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时期特点的收视行为变化可视为收视的季节性,收视的季节性并非只体现为气候的一年四季,在暑期等特定时期发生的收视行为变化也是一种较为典型的收视季节性。1本文从全年收视规律的分析入手,以暑期收视的总量规律、总量分布、频道收视规律、观众结构以及节目编播规律为主要内容,着重分析暑假期间的收视规律,以进一步了解收视季节性规律在暑期的表现。
1 陈晓洲:《季节性收视》,《收视中国》,2010年第9期。
从近年来全国观众周收视时长的变化趋势来看,收视的季节性规律表现明显:冬季天气寒冷,观众在室内停留时间较长,电视收视时长增加;而每年的传统节日春节、国庆七天长假以及学生收视集中的暑期则是特定时期的收视高点(图1)。比较几个收视高峰,春节和十一长假所带来的收视增长较为明显,但限于假期时间较短,这两个收视高峰也相对短暂;每年7-8月的暑期则是一年中收视高峰绵延较长的时期,近2个月的假期不仅为各频道有针对性地编排节目提供了可行性,涉及的特征鲜明的学生群体则为暑期编排提供了观众。2009年暑期观众的人均日收视时长较常态时期2平均高出9分钟,2010年暑期这一日均收视增量为3分钟。
2 如无特殊说明,本文收视数据计算的暑期包括每年的7-8月,2009年常态时期包括2009年3-6月及9-12月,2010年常态时期包括2010年3-6月,下同。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正是由于暑期收视增长的一般规律存在,我们更关心暑期收视集中的学生群体(4-24岁*学生)本身的收视规律。可以看出,学生群体的收视呈现出明显的"假日"规律,即在传统节日春节、国庆长假以及休假时间最长的暑期,4-24岁之间的学生群体收视量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且相较于放假时间较短的春节和十一,暑期学生群体的收视增长幅度更大,延续时间更长,在7-8月期间的日均收视量达到甚至超过了四岁及以上所有观众的平均水平。
当我们以月为单位将一年的周期进行划分时,暑期所在的7-8月无疑是年中收视的一个高点。1-2月有寒假和传统节日春节将收视拉高,随后的3-6月,收视量下降并稳定在一定水平,7-8月的暑期,收视量骤然上升而高于3-6月平均水平,同时也高于暑期后9-12月的平均水平,当然,当暑期适逢重大事件发生时(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暑期收视水平进一步提升(表1)。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暑期观众收视的增加具体体现在全天哪些时段?以2009和2010年为例,将暑期与常态时期观众的全天收视走势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暑期收视增长主要为白天时段以及后晚间时段,傍晚时段暑期的收视水平基本保持与常态时期相当,而在竞争激烈的晚间黄金时段,同时受到夏季太阳落山时间推迟的影响,暑期的收视水平较常态时期是下降的。
具体来看,日间时段暑期收视提升的时段主要是8:00-17:00左右,这一时段多数频道播出的都是针对放假在家的学生群体精心编排的电视剧,不仅电视剧选择上更有针对性,而且多数频道都采取多集连播的方式吸引观众连续收视,从而带动日间时段的收视上升。除了日间时段,各频道尤其是省级卫视频道近年来努力开发的后晚间时段在暑期收视中也初露锋芒,在21:00后时段,频道推出的各类自制综艺节目为暑期入睡时间推迟的学生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收视选择。
从年度变化来看,2010年暑期,日间收视提升的时段向前、后延伸,开始时间从8:00左右提前到7:00左右,结束时间也由17:00推迟到17:30,这与许多频道尝试将针对暑期学生观众的剧场或动画节目提前或延后播出有关。不仅如此,2010年暑期傍晚收视保持的时段基本消失,直接从日间时段的收视增长过渡到晚间时段的收视下滑,但后晚间时段收视提升时段后推半小时,由2009年的21:00前推迟至21:30左右(图2、图3)。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暑期收视的增加具体由哪些观众贡献?不同观众全天不同时段的收视量变化如何?可以看出,各级频道暑期编排的针对对象——4-24岁的学生群体,的确在7-8月暑假期间收视量获得明显的增长,较1月份寒假期间的收视增长幅度更大,其日均收视时长在暑期一度超过25-44岁的中青年群体而仅次于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观众。与之比较,处于事业稳定发展阶段的25-44岁中青年群体在全年不同月份的收视量起伏较小,而55岁以上老年观众则呈现出与年轻学生群体相反的趋势,在暑期的7-8月其收视量处于全年的低谷(图4)。