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研究洞察

回望历史 启迪未来
作者:蔡倩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这两个特殊的年份唤起了我们共同的记忆。作为时代的记录者、作为历史的见证者,2008年的中国电视媒体掀起了一次大规模集体回顾的高潮,纷纷与观众们一起回望过去的三十年、思考走过的三十年,回眸过去,眺望未来。

        在形式多样的纪念节目中,有自上而下的政治宣传任务,更多的是自下而上的,各级电视媒体从不同视角和不同主题切入并关注30年的时代变迁。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凡是有内容可做并愿意去做的电视媒体都不会错过这样难得的机会,展现制作水平、扩大影响力和竞争力。在主题多样的纪念节目中,关注民主政治、科技文化、民生巨变、民族团结、和平外交、新农村建设、一国两制、百姓亲历、地区全景、社会流行与变迁、企业成就与经验等等,题材不一而足。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个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历史题材,被各电视媒体切割成不同的主题模式制作成不同的节目形态,创作上更容易把握和深入,观众收看起来也更为务实和贴近。

        下文便对这次各电视媒体不约而同的集体行动进行回顾和梳理,以观察各电视媒体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展现出的不同的创作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一、总览各类节目主题与类型

1、参与频道数量多,节目以专题、综艺类为主

        2008年10-12月,晚间19:00-23:00时段,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节目1累计播出时长超过713个小时,平均每天累计有8个小时的相关节目在各地电视荧屏上与观众见面。从参与的频道数来看,中央级频道为8个,省级卫视频道为19个,省级地面频道和市县级频道累计为78个2

1 如无特殊说明,本文涉及到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节目为 2008年10-12月,晚间19:00-23:00播出的,关键词为"三十年、30、往事、记忆"的各类典型节目。

2 由于节目名称多样化,为了便于统计,不包含关键词"三十年、30、往事、记忆"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节目暂不在该统计范围内。

图1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各类型节目播出时长和播出频道数(2008年10-12月, 19:00-23:00,所有地区,所有有节目监播的频道)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各节目类型中,专题类节目最多,时长累计为495小时,播出频道数共计93个;其次为综艺类节目,累计时长为174小时,播出频道共计56个;新闻时事、音乐、生活服务、法制、财经、体育、电视剧等节目类型也都有播出,但从播出时长和参与制作的频道数量上来看,还是相对较少(图1)。

2、节目视角丰富,领域众多,形态各异

        各电视台将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个大的主题分割成众多领域,选择不同的切入点,主题和结构各异。

        按节目主题分:综合回顾、影视类回顾、歌曲类回顾、企业发展回顾、人物访谈、各地发展回顾、法制建设回顾、金融发展回顾、体育发展回顾、职场变迁、颁奖晚会等等3

3 节目主题划分,按笔者主观认知进行划分,不同读者可持不同意见。

        按节目结构分:主题系列栏目、一次性综艺栏目。

主题系列栏目的结构主线有——

        编年体,一集回顾一年;

        人物记,一集一个人物;

        新闻事件,一集一个新闻事件;

        典型音乐,一集一个典型时期的音乐;

        标志地点,一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方;

        政治事件,一集一个海峡两岸的典型事件;

        ……

一次性综艺节目有——

        综艺晚会、颁奖晚会、诗歌朗诵晚会、音乐晚会等等。

        通过对中央级频道和省级卫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部分系列栏目的汇总4不难看出,其中专题类节目最多,这些系列栏目中,有以标志地点作为线索的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坐标改革开放30年》,有以编年体贯穿的北京卫视的《电视往事中国电视剧二十年纪实》,有以人物为线索的江西卫视的《江西卫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节目归去来兮》,有以老新闻事件作为线索的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这一天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节目》,还有以典型音乐作为线索的北京卫视的《岁月如歌》等等,中央级频道和省级卫视在节目主题和形态上作了多种尝试,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观众的记忆视野。

4 详细内容可参见《收视中国》2009年第2期《后半程的变化,2008年下半年电视市场纪事》第27页表2。

        表1是地面频道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部分系列栏目的汇总,地面频道的节目中,以"各地回顾"为最,共计27个省市29个频道对本地的30年发展作了回顾;地面频道数量众多,从节目主题看,与中央级频道和省级卫视频道相似的有人物访谈、歌曲类回顾、影视类回顾、企业发展回顾、综合回顾,而金融发展回顾、体育回顾、法制建设回顾、职场变迁回顾等题材是卫星频道没有涉及的,也为各地观众提供了更多的视角。

表1 部分地面频道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栏目汇总

二、细说典型系列节目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节目众多,下文以不同的题材类型划分,从中选择了一些典型节目与大家分享。由于节目众多,文中所举之例并不存在厚此薄彼之嫌,权且对各类题材做个简单梳理。

