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广播电视集团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首家广电集团。都市资讯频道是集团下辖的6个电视频道之一,创办于2004年,定位为贴近民生、服务百姓的都市类媒体。历经多年的改版和收视检验,目前频道开办的节目有早间资讯、民生新闻、方言杂志类节目、影视剧、自办方言栏目剧、励志人物访谈和综艺娱乐节目等多种节目类型,每天自办节目时长265分钟、周末320分钟,全天播出22小时,受众总人口2000万。多年来,频道多档品牌栏目收视率稳定保持在本地市场前三甲的阵营,黄金时段市场份额居本地电视媒体之首。
从成立至今的十二年间,都市资讯频道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2004年成立之初,黄金时段收视率和市场份额分别只有1.62﹪和5.61﹪;2015年分别达到了4.56﹪和21.67﹪;广告创收从2004年的3400多万元,发展到2015年的2亿元。2016年上半年,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频道黄金时间收视率和市场份额较上年同期均有所增长,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都市资讯频道已经逐渐形成了节目类型丰富、覆盖范围广泛、品牌影响力较高的竞争优势,同时也培养了人才,锻炼了队伍。
一、 本土文化和地方特色是频道品牌建设的两大利器
在无锡当地流传的民俗传说中,有一对脍炙人口的形象——阿福和阿喜。在民间,这一对神偶是庇佑路路平安、家家幸福的吉祥象征。2004年,频道推出了一档日播的方言杂志类节目,以家喻户晓的阿福命名,取名为《阿福聊斋》,主持人以大阿福自称,并以中式复古形象示人。熟悉的乡音、响亮好记的品牌、和善亲民的形象以及邻家大叔拉家常式的叙事风格,让这档节目在半年的时间里迅速被观众接受。人们对阿福与生俱来的喜爱,转化为对《阿福聊斋》栏目的关注,在节目品牌的初期创立和推广上,走了一条辨识度和接受度较高的捷径。基于《阿福聊斋》栏目品牌在观众中的认可,两年后,由另一位小阿福主持,用方言对白的自拍剧栏目《大话阿福》,以及由两位女记者化名阿喜出镜主持的帮忙服务类节目《阿喜帮忙》顺势而生。十年来,这几档节目一直是都市资讯频道的明星产品,《阿喜帮忙》也是无锡本地帮忙类节目家喻户晓的品牌。
都市资讯频道的栏目名称并非华丽洋气,主持人也不属于帅气靓丽养眼类型。作为地方一级电视媒体,在频道品牌的建设上,都市资讯频道另辟了一条下基层接地气、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蹊径,打造"福"品牌、传递"福"文化。在无锡当地,提起都市资讯频道,有很多观众亲切地称之为 "阿福频道"、"阿福台",受此启发,频道的LOGO也以"福"字打底重塑,以阿福冠名的频道活动"阿福送福"、"阿福奖"百姓明星评选、"阿福进社区"等活动受欢迎程度多年不减。
二、 坚守品牌,静待花开,创新与坚韧必将获得回报
在都市资讯频道,目前所有的十个栏目中,开办十年以上的有4档,开办六年以上的有三档。对于影响力相对受限的地方台来说,不断地推陈出新博眼球是生存之道之一,但多年实践表明,一个精心研发的产品,从推向荧屏成为作品,到成为品牌,最终成为名牌应该给予足够时间的培育成长期。这也是培育受众从知晓、关注、认可到忠实跟随的过程。栏目一经推出,就像是有了生命的产品,依据受众的需求和反应,随时进行内容和环节的调整设置,就是培育其成为品牌的过程。等到品牌确立,经过精心维护,能不断创造出更多社会和经济价值的时候,就是品牌成为名牌的时刻。
还是以《阿福聊斋》为例,目前大家对它的描述是方言杂志类节目。每天傍晚1个小时的日播节目节目中,不同类型的子栏目依据寒暑季节、收视环境、受众反馈和社会热点变化,随时增减调整,并非单纯固化的几个版块。每天除撑起节目基本架构的十多条民生新闻以外,美食、园艺、亲子、鉴宝、旅游休闲、民间故事、地方历史、百姓选秀、幽默一笑、互动送奖等各类内容包罗万象。但是在十一年前开办之初,它仅是一档每天15分钟用方言播报的民生新闻栏目,响亮好记的名称、亲和睿智的主持人虽然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积攒了足够多的好感,但在新鲜和好奇之后,是继续延续品牌的生命力,把品牌培育成名牌?还是改弦更张重新再来打造一档全新的节目?节目团队选择的是不断更新节目的内核,不断给予它新的生命力,精心呵护品牌的成长。近六年以来,《阿福聊斋》节目收视率基本保持在5%到6%,市场份额保持在35﹪到40﹪,常年稳居自办栏目第一
