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研究洞察

2010年歌唱选秀类节目收视分析
作者:吴凡

        在过去的几年里,选秀节目可以说是电视媒体创新节目中最让人记忆深刻的部分。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等歌唱选秀类节目陪伴着观众度过了一个个令人激动的夜晚,也逐渐将暑期打造成年轻观众的音乐季。上海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等节目也都曾经在这个舞台上精彩演出。今年,许多节目暂停举办,同时,从媒体对歌唱选秀类节目的报道量和年轻观众对节目的讨论热情来看,今年歌唱选秀类节目的关注度似乎降到了历年的最低点。是什么转移了观众的注意力呢?

        2010年的电视市场上最具影响力的节目肯定少不了足球世界杯。四年一届的足球世界杯,从6月11日南非与墨西哥的揭幕战到7月12日凌晨荷兰与西班牙的巅峰对决,一个月的时间里,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中央台体育频道上,世界杯期间频道全天的市场份额接近10%,比赛时段的份额甚至超过20%。对于那些选择在7月份开始的歌唱选秀节目来说,世界杯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对选秀节目的共同重度收视群体——年轻观众的注意力产生了巨大的分流作用。

        另外,今年引起中青年观众关注的另一类综艺娱乐节目是婚恋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百里挑一》等节目在年轻观众及其父母中获得了很好的收视表现。这类契合年轻观众需求的节目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带来了电视婚恋节目的再度蓬勃。

        在电视环境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的情况下,原来大家蜂拥而上的歌唱选秀类节目出现相对低潮也在情理之中。当然有些节目仍坚守原有的模式,而有些则进行了创新,在音乐培训选秀上做起了文章,希望能探索出新的节目形式。本文就通过平民歌唱选秀和音乐培训选秀两类代表节目观察2010年歌唱选秀节目的现状。

一、2010年歌唱选秀类节目播出收视概况

(一)平民歌唱选秀节目

        平民歌唱类选秀节目的典型代表就是湖南卫视的"快男"、"快女"了,海选、晋级、PK等几个词可以概括出该类节目的主要特点。2010年平民选秀节目的阵线相比往年大为缩短,较为观众所关注的两档节目仍与引领了国内平民歌唱选秀节目的湖南广电有关。一个是湖南卫视的《快乐男声》,另一个是湖南广电牵手青海卫视后推出的《花儿朵朵》。

湖南卫视——《快乐男声》

        从2005年超级女声总决赛掀起的收视高潮算起,到今年快乐男声落下帷幕,其间已经过去了五年的时间。

        其实从活动铺开的范围上看,"快男"今年设置的地面赛区及加油站是历届最多的:共有长沙、杭州、成都、广州、沈阳、西安6大中心赛区,另外还设置了15个"加油站",11个网络赛区以及澳洲、北美、马来西亚3个海外赛区。这样的赛区设置也是希望从更大的范围内搜选更优秀的歌手从而让节目更具吸引力。观众关注这个节目是因为通过这个平台,他们可以在不同类型的选手中发现自己喜欢的歌手。

        很多记者撰写的文章中用到"七年之痒"、"选秀不再"等词语可能过分沉重,但是不得不承认,收视率作为观众用遥控器投票的结果,也证实了观众流失这一客观存在的现实。比较2009年"快女"和2010年"快男"总决赛单场直播时的收视率,结果也是颇令人思索的。

        2010年"快男"总决赛直播当场(2010年9月10日19:38-23:45)71城市的收视率是2.2%,相比2009年"快女"总决赛(2009年9月4日19:38-23:13)4.2%的收视率降幅达到47%,与2007年"快男"总决赛当晚35城市3.2%的数值相比也下滑了约三分之一。在2008年之前,决赛阶段各场比赛都安排在晚间黄金时段播出,整体收视效果普遍较好。2009年"快女"大多比赛安排在22点之后的非黄金时段,却也获得与之前两年持平甚至更高的收视。2010年除总决赛出现下滑外,之前各场比赛也都有不同程度下滑(表1)。各阶段收视的整体下滑也说明了节目在电视观众中的影响力的确今非昔比。

表1历年快男快女最后五场比赛收视率对比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说明:2007年之前使用35中心城市数据,2008年没有举办快男快女比赛,2009-2010年使用71城市数据;最后一场总决赛历年均安排在黄金时段播出,2009、2010年总决赛外的比赛均在22点之后的非黄金时段播出。

        2.2%的收视率与其他综艺娱乐节目相比,仍不失为一个可观的数据,这样的收视表现仍保证了湖南卫视在总决赛当晚同时段的市场份额位居省卫视第一位。但对于进行了巨大前期资源投入的节目来说,观众量缩减后,以大投入实现大产出的基础将日益薄弱。

