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研究洞察

从〃二八法则〃到全时段竞争
作者:赵煜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列托在对19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财富和收益统计分析时发现:80%的社会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20%,这就是"二八法则"。巴莱多定律(也叫二八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二八法则"反映了一种不平衡性,"二八法则"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抓关键人员、关键环节、关键用户、关键项目、关键岗位。

        "二八法则"从其诞生起,就逐步为管理者所尊崇,广泛地应用在企业管理、营销和人事管理等各个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并仍然还会对企业管理大有帮助。上星伊始,面对竞争态势的来临,省级卫视开始改变固有的节目制作和播出理念,在企业管理中已经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各种方式方法被引入到电视管理中来。"二八法则"在电视管理特别是频道运营中的作用开始显现,具体而言,就是将80%的人力、物力投入到20%的黄金时段,频道的80%的收视和经营收入份额也来自于20%的黄金时段。

        近些年,随着电视频道的增多,有线电视的普及,观众对于电视频道的收看有了自己的选择余地。从当今电视业界的整体竞争态势上看,全天电视收视呈现扁平化趋势,晚间黄金时段的收视率越来越分散,收视"峰值"大不如以前,强势的电视媒体开始挖掘诸如白天、傍晚、深夜等"次黄金时段"和原本不被重视甚至放弃的所谓"垃圾时段",以求支撑甚至拉动全天的平均收视。众多非黄金时段的成功案例在不断书写中国电视界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同时,也说明了一个硬道理:只有垃圾节目,没有垃圾时段。说到底,所谓传统的"黄金时段"是观众观看电视节目相对方便、习惯的时间,这并不意味着它是绝对不变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习惯、需求的日益不同,它也会做弹性变化。目前,从省级卫视时段竞争上看,在观众整体收视时间有限的前提下,频道之间的收视竞争必然表现为份额之争,即使是强势频道,要想获得以前的高市场份额也异常困难,因此,在竞争激烈程度较弱的次黄金时段特别是非黄金时段通过差异化节目投放和编排,反而更易于取得收视份额。实践证明较为有效的频道竞争思路是:向黄金时段要收视率,向非黄金时段要收视份额,频道之间的竞争已开始由黄金时段之争转向全时段竞争。

        纵观几年来省级卫视的竞争状况和嬗变,成功者的经验和失意者的教训可谓错综复杂。省级卫视的运营策略包罗万象,是个系统工程,删繁就简而言,笔者的理解可概括为三句话:"覆盖是基础"、"内容为王"和"编排出效益"。

一、覆盖是基础

        如果说当前的省级卫视竞争表现为内容为王、运营出效益的策略对抗,那么覆盖策略的有效实施则是省级卫视影响力和收视竞争的基础。覆盖的好坏体现为观众到达率的高低,是一个频道观众规模的反映。一定规模的覆盖率也是将省级卫视打造成全国性电视媒体的必要前提条件之一,同时良好的覆盖也是省级卫视广告价值提升和扩大频道全国影响力的基本保证。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覆盖疆域的比拼是省级卫视覆盖发展初期的定位,规模的大小并不能完全代表省级卫视覆盖品质的好坏。覆盖工作要与频道节目内容共同发展,提高"性价比",要注重为打造频道影响力服务。

        为提升频道的影响力和收视表现,事半功倍的覆盖策略是:从地域上看,应当以文化背景较为相似的城市为主;从竞争力上看,要选择本地电视频道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城市;从广告经营上看,要选择广告主集中的经济发达地区。

二、内容为王

        随着上星频道纷纷将竞争放在全国收视这个市场上,要想在众多的频道中吸引观众的眼球,占有较大的收视市场份额,确定自己独特的频道风格是十分必要的。而频道风格的确立应当遵循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频道风格的确立要根据自己现有节目制作能力的优势而定。根据节目编排博弈论的经典理论:无论对手采用什么策略,你永远只要采用自己的优势策略,就能获得比任何其他策略更好的结果。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有优势策略,那么就一定要坚持采用优势策略。这个结论应用到频道风格确立上,就是要首先找到自己在全国收视市场上领先的节目样式,以此为基础,放大自己的优势节目样式,从而带动全频道的竞争优势。

