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花费昂贵的代价进影院,也不用盯着电脑屏幕上的下载条发呆,只需要坐在沙发上轻轻按下电视机的摇控器就能欣赏到国内外的经典影片或新近大片,"打开电视看电影"无疑是现代社会最方便快捷、同时也最省钱的电影消费方式。2008年12月30日,随着珠江电影频道的隆重开播,国内六大电影集团都拥有了各自的电影频道,在拥有了雄厚的资金以后,版权也不再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既有经典老电影,也有最新、最火爆大片,国内外影片竞相出现在电视荧屏上,满足了各年龄段、各阶层观众的收视需求。电视媒体使电影艺术得到更广泛普及的同时,其本身也因此而更加丰富多彩。本文利用CSM媒介研究全国154城市收视调查数据,对2008年度电影类节目的播出和收视情况做一概括。
2008年度,在全国154城市收视市场,电影类节目的播出时长从2007年的23.9万小时减少为22.2万小时,降幅为6.9%;电影类节目的播出比重也从6.5%下降为5.6%。而从收视上来说,观众对电影类节目的收视需求也有所减少,全年累计收看电影类节目共计3156分钟,较2007年度下降了6.6%,电影类节目收视时间占观众看电视总时间的5.2%。这是电影类节目的播出时长和收视时长自2003年度以来的首次下降。
2008年度电影类节目播出量的下滑,与部分重大事件有一定的关系。五月份和八月份两个月内,全国154城市共播出了电影类节目1.61万小时和1.88万小时,而去年同期的播出量为2.15万小时和2.11万小时,下降幅度达25%和11%。
从资源利用效率上来看,从2003年度到2008年,电影类节目的资源利用效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2003-2005年度,电影类节目的播出时长增长较快,观众的收视也逐年递增,但增长幅度远不及播出时长的增长,资源利用效率持续下滑。2005年以后,电影类节目播出量的增长放缓了脚步,播出比重出现小幅下滑,而观众的收视比重基本维持住了2005年度的水平,资源利用效率缓慢的回升。2008年度,电影类节目的播出比重和收视比重虽然同时出现下滑,但播出比重下滑的幅度较大,资源利用效率回升至-8%(表1)。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从播出情况来看,2008年度,全国22.2万小时的电影类节目有88%是由省级非上星频道和市(县)级频道播出,中央级频道播出了其中的2.9%,省级上星频道播出量最少,仅占总量的1%。
再从收视情况来看,观众收看最多的是中央级频道所播出的电影类节目,占收看总时长的51.1%;其次是省级非上星频道,占32%;收看市(县)级频道的时间占13.8%;省级上星频道的电影节目仅吸引了0.9%的收视。
以下就以中央级频道、省级非上星频道和市(县)级频道为区分,对2008年度电视荧屏电影类节目的收播情况做一回顾。
2008年度,中央级频道共播出电影6386小时,其中有67%为内地电影,15%为其他国家电影,12%为港澳台电影,其余占6%。与上年度相较,电影类节目的播出总量下降了5%,内地电影、其他国家电影和亚洲国家电影的播出量都有所下降,而港澳台电影的播出量则略有上升。
内地电影仍是观众收看最多的电影类型。观众在中央级频道共收看了1613分钟的电影类节目,其中64%为内地电影,17%为其他国家电影,14%为港澳台电影,其余5%为其他类型电影。与上年度相比,电影的收视量同样出现萎缩,收视总量下降了6%,内地电影、其他国家电影、港澳台电影的收视量都有所减少(图1)。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中央台六套(电影频道)是中央级频道中电影类节目的主要播出平台。2008年度,中央台六套共播出电影4122部(计算重复播出的影片),日均11.3部,合16.5小时,占中央级频道电影播出总量的94%。随着"打开电视看电影"的口号深入人心,中央台六套成为观众收看电影类节目的主要选择,中央级频道电影类节目收视排名前二十位全部由中央台六套包揽。
喜剧题材、动作题材和抗战题材的影片仍是收视大热。2008年度,在中央级频道收视排名前二十位的电影类节目主要由这三种题材包揽。居于首位的是由喜剧明星潘长江所主演的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善良智慧的人民群众勇斗日本军阀的喜剧片《举起手来》,影片在全国154城市获得了3.34%的收视率和7.37%的市场份额。
"成龙电影"、"周星驰电影"、"冯小刚电影"相继绽放荧屏。成龙、周星驰、冯小刚一直是中国优秀电影的代名词,由他们编、导、演的影片不但在大银幕上获得成功,在电视荧屏上依然魅力无限。成龙参与的影片《功夫之王》、《新警察故事》、《宝贝计划》,周星驰的《功夫》、《长江七号》以及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皆在前十之列。
在排名前十的影片中,内地电影和港澳台电影各自占据半壁江山。(表2)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008年节日期间,中央级频道共播出影片318部(计算重复播出的影片),日均11.8部,播出量较平时有所增加。
2006年以后上映的影片坐阵节日期间中央级频道荧屏,2007年末上映的《投名状》、《集结号》和2008年度上映的《长江7号》、《大灌篮》、《功夫之王》等最新影片也相继登陆中央台六套,均获得了不错的收视反响(表3)。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抗战题材影片在节日期间广受电视观众的青睐,收视排名前十位影片中,抗战题材影片占据六位。《功夫之王》和《集结号》两部2008年度的新片成节日期间电视荧屏最受欢迎影片(表4)。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电影频道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影播出机构之一,还投入了电影的制作。剧情曲折离奇的系列数字电影制作成本相对低廉,却极具可看性。继2007年度的《陆小凤传奇》、《镖行天下》和《杨门女将》获得成功后,中央台在2008年度又推出了《女神捕》、《父子神探》、《抗日冲锋队》,都获得不错的收视效果。
