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嘉宾:
江门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刘运华
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广告经营管理中心主任 王云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经委委员、媒体运营管理中心主任 潘迪
广东新年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曾纪明
特邀嘉宾:
济南电视台党委委员、广告中心主任 王峰
主持人:CSM媒介研究副总经理 郑维东
郑维东:这是广东区域客户会第一次用panel的方式与大家进行交流、互动,我们请到了几位在广东地区对电视广告运营非常有见地的领导,还特邀了济南台的广告部主任。这部分主题是"新业态下的电视广告经营模式探索",本次会议更多的是围绕"激活市场、创新增量、融合发展"这个主题,这也是本次专题论坛主要的核心话题。会前我们围绕几个与广告有关的问题做了一些交流。先请各位简单谈一下各自所在的单位、台或者公司,迄今为止广告收入怎么样,是有所增加?还是不增反降?济南台是省会台里面广告创收比较好的,不知道广告收入是否增加,请王主任先谈谈济南台今年广告经营的状况?
王峰:济南台遇到的问题与大家遇到的问题差不多,尤其是作为地市台,济南台在这5年多的时间广告经营一直在上升,但是今年也是首次出现了下滑。下滑的原因,其一是4A公司投放的减少,其二是医疗广告投放的下降,另外济南台还遇到比较特殊的情况,我们的家居展会受到六大家居卖场的联合抵制,这样也影响了一部分收益。今年济南台的收益应该是1.8亿到2亿之间,基本上是这样的情况。
郑维东:那么,江门台今年的状况怎么样呢?
刘运华:江门台是个小台,广告总量与广东省其他台相比差距比较大。江门台广告经营峰值超过一个亿,与大家一样,最近几年国际品牌投放越来越少,从最高峰的3600万,逐步下滑,估计4A公司今年国际品牌的投放500万左右。最近几年,我们深耕本土,挖掘本地的广告资源,虽然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还是无法弥补4A公司的广告缺口。最近两三年,广告总量呈下降的趋势,我们只是把下降的趋势减缓,控制在个位数,今年广告总量估计比去年下滑5%到8%左右。今年有个特殊情况,房地产以前在我们本地广告中占比较大的份额,今年房地产市场很火爆,但是广告投放很惨淡。不仅是江门电视台,还包括同城其他媒体,例如报纸,以及周边的珠海、中山,今年房地产投放也下降很快,致使广告有较大的下滑。
郑维东:实际上各个台的广告经营还是很有压力的。深圳台的潘主任刚刚到广告相关部门担任领导几个月,深圳台今年的广告收入有增加吗?
潘迪:实际上,广告经营大的气候都在发生变化,我们现在应该处在严冬,至少到了深秋的季节。今年,深圳广电,不包含卫视,仅地面频道和广播,在合同期内按照往年和市场本身的情况来看,广播还是有一定的溢价的,而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来自于地面频道。电视这部分,从数据来看,1至10月份有缺口,11月份、12月份也有重大缺口,所以从目前分析来看,我们可能无法完成集团给我们下达的年度任务。而其中原因除了大环境以外,主要的原因来自于本土和4A广告公司的变化,4A在全国投放量持续下滑,本年度减量大概会达到6000万左右,这样大的数字基本上是追不回来的。例如宝洁、联合利华、苹果等,它们总部投放的策略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苹果7上市之后,我们一直在跟踪,最初预估有500万的广告投放单,但是前段时间我们得知,苹果总部依然坚持在苹果7上市的时候不做各地地面广告的投放,而只投互联网或者按照他们闭合的生态进行营销,因为他们认为苹果7不是一个革命性的产品。另外,在进行地面广告营销的时候,很多实体经济和一些品牌的宣传力度在进一步降低,再加之互联网分流一部分广告资源,所以我们能够看到2016年、2017年的情况不容乐观。
郑维东:广东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的王主任和新年文化传媒集团的曾总是甲方乙方的关系,共同来完成广东台,特别是珠江频道这个全国第一创播频道的广告运营,我们先听听王主任如何谈他们的广告状况,再来听听曾总站在广告公司角度上怎么评价?
