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的收视,是电视节目在观众收视行为角度获得的最终结果,影响收视的因素就来自于从节目制作、播出直至观众发生收看行为其间的各个环节。
科学理解收视率调查,收视率调查是一种抽样调查,收视率数值是统计推断的数据结果。
正确理解收视率的意义,合理恰当使用收视率指标体系。
全面理解节目制作、播出和被选择收看的全过程。
作为反映收视行为的量化指标,收视率既与收看节目的观众规模(到达率)大小有关,也与每个观众收看节目的时间(忠实度)长短有关。收视率是观众规模和忠实度的乘积,是收看人数和收看时间的统一。作为节目、观众和时段的三位一体,收视率是建立在特定的观众、特定的节目和特定的时段基础上,受到这三个方面的共同影响。
同时,收视率测量的是观众的最终收看行为,而不能直接反映观众对于节目的态度(例如满意度)。因此,收视率与节目质量密切相关,但不能与节目品质划等号;收视率是广告效果的重要衡量指标,但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广告效果的全部。节目收视率,反映的是观众在众多节目中选择收看的行为结果,必然受到节目市场供求关系、节目间相互竞争以及观众收视需求的影响。
节目收视率的产生,始于节目制作或购买,随后是节目编排和包装营销,最终在市场竞争中接受观众的选择,实现观众的收视行为。
节目作为一种产品,其质量是赢得观众取得收视的基础,节目质量更多取决于节目制作、编排和营销等。当节目制作完成进入市场后,在众多频道和节目中,节目收视受到的影响则主要来自播出环境,播出环境因素主要由市场竞争决定。实证分析表明 ,影响节目收视的因素中,竞争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虽因市场不同而有变化,但基本达到50%的贡献度,另外50%的收视贡献则与节目品质等内在因素密切相关。由此可见,节目质量是节目之本,外部竞争是影响节目质量向市场表现(收视)转化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因为节目收视率可理解为节目质量收视率和环境设定收视率的综合效果,影响节目收视的因素可归纳如下:
节目制作:主要表现为节目类型、节目内容和节目模式以及各种节目要素。
节目编排:主要表现为电视台的节目选择、编排(时期、时段、频道等)和节目营销推广。
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节目播出时其他频道的节目播出情况。
观众收视需求:主要表现为观众的收看需要和选择偏好,以及节目目标观众群体的反馈等。
主要表现为节目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收视的影响。
各种影响因素,都可能在不同的市场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发挥的作用大小也因势因时不同。影响收视的因素,既有普遍规律可循,又存在个体特征,这种差异与观众群体与个体的收视行为特点相关,也符合中国电视媒介发展的现状。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3 CSM Media Research 京ICP备05047992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133号 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