        在47%的整体降幅中,不同类型的观众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各类观众的收视率降幅对比可以发现,女性观众降幅相对较低,年轻的学生观众降幅更小,约在30%-40%之间。而男性、25-34岁、大学及以上学历的观众2010年的降幅较大,约在50%-60%之间(图1)。

图1 2010年快乐男声与2009年快乐女声总决赛直播各类型观众收视对比(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当"快男"舞台上参赛选手开始向"90后"转变时,原来高收视的25-34岁、大学及以上学历的观众出现了大量的流失。选手的低龄化让一些"80后"观众难以找到心灵的共鸣可能是其中重要的因素。

        我们观察这群观众今年收视率较高的节目类型,婚恋交友类节目成为他们的新宠之一,尤其在"80后"剩男剩女越来越多地面临情感婚姻问题的时候。

        将近两年"快男"及"快女"决赛阶段的各场节目的收视表现进行对比,2010年"快男"似乎开局不利,在前3场就已经大幅落后于去年,降幅在50%左右。之后几期节目的收视提升让两年的差距有缩小的趋势,中期几场比赛的差距缩小到40%左右,但2010年第7场(6进5)比赛之后收视进一步下滑,两年收视的差距最大甚至达到60%左右(图2)。

图2 2010年快乐男声与2009年快乐女声决赛阶段各场节目收视对比(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收视率包括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到达率反映的是观众规模这个广度信息,忠实度就是收视深度的反馈。从这两组数据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变化(图3):

除倒数第2场节目外,今年其他比赛的观众规模降幅都在20%-30%之间,也就是说相比去年比赛,部分观众今年已经不再观看节目了。

忠实度降幅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形态。这样的数值变化与收视率的变化呈现更多的相关性。这些仍然坚持收看"快男"的观众为什么没有在后期出现忠实度提升,而是呈现与去年相比更游离的状态?节目中什么环节让他们产生了转台的念头,是选手的表现?是歌曲的选择?是赛制的安排?是评委的设置?是节目的节奏?还是其他的因素?这值得相关的节目制作人员去认真研究和发现。

根据政策的规定,除总决赛外的比赛都必须安排在22点之后的时段。由于今年的赛程相比去年错开了一周的时间,总决赛之前的第9场比赛在2010年安排在9月3日,而2009年则为8月28日,分别在学生开学之后和暑假期间。这也导致了今年该场比赛观众到达率下滑特别明显。如果将这场比赛与第8场比赛相比,学生观众的到达率大幅下滑,从9%下滑到6.5%,而其他类型观众降幅更不明显。这群节目核心观众的收视下滑最终也导致了整体收视的下滑。

最后总决赛比赛安排在晚间黄金时段直播,但是在观众到达率和忠实度上分别下滑了26%和29%。如果说那些不再关注节目的观众可能需要更多的方法才能让他们重新回来的话,那么如何更好的吸引这群现在仍在收看节目的观众,使他们能停留在节目中却是当务之急。因为他们忠实度降低、收视时间缩短将可能使他们逐渐成为明年观众规模减小中的一分子。

图3 2010年快乐男声与2009年快乐女声决赛阶段到达率忠实度降幅(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对于湖南卫视"快男"、"快女"这个知名的节目品牌来说,在面对新的竞争环境时,明年的路该怎么走下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只有更好的创新,不论是在节目模式上还是选手选拔上,在观众开始感觉疲惫的时候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惊喜,重新为之激情澎湃,过去的辉煌才能重现。

青海卫视——《花儿朵朵》

        《花儿朵朵》是湖南广电牵手青海卫视后推出的第一档大型选秀活动。在节目制作上也是由青海卫视与湖南经视共同打造。作为2010年第一个拿到广电总局批文的选秀节目,《花儿朵朵》赛程从3月一直持续到8月,并在9月初选出了第一届的冠军。

        在青海卫视在全国的覆盖率尚不够广泛的背景下,多家合作的地面媒体和互联网成为人们了解《花儿朵朵》的重要渠道。互联网为其扩大影响力提供了最好的平台,特别是《花儿朵朵》这次合作的互联网伙伴是腾讯这一拥有过亿QQ用户的互联网公司。当然,合作的地面频道的表现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观众对节目的选择。

        长沙作为湖南经济频道的主场,从4月3日开始播出的长沙赛区的比赛,湖南经视就拿出全天大量的时段播出,初期每天播出时间为8个小时,最高甚至超过13个小时。通过密集的大量播出在湖南获得了大量观众的关注。进入全国突围赛阶段,节目安排在黄金时段播出,长沙地区观众的收视率也达到最高值,单期节目收视率超过5%。进入总决赛后,播出时间调整到后晚间,收视率有所下滑,但同时段份额却也创出接近20%的高度(图4)。