王云:广东台的情况与深圳广电有些类似,总的盘子来讲,完成任务有压力,目前有缺口,但是各个部分情况有所不同,有增长也有下降。广播板块还是处于增长的态势,这么多年依然坚守着,就广播9个频率来讲,有的频率出现一些调整,但是总的盘子,特别是一些龙头的频道,例如交通、音乐广播今年广告实际收入比去年还是有所增长的,所以整个广播板块在稳步地往上走。电视今年出现了比较大的压力和缺口,有的电视频道也有所增长,例如公共频道还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依靠好的节目、好的IP来拉动;但是有的频道由于结构调整等原因也有所下降,电视广告经营目前有一定的缺口,但总体来讲还算平稳,没有出现比较大的、令大家恐慌的情况。实际上,我们与新年文化传媒集团是深度的融合,不仅仅是简单的甲乙双方的关系,新年文化传媒集团比较独立完成硬广的营销,但是在软广、活动等其他方面,我们两家从2015年就融合起来,共同合作,融合还是有比较大的增长,但硬广营销压力确实比较大。
曾纪明:刚刚听到深圳地面频道4A才下滑6000万,听到这个数字我真的觉得深圳台做得很成功。根据数据来看,4A带来的下降是无法解决的,现在根本连谈价的机会都没有,4A预算直接被砍掉,这对传统的电视,尤其是省级、城市频道是非常致命的一击。创收的压力非常大,我们承包了硬广,怎么样都要把这个任务完成,但是实际上我们自己纵向比较,确实下滑很多。当然,硬广方面下滑的同时,也有另外一个希望,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看待,在我们的项目方面还是有比较好的成绩。现在客户其实不跟广告公司谈硬广,也不谈价钱,如果涨价客户就不做。在项目方面我们基本还是能够有增长的,一些软性的合作,包括除硬广之外的地面活动的推广,我们还是保持着比较好的增长态势,但是这个增长也无法减少硬广下滑带来的影响,但从增长苗头来看,我们是可以在这方面进行努力的。
郑维东:从各位发言可以感觉到现在整个广告环境不容乐观,减量主要是从4A开始的,4A非常重视使用收视数据进行广告投放和结算。现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便电视台收视率尚可、收视竞争力还很好,或者节目收视在上涨,但是广告满档率、广告投放量,以及结算价格都面临新的难题和挑战。我想请问各位,如果说客户,特别是4A客户提出减量,有多大程度上还拿收视数据比较,认为你的收视不好,有比你更好的频道,广告性价比更高的频道,要转移到那类频道投放?还是出现干脆就要减少在电视媒体的投放,增加对数字媒体的投放,对互联网的投放?而且这个需求不是来自代理公司,而是来自广告主。请曾总先讲,您是最前沿的,作为代理公司,与客户交流比较多。
曾纪明:在三年前,数据是很重要的,当然现在也是重要的,变化在于现在最核心的决策因素是客户的需要,把传统电视的预算挪到互联网上、挪到新媒体上,这是最最核心的,甚至很多广告投放从省级地面频道向最核心的卫视上转,这是一个大趋势。因为客户投放总预算可能没有减少,但是他面临的选择更多,面临选择的频道更多,所以必然分给省级地面频道的预算有所减少,这个趋势是很难改变的。
郑维东:最近看到一个数据,美国预计今年基于互联网等数字媒体的广告投放会超过传统电视的广告投放额,在中国电视广告投放额应该比互联网的额度还是要大一些,虽然电视的广告增幅已经放缓,甚至现在开始出现了不增长,或者说略微的负增长,而互联网的营销收入,特别是广告这一块还在呈现两位数的增长,但是这个盘子毕竟还有很大的差别。想请问潘总,从深圳台的角度讲,深圳台在数字媒体方面,在新媒体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当你们和客户去谈提案的时候有没有把新媒体的资源一块拿到盘子里来,跟客户讲他们给深圳台投两千万也好,三千万也好,其中有多少可以配比到新媒体上,可以整合哪些数字媒体资源一起做推广和营销,在这一块做出预算,有没有这样的案例?另外他们在使用数字媒体的时候怎么与电视台做结算?收视率虽然很重要,但是客户在调整投放结构过程中有没有找到新的投放的依据,这一部分的数据又怎么来核实和核算,对此深圳台有什么好的做法?
