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自主创新成为节目创新市场的风向标。无论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的政策引领,抑或是各级电视媒体节目创新中的市场实践,都标志着我国电视节目创新向自主的方向更迈进一步。本文基于CSM媒介研究收视数据,对中央电视台、省级卫视和71个城市 的地面频道在晚间17:00-24:00时段新节目 的播出与收视状况进行梳理与分析,以期对2016年全年新节目的发展变化状况做一总结。
一、新节目播出概况
1、 常态新节目占比连年下滑,节庆时点非常态节目创新集中
2016年晚间时段,在71城市电视市场中,各级电视频道共播出新节目4000余档。其中,进入频道日常播出序列的常态新节目近700档,占新节目总量的17%,总体数量较2015年减少了近190档,在所有新节目中所占比重连续两年以5个百分点的速度减少;以节庆/假期特别节目、形式多样的评选/颁奖/典礼、电视比赛/活动等为主体的非常态新节目则占到新节目总量的83%,其中节庆时点各级频道以特定节日为主题进行的创新最为集中,在非常态新节目中的占比达到25.9%(图1)。常态新节目创新量的下滑,从侧面反映出近年来随着媒介融合进程的加快以及传统媒体内部竞争的升级,传统电视从供给侧的角度反思减少无效供给的尝试和努力。
图1 2016年常态新节目与非常态新节目的数量分布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 常态节目创新集中于开年时点,非常态节目在春节期间放量增长
近年来,随着电视节目创新尤其是常态节目创新的理性回归,在节目市场推新中长期存在的季节性规律逐渐淡化,暑假期间的创新高峰不再明显,而更多的电视媒体都将大量的常态节目资源集中在开年时点推出,在博得开年好彩头的同时更是寄望于在同类节目中占得先机。2016年这种趋势尤为明显,全年常态新节目资源的五分之一都在开年的1月份播出,以往暑期的节目创新高峰反而不再明显,仅有7月份常态新节目数量占到全年的10.5%。而非常态新节目仍集中于节庆时点,近20%的非常态新节目在春节所在的2月推出(图2)。
图2 2016年各月新节目播出数量占比(%)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3、 省级卫视常态新节目占比超四分之一,地面频道非常态节目创新踊跃
常态新节目的播出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频道的资源力和影响力。近年来,随着电视节目市场中常态新节目占比的连年下滑,各级频道的节目创新结构也发生着细微的变化。省级频道作为常态节目的主要创新载体,贡献了超过七成的常态新节目,其中省级卫视又以较少的频道数量贡献了超过四分之一的常态新节目量,成为以创新打造品牌和赢得竞争的主要实践者。但与2015年对比,省级卫视常态新节目的数量占比也有所下滑,从27.3%降至25.9%。而从非常态新节目的播出分布来看,包括省级地面和市级地面在内的地面频道成为非常态新节目的主要播出平台,二者贡献了此类节目总量九成以上的份额。中央级频道限于频道数量,在常态和非常态新节目播出总量中所占比重均较小,不足5%(图3)。
图3 2016年常态新节目与非常态新节目在各级频道的分布比例(%)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4、 节目创新集中于综艺、专题和青少三大领域,综艺节目在省卫视备受倚重
从常态新节目的类型分布来看,综艺、专题和青少类节目成为2016年电视节目创新最为集中的三大领域,其中综艺节目更是以绝对的领先优势成为电视节目创新的最热点类型,在常态新节目中占比达到35%,在非常态新节目中占比达40%。青少类节目也是近年来电视节目创新领域值得关注的一个类型,随着上星专业频道的快速发展以及生育政策的利好,未来此类节目有望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生活服务类节目虽然在总量上仅排第四位,但从常态新节目数量来看,是仅次于综艺节目的第二大创新类型,也是我国众多地面媒体以贴近性、本土化为契机打造收视优势的一个突破口(图4)。