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比较暑期与常态时期4-24岁的学生群体全天收视走势可以看出,该群体暑期在全天的收视水平明显高于常态时期,仅在傍晚18:30-19:30之间的收视水平暑期和常态时期差异不大(图5)。这一方面与暑期各级频道加大暑期编排力度,推出风格多样的针对学生群体的节目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学生群体在暑期的作息习惯变化有关,白天有时间进行收视,而晚间也可以推迟入睡的时间,但在学生群体平时收视较集中的傍晚时段,暑期和常态时期差异不大。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总的来看,城市观众在全年的不同月份的收视量都高于乡村观众,且随季节变化呈现高低起伏。在每年的秋冬两季(10月至来年3月),城乡观众的收视量都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包含了寒假和春节的1-2月,城乡观众的收视量处于全年的峰值,且二者之间收视量的绝对差异降至全年最低。而在每年暑期的7-8月,城乡观众的收视量均有所上升,且较常态时期的增长幅度也相近,但暑期并未像春节一样使城乡观众收视量的差距缩小(图6)。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城乡观众暑期与常态时期全天不同时段收视率的变化趋势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共性在于城乡观众暑期收视获得提升的均为日间时段和21:00后的后晚间时段,在晚间黄金时段的收视水平则是暑期低于常态时期。二者的差异在于,城市观众日间收视提升的时段较农村观众开始更早,大概在早7:30左右,而农村观众则一般是8:00开始。不仅如此,城市观众在下午收视提升时段和晚间收视下降时段之间存在一个时长大约半小时的过渡时段——17:30-18:00的傍晚时段,而农村观众的收视则没有经过这一过渡而直接进入收视下降阶段。同时,在晚间18:00-20:30暑期收视下滑的时段,农村观众暑期收视下降的幅度较城市明显更高,这也是收视季节性影响在城乡观众收视行为上的一个重要差异(图7)。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比较2010年暑期和常态时期各级频道的竞争力变化,可以看出,省级卫视成为暑期收视市场竞争的最大赢家,不仅在全天时段保持了领先的优势,而且相较于常态时期而言,暑期省级卫视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扩大。2010年暑期,省级卫视全天时段市场份额较常态时期增长了2个百分点,其中6:00-18:00白天时段市场份额增长较多,达到2.4个百分点,晚间时段省级卫视份额增长略少,为1.4个百分点,可见各省级卫视在暑期日间时段的编排成效更加显著(图8)。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暑期与常态时期,主体观众的构成存在差异,不同观众主导收视的情况下,由于观众本身对频道的收视偏好存在差异,因而暑期与常态时期频道的排名会有所不同。常态时期,中老年观众的收视居主导地位,他们平时喜欢收看的一些频道较容易获得高收视,如一些新闻综合频道、电视剧频道、体育频道等。而在暑期,年轻学生观众不仅日间和后晚间时段拥有更多的收视时间,而且,家庭中的中老年观众可能在这一时期倾向于将收视选择权让位给少年儿童(尤其在家中仅有一台电视机的情况下),他们的收视居于次要地位形成伴随收视,因此,少年儿童观众较为喜爱的频道在暑期往往能获得收视的提升,如专业的电影频道、娱乐频道、少儿频道以及节目编排更针对年轻观众的省级卫视频道。以2009年和2010年暑期所有调查城市为例,中央台六套电影频道、三套娱乐频道以及少儿频道在暑假期间排名有所提升,省级卫视中的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安徽卫视等凭借特色的暑期编排收视排名也提前(表2)。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在所有调查城市,卫视频道中暑期竞争力获得提升的以电影、少儿频道以及年轻观众集中的省级卫视为主,在各地市场,暑期频道竞争力的变化趋势如何?本文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长沙、沈阳七个代表性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暑期前后的频道竞争力变化为例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在地方市场,包括中央级、省级、市级在内的专业青少频道暑期竞争力均获得一定的提升。