潘迪:我认为在现阶段对于传统媒体,尤其是地面媒体来说,收视率的数据非常重要,例如4A公司,面对全国大概50家TV端进行投放,它就一定会选择收视数据相对更加好的平台,因为4A公司本身也处在巨大的压力当中,必须要有流量才能有自己的效益,才能帮助客户广告购买并完成预期目标。我的第一个结论就是在现在大的媒体市场发生深刻变化的过程当中,包括索福瑞的收视数据,以及数据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深圳广电的新媒体尝试,从两微一端的角度来看,新媒体收入占传统收入的比例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在做一些尝试,例如10月份,我们和杭州一家电商和数据运营公司共同成立一家公司,未来有两个业务方向,第一个方向是要做跨屏的全案策划的数据运营和投放,是针对广告市场的。第二个方向我们希望在目前全国都在进行圈地的行业背景中,能够处在行业相对比较高的位置上,我们能不能成为某个领域的数据发布者、提供者。这反映了我们的态度,这两年从全国著名的4A公司到本土大的广告公司在数据运营方面的业务量均处在一个快速的上升阶段,我们必须关注大数据运营,同时TV端、PC端和移动端这三方的打通,包括系统化对困难的解决,对数据的使用,是我们未来要关注的。换言之,当我们有这样的频道和渠道的时候,我们的深度并不仅仅是深圳广电集团广播和电视频道,而是全球或者全国的客户和平台。
郑维东:在新的技术和数据带动下,深圳广电广告的运营模式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江门台有客户端,他们还有邑网通,也有很大的影响。邑网通有几十万的下载量和用户量,这一块有没有带来广告的增值和收入,有没有形成积极的营销的效果,有没有推广使用起来?
刘运华:邑网通目前用户有30万左右,关于有没有把邑网通利用起来经营服务,我们也有所尝试,但是总量还不大。营收有很多方式,广告只是其中一种,邑网通有一些政务服务项目是收费的。广告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一些热点的,例如江门台航拍的江门大道的片子,点击率非常高,我们在上面植入了一些广告,营收差不多20多万。这一方面我们有所尝试,但是量不大,一年差不多100万左右,因为是刚开始,以后作为经营新平台的有力补充,还是有潜力可挖的。
郑维东:现在看来,整个电视广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传统广告收入下滑的同时要在新的市场寻求增量。寻求增量的方法除了做线上广告之外,可能要做项目,要做线下活动,甚至和整个互联网经济里面最活跃的一块,所谓的电商合作,请问济南台王主任,你们除了卖房之外,有没有和电商搞一些其他活动?
王峰:现在一直在做,类似这种电商模式济南台大约3、4年前就开始做了,例如对产品进行代理,通过广告播放的行为,通过线上做广告,线下对产品进行销售,可能和各个地市台大同小异,卖红木、房产、大米,这个都在做。我们经过这些年发展,应该说找到了一个升级版,最初只是利用台里的影响力做广告,在台里摆个摊就开始卖,济南市知道的观众喜欢的就去买,这样做规模小,另外很影响媒体的形象。从去年开始,我们做了渠道整合的工作,例如我们当地有一个酿造厂,除了酱油,拿不出很多钱,拿出几百万的酱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想办法把酱油卖掉,常规的卖法很简单,就是做完广告在我们台大门口或者演播厅卖,去年我们开始和当地的超市合作,直接把这个产品送到超市去,专门列一个专柜,第一方便市民的购买,第二不伤害济南台的形象,第三超市还有积极性,因为当济南台做广告去卖这个产品的同时也宣传了这家超市,观众在买酱油的时候,可能顺便买别的产品。我们做过统计,我们在当地银座超市开了几十家店,酱油销售出去的同时给当地的超市带来了一千多万的增收,实现了双赢。今年我们又继续沿着这条思路在做,和当地一家平民大药房合作,药房在济南有400多家连锁门店,专门设计一个济南电视台特色产品专柜,在电视广告宣传的基础上我们直接进入超市、进入门店进行销售,这是我们尝试的一种电商模式。此外,房产曾经做过,销售效果也不错,但是原来是做一个楼盘,做一个楼盘有一个不足,电视播出15秒只宣传一个楼盘,房产消费区域性特点非常明显,可能某个房产只是面向某一个城区,济南市有5个城区,可能电视广告真正能起作用的、产生效果的受众群体就是一个区,因而能不能每一个区选一个楼盘统一进行销售,这样帮助商家降低传播成本,实现更多的销售。
郑维东:广东台搞过电商节的活动,王主任请您介绍一下电商节,我看到报道,非常成功,有点像双十一的效果,今年会不会继续搞电商节的活动,通过电商节的活动台里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要搞电商节,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更好地改进?