图4 2016年新节目类型分布比例(%)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作为电视节目创新领域的第一大节目类型,综艺节目在省级卫视受到更高的倚重。2016年,综艺节目在省级卫视常态和非常态新节目中的占比都接近六成,成为省卫视名副其实的创新之王。对于多个专业频道均衡发展的中央级频道而言,电视节目创新的集中度有所降低,创新节目类型也更趋多元化,综艺、专题、青少和生活服务类节目均占据一定的比例。省级和市级地面频道,在综艺节目之外,在生活服务、专题和青少节目等类型的创新中也可圈可点,其中省级地面频道常态生活服务节目的占比高达22%,市级地面频道常态专题节目的占比也超过二成(表1)。
表1 2016年各级频道常态新节目、非常态新节目的类型分布比例(%)
注:省级地面频道包括直辖市地面频道。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5、 近三成常态新节目在21:00-22:00推出,半数新节目时长在40分钟以内
根据CSM媒介研究近年来对新节目的持续追踪观察,各级电视频道推出的常态新节目有向后黄金时段不断集中的趋势,其中21:00-22:00之间开播的新节目数量占比最高。2013年所有频道中开始时间在21:00-22:00之间的常态新节目数量占总体的23.0%;2014年这一数值上升至25.0%;2015年在广电新政的影响下,新节目进一步向这一时段集中,开播于21:00-22:00之间的新节目占比提升至29.9%;2016年这一比例保持稳定,29.1%的常态新节目开播于该时段(表2)。
在各级频道中,省级卫视常态新节目向后黄金时段集中的趋势最为明显,21:00-22:00开播的常态新节目比例达到61.1%。中央级频道常态节目创新集中于18:00-21:00三个小时之内,其18:00-19:00之间开播的新节目占比达到三分之一。省、市地面频道在常态新节目播出的时间安排上较上星频道更为均衡,市级地面频道17:00-19:00的民生新闻时段开播的常态新节目所占比例达到35.5%,省级地面频道20:00-22:00时段开播的常态新节目比例接近四成。
表2 2016年各级频道常态新节目播出时段分布(数量比例%)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从各级频道常态新节目的播出时长分布来看,时长在40分钟以内的节目数量最多,占所有常态新节目总量的一半。时长在40-60分钟的新节目所占比重也逾四分之一,时长在60-90分钟的新节目占比不足两成,时长超过90分钟的节目仅占总量的5%多一点(图5)。
图5 2016年常态新节目时长分布比例(%)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二、上星频道常态新节目收视概况
1、 高收视新节目占比上升,平均收视率达到0.5%及以上的节目近二成
伴随着传统电视节目创新的更趋理性,或者说电视节目创新市场中无效供给的减少和有效供给的增长,新节目投放市场后的收视水平朝着更为乐观的方向发展。具体来看,2016年,上星频道常态新节目晚间时段平均收视中,高收视新节目占比有所提升,平均收视率在0.5%及以上的新节目占比达到18%,高于2015年的11%,较2014年的17%也略有提升。与之相对,收视率在0.1%以下的低收视新节目占比下降了7个百分点达到30%(图6)。
图6 2014-2016年上星频道常态新节目平均收视率分布(71城市,18:00-24:00)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 音乐与喜剧综艺共襄收视,演播室与户外相得益彰
具体观察2016年晚间时段上星频道平均收视较高的常态新节目,可以发现以音乐和喜剧为主题的节目占据较高的数量比重,同时近年来高调回归的演播室综艺也表现出较强的收视势头,前些年火爆但近年来热度降低的户外真人秀仍占据一定的收视空间。从参与主体来看,明星参与仍然是节目获得高收视的重要保障,但在较好的创新机制和叙事框架下,素人同样也能绽放出别样的光彩,在音乐、诗词、喜剧、民歌等领域均有突破(表3)。
表3 2016年平均收视率较高 的上星频道常态新节目(71城市,开始时间18:00-24:00)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从单频道平均收视率超过0.4%的常态新节目数量分布来看,浙江卫视、上海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和北京卫视表现最为突出,播出的高收视新节目数量占比在10%及以上(表4)。其中浙江卫视播出的《中国新歌声》、《中国冠军范》、《谁是大歌神》、《熟悉的味道》、《食在囧途》、《蜜蜂少女队》、《梦想的声音》、《喜剧总动员》、《王牌对王牌》、《二十四小时》、《来吧冠军》、《我们十七岁》等节目平均收视率均在0.4%以上。