        其次,频道风格的确立重要的不是体现在一个华丽的宣传语上,频道的栏目设置、包装风格,甚至电视剧目的选择都要围绕这个风格去确定,从而使整个频道节目构成浑然一体。

        再次,频道风格只是一种标识,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说到底还是内容为王。从目前省级卫视节目构成上看,除安徽、旅游卫视具有较强的专业化色彩以外,其他省级卫视无论是打娱乐牌、女性牌、情感牌还是故事牌,节目无外乎是由新闻、专题、电视剧、娱乐类大型活动等构成的,或多或少地都具有综合频道的影子。

        提到自办栏目的设置,首先我们要明确的一点就是省级卫视自办栏目的主要功能是什么?除了要承担宣传本省的任务外,就是要满足观众的各种收视需求。但只靠卫视一个频道资源,要想完全承担这个任务,恐怕是难承其重。央视的频道专业化是建立在十几个频道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说,省级卫视的自办栏目,除了本省新闻要承担宣传本省的舆论阵地任务外,其他栏目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创立全国品牌,从而提升频道形象,增强频道的影响力。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品牌的标准应当以收视率为主要考核标准,而不是指在全国各级同类栏目评比中获得的"几佳","叫好不叫座"的栏目同样面临着是否有必要在频道中生存的问题。在频道竞争的环境下,惟收视率论固然是错误的,忽视抑或轻视收视率同样不可取。省级卫视要想从一个地方性频道转向全国性受众市场,必须拥有几档深受观众喜爱的、泛地域性的、大众化的品牌节目。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从节目方面看,有三点做法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一是提高对节目源的控制力度,如独播剧(至少是四家首批上星剧)、独家电视活动等,增强在内容市场上的垄断竞争优势;二是提高自办栏目的内在品质,努力打造几档知名品牌栏目;三是优化组合与编排,特别是改进频道内节目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优化电视剧、栏目和广告之间的组合编排,改善收视效率。

三、编排出效益

        电视是最为大众化的传播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无论是反映党和人民的声音,还是为广大观众提供精神食粮,不可或缺的都要涉及到传播效果的问题。没有一个好的传播效果,如何,至少是不能很好地完成"喉舌"作用。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频道编排时要把充分发挥传播效果放在一个重要位子上,更为明确的表述,其实就是要充分重视频道的收视效果,重视收视率。

        从节目编排上看,频道是节目基于不同时段的排列组合,节目如何面向竞争实现科学配置和编排,成为解决考核频道与评价节目目标取向一致的关键。目前较为成功的频道编排方式有两种,即对抗性编排与差异性编排。选择频道的编排方式主要依据是:一要根据自身的节目资源优势,二是要针对频道竞争位次和竞争对手的编排方式而定。同时,在全天不同时段或一年中的不同季节,可灵活选择对抗性或差异性编排。

        如果说对抗性和差异性编排是频道编排战略上的选择,那么在日常具体节目编排中,还有许多战术上编排技巧,如卡位式编排、动态编排及重播节目编排等等。动态编排是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即根据观众在全年不同时期收视习惯和偏好进行节目编排。 目前,省级卫视周末一般都安排有代表自己制作能力和水平的大型节目,这些节目也成为各省级卫视的标识。在安排这些节目重播时,各省级卫视还在延续传统的编排方式,即安排在次日白天重播。比较而言,笔者更倾向于将这类节目集中起来,采取展播的形式播出,这样更能取得好的效果。其好处在于:一是更好地发挥节目的集束作用,变点性编排为线性传播,二是可根据首播时节目收视表现和观众构成状况,迎合目标观众收视习惯,增强节目的指向性,从而达到节目收视效益最大化。

        (作者单位:辽宁电视台)收视中国

您的需求将被转发到CSM的邮箱

  • 我是CSM的客户
  • 姓名:
  • 公司:
  • 职务:
  • 领域:
  • 所在城市:
  • 电子信箱:
  • 手机:
  • 需求信息:
  • 预计项目额度(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