        成都赛区在之前几年的各类选秀节目中涌现了许多表现出色的选秀歌手,这个赛区也是各歌唱选秀类节目非常重视的赛区。这次青海卫视《花儿朵朵》的合作伙伴是成都台都市生活频道。从4月8日开始的成都赛区选拔赛到9月4日的总决赛,成都台都市生活频道播出的各期《花儿朵朵》节目都有较好的收视表现,大多数节目收视率都在3%左右,最高一期的节目收视率甚至达到5.8%。由于地面赛区比赛阶段能够将播出时间安排在晚间黄金时段,所以整体的收视率相比全国总决赛阶段并不逊色。在后晚间时段播出的全国总决赛后几期比赛最高市场份额也达到了14%。可以说,《花儿朵朵》在近半年的时间里,为成都都市生活频道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图5)。全国突围赛播出期间,在4岁及以上所有观众中的同时段市场份额排名位居成都地区第二名,仅落后于播出足球世界杯的中央台五套。在全国总决赛阶段,同期21:00-25:00时段,频道的市场份额达到7.6%,同时段排名第一。从4-24岁的观众的收视来看,成都都市生活频道晚间18-24点的市场份额从4.6%上升到6.2%,增幅也超过30%。

图4 2010年湖南经济频道《花儿朵朵》全国突围赛之后节目收视情况(长沙)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图5 2010年成都都市生活频道《花儿朵朵》节目收视情况(成都)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二)音乐培训选秀节目

        《快乐男声》和《花儿朵朵》是典型的平民歌唱选秀节目,他们主要是发掘那些具有潜质的不为观众所知的歌手,今年有一些电视台则将目光投向了那些之前曾经参加过各类歌唱选秀节目并获得了一定名次的歌手。

        从2005年平民选秀节目的火爆开始,5年时间里各类选秀节目吸引了数不清的参与者,也发掘出许多具有实力和人气的歌手,但不得不承认,许多在比赛中获得了相当不错名次的选手在日后并没有获得很好的继续发展的机会,逐渐沉寂而被人们遗忘。对于这些选手来说,他们具有良好的歌唱基础,但似乎还缺乏一些全方位的培训。今年一些歌唱类节目就希望将这些具有打造价值潜质的歌手集合起来,通过与专业机构和人员的合作,将他们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

        对于《快乐男声》这样的平民歌唱选秀节目来说,人员、经费上的投入是相当巨大的,需要整合相当多的资源才能完成。而运作一档由这些有一定经验的选秀歌手参与的节目可以大大减少前期人海选拔的工作。对于节目来说,将其重心放在了打造这些"回炉歌手"的培训过程上,这更像是将一个歌手签约唱片公司之后的成长历程展现出来。节目为这些从选秀中走出来、依旧热爱音乐的歌手提供一个华丽转身、美丽蜕变的空间,因此有些人将这类节目称为选秀后歌手再出发的地方。

        今年有几档歌唱节目都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操作的。如福建东南卫视的《星光大会》和浙江卫视的《非同凡响》,江苏卫视的《名师高徒》今年也是将节目定位为专业"音乐培训班"。应该说之前两年,浙江卫视和东南卫视在歌唱选秀节目上都没有大的动作,但两卫视频道在综艺节目制作上都具有良好的基础。

福建东南卫视——《星光大会》

        这几档节目中开播最早的就是福建东南卫视的《星光大会》,开播日期为4月3日。而江苏卫视的《名师高徒》和浙江卫视《非同凡响》则选在了足球世界杯结束之后的7月下旬开播。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福建电视媒体在与台湾的电视媒体的合作上具有先天的优势。福建东南卫视目前拥有几档与台湾相关的日播节目,如新闻节目《海峡新干线》、专题节目《台湾故事会》。这次《星光大会》也是由两岸携手共同制作完成,携手的对象更是在台湾地区最火的选秀节目《超级星光大大道》。这档音乐PK培训节目邀请了大陆的选秀歌手和台湾星光帮选手同台竞技,比拼歌技,其中包括2009年我型我秀冠军、超女十强、超级星光大道十强等已经具备了良好演唱基础的选手。节目对前三名的选手的奖励也体现了其培训的目的,提供了3个去英国音乐学院进修的名额,尽可能的让选手回归到音乐的本质上,为真正喜欢歌唱的观众提供收视的选择。

        从节目播出和收视数据上看,《星光大会》在每周六的晚间19:35-22:00的黄金时段播出,播出期间还遭遇了足球世界杯,收视多保持在0.2%左右的水平。与东南卫视该时段其他月份播出的综艺节目或电视剧相比,节目收视并没有提升,甚至还有所下滑(图6)。

图6 2010年东南卫视《星光大会》收视表现(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浙江卫视——《非同凡响》

