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0年以来,省级卫视电视剧运作出现四个鲜明特点:
一是重点布防,竞争的火力和焦点集中于优势资源的争夺和编排,无论在资金支持、宣传推广还是在其他资源的调配上,对大制作、大阵容的"大片"剧目给予特殊礼遇。
二是全线配合,激活次黄和非黄时段。追逐于晚间黄金时段的重点剧目的精耕细作固然能确保整个盘子的收视和收入,而实际上剧目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既要重视核心时段,也要把其他时段的价值盘活,尤其是传统晚间黄金时段竞争遭遇天然天花板之后,如何将优势延伸,使竞争力遍布全天,获取更多边际收益也变得非常重要。
三是深度挖掘,对老剧、次新剧重复利用、挖掘剩余价值。购买大片需要耗费大量财力,播出之后自然不能束之高阁,需要多轮重播;而许多优秀的老剧和次新剧历经市场检验仍具有一定的收视吸引力,重新编排之后会焕发生机,带来额外的收益。
四是合纵联横,谋求和其他频道的合作。由于各类因素,购片价格一直呈现行情持续上涨的态势,台台联合购片可以均摊每集成本,而台台联合播片能实现"对外收视垄断,对内收视共振"。有时编排也会遭遇"撞剧",同期播出某剧。为了方便起见,笔者将同一档期上映的剧目通称为"同期播出"。
由此,对于频道之间已有各类剧目的种种合作模式的汇总和效果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依托CSM媒介研究71城市收视调查数据,针对以上四点特征,重点对2010年以来省级卫视电视剧同期播出模式(非购买模式)以及频道内非黄时段剧目的播出、二次重播、多轮次播出进行梳理,辅以大量实例,并对部分播出模式收视效果进行探析。
和流行小说相似,大部分电视剧具有"快餐"消费的特点,具有保鲜性和时效性。通常收看过一遍之后其价值即已经得到了体现。所以,省级卫视对于首播剧目1 相当重视。频道之间的合作五花八门,同期播出剧目可以用"N+X"概括为通用模式。就某部剧的同期播出而言,"N"是指在19:30之后的黄金时段播出的频道数,而"X"则是其他时间范围内播出的频道数量。"N+X"细数起来大致分为"1+1"、"1+2"、"1+3"、"2+1"、"2+2"、"3+1"、"4+1",再加上2家、3家和4家上星首播,共10类首播模式。
1: 央视首播剧目,在省级卫视的第一次播出,记为省卫视首播。
"1+1"模式较少,通常是在收视市场上占据强势地位的频道充当前一个"1",后面"1"个频道则会以较便宜的价格获得剧目,但也只能放置在非黄金时段播出,这样的剧类似于独播剧。也有部分剧目出于某种需要在极少频道播出。2010年前9个月,"1+1"的剧目有:《孟来财传奇》,江苏卫视19:30之后播出,深圳卫视在上午仅播了10天就停播了;《国歌》,云南卫视在20:00播出,湖南卫视则在下午开播;《同龄人》,北京卫视黄金时段播出,深圳卫视一贯在晚间黄金时段播出栏目,而在22:00之后播出电视剧(表1)。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1+2"是指某剧目被一个频道在19:30-20:30开播,而被两个频道在其他时段播出。构成该组合的频道中,除了充当"1"的角色的频道,跟播的频道既包括实力相当的频道也会有实力更强的频道。对于实力强的频道而言,估计此类剧售价相对优惠、属于"弃之可惜"而放在黄金时段又可能得不到理想收视,或者黄金时段需要播出更重要的剧目。该类播出模式的剧也不多见。2010年以来有三部剧比较抢眼:2010年2月1日《满堂爹娘》,辽宁卫视19:30之后播出,山东和天津卫视同日白天和深夜播出;7月14日《狙击生死线》登陆四川卫视,安排在20:00之后时段播出,云南和浙江卫视分别编排于下午和深夜时段;《神探狄仁杰前传》央视播出之后,于3月2日在云南卫视20:00之后播出,四川和山西卫视则安排在深夜与白天播出,值得一提的是,同日上午,中央台一套和八套也播出了该剧,这样就形成了央视和省卫视同时播出的盛况。此外还有《陪你到世界的尽头》等(表2)。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家省级卫视联合播出模式较为常见。两家频道通常实力相当,而所播剧目也多属于比较热门的。此类模式既可以平摊资金成本,又可以避免像4家上星联播那样可能导致更多的收视人群分流,在小范围频道内分享更大市场。