1、综合回顾类

        综合回顾的题材比较宽泛,一个节目往往从多个领域和角度来体现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中央级频道、省级上星频道及地面频道中有很多综合回顾类的节目,下文以中央台的两个节目为例。

《坐标改革开放30年》——国家记忆与百姓记忆的坐标轴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12月14日-12月24日晚间20:15-20:58推出的《坐标改革开放30年》,以10个见证改革开放历程、具有全国知名度的标志地点,对应10个改革开放热点问题,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总结克服困难的经验、分析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展望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未来,分别以"深圳河"解读体制创新;"义乌城"解读市场经济建设;"汉正街"解读社会结构变化;"正义路"解读法治建设;"朝天门"解读城乡统筹;"苏州河"解读工业化进程;"鄂尔多斯"解读西部开发;"铁西区"解读和谐社会建设;"中关村"解读科技教育进步;"黄浦江"解读全球化进程。35中心城市数据显示,该栏目日平均观众规模呈现逐集上升趋势,平均达145.5万人,但该时段平均收视率和市场份额,不及2008年1-11月平均值。从观众构成与集中度上来看,25岁以上、大学以上教育水平、干部/管理人员、初级公务员/雇员等目标观众的收视水平要高于4岁以上观众平均收视水平,可见该栏目的影响力价值要超过其收视价值(图2)。

《这一天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节目》——《新闻联播》30年的回忆

        节目以《新闻联播》过去30年中曾播出的节目为线索,通过老新闻呈现、当事人追踪、第三方解读、故事化还原、背景性延展、旧词新说等方式,纵向梳理30年来的重大新闻事件及其背后的细节、故事,由点到面反映30年的变迁与成就。日均观众规模达到198.2万人,与《坐标》一样,收视表现不及2008年1-11月平均水平,但重度目标人群被锁定在大学以上教育程度、干部/管理人员中,可见栏目的内容深度及影响力价值(图2)。

图2 两档综合回顾节目观众集中度(35城市,2008年12月14日-24日,20:15-20:58;2008年12月15日-19日,21:30-22:30)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各地回顾类

        前文提及,地面频道中有29个频道播出了针对27个省市发展的地方回顾类节目,省级卫视中也有10个类似栏目。地方回顾是各级媒体最容易做也最有内容可做的节目,既可以满足自上而下的宣传目的,又可以满足自下而上的创作激情。然而,创新的各地回顾节目不仅要从内容上下功夫,还要从形式上做出努力。北京卫视的《北京记忆》不得不说是一次大胆的创新。

《北京记忆》——"人民记忆"再现北京的城市进步史

        编排上,北京卫视大胆尝试,勇于将黄金时间第一集剧时段让位,播出《北京记忆》,200多位受访者的口述回忆忠实地记录北京人在改革开放的30年间所经历的物质变化和精神历程,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一座城市的生活进步史。节目形式和包装也比较新颖,小柯创作的主题曲《藤》清新而动听。虽然平均收视率和竞争力不及之前的电视剧编排效果,但从北京卫视在35中心城市的市场份额走势来看,市场份额呈现稳步升高的态势(图3)。

图3 《北京记忆》播出时段北京卫视市场份额(35城市,2008年12月12日-27日 19:45-20:20)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3、歌曲回顾类

        歌曲类节目有很多,多以老歌回顾的方式,再现历史年代中的音乐元素和情感变迁,除中央台以外,北京卫视的《岁月如歌》获得了不错的口碑效应。

《岁月如歌献给中国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经典音乐串起30年的时代变迁

        借用经典音乐来串起30年的世事变迁,用流行音乐作为载体来反映生活,以歌声的形式歌颂改革开放30年。这部"音乐史诗"应观众的要求进行了多次重播,还特别制作了专题音乐节目《今夜岁月如歌》,在春节期间播出。从收视表现来看,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35中心城市,该栏目周末的每日4集重播都提升了北京卫视的竞争力。而在收看该时段《岁月如歌》的观众中,女性、35-64岁、高中及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干部/管理人员的收视水平高于平均收视水平(图4)。

图4 《岁月如歌》北京卫视周末重播市场份额及收视率与前期对比(35城市,2008年12月13日-28日,周六日,14:00-17:18)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4、人物访谈类

        人物访谈节目由于操作简单,成本和风险较小,因此成为电视媒体青睐的节目形态。但是,由于大家的主题都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又可能造成话题撞车、嘉宾撞车,因此访谈形式、话题深度以及情感的把握是拉开各个访谈节目差距的关键。

《30年30人左右时代风云人物访谈录》——代表人物谈30年变迁

        该节目通过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进程中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代表人物的专访,勾勒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接受专访的有常光南、胡福明、年广久、吕国琼、潘石屹、杨百万、廖晓义、王志东、吴敬琏、于丹、宗庆后、崔健、胡茂元等。该栏目在上海东方卫视18:00-18:26和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晚间22:30-22:55联合播出,从收视数据来看,在上海,18:00-18:26上海东方卫视的竞争力有明显上升(图5),该栏目的重度收视人群为男性、15-24、45-64岁、中高教育程度、干部/管理人员等。