王云:我们今年1月1日搞了电视的"1.1电商节",是与京东合作的,第一次以较大规模综合性的整合资源做电视和电商活动,从营销的效果来讲还是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这次电商节主题是惠农富农,推销我们省的农产品,几天时间做了几千万的销售,我们广东地方政府、农户也非常高兴,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次探索还是比较有意义的。这个活动与京东或者阿里自己的电商节有所不同,我们是与节目结合,既做了一次收视率较好的节目,同时又达到了电商营销的目的。从不足之处来看,这种活动还不是常态的。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怎么做得更好一些,做节目的方式来做电商节,导流到电商平台,实现了几千万的销售;就我们台来讲,借此打造品牌还是不错的;从投入产出来讲,还要不断优化。这是我们台的经营方针之一,我们会继续打造这个品牌,开展这个活动。
郑维东:电视台的收入来源基本上是广告、线下活动,还有联合运营的一些项目,包括刚才提到与电商的合作。这些年,大家一直在调整方式,逐步减少对硬广告,特别是直接销售广告的依赖,增加对特约广告、植入广告产业化收入的比重,我想问一个简单的问题,硬广告收入占整个年度创收多大的份额,是50%还是60%,之前可以达到70%、80%,现在是什么水平?
王峰:济南台目前还得占80%,不过我们所谓的植入广告和硬广有很多无法明确界定,现在的硬广不单纯是一种品牌广告的模式,更多的带有促销特色,使硬广促销的特点更明显,硬广时段广告额度至少占到80%。
郑维东:刘台,请您谈谈。
刘运华:我们没有做过精确统计,但是大概估算,我们的硬广比例没有济南台这么高,现在广告形势下滑,使得我们不得不做活动、与栏目合作、定制一些广告产品等等,纯粹卖时段的硬广,我估计可能占到年度创收50%的份额。我们现在活动增多了,另外我们与客户合作的栏目增多了,我们会与一些大的单位、包括大的协会合作栏目,它们赞助资金。另外,还有一些定制的地面活动等等,以及我们与有关单位和企业合作做的宣传片、专题片,这些都算我们收入的一部分。
郑维东:王主任,咱们广东台硬广能占多少份额?
王云:以频道、频率为平台界定的广告概念,广东台硬广应该占90%左右,但是对其他非硬广的收入界定,是按净利润来计算,有的频道,例如交通广播几天时间就能卖一个亿的汽车,但是净利润没这么多,我们的统计是按照净利润来计算,这样计算硬广比例比较大。
潘迪:深圳广电也一样,现在90%以上是来自硬广。我们目前正处在变化之中,也希望单纯的硬广投放方式发生一些转变,通过其他的一些活动,或者是植入形式的广告,增加收入或者稳住收入。
郑维东:新年文化传媒集团和珠江频道是深度合作,主要是硬广的代理,现在除了硬广之外有没有植入广告和一些项目方式的合作?
曾纪明:主要是硬广和项目的深度合作,但是依然还是硬广为主,占了90%以上的份额,因为总的盘子比较大,令人可喜的是软广,包括其他方面的一些尝试的增长还是让人有另外一个想象空间的。
郑维东:在此讨论了很多关于寻找增量的话题,CSM接下来主要的工作是为各个台在节目传播或者跨屏传播中寻找更多的数据支持。几位领导也介绍了,例如一些新的产品,一些新的想法,从广告的角度我想了解哪些对电视台是有用的,例如时移收视,实时收视,还有跟微博的合作,能多大程度上对台里广告经营有所助力,让广告经营更加有希望,或者有一些可以创新的点?CSM怎么把产品进一步优化,能够与台里的广告经营相结合,不只是为了解决节目评估的问题,如果不能盈利,收视率再高也不能维持良性的运转,各位从广告的角度能不能给CSM的产品一点好的建议?