都市资讯频道另一档王牌节目为《不见不散》。这是2010年,为了降低火爆的卫视相亲节目对地方台的收视影响,都市资讯频道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办的一档相亲节目。创办初期,雷同的流程设置,让这档没有摆脱克隆身份的节目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始终在收视低位徘徊。新节目需要有足够的市场培育期,观众的收视习惯是在节目的不断改变和调整中被逐渐培养的。栽下树种,静待花开的过程要有足够的耐心。一旦看准了,坚守比改弦易辙更需要决心。在这之后,栏目组对这档相亲节目进行了认真的本土化改造,从单一的未婚青年相亲,扩大到中老年人相亲;从女性组队站台给男性亮灭灯,时而反转成男性组队上台给女性亮灭灯;从单一的本地区域内相亲,延伸到周边城市台合作的城际相亲;相亲嘉宾以年龄分,以性别分,以经历分,以职业分;每年还会以季播的形式,利用品牌的影响力打造民间鉴宝、创业求职等不同类型的节目,缓解观众的审美疲劳。从节目创办,经过一年半的调整和守候,《不见不散》的收视开始逐渐攀升,目前每周末两档,收视率基本稳定在6%左右,与本频道《阿福聊斋》节目一道稳坐本地收视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位置。
三、 深耕本土、突破内容瓶颈,把握时代脉动紧贴百姓互动
囿于技术、资金、人才、影响力和制作周期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方台很难打破央视、卫视在时政、财经、体育等新闻资源上的垄断格局,而大多开办了民生新闻栏目。十多年前,以"有闻必录"的记录方式,对家长里短式日常琐事的简单呈现,是很多媒体民生新闻留给大众的印象。然而,历经十多年的拼杀锤炼,民生新闻也是疲态尽显,不堪重负,长期运行形成的模式化套路屡屡被人诟病。尤其是在主流舆论引领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对传统民生新闻的批评之声日起。由于信息来源的多元、思想观念的多样、新媒体不断地更新换代,迅捷、直接、互动的传播方式使人人都成为了新闻的发布者。此时更需要传统媒体厘清事实、明辨是非、弘扬正气,需要媒体将"民生"与"公共"、"国计"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公众在应对社会问题、解决公共事务中的认识与能力,这也是媒体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身处群雄逐鹿的多媒体竞争时代,作为都市类媒体,都市资讯频道将深耕本土、精做内容确立为立台之本,推动民生新闻报道的转型升级,突出稀缺信息、思辨能力和人文情怀,不等靠线索上门,而是主动加强新闻策划,挖掘新闻内涵,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以新闻行动促进节目转型。2016年以来,频道日播的《今晚60分》和《阿福聊斋》这两档民生新闻节目先后策划推出了"东西南北中,新春大拜年"、"城际达人对决"、"新年怀旧"、"寻访先烈足迹"、"无锡老建筑、老街巷、老码头、老家什"、"身边的古树名木"、"新七十二行"、"清明话家风"、"2015幸福事儿"、"无锡味道"、"工匠精神,无锡品质"、"春游地图"、"点赞无锡,最美春天"等系列报道。这些配合时间节点,精心策划的带有本土元素的系列报道,以其浓厚的本土气息、持续递进的报道内容,激起了观众参与的热情,拉近了观众的距离,培养了观众的约会意识。
四、 提升技术手段和包装呈现,推动新老媒体融合发展
"我播你看"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受众的欣赏品位也与时俱进。在精心策划节目内容的同时,频道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尽一切可能提升画面呈现质量和包装美化水平。2016上半年,都市资讯频道利用集团融媒体演播室投入使用的契机,创办了大型情感励志节目《光阴的故事》,向本土观众呈现了演播室三维立体动态效果;此外,还开办了全媒体互动栏目《在路上》,不仅在节目形态上有所创新,还给广告创收搭建了优质平台。直播新闻节目《今晚60分》率先使用手机直播、"一屏四视窗"的直播、无人机航拍、运动镜头跟拍等技术,使电视画面的呈现手段更为丰富多样,画面呈现效果立体多维,直播连线范围更广,包装美化水平显著提升。
