样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无法吸引如足球、篮球一般庞大的观赏性消费群。但随着受众对运动个性化的要求不断升温,以及体育商业化运作的不断完善,"新运动"如网球、高尔夫、赛车、极限运动等都慢慢地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根据CSM/TNSSPORT在2007年秋季中国11大城市进行的"中国体育及体育赞助调查"数据表明:30%的受访者表示对极限运动感兴趣,而表示对F1赛车运动感兴趣的受访者达到了39%。

        曾被比作为最古老的生死角斗在工业化社会和科技时代的终极结合的F1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无疑拥有了"新运动"的全部特征——商业化、国际化、时尚化。这项赛事拥有着系出"名门"的装备、镶满"名牌"的外衣、撼山动地的狂嘶、高挑明媚的美女、芳香四溢的香槟,代表着最尖端的科技,高速运转在以十分之一秒甚至百分之一秒为单位的时空中。上海F1赛事自2004年落地中国以来,经过了四年的风风雨雨,日渐成熟,同其它的新运动相比,F1无疑是个性鲜明的代表项目,那么就让我们一同来看看F1赛车的市场表现和收视表现,以点带面地看看"新运动"的发展潜力。

        经过四年的发展,F1赛车运动已经在中国体育市场有了相当数量的高质受众群。根据CSM/TNSSPORT在2007年秋季中国11大城市进行的"中国体育及体育赞助调查"数据表明:上海F1赛事的认知度达到了62%,同时在认知上海F1赛事的受访者中,有近60%的受访者表示对上海F1感兴趣。同时数据表明(如图1):男性、较高教育水平、较高家庭收入、较年轻的受众对F1的感兴趣程度更高。

图1 细分群体对F1赛事的感兴趣程度分布(11城市)

数据来源:CSM/TNSSPORT

        在F1的2007赛季,全国共有近2亿人次通过CCTV5收看F1节目。2007年F1的节目通过CCTV5累计送达1.06亿人次(送达条件:15分钟不连续收看),占推及人口的10%。其中每周六播出的"精彩F1"节目为那些因为时差或比赛时间较长而无法收看F1赛事的观众提供了另一个F1的收视平台(数据来源:CSM收视数据;数据范围:22省网+9城市)。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受众欣赏F1赛事的心理已经由初步的"猎奇"心态逐步转化为对F1赛事的本质的关注。例如对比2006年和2007年上海F1现场观众到现在观看比赛的驱动因素,我们发现:2007年有12%的现场观众是由于关注F1车手的精彩的驾驶技术而来到现场看比赛,而2006年由于这一驱动因素而到现场看比赛的观众仅为6%,而2007年由于F1的新鲜感到现场看比赛的观众仅为2%。由此可见,F1观众逐渐成熟起来,由"围观"F1渐渐向"欣赏"F1转变。

        没有拥有任何"中国星"的F1在短短四年间已经能取得如此不俗的成绩,我们有理由相信有李娜、孙甜甜等明星参与的网球运动、有丁俊晖、潘晓婷挥杆的台球运动等新运动只要循着正确的发展道路,亦可以逐渐得到中国受众的认可和欢心。收视中国

您的需求将被转发到CSM的邮箱

  • 我是CSM的客户
  • 姓名:
  • 公司:
  • 职务:
  • 领域:
  • 所在城市:
  • 电子信箱:
  • 手机:
  • 需求信息:
  • 预计项目额度(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