剧目的播出分两种形式,一是纯粹在晚间播出,多是对于频道而言需要保鲜的重磅剧目。例如,《媳妇的美好时代》于3月29日被北京和上海两家卫视19:30以后联播;《孽缘》6月9日19:35在河南和山东两家友邻卫视开播;二是白天首播几集晚间再重播,例如神怪玄幻剧《天师钟馗》8月2日江西卫视在白天首先播出第一轮,到19:30又开始播出新的一轮(表3)。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1"模式也较为常见,两家卫视在黄金时段播出剧目,而另一家卫视则在非黄时段播出该剧。例如北京、上海和浙江卫视在4月16日联合播出《万历首辅张居正》,前两家卫视在19:40之后播出,而浙江卫视则在深夜时段播出; 6月28日,吉林和四川卫视联合安徽卫视播出《包青天之打龙袍》,安徽卫视白天首播一轮之后,在7月8日黄金时段安排了二轮重播;《杜拉拉升职记》在北京和上海东方卫视黄金档播出,而深圳卫视在23:00左右播出(表4)。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2"模式是指某剧在两家卫视黄金时段播出而在另两家的非黄时段播出。2010年前9个月采用此模式播出的剧至少有5部,集中在上半年。分别是:悬疑剧《侦探成旭第二部千年迷局》、社会伦理剧《中国家庭第一部》、都市生活剧《跟我的前妻谈恋爱》,以及反特/谍战剧《黑玫瑰》、《谍变1939》。还有一部反特/谍战剧《最后的较量》贵州和云南卫视在19:30后播出,天津卫视在8:00播出,广西卫视20:00播出现场互动娱乐节目《天天争上游》之后才播出此剧(表5)。
省卫视的剧目竞争相当激烈,对剧目的判断和编排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可以用"小心翼翼"来形容。而采用此类模式的剧目好几部是反特/谍战剧,反映出频道在衡量扎堆供应的同类剧目的一种判断。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活佛济公》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8月17日,江苏卫视和广东卫视在晚间黄金时段播出此剧,而同日,四川卫视和云南卫视在下午播出,21日黑龙江卫视加入(表6)。实际上,该剧广为人知有赖于江苏卫视的播出,其他几家卫视随之分羹。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3家卫视黄金时段联播的剧比较少, 2010年有一部《保姆与保安》,在8月31日于吉林、山东卫视19:30播出,9月3日辽宁卫视也同时播出。
"3+1"是指某剧在三家卫视的晚间黄金时段播出,仅在一家卫视的非黄时段播出。2010年上半年约20家卫视、7部电视剧参与了此模式。深圳卫视最多,共有3部,这与深圳卫视黄金时段固定播出栏目不无关系;福建、河南、江苏、江西、辽宁、云南和浙江卫视均参与了2部,而安徽、北京、广东、河北、黑龙江、山东、陕西、上海、四川、天津和重庆卫视也各参与了1部。
从上面名单可见参与的卫视实力不等、数量众多。而实际上,从其所编排的时段可见,每部剧都由一到两家实力较强的卫视带动。剧目水平固然参差不齐,但也都算得上是当时热门的剧:《神话》、《手机》和《尖刀》等(表7)。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4家上星首播模式自推出以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势头,对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力。2010年1-9月共有30多部剧以此种模式投放市场,不时产生强烈的话题效应。24个参加4家上星首播剧目的省级卫视频道中,云南卫视最为积极,共参与了12部剧;重庆、吉林、山东、四川和天津卫视各参与了9部剧;河南和辽宁卫视均参加了8部剧;江西和河北卫视各参与7部剧;浙江和黑龙江卫视各参与6部,江苏卫视参与5部,陕西和贵州卫视为4部,安徽卫视为3部,北京、上海、广西卫视均参与2部,福建、甘肃、广东、内蒙古和山西卫视各参与1部。