《女神捕》改编自武侠小说,讲述一名女捕头与权臣间的斗志斗勇、尽力为弱者伸张正义的故事;《父子神探》紧扣"悬疑"二字,讲述一对探长父子就罪案抽丝剥茧,探寻事实的真相的故事。两剧都是探案题材,在154城市首播的收视率都达到了1%以上。《抗日冲锋队》在12月中央台六套下午时段播出,以抗战为题材的影片同样吸引了不少观众,取得了该时段5%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密码使命》取得了1.13%的收视率,市场份额达到8.68%(表5)。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在收看中央级频道电影类节目的观众中,男性观众占58%,女性观众占42%,男性观众占大多数。观众的年龄多集中在25-54周岁,其中35-54周岁的观众占45%。55-64周岁的观众在所有观众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仅为14%,但集中度是各年龄段观众中最高的,显示出老年观众对中央级频道电影类节目的热衷(图2)。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港澳台电影与其他国家电影是省级非上星频道和市(县)级频道播出最多的电影类型。2008年度,省级非上星频道共播出电影101962个小时,其中港澳台电影56613个小时,占56%;其他国家电影35363个小时,占35%;内地电影仅6729个小时,占7%;其余占2%。与上年度相较,其他国家电影、内地电影、亚洲国家电影的播出量都有一定幅度下滑,省级非上星频道整体播出电影的时长也减少了6%。
在全国154城市,观众收看省级非上星频道的电影时也主要选择了港澳台电影和其他国家电影,这两类电影共占去94%的收视时间,而内地电影的收看量仅为43分钟,占4%。观众在省级非上星频道收看电影的总时长也较上年度有所减少,降幅为7%。(图3)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市(县)级频道各类型电影节目的播出和收视也是以港澳台电影和其他国家电影为主。2008年度,市(县)级频道共播出电影93693个小时,其中港澳台电影54540小时,占58%;其他国家电影31268个小时,占33%;内地电影仅5306个小时,占6%;其余占3%。与上年度相较,电影类节目的播出总量下降了14%,各类型电影的播出都有所减少。从播出比重来看,港澳台电影的比重上升,其他国家和内地电影的播出比重下降。
市(县)级频道所播出的电影类节目共获得了观众434分钟的收视,较上年度下降了10%。各类型电影的收视皆呈现萎缩。观众收看最多的港澳台电影的收视时长从325分钟降为315分钟,其他国家电影的收视时长从111分钟降为98分钟,这两个类型的电影占观众收看总时长的76%。(图4)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省级非上星频道和市(县)级频道播出电影类节目主要集中在夜间电视收视的次黄金时段。其中,在省级非上星频道共播出了10万小时影片,有28%集中在夜间22:00-25:00播放,而凌晨2:00-3:00、上午9:00-10:00、中午12:00-14:00以及傍晚18:00-19:00也是电影类节目播出较多的时段。观众收看则主要集中在晚间的22:00-24:00,全年累计共347分钟,占总量的35%;其次,12:00-14:00及18:00-19:00也是观众收看电影类节目较多的时段。凌晨0:00-3:00,电影类节目的播出共达17762小时,占总播出量的18%,但观众的收视热情较低,全年共累计收看了65分钟这一时段的电影,仅占总量的6%(图5)。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在市(县)级频道,22:00-24:00是电影播出的主要时段,较省级非上星频道的播出时间更加集中,有31%的电影都在这一时段播出。从收视情况来看,观众收看市(县)级频道所播出的电影是在21:00-24:00,其中以22:00-23:00的收视最为旺盛,这一个小时的收看时长全年累计共达100分钟,占总量的22%。凌晨时段,市(县)级频道电影类节目的播出与收视都趋于减少(图6)。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收看电影类节目的观众,男性观众在省级非上星频道中占58%,在市(县)级频道中占60%,都是男性占绝大多数。25-54周岁的观众比例在省级非上星频道中占63%,在市(县)级频道中占67%。男性观众和25-54周岁的观众是地面频道电影类节目的主要收视群体。
与中央级频道的观众相比,省级非上星频道和市(县)级频道的电影类节目观众显得更为年轻化。15-34周岁的观众比例在中央级频道中为27%,在省级非上星频道占37%,在市(县)级频道则占39%。(图7、图8)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2008年度,中央级频道、地面频道仍然是电影类节目播出和收视的主要平台。中央级频道由内地电影当家,每逢节日即推出最新大片吸引观众眼球,更投入了电影的拍摄、制作,充分体现出央视丰富的资源和雄厚的实力。地面频道则以港澳台电影和其他国家电影为主,集中在夜间22:00至凌晨1:00播出,与中央级频道形成一定的差异化竞争。从收视情况来看,中青年观众和男性观众是电影类节目的主要收视群体,中央级频道的内地电影和地面频道的港澳台电影最受青睐,名导演和名演员的作品始终是观众收视的热点。
与上年度相较,电影类节目的整体播出和收视量都有一定的减少,播出比重仍然高于收视比重。电影类节目的竞争格局,由于版权、资金和频道覆盖等众多因素的限制,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中央级频道在全国154城市仍然居于领先的位置,而地面频道通过差异化的电影类型选择,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3 CSM Media Research 京ICP备05047992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133号 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