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研究洞察

2007年电影类节目收视分析
作者:娜布琪

        随着电视节目的繁荣,电影类节目的播出量也在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精彩的电影吸引着电视观众的视线,继2005年二战胜利60周年的后续影响,抗战题材的电影仍旧受到今年电视观众的喜爱,结合了战争和喜剧因素的"抗日喜剧三部曲"全部列入2007年电影收视排名前列,喜剧片、动作片仍旧是电影类节目的收视佼佼者。在这里我们将通过CSM 154个调查地区的数据对2007年电视市场的电影类节目进行概括性描述。

一、2007年电影节目资源使用效率优于前两年

        2007年所有节目的播出时长接近370万个小时,比2006年多出了57万小时,从2003年到2007年,所有节目的播出时长呈现出连年增加的趋势,但2007年所有节目的人均收视总时间却少于2006年。就电影节目来讲,播出量的增加趋势与所有节目相同,2007年的播出时长比2006年多出3.7万个小时,电影类节目的播出比重占到所有节目时长的6.48%,人均收视时间也是逐年增加,与播出量成正比。

        从资源利用效率上来看,从2003年到2007年5年间,2005年成为转折点,前3年电影节目的资源使用效率连续下降, 2007年虽然电影节目的收视比重仍旧低于播出比重,但还是呈现出了缓慢回升的趋势,高于2005和2006年。

表1 2003-2007年电影节目的播出与收视状况

资源使用效率%=(收视比重%-播出比重%)/播出比重%*100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二、周末、节假日的播出与收视时间高于工作日,播出量逐年增长

        根据对全国154个城市所有频道进行的监测,2003年到2007年,电影的日均播出量逐年增加,2007年平均每天播出电影654小时,比2006年多出102个小时,上升幅度较大。周末与节假日的播出量普遍高于工作日,2007年的节假日播出量比工作日多出55个小时。

        从人均每天收视时间来看,节假日的收视时间同样高于工作日。2007年与2006年相比,不论是周末还是工作日,人均收看电影的时间都略有增加,但上升幅度很小。

表2 工作日、周末、节假日电影节目的播出时长与收视时间

注:2007年工作日(252天),周末/节假日(113天),全年(365天)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三、华东地区播出时间最长,东北地区人均收视时间最长

        从电影节目的播出量上来看,在全国七大行政区中,华东地区播出量最多,平均每天播出274小时电影,比排在第二位的华中要多出136小时,超出近两倍之多。华中和东北每天分别播出138小时 和137小时电影,播出量相当,其次是西南和华南。西北和华北的电影每日播出量在七大区中最少,不到100小时,华北每天只播出78小时,只达到华东每日播出量的28%。

        再看电影节目的收视量,东北地区人均收视总时间最长,达到5093分钟,其次是西北、西南、华中地区,人均收视总时长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3378分钟。而华南、华东、华北三个地区的人均收视总时长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华东地区虽然每天的播出量最多,但人均收视时间却相对较低,在七大区中只高于华南。

图1 2007年全国七大区域电影类节目播出时长(小时/天)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图2 2007年七大区电影类节目人均收视时长(分钟)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四、城市观众、男性、25-64岁的成熟观众热衷收看电影

        从地域角度来看,城市观众收看电影的时间要明显多于农村。男性观众的收视时长达到3852分钟,比女性观众多出了970分钟,可见男性对电影相对更为热衷。电影类节目观众的年龄段分布较为广泛,从25岁到64岁的观众人均收视时长都超过了平均值,以45-54岁的中老年观众为最多。初中与高中教育程度的观众是电影的主要收视群体。个人月收入在301元以上的观众人均收视时间都达到平均值以上,收视时间较为均匀。

图3 2007年电影类节目不同观众人均收视时长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五、国产电影播出与收视均高于国外电影

        从播出时长来看,2007年内地及港澳台电影播出近15万个小时,达到所有电影类节目播出总时长的62%,其中内地电影与港澳台电影的播出比例分别为16%和84%,港澳台电影占了绝大多数份额。 国外电影的播出总量为8.68万个小时,比国内电影播出量少了6.13万个小时。

        从收视总量来看,国产电影的人均收视总时长为2560分钟,超出国外电影1796个分钟。在国产电影中,虽然港澳台电影的播出总量要远远多于内地产电影,但两者的收视时长却比较接近,分别为1332和1228分钟,各占内地电影收视总量的52%和48%。

图4 2007年国产电影与国外电影收播时长比较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六、战争题材电影获得观众喜爱

