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研究洞察

2010年斯诺克中国赛:落袋只是开始
作者:李芃芃

        小小球台包藏大大玄机。瞄准的禅静与出杆的果决,直杆的守正与拉杆的出奇,直线的沉稳与弧线的诡谲。这就是斯诺克带来的独特魅力,对运动、传递与力量的独特诠释。

        落袋只是开始。与大部分体育项目的得分态度不同,斯诺克选手所谋者远非一个彩球的落袋那么简单,因为进球已如呼吸般平常,也并非唯一的得分手段。他们追求的是全台彩球尽在掌握,予取予求,连续得分。这正是斯诺克的终极境界——控制,控制母球,控制台面。虽然禁止打跳球,呈现给观众的却是白色精灵在绿绒上的翩然飞舞,跟进、后缩、反拉、弹库、旋转,直如舞蹈。

        控制是斯诺克的灵魂,也是斯诺克的魅力所在。SNOOKER(障碍)的词源也从反面揭示了这一点:制造障碍,不给对手留下控制的机会,并在对手破解障碍的过程中寻找自己的机会。控制与反控制,球台成为力量与智慧的舞台,演绎着李昌镐的缜密,展现着王义夫的精准,奔跑着舒马赫勇敢的心。

        中国公开赛是斯诺克职业比赛六站排名赛之一,也是斯诺克的英伦之风吹进中国的一扇窗户。应该说,这是中国观众极有感情的一项赛事,2005年的中国赛,中国观众目睹了丁俊晖的成名之战,丁俊晖的夺冠彻底点燃了中国人的激情,在中国斯诺克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随着中国斯诺克运动的逐年升温,中国公开赛得到了越来越多中国观众的收视支持。根据CSM媒介研究31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数据显示,2010年3月29日至4月4日,CCTV5转播的本届斯诺克中国公开赛观众数超过两千七百万。

        在中国赛这项因丁俊晖而兴的传统高收视节目里,大多数观众是冲着丁俊晖而来的,从收视数据就可以直观感受到。根据CSM媒介研究31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收视数据显示,比赛第一轮,3月30日丁俊晖VS格林,收视率创CCTV5当日的最高峰1.07%。第二轮,4月1日,丁俊晖VS塞尔比,1.42%的收视率同样达到当日CCTV5的收视榜的第一名。此后的4月2日1/4决赛丁俊晖VS艾伯顿、4月3日半决赛丁俊晖VS艾伦、4月4日决赛丁俊晖VS威廉姆斯,比赛虽均在下午时段进行,收视率较前两天有所下降,但市场份额较为理想,分别为5.11%、7.12%、6.84%。

        从观众构成分析,男性观众的比例远高于女性观众,45-54岁年龄段的观众比例较高。从集中度上看,电视观众对本次斯诺克中国赛的喜爱程度与年龄呈同向增长,初中及以上学历、个人月收入高于600元、45岁及以上年龄段、男性观众,其收视倾向高于平均水平(图1)。

图1 2010年斯诺克中国公开赛观众构成与集中度(31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寡言的少年,超凡的球艺,异国他乡孤独战斗的坚韧,以一己之力挑战斯诺克帝国的传奇,在世界的角落里给国人一个又一个惊喜。根据CSM/Kantar Sport 2009年秋季在中国十一大城市进行的"中国体育及体育赞助调查"数据显示,丁俊晖排到人们最喜爱体育明星的前20位。中国斯诺克的发展需要这样的明星。

        根据CSM媒介研究2010年1月1日-5月8日CCTV5各类体育节目收播比重来看,台球类节目的受欢迎程度较高,其播出比重(11.25%)仅排在冰上/水上运动(17.21%)与体育新闻(12.34%)之后居第三位,高于篮球(10.9%)和足球(10.66%)。同时,台球类节目的收视比重(10.58%)排在篮球(20.33%)和冰上/水上运动(18.93%)之后(图2)。由此可见,就2010年台球类节目在中央台五套所有体育类节目的播出与收视总体表现来讲,都是较为理想的。台球节目因其低投入、高收视的特点成为体育节目的新宠;虽然与我国观众喜爱的传统项目篮球、乒乓球还有一定差距,但不可否认台球正在逐步升温,加速普及。

图2 2010年1月1日-5月8日CCTV5各类体育节目收播比重(31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低投入、高收视,让台球受到体育频道的追捧。体育项目的盈利水平可以通过奖金水平来侧面佐证。同是世界排名第一,希金斯却只能赚到费德勒、伍兹的零头,相当于高尔夫排名200位以后的选手水平,甚至不如NBA的板凳球员。同为绅士运动,斯诺克却只是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大多数英国职业球员一年只能赢得区区几万英镑的奖金,相当于蓝领收入。上赛季总奖金最多的罗伯逊也不过26万英镑,还不及一个网球大满贯冠军奖金的1/4。2007/2008赛季,奥沙利文的奖金收入达到创纪录的64万英镑,但还没有伍兹球童的小费收入多!斯诺克球员收入还在持续走低,目前的6站排名赛全部冠军奖金合计不过57万英镑。

        相比球员、赛事的低收入,中国却刮起越来越烈的斯诺克旋风。国人已经麻木于乒乓球的垄断,无奈于足球的不争。丁俊晖、梁文博等一批天才球员的出现,给审美疲劳的中国观众打了一针兴奋剂,迅速打开了中国斯诺克局面。

        丁俊晖、梁文博都才二十出头,未来十年都是当打之年,加之刘闯、张安达这些不断冒出的斯诺克新星,可以断言,中国斯诺克正在步入"黄金十年"。凭借中国人在小球项目上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期待斯诺克将借当前热潮成为新的国球项目。

        从另一方面讲,丁俊晖的出现之于世界斯诺克运动也是福音。失去烟草公司赞助的斯诺克在英国遭到毁灭性打击,丁俊晖和背后的13亿人就是斯诺克的救世主。相比耗费多年才得到姚明的NBA,以及至今也未得到大部分中国观众欢心的F1,斯诺克简直太幸运了。斯诺克的未来在中国,也将重生于中国。

        进攻只是开始,中国斯诺克的147之路上,第一颗红球刚落袋。收视中国

您的需求将被转发到CSM的邮箱

  • 我是CSM的客户
  • 姓名:
  • 公司:
  • 职务:
  • 领域:
  • 所在城市:
  • 电子信箱:
  • 手机:
  • 需求信息:
  • 预计项目额度(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