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在7个市场中的竞争力均有提升,尤其是在沈阳的份额排名由常态时期的第17位提升至暑期的第11位。各地的省级青少频道在暑期也收获颇丰,北京卡酷动画频道、上海电视台炫动卡通频道、上海电视台哈哈少儿频道、南方电视台少儿频道、四川电视台妇女儿童频道、武汉电视台少儿频道、湖南电视台金鹰卡通频道、辽宁台教育青少频道2010年暑期的份额排名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此外,市级青少频道中,武汉电视台少儿频道、成都电视台少儿频道、广州电视台少儿频道暑期的竞争力均有增强。
在各市场暑期竞争力获得明显提升的频道中,除了专业的青少频道以外,服务日常生活的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成都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和上海电视台星尚频道,主攻影视娱乐的四川电视台影视文艺频道、辽宁台影视娱乐频道和湖南电视台潇湘电影频道,以及一些专业的教育台,如中国教育台三套、上海教育台、湖南教育电视台等,在暑期的竞争力均有提升。
从暑期与平时频道观众构成的差异来看,4-24岁观众、小学及以下学历观众、职业类别为学生的观众在暑期的比重明显提高,而45-64岁观众和职业类别为其他的观众在暑期的比重明显下降。从城乡观众暑期的构成差异来看,暑期农村无业观众所占比重较常态时期略有增长,而城市中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体的该类观众在暑期的比重是下降的(图9)。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上面分析了暑假期间观众收视量和频道选择的一般规律,而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收视现象或规律,与暑假期间学生观众的特殊收视需求,以及频道针对学生观众的特殊需求所进行的特殊编排不无关系,因此,下文在对暑假期间不同频道的节目编排特征进行说明的基础上,力图总结出观众的节目选择规律。
从7月12日早上6时起,中央台综合频道启动了近年来最大规模暑期特别编排,除了固定的新闻栏目不做改变之外,频道初次尝试横向打通全天时段,推出七个以"第一"命名的新栏目,包括第1动画乐园、第1精选剧场、第1情感剧场、第1夏日剧场、第1精彩、第1精品、第1夜场(图10)。央视表示,此次暑期特别编排精挑细选的各类节目,老中青少的全面兼顾,央视名主持也将集结上阵。3
3 参见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12099019.html
为少年儿童观众打造第1动画乐园分为上午版(9:00-9:23)和下午版(16:22-18:12),上午版相对时长较短,主要播出经典的《猫和老鼠》系列动画片,下午版则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内集中播出优秀的国产动画片,包括《秦时明月》、《羊羊运动会》等。上午的第1动画乐园之后,编排了第1精选剧场(9:25-11:55),每天连播3集电视剧,共播出了《西游记》、《魔幻手机》等四部精选剧目。午间的常规新闻过后,精选了精品军事专题节目的军事纪实第1精品(13:00-13:30)播出。第1情感剧场(13:34-16:10)作为下午时段的重头戏登场,该剧场每天连播3集电视剧,暑期播出了《情深深雨濛濛》、《天仙配》等六部情感剧目。傍晚时段编排的是综艺节目第1精彩(17:43-18:56)。在晚间黄金档的"特约剧场"中,配合建党、建军纪念日,频道暑期播出了《洪湖赤卫队》、《江姐》等剧目。其后,第一夏日剧场(22:28-24:10)登陆,推出一系列经典的引进剧和首播剧,每天播出两集,首波主打的是央视独家首播剧《流星蝴蝶剑》,其后又播出了《传说》等剧目。最后,中央台综合频道专门开辟第一夜场(25:30-04:41)栏目,重播《亮剑》、《滇西1944》等一批精选的战争题材电视剧,每日连播4集。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从这些新推出的新栏目的收视情况来看,多数栏目获得了不错的收视回报。其中,上午时段的第1精选剧场、下午时段的第1情感剧场、午夜时分的第1夜场以及下午版第1动画乐园在2010年暑期播出时段的收视水平要高于2010年上半年及2009年暑期同时段。