在新老媒体融合方面,都市资讯频道在新媒体的建设和推广上也力争跟上日新月异的发展快车。2016年,都市资讯频道组建了网络直播团队,尝试在大型的全民体育赛事、娱乐文艺活动中,由频道知名主播率先在网上进行实况直播,抢占新闻发布先机,预热电视新闻报道。2016年年奥运会期间,都市资讯频道策划了为期10天,每天晚间4档节目全部打通的"看电视、寻密码、摇手机、赢大奖"活动。400多万次的参与量很好地反映了都市资讯频道的影响力,也展示了新老媒体融合共赢的希望。为此,频道团队还专门请资深的新媒体运营专业人士上门指导,从内容把关、题材选择、呈现手段、发布时间等方面,对频道各栏目负责新媒体制作的员工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培训,成效显著。在新媒体的日常运营中,频道团队坚持可管可控,重点项目重点扶持,不遍地开花的原则,坚持定位明确、错位竞争、有序发展。目前都市资讯频道各栏目微信公众号的粉丝数及阅读量都有明显提升,排名最前的《阿福聊斋》粉丝数已经突破10万。
五、活动推广、打造品牌,激发节目新活力
都市资讯频道多年来坚持依托品牌节目开展推广活动,促进了各档节目的品牌塑造,也在无锡百姓心中树立了较为亲民的频道形象。正如频道口号"都市资讯,在你身边"所寓意,很多受众已养成了特定的收视习惯,每天固定约会喜爱的节目。为更好地与忠实受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同时积极培育拓展新的受众人群,频道团队始终把做好品牌建设,打造品牌节目和品牌主持人,作为提升频道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持之以恒的系统工程。为此,继提出新闻行动化后,又将栏目活动化、渠道平台化作为日常工作的探索方向。频道团队曾经策划过的活动有阿福送福、暖冬行动、阿福进社区、不见不散和城际相亲会等。2016年上半年,都市资讯频道又组织了"2016'圆梦无锡'寻亲大会"、"住文化节万人相亲会"、"中老年线下相亲会"等大型活动,这些贯穿各季的活动扩大了节目影响力,提升了品牌形象,带给频道和栏目的不仅有人气,还有接地气的亲和力以及更长远的品牌影响力。
六、完善机制保障,促进队伍建设
在频道日常运营方面,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都市资讯频道在新闻宣传、新媒体管理、安全播出、人事考勤、廉政建设、绩效考核、创新创优、学习培训、人员交流、薪酬分配和人才选拔培养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基本完整、切实可行、奖惩有据的制度。频道团队将新闻宣传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效益第一原则明确列入新闻采访要求;将初始文稿的用字正确率与员工个人业绩考核挂钩;按三级审稿制的要求,完善并明确逐级审看签字、出错追责、重播重审、修改节目再审制度;鼓励后期制作编辑把住串片播出前的最后关口,认真查看,有奖纠错。通过制度保障,及时消除各项事故的隐患,推动频道日常管理制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
2016年,在实行了五年多绩效管理的基础上,在仔细梳理了节目生产流程和人力资源成本后,都市资讯频道重新调整了绩效考核管理方案。在考核分配中一方面加强了对导向把关的考核,同时在员工的个人职业操守、新媒体把关方面也有权重考虑,在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辛劳多得的考核分配基本原则基础上,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创优动力。新规施行以来,频道整体士气高昂,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风貌保障了频道业绩的稳步提升。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3 CSM Media Research 京ICP备05047992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133号 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