图5 《30年30人》上海东方卫视播出市场份额及收视率与前期对比(上海,2008年11月17日-12月17日,18:00-18:26)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江西卫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节目归去来兮》——访谈十大海归人物

        该节目通过十大海归人物的视角和亲身经历捕捉改革开放30年来的社会经济历史的变迁。从收视数据上来看,在南昌,无论该栏目放在哪个时段播出,江西卫视的竞争力都较之前同时段有明显上升(图6)。

图6 《归去来兮》在江西卫视播出时段市场份额与前期对比(南昌,2008年12月18日-27日,22:40-23:05及22:00-22:20)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5、影视类回顾

        影视类回顾节目见证了电视和电影媒体在内容创作上的发展和变迁,众多同类节目中影响力较大的是《电影往事见证30年》和《电视往事中国电视剧二十年纪实》。

《电影往事见证30年》——电影发展史见证30年

        该片是光线传媒《娱乐现场》特别推出向改革开放献礼的30集大型纪录片,这部每集45分钟的电视片专访了陈冲、张金玲、张瑜、洪学敏、朱琳、宋春丽、马晓晴、娜仁花、朱时茂、宋佳、张伟欣、丛珊、张铁林、李羚、倪萍、沈丹萍、王馥荔、梁天、唐国强、张国立、斯琴高娃、刘晓庆、林芳兵、方舒、周里京、李秀明、蔡明、吕丽萍等著名影人,由影人讲述、当事人回忆、特殊亲历者阐述、重要事件发生地回访、重要电影资料运用、新闻资料回放等形式构成。 该片分别在陕西卫视、河北卫视晚间22:55-23:50和22:50-22:25推出,在35中心城市竞争力都略有提升。重度收视人群锁定在女性、25-54岁、中高教育水平的人群。

《电视往事中国电视剧二十年纪实》——电视剧发展史

        该节目以编年体形式,再现了1980年至1999年,我国电视剧发展史和传播史,部分回溯了1980年前我国电视剧的状况,比如1958年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诞生,《加里森敢死队》、《排球女将》、《渴望》、《便衣警察》、《围城》等等。北京卫视在2008年国庆期间晚间22:00-24:00播出该片,共20集,与前一个月的同期相比,该时段频道在35中心城市竞争力有明显的上升,市场份额从0.54%上升到0.72%。女性、35-54岁、中等教育水平的观众是其重度收视人群,与电视剧的重度收视人群相符。

6、企业发展回顾

        企业发展回顾关注经济改革、体制改革、企业发展,题材相对比较窄,但在内容深度上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激荡1978-2008》——旁观者视角见证经济改革和企业发展

        该片内容定位专注经济改革和企业发展。改革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从来都是步履维艰,所以"激荡"二字真实而准确揭示出了中国改革开放尤其是经济领域30年发展历程。 在采访对象方面,31集的《激荡》另辟蹊径,不采访当事人,而选择采访了近百位处于中国经济改革风口浪尖的"见证者",体现了独到的时代眼光和自觉的历史意识。

        该片在上海东方卫视和第1财经同时段均有播出,显然是与第1财经作为财经电视专业媒体的频道定位、频道战略是紧密相关的。上海东方卫视播出该节目前后收视基本持平,而第1财经在上海的竞争力与11月份同期相比略有提升。上海地区市场份额从1.38%提升到1.49%。男性、15-24岁、45-64岁、中高教育水平的观众为节目重度收视人群。

7、金融发展回顾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上海作为中国金融改革的排头兵,其发展历程颇具代表性。

《上海金融30年》——作为金融中心的代表性意义

        第1财经频道联合上海市金融办,共同制作的30集新闻系列节目——《上海金融30年》,在回顾上海金融业发展3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理性思考金融海啸之后,中国金融业该往何处去的深层次问题。在上海,其收视率为0.49%,市场份额为1.5%,节目播出前后的收视率和市场份额基本持平。男性、45-54岁、中高教育水平、干部/管理人员、个体/私营企业、初级公务员/雇员等观众为节目的重度收视人群。

8、其他类型的回顾

        法制建设回顾,如陕西电视台公共政法频道(五套)的《改革开放30年法治纪事》;体育发展回顾,如2009年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播出的《与梦齐飞》;职场变迁,如北京电视台青少频道推出的《第8区纪念改革开放30年特别节目从职场看变迁》等等。各种其他类型的节目进一步扩大了观众回忆历史的视角,也为不同频道在这次集体回眸中进行差异化竞争提供了素材优势。

