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磕碰碰麻烦事,你有理来我有法"。作为湖北省首个普法游戏节目,《有奖有法》在2008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前夕于湖北卫视隆重开播。根据湖北卫视介绍 ,该节目是湖北卫视2008年力推的一档全民参与的游戏互动节目,节目关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难题,为观众提供法律知识和法律建议,通过群众喜闻乐见、参与性和互动性强的电视形态,以游戏的方式诠释枯燥的法律条文,是一场严谨又不失轻松的法制盛宴。
《有奖有法》于2008年10月13日起在湖北卫视周一至周四晚间20:30开播,每期时长50分钟。该栏目由湖北省司法厅、湖北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湖北省律师协会、湖北卫视联合打造,旨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法制湖北建设,创新"五五"普法形式。《有奖有法》是定位于普通大众的法律游戏节目,旨在通过关注民众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但又忽视、模糊的法律问题,为观众提供法律知识和建议,并打造与各职能部门沟通的平台。
《有奖有法》将普法寓于游戏之中,观众在收看节目时,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既学到了法律知识又找到了解决法律问题的渠道和方法。《有奖有法》每期节目邀请60位观众参加,通过对案例对错的判断,决出当晚的知法先锋,并获得丰厚奖品;其中包含了竞猜PK游戏、名人嘉宾的奇谈妙论和资深律师的评点,以及主持人的即兴发挥。
节目形式:普法游戏节目。
节目参与者:《有奖有法》每期节目的参与者主要由三部分组成:60位参赛选手、5位百姓评论员和3位专业律师。参与节目冲关晋级的主体是经过挑选的60位观众参赛选手,他们通过按键投票对节目环节中提出的法律争端进行判断。每期在节目中出现的五位百姓评论员也是节目制作的一个亮点,他们可能是知性时尚运动美女、来自国外的留学生、大家非常喜欢的相声演员、本土娱乐天王,也可能是快言快语的社区明星、商界精英谈判专家、说话一针见血思维缜密的"灭绝师太"、从农村来的四姨妈,来自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与电视观众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最后,来自专业律师事务所的资深律师为节目中涉及的所有法律知识进行全权解答,为观众提供法律知识和建议。
游戏规则:每期三个法律个案,每场60位选手参与答题,答对有奖,答错离场。前两轮答题,场上选手均有一次更改答案的机会。第三轮终极闯关环节,由主持人在百姓陪审团中选出两位百姓陪审员分为正反两方,就所提出的法律现象阐明自己的观点,经双方激辩之后,晋级选手选择自己支持的对象,由律师团公布正确答案,评出获胜方。该环节选手一次性答题,答案不得更改。终极闯关的优胜者共同赢取《有奖有法》提供的特别大奖。
流程设置:在每轮闯关过程中,首先将百姓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法律问题以准电视剧的表现方式,制作成3分钟左右的短片在现场播出。短片结束后提出该案例的法律问题,现场参赛选手根据自己的选择作答。第一轮选择投票结束后,持不同观点的观众现场解释剖析,百姓陪审员针对节目中的法律故事表达自己的观点,唇枪舌剑,观点鲜明。此后,现场观众进行第二轮选择,中间穿插场外观众投票结果。在该环节中选择两位转变意见的观众进行访问。最后几位严谨权威的资深律师根据相关的法律条文,揭示最后结果,把节目推向高潮。第一轮结束,答错的观众离开现场。
湖北卫视2008年在节目编排上改变了以往晚间黄金时段播出电视剧的惯例,投入巨资创办了《搜购007》、《有奖有法》等娱乐和法制类栏目。这种尝试带来了可观的收视回报。自2008年10月13日节目开播至2008年底,在晚间20:30-21:20时段,湖北卫视在武汉地区的市场份额由2008年9月的2.47%增至6.11%,排名由第13位跃升至第5位。进一步分析表明,湖北卫视的这种竞争力变化,更多的体现在频道在该时段平均忠实度的提升上,也就是该时段播出的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拓展的观众的收视深度,虽然受众规模没有显著增长,但每位观众的平均收视时间得以延长。也即是节目有效增加了观众对频道的收视粘性。从35城市市场上20:30-21:20时段湖北卫视的市场地位变化来看,《有奖有法》开播后频道在该时段的竞争力也有所提升。