观察各卫视之间的变动,会发现处于第一阵营的那些强势卫视正逐步减少四家上星首播剧的数量,以更广阔的视角、更高悍的姿态参与独播剧或自制剧的竞争。反而是二三线阵营的卫视态度更为积极,从而出现一线另辟蹊径、勇闯蓝海,二三线向红海涌进的格局。从日期分布看,第1季度8部,第2季度11部,第3季度9部,6月份在《三国》结束之后仅播一剧,可见重磅剧目的"杀伤力"(表8)。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4+1"的模式可谓4家上星模式的延伸,所参与的剧目几乎全是比较有份量或有口碑的近距离反映现代都市人生活内容的。3月24日,央视一套尚未播完《老大的幸福》,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江苏卫视就在晚间19:30开播,同日23:35河北卫视也参与播出,自此开了2010"4+1"模式的先河。
5月19日,《老牛家的战争》登陆黑龙江、吉林、四川和云南的晚间黄金强档,深圳卫视也不甘落后,于21日早晨开播此剧。8月1日,未播先红的《无懈可击美女如云》同日抢滩5家卫视,安徽、江苏、天津和重庆同步播出,而辽宁卫视于2日后下午时段开播。8月16日,赵宝刚导演的《婚姻保卫战》以强劲势头在北京、天津、云南和浙江卫视播出,深圳卫视在22:00紧随其后。8月30日反特/谍战剧《江城令》在河南、江西、四川和重庆卫视播出,次日上午起,浙江卫视尝试播了部分内容(表9)。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通常认为首播剧会被安排在晚间黄金时段播出,而实际上也有一部分剧在非黄金时段首播。一是被电视台认为竞争力较弱但在白天性价比较高的剧。我国是电视剧制作的第一大国,年产15000集,能够播出的自然要经历市场的挑选,注定有些剧无法跻身黄金时段,而是被安置在非黄金时段播出;二是境外剧,根据政策规定,是无法在黄金时段播出的;三是题材比较敏感的剧,例如涉案剧;四是随着竞争的升级,电视台对电视剧资源日益重视,也更加注重非黄金时段的竞争和布局,在黄金时段剧资源充足的情况下,会把部分剧分流到非黄金时段。就各频道之间合作的模式而言,非黄金时段的首播分为以下几种:
2家联播的剧比较少。2010年以来有两部剧——香港近代传奇题材《兰花劫》1月2日在深圳、云南卫视上午播出;地下斗争题材剧《对攻》2月25日在四川和重庆卫视凌晨播出。
3家上星非黄金时段首播剧较多,内地涉案剧《红罂粟》在5月17日登陆安徽、山东和重庆的白天档,《红罂粟之生死之间》在9月6日和7日被天津、安徽和重庆三家卫视播出,《重案六组第三部》6月17日在贵州、深圳和云南三卫视播出;悬疑剧《守住婚姻守住爱》在4月25、26、27日依次在辽宁、深圳、黑龙江播出。此外是境外剧,包括香港TVB剧《九五至尊》、《覆雨翻云》和《王老虎抢亲》,韩国武侠剧《一枝梅》。
4家上星非黄金时段的电视剧基本以比较优秀的海外剧和内地涉案剧为主,2010年前9个月包括:新加坡近代传奇剧《小娘惹》,香港的《明争暗斗》、《机智师爷斗娇妻》,韩国《媳妇的全盛时代》,以及内地的涉案剧《红警》、《十天十夜》。13个播出频道中,以云南卫视最为活跃,共有4部剧参与,其次是安徽卫视有3部剧,广东、江西、深圳、天津、浙江和重庆卫视各参与2部剧。河南、江苏、辽宁、山东和四川卫视也都有参加。
不仅首播时存在卫视间的联播,重播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或有意或无意,各卫视共播一部剧无形中构成了一种联盟,但这种关系较之首轮更为松散、随意、灵活。联合重播的剧目大部分为首轮收视较好的年内新剧,或者经得起考验的次新剧。播出的模式有和首播联播类似的地方,根据播出时段的分布,可分为"1+2"、"2家"、"2+1"、"3家"、"3+1"和"4家"6种重播模式。
"1+2"模式是指某剧在一家卫视的黄金时段重播,另两家在非黄金时段重播。参与"1"的频道,重播可以节约资金,并规避首轮所带来的风险。2010年前9个月有:《暖春》,1月20日登陆黑龙江卫视黄金时段,1月24日在宁夏、内蒙古重播;《仙剑奇侠传第三部》在4月1日被福建卫视19:30后重播,同日被深圳卫视、次日被浙江卫视在不同的非黄金时段播出;次新剧《幽灵计划》在5月22日被深圳、山东卫视重播,5月24日在江西卫视的19:30档重播;《孽缘》河南、山东卫视的首轮刚结束,第二轮重播就于6月22日19:50登陆甘肃卫视,6月24日在广东、黑龙江卫视白天重播(表10)。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1"模式的剧很少,有《北方有佳人》,5月4日在黑龙江、吉林两卫视19:30播出,同日上午登陆深圳卫视上午版块。此剧曾是四家上星首播剧目,二次重播显示其吸引力。