从2010年暑期这几档新节目的观众特征来看,剧场类节目男、女观众形成明显区分,但不同年龄段观众所占比重差异不大;动画类节目和综艺类节目, 4-14岁的少年儿童观众所占比重较高,放假在家的学生群体所占比重明显较高。
具体来看,下午时段的第1情感剧场、后晚间时段的第1夏日剧场和午夜时分播出的第1夜场,观众结构与频道常态时期较为吻合。同时,以播出《西游记》、《魔幻手机》等精选剧目为主的第1精选剧场,暑期大大提升了男性观众、4-14岁观众、学生观众所占比重(图11)。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除了剧场类节目以外的其他新推节目中,上午时段播出的第1动画乐园提升了频道该时段男性观众、4-14岁观众和学生观众的比重,下午时段播出的第1动画乐园4-14岁观众和学生观众的比重提升更加明显。午间播出的军事纪实第1精品提升了同时段男性观众、中年观众、个体/私营企业观众和学生观众的比重,综艺类节目第1精彩则提升了频道同时段男性、15-24岁和学生观众的比重。
在暑期的激烈竞争中,省级卫视也针对频道自身的受众结构,采取有针对性的特别编排,经过市场的检验,多数频道在暑期2个月的时间内获得了份额的提升,也有少数卫视暑期市场份额较2010年上半年有所下降。在份额获得提升的省级卫视中,湖南卫视的市场份额在暑期增长最多,接近0.7个百分点,四川卫视、安徽卫视、广东卫视、江苏卫视的份额增长也都在0.2个百分点以上,青海卫视凭借重播《武林外传》、《还珠格格》等重播剧目以及进入决赛阶段的选秀节目《花儿朵朵》也获得较大幅度的收视份额提升。此外,五个上星卡通动画频道借助暑期学生群体收视的增加也均获得了0.1个百分点左右的份额增长。下面本文就挑选其中几个暑期编排效果较好的卫视进行分析说明。
湖南卫视的暑期编排,基本上没有打破常态时期的版块设置,而是着力打造全天三大电视剧时段,精心挑选了多部集合众多帅哥美女的台湾偶像剧和频道实践多年的拿手自制剧,有针对性地满足暑期学生观众的收视需求。不仅如此,运作更趋成熟的自制综艺节目也在暑期纷纷进入高潮,7月9日至9月10日每周五22:25-24:30播出《2010快乐中国快乐男声想唱就唱我最响亮全国总决赛》将选秀节目推向新高,大型户外竞技节目《智勇大冲关第四季》也于6月7日起周一至周四晚19:30-20:22高调亮相黄金时段,不仅如此频道还适当增加了一些专题竞赛(如7月15日起播出的《第九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和音乐演唱会(7月23日上午播出的《真爱如歌青年歌唱家易秒英演唱会》)的播出。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在上午、下午和后晚间时段三大剧场中,暑期湖南卫视倾力推出多部台湾偶像剧和自制剧,辅以经典老剧重播。其中上午剧场和下午剧场是台湾偶像剧的主要播出平台,上午剧场自6月14日起结束时间由11:00推迟至12:30,播出强度也由之前的3集扩充至5集。7月1日陆续播出六部台湾偶像剧。8月1日起,上午剧场又选择经典剧目重播路线,连播《还珠格格》第一部至第三部。9月4日起,虽然暑期已经结束,为了延续暑期的收视热度,湖南卫视接棒播出的是台湾偶像剧《泡沫之夏》。在下午剧场中, 7月1日起,四部台湾偶像剧和两部自制剧闪亮登场,每日四集连播吸引观众的连续收看。在晚间独播剧场, 7月中旬起,台湾偶像剧《爱就宅一起》、定制剧《丝丝心动》以及自制剧《一起又看流星雨》闪亮荧屏,成为支撑频道后晚间时段收视的主力(表3)。
江苏卫视的暑期编排,主要体现为日间及晚间剧场的剧目选择与常态时期有所差异,以及暑期自制综艺节目《名师高徒》开始播出,晚间常规播出的自制栏目,如专题节目《人间》、综艺节目《幸福晚点名》、周末首播的《非诚勿扰》等则基本未受影响。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在剧目的选择上,江苏卫视暑假期间在上午、下午和晚间三大版块播出的剧目,尤其针对了暑期学生观众对古装剧、武侠剧和神话剧的收视偏好,集中播出了多部相关剧目,以赢得暑期特定收视群体的收视。7月开始,上午时段剧场播出电视剧的集数增至4集,而且选择的剧目题材更加针对暑期学生群体,港剧、言情剧、神怪玄幻和戏说演绎剧大量播映。港剧中,既有神怪玄幻剧、戏说演绎剧,也有言情剧、民间传奇剧、喜剧,内地剧则主要有神怪玄幻剧、武侠剧和言情剧。下午时段剧场, 7月起播出的剧目全部为古装剧,既有公案剧、神怪玄幻剧,也有历史故事剧,并且频道集中播出了四部根据金庸名著改编的武侠剧,满足暑期学生观众的收视偏好。晚间黄金档的剧场, 7月暑期后播出了武侠剧《倚天屠龙记》、神怪玄幻剧《活佛济公》和定制剧《无懈可击美女如云》。
除了剧目选择更有针对性以外,已举办5季的自制综艺节目《名师高徒》也于7月起开播,本季《名师高徒》不走选秀路线,没有淘汰、没有评委、没有恶意炒作、没有PK,充分发挥综艺力量。此外,针对暑期小观众的科幻电视剧《巴啦啦小魔仙漂亮宝贝》和《铠甲勇士英雄传奇》也于7月起登陆江苏卫视早间7:15-9:00时段(该时段暑期前播出经典抗战电影),成为早间时段暑期编排的又一亮点。