从湖北卫视在武汉市场的全天收视走势变化来看,《有奖有法》对于提升频道整体收视水平的效果更是清晰可见。节目播出后的2008年11月,湖北卫视晚间19:00-23:00时段的收视率有非常明显的提升,而在《有奖有法》播出的20:30-21:20时段,湖北卫视的收视提升幅度更高(图1)。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从《有奖有法》开播以来各期的收视变化趋势来看,节目的收视率虽然在不同周期存在着波动,但大体上仍稳固在1.5%左右的水平,基本处于平稳发展期(图2)。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从节目播出前后频道受众结构和收视偏好的变化,我们也能看出节目对于频道的影响和贡献。可以看出,《有奖有法》播出后,湖北卫视在周一至周四的晚间20:30-21:20时段女性观众、25-34岁及45-54岁观众、高中以上学历观众、工人观众、个人月收入高于601元的观众所占比重都有一定的提升。从受众的收视喜好来看,25-34岁观众、中高学历观众、干部/管理人员、初级公务员/雇员、工人、中高收入水平的观众对湖北卫视的收视喜好度有所增强(图3)。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老师的一句批评,竟使孩子患上社教恐惧症,伤心妈妈能否找老师赔偿?""小偷顺手牵养被抓,被众人围攻,超市老板如此行为是否合法?""孩子上学交了钱却被退学,三万元的择校费是否能退回?""母亲因儿女不孝口头表达修改已经订立的遗嘱,将遗产全部赠与慈善机构,儿女们是否能够依据第一份遗嘱讨回母亲遗产?""小偷光临,主人断喝之下越窗逃走,不慎跌落送命,主人是否应该承担法律责任?""遗腹子能够继承遗产吗?"
这些经常发生在百姓身边的法律问题,这些引人入胜的法律故事,都是《有奖有法》栏目展现的内容,也是节目在选题制作上的一大亮点。《有奖有法》正是通过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但同时富于情节冲突而又蕴含一定的法律意义的题材选择,通过现场选手和百姓评论员针锋相对的辩论、选择,牢牢锁定了观众的注意力。
这些法律故事既会经常发生在观众的身边,贴近百姓的生活体验,但与此同时其中的冲突和是非对错又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包括电视机前的观众在内的百姓,对这类法律故事中所蕴含的评价准则和标准有时是模糊的,这就需要最终由专业法律人员来揭示事件的法律评价标准,从而为观众揭开故事的谜团,丰富了观众的法律知识。
在参赛选手闯关过程中的悬念设置是节目的另一大亮点。在最终评判标准揭晓之前,现场参赛观众既有机会对所提问题进行选择,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阐明做出这种选择的道理和原因,在此过程中选手竞相施展才华,唇枪舌剑,将动人的情感和铁的法则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辩论之后,谜底仍未揭晓,而现场选手则有一次改变自己答案的机会,并可对改变的理由进行阐述,节目悬念进一步递进。最后,在两次选择机会之后,由专业的法律从业人员揭晓最终的答案,疑团最终得以解开。答错的选手离开现场,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悬念释放后的冲击效果。悬念铺设层层递进的方法,牢牢吸引了电视观众的注意力,有效地提高了观众收视的忠实度,这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得到了验证。
而决定最终胜负的终极闯关环节,通过从百姓陪审团中选出的两位陪审员的正反辩论,将节目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推向了高潮。孰是孰非的最终结局,就在最终的这种悬念中揭晓。晋级选手选择自己所支持的对象,与电视观众的选择是否一致,选手选择的理由如何,都增强了最后答案公布前的紧张气氛,吸引观众持续的收视。
作为一档法制类节目,《有奖有法》的最突出之处在于将普法内容贯穿在轻松而充满悬念的游戏对决之中。这种普法内容与游戏手段的结合,在内容层面贯彻了法制节目"以人为本、以法为依托"的宗旨,实现了节目的社会效益;在表现手段上则进一步增强了法制节目的"平民化"和"多样化"的形式,进一步拓展了法制节目的发展空间,实现了节目的收视效益。
《有奖有法》中所探究的法律问题,涉及到"体罚孩子的老师是否应该受到惩罚","超市的老板有没有侵犯小偷的人格权"以及"兄妹二人是否可以根据母亲所立遗嘱向慈善机构要回财产"等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通过现场选手投票的方式呈现,选择答案的对错直接决定选手的去留,突出了表现形式上的竞争性、趣味性和挑战性。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有专业的律师进行现场解答,更在解答后以全屏幕突出显示的方式强调所依据的法律条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等等,使观众对所提及的法律解决依据一目了然,实现了法制节目普及法律知识的宗旨。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3 CSM Media Research 京ICP备05047992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133号 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