潘迪:中国有一句老话叫春江水暖鸭先知,在发生大的变化的时候市场就是春江水,而索福瑞、广电媒体,就是两只鸭子,这个时候通过数字对于市场有所了解非常重要,现在索福瑞所提出的一系列的数据的维度也恰恰反映了我们在进行市场开拓的时候,我们需要增加各渠道、维度的数据,这个我觉得非常有必要。
曾纪明:我们特别需要数据支持,现在互联网上的很多内容,都是由电视台通过不同的渠道免费提供的,互联网通过这些流量盈利,与电视台没关系。但是由于现在很多数据,对于媒体经营者来讲是滞后的,例如《麦王争霸》,网络上传播,不到一周达到了一千万的点击量,实际上有非常大的商业价值,这不是水军搞出来,我们没有做任何提高网上点击量的工作。如果事前可以得到一些相关的数据,我们把节目卖给互联网,或者与互联网一起打造,用某种模式分成,将互联网整合到我们的平台上,通过互联网的数据转化成收视率,转化成某个区域节目的收视率,这样是不是也可以提高这个产品的价值。
郑维东:实际上有些数据产品已经可以做到与收视率同时提供,当然现在还有更快的实时收视率,时移收视在节目播出的时候统计,最快可以第二天提供24小时时移数据,也可以提供7天时移,这个数据与广告经营紧密相关。另外微博数据,例如《麦王争霸》这个节目,想要了解在微博上的传播效果,可以提前把节目的关键词提交给微博系统,从节目开播前一天,就可以对这个节目的宣传、营销效果、点击量进行统计,提供实时报告,它和收视率一样有一个曲线,这些都可以做到。换言之,如果需要这种产品化的数据支持,提前与CSM联系,我们是完全可以做到针对性的数据服务的。基于这样的数据服务就可以把节目变成一个跨屏传播的好内容,包括我们与ComScore的合作,数据也可以及时提供。
王云:我深有同感,在我们与客户接触的过程中,客户不仅关注我们的节目在电视频道的表现,更关注这个节目在互联网上、新媒体上的表现,所以今年我们的客户招商会,请第三方来做评估,希望从全媒体的角度对我们的媒体进行一个客观的评判,让客户对我们有更深的认识。
郑维东:刘台,请您谈谈。
刘运华:数据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有用的,可能我们的体会没有深圳、广东台这么深,因为他们广告投放中国际大公司占比多一点,我们广告收入中国际品牌只有500万左右,剩下的都是本土的企业。本土企业有时候没有直接看收视数据或者有关数据,但是我们会主动提供给客户,客户看了以后觉得不错,对他们投我们台的广告增加了信心。
王峰:收视率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具体到经营上表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4A投放必须要有收视率作为依据,广告客户是需要数据的;第二,便于对节目、对经营质量进行评估,现在制定每一个频道、栏目的价格就是以收视率作为参照的,某个时段、节目广告价格为什么高,为什么比某个节目高一倍,实际内在有一定的规律,规律有一个标尺就是收视率;第三,收视率显示了我们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实际上真正需要用收视率的是4A客户,本地市场的客户往往不会关注收视率,他们更关注投放10万、20万能不能把广告效果打出来,不会谈节目收视率是多少个点,但是通过收视率谈合作,很大程度上就会让客户感觉到非常专业;第四,也便于评估自身的广告传播效果,我们现在做一些广告投放组合拳,每一个频道都有,甚至每一个节目时段都有,我们通过收视率寻找与销售效果之间的配比规律,收视数据便于我们调整广告投放策略。某个节目可能收视率不高,但是销售效果好,我们会根据收视率调研数据,观察某个节目是否偏向男性,收视群体消费能力是否更高一些,某个节目是否女性观众更多一些,这是收视数据提供的信息。现在索福瑞有新媒体的相关数据,将来我们也愿意尝试,过去济南台做了很好的节目在新浪上无偿播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应该对我们的视频传播有数据化的考量,一个节目可能会带来多少万的点击量,那对我们来说意义就太大了,尤其是假如点击量还能区分哪些是本地的,哪些是外地的,那就更好,因为我们作为一个地市台,需要配比当地的观众。前段时间我们做了网红大赛,给济南台带来了一定收益,很多希望第一口吃螃蟹的商家,觉得终于和互联网融合了,但是实际上从销售效果上看,并不好。网红有几十万粉丝,他来了商店直接做直播,预期效果应该好,但是来的济南人寥寥无几,后来我们想明白了,他的粉丝是全世界的,真正济南的粉丝并不多,地方台覆盖的就是济南地区,如果我们的点击量能区分哪些是济南地区的,能和电视传播相匹配的,这个数据的作用就更大了,那真是如虎添翼。
郑维东:王主任提到非常重要的问题,互联网的区域化和本地化的问题,例如在江浙一带的苏州台和无锡台在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用互联网的方法鉴定本地的媒体门户和网络前端,这样把电视和当地的网站之间进行资源整合,这个网络前端就是面向本地的,不但是新浪、优酷,还有其他大的网络公司,不是BAT来做的,而是自己来做的,这是下一步很多地市台、区域台发展的机会,进军互联网,做本地的平台建设,有很大的帮助。我们都知道广告收入在下降,或者广告收入的压力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新媒体的竞争和分流,另一方面是整个经济形势不太好带来的压力,使得企业的营销意愿下降,我想请各位判断一下究竟影响广告收入是新媒体的分流更大一些,还是主体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一些?对明年的广告形势如何看,是一个乐观的,还是不太乐观的看法?