在黄金时段被3家及以上卫视重播的剧目无疑是幸运的也是有实力的。而采用此模式的卫视也多属于努力向上寻求突破,首轮没有抢到或者无力承担的热门剧二轮播出相对容易。5月24日,原4家上星剧《地道英雄》登陆广东、陕西卫视,次日在山西卫视黄金档播出;同日,原独播剧《杨贵妃秘史》在河南、辽宁和山东卫视19:30后播出,5月29日中午又在云南卫视开播;原"2+1"剧《杜拉拉升职记》于8月23日和24日在黑龙江、广西和福建卫视播出(表11)。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能够晋阶到4家省级卫视黄金强档重播的剧少之又少,可谓稀缺精品。《媳妇的美好时代》作为一部标杆性的作品,获得了这一殊荣,6月16日至21日,依次在广东、天津、贵州和福建卫视黄金时段播出。
此外,收视表现抢眼的新剧还会在非黄金时段重播,包括2家同期重播和3家同期重播。《身份的证明》在4月被辽宁和湖北卫视同期重播;原4家上星首播剧也会被3家上星联合重播,例如《生死线》在2月14-15日被黑龙江、深圳和四川卫视重播;《翡翠凤凰》在5月22和24日被广西、吉林和内蒙古卫视重播;邓超版的《倚天屠龙记》在8月20日被贵州、深圳和福建卫视重播。
频道内重播是一种普遍现象,晚间首播白天重播是常见策略。近年来出现两个鲜明特点:一是黄金时段首播之后,再进行二次重播,有的是当晚播出最后一集后立即重播,有的是第二天重播,有的是隔一段时间再重播;二是白天先集中首播,当晚再重播若干集。
对于首轮播出收视效果较好的剧在晚间黄金时段进行复播是卫视常用的手法。2009年比较突出的有:安徽卫视《错爱第二部》,河南卫视《我的丑娘》、《一颗颗眼泪都是爱》,黑龙江卫视《红日》、《人间正道是沧桑》,江西卫视《春草》、《我的兄弟叫顺溜》,辽宁卫视《错爱第二部》、《乡村名流》,山东卫视《春草》、《我的兄弟叫顺溜》,四川卫视《中国兄弟连》,天津卫视《我的兄弟叫顺溜》,等等。
2010年这种重播势头愈演愈烈,在19:30-20:30左右进行二轮播出的部分电视剧包括:重庆卫视在1月17日播出《雾都魅影》之后,9月18日19:30重播。江西卫视在4月22日播出《猎鹰1949》之后,6月29日19:35重播。辽宁卫视2月22日开播《憨媳当家》之后在27日进行重播。《老大的幸福》、《乡村爱情故事》在黑龙江和吉林卫视均进行了二轮重播;《北方有佳人》在吉林和山东卫视也进行了二轮重播(表12)。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关于白天首播、晚间重播的现象。为了提高电视剧资源的使用效率、获取更大价值, 许多卫视拿到剧之后首先在白天进行大幅度的密集播出,然后晚间再重播前几集,这样一部剧做到全天通吃,既可以提升白天的收视也可以提前为晚间预热。2010年上半年集中体现了多集密度播出的特征。例如,2月1日《神话》在河南、广东、江西卫视分别以每日15集、7集、11集播出;《纸醉金迷》在4月6日登陆山东、四川卫视白天档以10集速度播出。2010年3月出台《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关于进一步规范卫视综合频道电视剧编播管理的通知》规定5月1日起"同一部电视剧每天播出总集数(包括重播集数)不得超过6集",之后这种白天多集疯狂连播的行为有所收敛(表13)。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为了利用大剧本身所具有的高关注度和收视能量,许多电视台围绕其做足了文章,以大剧为中心,以系列相关剧目为辅,簇拥大剧、映衬大剧,以大剧带小剧、带老剧,从而借大剧东风实现收视方面的相互促进。从所选剧目布局来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新版旧版联动播出。我国电视剧翻拍频率较高,每当一部万众瞩目的经典剧翻拍之后要播出时,电视台就会拿出老版本重播。2010年比较突出的是经典名著改编的剧目系列。例如,《三国》播出时,天津卫视、重庆卫视和中央台八套适时播出《三国演义》;同样新版《西游记》、《红楼梦》播出时,老版也会被翻出来播放。
二是系列剧播出。系列电视剧新的续集推出时,频道会将原来几部剧连续播出。比如,2010年1月初《铁齿铜牙纪晓岚第四部》播出前后,参与播出的大部分频道(浙江、天津、河南、上海等卫视)也都播出了该系列的前三部,而安徽和广西卫视虽然没有播出第四部,却也参与了前三部的部分播出。