表4 2016年平均收视率达到0.4%及以上的上星频道常态新节目频道分布
(71城市,开始时间18:00-24:00)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三、 地面频道常态新节目收视概况
1、近四成地面新节目首播月收视低迷,高收视新节目占比不断下滑
与上星频道常态新节目在理性供给下实现的收视企稳向好不同,2017年,在71城市晚间17:00-24:00播出的地面频道常态新节目,播出首月的收视陷入低迷的窘境。近四成常态新节目首播月平均收视率不足0.1%,55%的常态新节目首播月平均收视率不足0.2%,且这两个比例较2015年均有所上升。与之对应的是,地面高收视新节目数量占比不断萎缩,首播月平均收视率在1%以上的地面常态新节目,由2014年的18%降至2015年的16%,2016年进一步减少到14%(图7)。
图7 2014-2016年地面频道常态新节目首播月平均收视率分布(本地,17:00-24:00)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 地面综艺节目创新热度高,方言节目不乏力作
从地面频道首播月平均收视水平较高的常态新节目来看,综艺节目占据较大的比重,前二十位中超过一半节目为综艺节目,此外具有地域贴近性的生活服务和专题类节目也占据相当的数量(表5)。从2016年的热播节目形态来看,方言节目大放异彩。多台联动的《多彩中国话》以方言知识竞答的形式,融趣味性和文化性于一体,拉近节目与各地观众的距离,在江西电视台公共频道、湖南电视台经济频道获得了不俗的收视。江西电视台影视频道的《江西方言大会》同样以竞答全省各地方言的形式,营造出的"乡音不改"的浓浓乡情。
表5 2016年平均收视率较高 的地面频道常态新节目(本地,开始时间17:00-24:00)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四、2016年节目创新总体特点
1、 国内原创节目成为创新主流,音乐及喜剧类成为热播标签
2016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针对当前广电机构过于依赖境外节目模式,原创节目比例较小、精品不多等问题,《通知》要求从2016年7月1日起,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年在黄金档播出的引进模式节目不得超过两档;每年新播出的引进模式节目不得超过一档,第一年不得在黄金档播出。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加大"920"时段节目自主创新力度,开发多样态、差异化的节目 。《通知》的发布在业内引起广泛的关注,这不仅意味着从国家层面上对盲目引进版权的调控,更是管理机构大力扶持原创节目模式的一种表态。
追踪2016年上星频道晚间平均收视率TOP100的常态新节目 的版权模式,可以看出,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在政策调控和市场竞争双重作用之下,我国电视节目创新模式历经海外版权引进、中外联合制作等阶段的模仿、学习、摸索,截至2016年底,在上星频道节目创新中,版权引进的踪迹越来越难寻,而电视台自主原创或者与国内专业节目制作机构/视频网站等合作推出的原创节目成为创新的主流,二者合计占据了高收视常态新节目的95%(图8)。
图8 2016年上星频道晚间平均收视率TOP100常态新节目的制作方式分布
(71城市,开始时间18:00-24:00)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从这些节目的内容主题来看,作为综艺节目创新"刚需产品"的音乐节目和近三年来以不断的创新重新回归的喜剧节目成为上星频道高收视新节目的主要类型,两类数量占比均超过10%;此外,囊括脱口秀、访谈、辩论等内容的谈话类节目,不同组合搭档、内涵和外延的竞技节目,以及围绕美食展开的多种表现形式的新节目,在Top100新节目中占比均超过7%(图9)。
图9 2016年上星频道晚间平均收视率TOP100常态新节目的内容主题分布
(71城市,开始时间18:00-24:00)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 谈话类节目上演思想激荡,原创喜剧多角度诠释"中国式幽默"