        《非同凡响》是浙江卫视在打造了晚间21:21开始的2121综艺节目带之后推出的第一档歌唱选秀节目。这档斥巨资打造的节目邀请了包小柏、莫凡、伍思凯3位黄金音乐制作人各自以虚拟唱片公司经理人的身份挖掘和推荐5位唱将,按照唱片公司打造新人的模式,展示一颗明日之星的成长过程。通过高门槛来寻找未来能够领唱华语乐坛的明星。今年参赛的选手中就包括2004年《超级女声》季军张含韵、2005年《梦想中国》的亚军郑凡等。

        相比其他节目选手与专业评委之间的松散的关系,音乐制片人和选手之间的师徒关系更为紧密。音乐制作人能够通过自己掌握的资源从歌曲选择、舞蹈编排、舞台形象、音乐技巧等各方面给予选手指导。有了这样全方位的培训,这些歌手的综合素质将更上台阶。这个过程正如包小柏说的那样:《非同凡响》是一种逆市操作,是把原本处于幕后的唱片工业制作过程,压缩到三个月的时间里,用节目的形式呈现出来。

        从收视数据上看,总决赛之前的节目播出时间为每周五后晚间22:30-25:00时段,整体收视率多在0.4%-0.5%之间。最后一场播出时间提早至20点半,收视率在0.74%,同时段市场份额3.6%,位居省级卫视第二名。节目播出期间市场份额相比之前同时段提升在20%左右(图7)。

图7 2010年浙江卫视《非同凡响》收视表现(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江苏卫视——《名师高徒》

        《名师高徒》今年的节目模式也相比往年做了较大的调整,定位成专业"音乐培训班",为潜力歌手搭建一个成长培训的舞台。12位男嘉宾和12位女嘉宾通过搭配组成男女音乐组合。"名师团"在专业唱功、舞台造型、公众形象的多个方面提供专业指导,将这些选手打造成更具人气的偶像。

        从节目播出后的收视表现上看,《名师高徒》9月前播出时间为每周四与周五21:00-23:00时段,进入9月份后播出时间调整为周五20:30-23:00时段,整体收视比较平稳,多数节目收视率在0.8%左右(图8)。《名师高徒》播出之前,该时段周四主要播出的节目是《人间》,周五是《时刻准备着》。相比这两个节目的收视,《名师高徒》在整体收视上并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但是观众的结构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与《人间》相比,在15-24岁年轻观众中的市场份额增长在30%左右。

图8 2010年江苏卫视《名师高徒》收视表现(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二、歌唱选秀类节目的观众特征

        由于播出时间和节目定位的差异,几档不同节目形成各自的观众特征。四档节目的最后一场比赛观众中,女性观众仍是各节目的忠实观众。《快乐男声》在年轻的学生观众中集中度高,而《名师高徒》的观众中35-54岁及在职人员集中度高,《非同凡响》的观众特征与《名师高徒》相似,在学生观众中的集中度也不高。《星光大会》在黄金时段播出,所以中老年观众的集中度较高(图9)。

图9 几档节目最后一场比赛的观众集中度对比(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国外的歌唱选秀类节目如《英国偶像》(The X factor)、《美国偶像》(America Idols)也都已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有的节目甚至已经进行到第九季了。而今年东方卫视引进《英国达人》模式制作的《中国达人秀》在上海获得了超过30%的收视率,同时段市场份额甚至接近80%。《中国达人秀》是完全按照国外的节目模式生产制作的,它在上海地区收视的优秀表现也说明节目在制作等方面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部分。比如在现场气氛营造上,始终给人以激情澎湃的感觉。镜头感也让人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节目节奏控制上,剪辑播出精华部分让观众感觉不拖沓。这些细节的处理都能够更好地保持对观众持续的吸引力。

结语

        选秀类节目只有做到让观众投入进去,得到心灵上的认同和享受,他才会真正喜欢,并且选择继续收看。观众对选秀节目特别是歌唱选秀类节目的兴趣和收视需求是这类节目的生存发展基础。作为电视媒体,需要不断的创新,整合新的资源来满足观众不断变化的需求。

        应该说,歌唱选秀类节目作为需要整合多方面资源的节目类型,对电视台的资源配置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各家电视台也根据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和人才在细分的节目类型上寻找自己最擅长的部分,有些电视台选择暂时放弃,有些选择以新的形式进入。但是不管怎么样,只要能从观众的需求出发制作优秀的节目就能在收视市场上获得回报。观众们还期待着在来年能看到更精彩的歌唱选秀节目。收视中国

您的需求将被转发到CSM的邮箱

  • 我是CSM的客户
  • 姓名:
  • 公司:
  • 职务:
  • 领域:
  • 所在城市:
  • 电子信箱:
  • 手机:
  • 需求信息:
  • 预计项目额度(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