        2007年在全国154城市排名前20位的全部都是内地电影,也全部都来自中央六套。收视最高的是成龙主演的喜剧动作片《宝贝计划》,收视率3.81%。

        在这20部影片中,主要是战争片和动作片,题材较为单一,其中涉及抗战的电影共有13部,讲述八路军半夜突袭并毁掉日军机场的电影《夜袭》获得3.06%的收视,在所有电影中排名第二。被称为"抗日喜剧三部曲"的《举起手来》、《巧奔妙逃》和《绝境逢生》全部进入收视前20名之列。除了抗战片,较受观众欢迎的还有古装武侠剧,《太极张三丰》和《木棉袈裟》分别排在第三第四位,《武林志》及《功夫皇帝方世玉》等也都有不俗的表现。

        这20部影片平均人均收视时长为46分钟,片长118分钟的《宝贝计划》人均收视分钟数达到了66.48分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观众对此片的喜好程度。

表3 2007年电影节目收视排名前20位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在国外电影收视率排名前10位的影片中,产自美国的有7部,另外法国、俄罗斯和加拿大各一部。其中除了经典的动作片和战争片之外,还有纪录片、魔幻片和喜剧片,题材比排名靠前的国内电影丰富一些。2005年在法国首播即造成轰动的纪录片《智人》在我国也获得突出表现,以1.51%的收视率排在所有引进电影之首。反映二战时期俄罗斯侦察小分队对德战争的电影《星星》再一次感动了电视观众,收视率1.29%,排在第四位。吴宇森导演的火爆全球的巨片《断箭》在电视屏幕上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视线,与同样是他导演的、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战争片《风语战士》分列第二、第三位。

        从收视人群的人均收视时长来看,曾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指环王》人均收视时长达到96.38分钟,《风语战士》、《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以及《反恐特警组》都超过了65分钟,拥有较高的观众忠实度水平。

表4 2007年进口电影收视排名前10位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七、地面频道占据九成播出比重,中央级频道收视量独占鳌头

        从播出份额上看,电影类节目的播出主要集中在地方频道,市县级频道和省级非上星频道播出比重达到90.2%,其中市县级频道份额45.4%,略高于省级非上星频道。中央级频道的播出比重为2.8%,中央六套作为专业电影频道集中了中央台所有电影类节目播出比重的90.7%。省级卫视频道组的播出份额最少,只有1.4%。

        而从收视份额上看,中央台收视比重超过了一半,占到了50.6%,省级非上星频道次之,为31.7%,其次是市县级频道组。省级卫视频道组收视比重仅为0.7%,低于其他各频道组。

图5 2007年电影节目各频道播出与收视比较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八、港澳台和国外电影占专业电影频道播出总量80%以上

        2007年,除了中央六套,地方市场专业电影频道主要有西安的西部电影频道、上海的东方电影频道、成都的峨嵋电影频道和长沙地区的潇湘电影频道。在这四个频道中,峨嵋电影频道播出时长最多,为3699个小时,其次是上海东方电影频道,播出3439小时,播出量最少的是西部电影频道,总时长为2754小时。

        在这四个频道中,港澳台电影和其他国家电影的播出比重全部超过了80%,其中峨嵋电影频道的播出份量尤其高,占到该频道所有电影节目的96%之多。潇湘电影频道和西部电影频道播出的港澳台电影比重要高于国外电影,而上海东方电影频道国外电影的播出比例更高一些,达到65%,峨嵋电影频道两类电影的播出比重比较接近。就内地电影的播出量而言,西部电影频道和上海东方电影频道相对较多,所占比例分别为11.38%和11.79%。峨嵋电影频道最少,只有2.4%。

表5 2007年专业化电影频道电影节目播出情况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九、小结

        2007年是国内电影在电视屏幕上喜获丰收的一年,战争片和动作片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不论是内地电影还是港澳台电影都有不俗的表现。老少咸宜的喜剧动作片《宝贝计划》不但在影院播出时受到观众的火热追捧,即使是在电视屏幕中,也获得收视排名第一的佳绩。2007年电影院线也迎来了多部国产经典大片如《集结号》、《投名状》、《刺马》等,引进的外国电影如《变形金刚》、《加勒比海盗3》等都一度令各大电影院场场爆满,且让我们有信心期待2008年的电视屏幕上可以看到更多更精彩的电影。收视中国

您的需求将被转发到CSM的邮箱

  • 我是CSM的客户
  • 姓名:
  • 公司:
  • 职务:
  • 领域:
  • 所在城市:
  • 电子信箱:
  • 手机:
  • 需求信息:
  • 预计项目额度(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