在我国电视节目创新的历程中,以大制作、大场景、大牌明星为标志的大片时代曾经为各大卫视带来不俗的收视和影响力。而随着电视人对于创新内涵思考的不断深入,单纯追求外在的"大"开始逐步被具有真正社会意义上的"大"所替代,成为节目创新的新风潮。2016年,在谈话和喜剧类节目的创新中,不乏以多样的方式展开价值引领、以谈话者自身的光环传达向上的正能量、用语言为观众心灵给养的电视节目(表6),在获得收视关注的同时,也为观者带来思想的激荡和心灵的启迪。
表6 2016年上星频道高收视 谈话及喜剧类节目播出概况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016年,江苏卫视以生活中无处不需要的"说话"为出发点推出了一档价值观节目《说出我世界》,节目邀请各界精英、意见领袖和名人大腕来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孙楠——《陪伴是献给未来最美的歌》、张亮——《做命运的掌舵者》、刘谦——《心中的奇迹》、周晓鸥——《我是一个小人物》、江疏影——《把一切归零,再从零开始》、Selina——《我一点都不"勇敢"》等用朴实的语言,通过自身的光环传达向上的正能量,成为一场为观众心灵给养的思想盛宴。可以看出,节目开播后,各期收视走势平稳,且较开播前1个月同周天同时段频道平均收视水平有一定的增长(图10),在弘扬主流价值的同时,也获得观众的认同。
地面频道中还有两档语言类节目,尝试用全新的方式展开意见引领,寻找节目的创新空间。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萌虎社》由小虎王萌组成"萌虎CP"搭档主持,摒弃了死板的新闻播报,在一捧一逗中寻找笑点、泪点和痛点;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新鲜社》则在海量繁杂的信息中寻找最具传播价值的内容,形成更高层次的意见引领。
图10 2016年江苏卫视《说出我世界》各期收视走势(71城市,周日22:00-23:10)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谈话类节目之外,作为2016年电视节目创新领域颇有产量和口碑的节目类型之一,原创喜剧综艺集结多领域跨界嘉宾闪亮登场,通过多个维度的创新重新诠释"中国式幽默"。创新突破之一是"跨界"与"混搭",北京卫视《跨界喜剧王》集结文化、体育、音乐、演艺等领域领军人物上演跨界喜剧首秀;浙江卫视《喜剧总动员》由影视明星和喜剧人组成欢乐CP,进行喜剧竞演;上海东方卫视《今夜百乐门》中明星大咖和常驻卡斯搭档组合,进行喜剧场景演出。创新突破之二,是概念与模式的推陈出新。上海东方卫视《笑星闯地球》主打话题喜剧概念,将时下最新鲜热门话题通过逗乐的喜剧方式呈现;湖南卫视《头号惊喜》则以建构式生活喜剧秀的方式,为惊喜目标量身定制一场"超真实生活情景剧"。
3、 音乐综艺创新与回归并重,素人、专业/非专业主体混合搭档
从早期的《超级女声》到今天电视屏幕上形形色色的音乐真人秀,音乐综艺可谓走过了漫长的发展之路。而综观当前电视屏幕上不断涌现的音乐类新节目,可以发现"创新"和"回归"成为主要发展走向。一方面,音乐节目作为一个较为成熟的节目类型,历经收视市场的风雨洗礼和受众变迁,观众的审美水平和欣赏品味都在不断地提升,越是经典的节目样式越需要打破传统的节目模式,从而在同质化的节目竞争中开辟新的空间;另一方面,面对社会快速变迁带来的心理压力,人们常常感到无所皈依,通过怀旧回到过去有助于帮助人们在心灵上得到满足和慰藉,向经典致敬、向原初回归又成为艺术领域经久不衰的创新规律。
表7 2016年上星频道高收视音乐类节目播出概况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016年,高收视的音乐真人秀很好地诠释了上述两个创新流向,契合不同观众的收视心理。从创新的角度来看,继2015年《歌手是谁》、《蒙面歌王》、《隐藏的歌手》开启音乐推理序幕后,2016年江苏卫视和浙江卫视又推出两档集成推理元素的音乐类节目,《看见你的声音》由观众凭视觉判断选手是否具有专业演唱实力;《谁是大歌神》中明星猜评团通过声音寻找隐藏在模仿者中的大歌神。