三、盘点节目特色

1、常规栏目的特别节目和全新的节目形态并存

        上文中提及的节目类型完全是重新创作的新节目或新的节目形态,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节目中,还有很多是常规栏目的特别节目,如2008年9月份《新闻联播》中的"经典中国辉煌30年"、"我的亲历"两个专栏;同时《实话实说》、《小崔说事》、《百姓故事》、《面对面》这些栏目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推出相关节目;2008年2月1日起《朝闻天下》推出《图说30年》;2008年12月1日起《晚间新闻》推出《30年档案》、《百姓故事》版块,选取一系列人物故事,通过故事来展现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还原那些能让我们留下永久记忆的熟悉生活场景、生活方式;《小崔说事——脚步》也通过访谈与专题相结合的方式,记录改革发展的轨迹。

2、"大片热潮"中的小视角、大制作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本身,是一个庄重而严肃的事情,尤其面对30年的辉煌成就,每个人可能都会压抑不住滔滔不绝的溢美之辞,展开上至天文、下到地理的宏大叙事。但是这种在以往专题片所盛行的叙事方法,在过去十余年当中遭到了电视纪录片界的抛弃。那么如何用冷静的、客观的纪录影像来反映改革开放30周年的辉煌成就呢,越来越多的电视媒体选择小视角切入,大制作深入。因此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节目中掀起了"大片热潮",如《坐标》、《北京记忆》、《激荡》等等,都属此类。

3、省级卫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新闻类节目聚焦本土民生

        几乎每个省级卫视都推出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新闻报道,大部分卫视都聚焦本土民生,打破常规播报方式。从2008年10月1日起,东方卫视《新闻坊》与上海区县台联手推出"我这30年"特别报道。10月下旬,东方卫视又推出了"我的30年"、"三十而立"等系列节目。江苏卫视新闻专题报道《辉煌30年》采取日播方式,选取江苏本土三十年发生的经济生活变化,触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报道农业、地产、工业、外贸各行业取得的成就。一共40集,每集5分钟。除此之外,安徽、北京、浙江等大卫视在新闻时段也都策划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本地民生新闻报道。

4、口碑效应和影响力价值超越其收视价值

        上文中,我们回顾了一些类型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节目,从收视角度来看,大多数频道在播出该类节目时段,竞争力同以前持平,甚至有些栏目时段略有下降。但如同奥运会前的奥运预热节目一样,其口碑效应或对电视媒体的影响力价值要超越其收视价值。这一点,从许多节目的重度收视人群结构上也能看出,高学历人群比较喜欢收看,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其影响力价值。

        鉴于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节目的特殊性和影响力价值,对他们进行评价,收视率表现仅是冰山一角,还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内容是否真实,视角是否独特,评论是否客观公正等等。

5、省级卫视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延伸其品牌价值

        在2008年10月28日召开的2008影视产业论坛上,有专家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今年的一个重要主题,媒体可以借助这一契机进行整合营销,延伸媒体的品牌价值。"

        深圳卫视的"扬帆万里——改革开放三十年沿海行"活动以"深圳卫视号"为"眼睛",展现沿途行经城市的独特魅力。呈现一个发展中的繁荣中国。"扬帆万里"活动充分融入了明星元素,歌手齐秦、老狼,演员姜宏波、黄海冰、孙俪、邵兵,作家韩寒等都参加了节目;沿海扬帆也成为广告宣传的一大时机,在风帆上能清晰地看到中国电信、中国中铁、宝洁等企业的品牌字样;东方卫视在2007年推出的《星梦奇缘30年》以"老剧展播+综艺节目+颁奖典礼"对30年经典电视剧进行盘点。

6、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节目来源多样化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节目除大部分电视台自制外,电视台与制作公司,电视台与电视台之间的购买、销售和联盟制作也普遍存在,节目来源呈现多样化。

        例如,光线传媒推出的《电影往事见证30年》不仅在卫视频道(如陕西卫视、河北卫视)播出,在地面频道(如南京电视台娱乐频道(四套)、青海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也有播出;北京卫视推出的《电视往事中国电视剧二十年纪实》不仅在北京卫视播出,在湖北影视、上海东方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也都有播出;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联合全国30多家地方电视台共同打造的《我们的30年》直播节目就是2008年12月21日成立的中国电视新闻直播联盟的试水之做。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电视媒体的这次集体回眸,以新闻视角回眸30年,以新鲜史实昭示改革前景,以亲历口述提炼30年改革开放精髓,让亲历者口述30年珍记,让研究者评说30年得失……是回望,更是憧憬,回眸过去,启迪未来。收视中国

您的需求将被转发到CSM的邮箱

  • 我是CSM的客户
  • 姓名:
  • 公司:
  • 职务:
  • 领域:
  • 所在城市:
  • 电子信箱:
  • 手机:
  • 需求信息:
  • 预计项目额度(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