安徽卫视的暑期编排,最突出的就是7月5日至8月22日期间在周一至周五中午11:45-13:35时段新推出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男生女生向前冲》(7月19日-8月5日10:45-11:37直播前增加重播),将午间时段频道的收视水平大幅提升,在同时段省级卫视的竞争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周六、日晚间的老牌综艺节目《剧风行动》和《周日我最大》以及专题访谈节目《爱传万家说出你的故事》的播出编排基本与平时差异不大。7月24日至8月28日每周六午间11:45播出的《为你喝彩江淮情经典节目展播》则汇聚歌曲、相声、小品、魔术、舞蹈、杂技,以及徽风皖韵的黄梅、花鼓和地方戏,满足更多观众的娱乐需求。此外,8月16日晚间播出的《7月7爱传万家情歌会》以77位偶像明星和实力派唱将组成的豪华阵容,吸引了不少暑期学生观众的目光。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除了自制综艺节目,安徽卫视在剧目的选择上也更针对暑期的观众。8月1日起,在晚间黄金档电视剧场,安徽卫视推出了定制剧《无懈可击美女如云》,8月1日至8月6日每晚连播3集,8月7日则恢复每日两集的播出量,首轮播出的四家卫视凭借该剧都获得了不错的收视。除了晚间黄金档,上午时段的剧场,暑期播出的剧集由之前的6集减少为4集,下午时段的剧场,5集电视剧连播保持不变,晚间22:20后的剧场,每天播出2集电视剧。在剧目的选择上,暑期前后剧目产地和题材均有较大差异,暑期前播出的剧目多为内地剧,7-8月暑期,全天四大剧场轮番播出了多部电视剧,绝大多数是港台剧和韩剧以及泰剧,题材以言情剧为主,另外也有部分泰国当代传奇剧,香港都市生活剧和戏说演绎剧等,更加针对暑期的青少年观众。从收视效果上看,上午、下午和后晚间时段的剧场,暑期收视水平均较2010年上半年有所提升,但晚间黄金档电视剧的收视水平则有所下降。
2010年暑期,地面频道同样针对暑期学生观众的特殊收视需求,在电视剧的播出编排上与常态时期有所变化。平时播出较多的三大题材——社会伦理剧、近代传奇剧和都市生活剧,在2010年暑期的播出比重均有所下滑,青少年观众比较喜爱的言情、神怪玄幻、戏说演绎、武侠等题材剧目的播出比重则在暑期上升,其中神怪玄幻剧的播出比重由2010年上半年的2.5%增长至5.6%(表6)。历史故事、戏说演绎、青春、公案题材的电视剧在暑期地面频道的播出比重也较平时有所增长。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在具体剧目的选择上,2010年暑期地面频道播出较多的剧目与往年存在差异。一方面,2009年适逢建国六十周年,尽管在暑期,地面频道也播出了较多反特/谍战题材的电视剧,如《潜伏》、《生死谍恋》、《勇者无敌》、《秘密列车》、《剑谍》等;而在2010年暑期,地面频道播出较多的反特/谍战剧数量下降,播出频道数前十位的剧目中仅有《潜伏》和《隐形将军》两部反特/谍战剧。另一方面,2010年暑期地面频道开始摆脱往年多频道反复重播一些经典老剧的情况,开始探索一些新的电视剧播出模式。往年暑期重复播出较多的《家有儿女》、《西游记》、《还珠格格》等剧目,2010年暑期选择播出的地面频道数量明显下降,而如《传说》、《天师钟馗》和《活佛济公》等神怪玄幻题材的剧目则成为2010年暑期地面频道播出的一大创新亮点,这可能与2009年暑期《仙剑奇侠传第三部》在多个地面频道播出并获得良好收视反馈的试水不无关系,也适逢在传说故事集《山海经》基础上加以延伸创作的《传说》暑期在中央台的播出从而掀起该剧在地面频道的热播(表8)。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综上可知,在电视收视的四季中,暑期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其重要性不仅在于收视曲线的向上提升,也不仅在于长达2个月的高峰时间,更在于它凝结了各大媒体开辟年轻观众市场的种种努力,诠释了各级频道统编优势资源部署长达2个月的暑期战略的良苦用心。在暑期收视热度不断提高的背后,可供我们追寻和探索的特点及规律也日渐明晰,本文仅从电视市场表现和节目编播的角度进行探索,以求抛砖引玉,引发更多研究和思考。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3 CSM Media Research 京ICP备05047992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133号 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