王云:我个人觉得在这种经济新常态下,对我们长期影响更多的可能是行业的发展趋势,也就是新媒体对我们的冲击比较明显,实际上整个广告总量规模还是在增长的,只不过更多分流到了新媒体,所以我们也在做融媒体传播,让广告更多地融到我们这个盘子里。对明年趋势的预测,近两三年不会有大的改变。
郑维东:王主任的意见我也表示赞同,虽然行业结构有些变化,确实整个营销预算还是增加的,只是在分配上发生了一些调整,这恰恰是电视台需要融合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济南台王主任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王峰:实际上在经济新常态下,不管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面临经济下滑或者下行的环境是一样的,为什么新媒体在涨我们在跌呢?很大程度上还是新媒体的挑战带来的分流效应,所以对明年的经济形势我感觉不是很乐观,但是作为一个媒体人或者电视人来说,在不乐观的形势下我们如何做好自己才是最主要的。
郑维东:对明年您怎么看?
王峰:明年我感觉能和今年持平就不错了,增量恐怕要到产业上去找,传统的广告里面我估计很难有所突破。
刘运华:目前造成广告停滞不前或者下滑的原因还是新媒体多样化的发展,造成了广告投放的分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就是新媒体广告的性价比相对电视来说高很多,电视在所有媒体投放中是比较贵的一种资源。广告投放新媒体二、三万元达到的效果,电视可能要30、40万元。这样的一个状态,造成了电视广告分流很严重。为什么电台一直不跌还有增长呢?因为电台相对电视来说还是比较便宜,性价比比较高的传播载体,它与新媒体竞争还有优势在,电视不一样,以往垄断性的行业享受超额利润习惯了,现在没有超高利润,就造成了这种下滑的状况,我觉得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郑维东:您觉得明年会更差还是要好一些?
刘运华:我觉得能打平,如果稍微不努力,或者没有在产业方面拓展,没有在其他一些地方下狠功夫,特别对地市台,将有可能呈下滑趋势。
郑维东:曾总您怎么看?
曾纪明:硬广的下滑肯定是不可避免的,这是趋势。可能将来我们要走的真的是产业化的路,能够有一些额外的增量。
郑维东:深圳台是全国性的大台,您觉得明年怎么样?
潘迪:大的环境之下,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分流是比较明显的,我们任何一次政策或者改革是由文科生政府政策推出来,可能我们还可以在里面做一点博弈,但是这一轮全球深度的变化是由工科生、技术和资本来推动的,我们唯有拥抱它,或者是顺势而为才有可能生存下去。当我们看到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在市场上的分流,一方面我们要在这个阶段坚守住我们传统媒体本身的市场,尽量让它的下滑速度减慢,刚才提到了产业化的运作,大数据的运作,跨媒体的运作或者其他一些产业方向的探索,我觉得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还有一点比较不同的是,这种深刻的变化发生的原因,目前传统媒体应该是100%都是体制之内的,而新媒体几乎100%都是体制外的,体制内和体制外在同样一个市场去运作的时候灵活度还不太一样。
郑维东:我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文中提到因为体制内的人才出去之后才造成了制播分离的发展,制播分离才促进了人才的出走,这个还有很多的讨论。刚才潘总也提到了体制内外的区别,各位对明年还是不太乐观,不知道大家还能坚守多久,是出去创业干新的事情,还是说继续坚守在一线做自己的广告,做自己的经营,我们明年开会的时候希望还能请到各位继续跟我们分享一年的感悟!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3 CSM Media Research 京ICP备05047992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133号 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