与中国当下繁荣的粉丝经济密切相关,2016年以来偶像团体选秀节目在电视荧屏不断推陈出新。浙江卫视《蜜蜂少女队》采用了"养成真人秀"的模式,除了邀请吴奇隆和谢霆锋全程指导,还组织了音乐、舞台、造型、经纪等多位不同领域的幕后精英组成"大咖推蜜团",再加上现代化的蜂巢训练基地和高收视的浙江卫视播出平台,最终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娱乐产业链。继《蜜蜂少女队》之后,6月上海东方卫视《加油!美少女》开播。作为十余年前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加油系列"推出的新品,该节目更注重对于选手品德和奋斗精神的培养,也是电视媒体透过偶像团体背后的产业链价值重新吸引年轻观众的一种尝试。
从回归的角度来看,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中国民歌大会》以作为文化承载形式的民歌为载体,以"从民间来,到民间去"的创作理念切切实实抓住了观众的心。四川卫视《围炉音乐会》以60—90年代的大咖歌手自筹演唱会的外景纪实秀加现场live围炉音乐会的创新模式呈现,并通过全息投影和视频呈现等多种方式,让歌手与过去或者未来的自己对话并对唱。不仅如此,在形式创新的音乐类节目中,其中演绎的歌曲也多为有情怀、能够引领特定代际观众共鸣的经典名曲。如《谁是大歌神》每期节目都会邀请一位歌手与模仿者共同演绎该歌手曾经的经典名曲,《我想和你唱》中,每期三位嘉宾在音乐"爬梯"时间与素人选手合唱两首自己的代表作。这些节目通过演绎有情怀的经典歌曲最大程度地引起观众的共鸣,在"创新"和"回归"的不同诉求下,契合了不同受众的收视心理。
在创新和回归的驱动之下,电视音乐类节目还进一步尝试通过对参与主体的变换、选择和混搭,提升节目的创作空间可可看性。目前电视荧屏上的音乐类节目参与主体组合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素人VS素人、专业歌手VS专业歌手、专业歌手VS素人、非专业歌手VS非专业歌手。从变化脉络上看,《我是歌手》主打专业歌手和专业歌手的比拼,《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是素人歌者和素人歌者之间的较量,《看见你的声音》、《谁是大歌神》、《我想和你唱》、《梦想的声音》、《天籁之战》都主推素人与专业歌手之间混合搭档。在此基础上,北京卫视《跨界歌王》进一步将对阵的双方均锁定为非专业歌手,让他们突破固有边界,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惊喜。
4、 奥运年竞技真人秀混搭出新,体育真人秀传递中国梦想
2016年是体育大年,奥运会、欧洲杯等大型体育赛事不仅将国人的体育激情点燃,更是为电视节目创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同时,在"限真令"对演艺明星的过度消费做出限制的条件下,体育明星与真人秀的结合,也契合了传统电视产业对细分领域进行深度挖掘的需求,一时成为市场的热点。
围绕奥运这一主题,在年初开始发酵至暑期全面爆发的体育类真人秀成为全年电视节目创新中的一大热点,电视市场上各类冠军元素、运动题材、竞技形式的节目纷纷登场,而明星与奥运元素的有机结合则为奥运来袭的节目市场添上生动的一笔。浙江卫视《来吧冠军》放眼于"世界冠军和普通明星之间的真实对抗",节目不仅邀请到了各项体育运动的冠军人物,还网罗到了许多拥有运动能力和天赋的明星、体育达人、运动小天才等,一起享受"快乐体育"的盛宴;上海东方卫视《星球者联盟》以原创明星篮球跨界真人秀的形式,聚焦在中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篮球运动;湖北卫视、重庆卫视、黑龙江卫视联合播出的《阳光艺体能》也以体育竞技为载体,弘扬奥运精神,传递中国梦想;浙江卫视《中国冠军范》在奥运期间同期播出,以室内综艺的制作方式,通过与奥运冠军一系列全新互动环节,挖掘冠军的多面风采。
除了奥运主题之外,2016年竞技类真人秀开始借助不同概念的混搭制造看点,如上所及浙江卫视《来吧冠军》中体育大咖与娱乐明星两队展开鏖战;江苏卫视《非凡搭档》中体育、娱乐明星开启"寻找非凡搭档"模式;江苏卫视《我们战斗吧》由高颜值、高人气的实力男神和最强鲜肉组成男神战队,为最后的荣誉战斗;湖南电视台金鹰卡通频道《人偶总动员》5只呆萌可爱的人偶搭配5位明星艺人;来自世界各地的素人亲子家庭则纷纷参与到被称为水上竞技版《Running man》的金鹰卡通卫视新节目《嘭!发射》中。从节目的受众特征来看,《来吧冠军》、《非凡搭档》、《我们战斗吧》中青年、高学历观众更具优势,金鹰卡通的《人偶总动员》和《嘭发射》在低龄观众中影响力更强(图11)。