三是同类或关联剧目播出。除了播出系列剧,频道也会播出与新剧部分内容有关联的电视剧或者类似的系列剧。例如,《老大的幸福》热播时,2010年3-4月,相关的探讨"幸福"或以幸福命名的电视剧遍地开播,包括都市生活剧《幸福还有多远》(北京、广西和新疆卫视)、《幸福陷阱》(浙江卫视),悬疑剧《幸福花开》(江苏卫视),言情剧《幸福像花儿一样》(厦门卫视),以及新播的社会伦理剧《幸福》(贵州、广西、广东和江西卫视)。
同类系列剧的借机复播也比较有特色。《铁齿铜牙纪晓岚第四部》热播,2010年1-3月,同样是戏说演绎题材的《康熙微服私访记》系列四部剧在安徽、吉林、江苏、山西和四川卫视深夜时段成套播出(表14)。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囿于篇幅限制,对于各类播出模式的收视效果,本文仅选取几例有代表性的剧目来研究。众所周知,影响电视剧收视率的因素不一而足,播出模式仅是其中因素之一。最终决定收视效果的还是剧目本身品质对观众的吸引力。
先看参与该模式的电视剧的成长性如何。以《无懈可击美女如云》为例。8月2日下午16:20辽宁卫视开播此剧,成为继安徽、江苏、天津和重庆之后的第五家卫视。从先播出该剧的四家卫视的收视走势看,在71城市,该剧基本保持平稳,重庆卫视一路上扬,江苏卫视在最后大结局拉升明显。辽宁卫视尽管在非黄时段播出,但收视率保持逐步攀升的良好势头(图1)。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再看"4+1"模式播出剧目竞争力。以《婚姻保卫战》为例。该剧于8月16日在5家卫视上映。在播出期间19:30-26:00时段,所有省级卫视排名中,播出该剧的卫视还是获得了不错的战绩。浙江卫视凭借此剧在71城市收视率破1%,排名前三,天津卫视和北京卫视也以0.9%的收视率跻身前十名。深圳卫视在22:00播出此剧,和前后同期相比,无论是收视率、市场份额还是时段贡献,都有较大幅度的突破(表15)。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010年3月29日至4月15日,《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北京和上海两家卫视播出之后获得了不俗的成绩。6月16日起,广东、贵州、福建和天津四家卫视开始在晚间19:30档重播此剧。该剧以良好的口碑取得了坚挺的收视,天津和贵州卫视收视率整体向上,而福建和广东卫视也保持了平稳态势(图2)。由此可见,好剧依托过硬的品质不仅会获得"回头客",也会赢得错过第一轮的新观众。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从播出《媳妇的美好时代》的两轮观众来看,尽管播出平台不同,但该剧的核心观众构成并未有太大变化,女性明显占据主导地位。中老年人、初高中学历者、无业者和个人月收入低于1200元的观众为主,也是和电视剧的定位相吻合的。
自《亮剑》以来,剧目在频道内反复重播已是获得收视价值最大化的常用编排手段之一。2010年在黄金时段反复多轮播出最突出的是《乡村爱情故事》,分别在吉林卫视和黑龙江卫视播出3轮和4轮。从编排手法看,重播时较之首播时灵活,不一定是完整播出。在71城市的收视率也存在一轮低于一轮的状况,尤其在密集滚播的情况下(表16)。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相隔5个月之后,该剧在黑龙江卫视第四轮的收视率与第三轮持平。可见,由于电视剧本身所具有的消费特性,自然会存在熟客流失,如果过密编排,会最大化地榨取剩余价值,但也会索取过度,导致后继乏力。如果能够养一段时间,再重新播出,感兴趣的观众会重温旧剧。
随着竞争的升级和深入,省级卫视电视剧联合播出方式日益创新、增多。林林总总的播出模式背后透出频道之间在电视剧资金和稀缺程度的博弈与合作。在强势省级卫视渴望拥有更多独家资源、确保市场龙头地位时,众多二三线省级卫视合作起来寻求在优质资源中分一杯羹、寻求最佳性价比,从另一侧面反映了电视剧竞争的残酷性和共荣共生性。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3 CSM Media Research 京ICP备05047992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133号 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