地面频道中,广东广播电视台少儿频道《幼幼向前冲》以素人亲子水上拓展闯关活动为主要形式,河北广播电视台影视剧频道《嗨翻一夏争分夺秒》上演荧屏冲关挑战,江西电视台少儿家庭频道《哈尼向前冲》通过亲子家庭游戏闯关的形式释放孩子们的激情。由十大少儿频道合力打造的少儿真人秀《零速四驱联盟》,以亲子组队完成任务闯关竞赛为主线,传达团结齐心、勇于担当的价值观,首播月在多个播出的地面频道中崭露头角,获得观众的收视青睐。
图11 2016年上星频道几档典型竞技真人秀观众构成对比
(71城市,18:00-24:00,不区分首重播)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5、 情感元素融入美食节目创新,卫视美食真人秀集结播出
作为与受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节目类型,美食节目的形式近年来不断创新,除传统的"手把手教学"式的烹饪节目,美食真人秀、美食脱口秀等创新模式不断吸引着美食爱好者的眼球,而众多竞争者的加入也使节目的同质化问题凸显。而在近年来对该类节目的创新挖掘中,美食不再是节目的唯一要点,将情感元素融入到节目主题、通过美食挖掘人物背后的故事、通过美食营造阖家欢乐的温馨氛围等尝试为节目开辟更为多元的发展空间(表8)。
表8 2016年上星频道高收视美食类节目播出概况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016年,浙江卫视《熟悉的味道》打破美食节目的刻板套路,将美食、情感、悬念、综艺等融为一体,揭秘美食背后的情感故事;《食在囧途》则通过棚内脱口秀与棚外真人秀相结合的节目形式,将"笑"和"美食"有机融合,令观众在会心一笑间从心底去感受美食的力量。湖南卫视《透鲜滴星期天》吸收了真人秀的制作手法,对明星组合、游戏环节等做了精心的设计,逐渐成为周日晚间合家欢节目的首选。地面频道中,上海电视台星尚频道《疯狂的冰箱》邀请了多位中西餐以及甜品界的著名大厨作为嘉宾,节目中对各类大厨们爱用的食材以及调味品的介绍更是在播出后引发观众的追捧。这些节目围绕美食这一主题,以情感为出发点,引发不同年龄段受众的交流和反思,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情感的正能量,无疑为表面喧嚣的电视节目市场带来不一样的内涵和反思。
在一线卫视以大手笔的制作打造现象节目的同时,对于资源相对薄弱的二、三线卫视以及数量众多的地面频道,联合制播节目成为其近年来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尤其在地面频道层面,联合制播不仅有利于分摊成本、整合影响,更是地面频道探索以合作赢得竞争的有效路径。10月,上星频道中天津卫视和东南卫视共同推出《星厨集结号》以明星+美食+汇源的模式探寻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结语
2016年,在各级电视媒体的节目创新中,从供给侧入手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和优质供给,不仅是一种尝试,更成为全年电视创新的一股风向和一种收获。从数量上看,彰显频道资源力和品牌力的常态新节目占比不断下滑,但高收视新节目所占的比重却明显上升。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引导下,原创节目更是成为创新市场的主流,一批以诗词、民歌为主题的原创人文类节目成为电视节目创新的原生动力,从源头上为电视节目创新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助力。2017年,新的一轮创新已经崛起,传统电视媒体能否在新的传播时空中,将电视节目创新做得更有意思,更有意义,我们也一起期待。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3 CSM Media Research 京ICP备05047992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133号 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