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研究洞察

热点IP剧跨屏传播效果分析
作者: 饶丽娟 江亚彪 黄婧玫

   IP剧是指以有一定粉丝数量基础的国产原创网络小说、游戏、动漫为题材创作改编而成的影视剧 。2015年还只是IP剧风潮兴起的一年,到2016年IP剧已经在电视剧行业掀起大浪,风头一时无两。IP剧的题材广泛、多样,从2016年初的都市剧《欢乐颂》到年中的青春立志剧《那年青春我们正好》,再到年末热播的古装剧《锦绣未央》,每一部大热的电视剧背后都不能忽视"IP"这两个字母。2016年IP剧播出数量的激增也是其热度的一大体现。在播出渠道方面,电视台依然是购买并播出IP剧最主要的渠道,随着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2016年网络平台也成为了各类IP剧的重要播出阵地及用户评价的渠道。2016年CSM媒介研究与网络数据分析公司comScore、社交媒体公司新浪微博合作,开展视频内容在多屏收视行为与用户评价的研究。本文将基于CSM与comScore合作的跨屏收视行为数据 、CSM与新浪微博合作的社交媒体数据,选取6个热门IP剧,观察分析各类IP剧在不同平台的传播特征及用户评价。
   一、 古装IP剧
   古装IP剧是指以时代背景设定为古代的网络小说、游戏、动漫为题材创作改编的电视剧,亦包括架空历史但穿着古装并模仿古人习惯的电视剧。本部分选取《幻城》、《锦绣未央》两部2016年热播的古装剧进行跨屏收视与用户评价分析。
   (一)《幻城》
   《幻城》改编自郭敬明的同名小说,于2016年7月24日登陆湖南卫视钻石独播剧场,每周三、周四晚两集连播,并同步在爱奇艺、乐视视频、芒果TV、腾讯视频、搜狐视频五大主流网络平台上播出。
   1、 电视端有超过3.9亿观众收看过《幻城》
   从CSM与comScore的跨屏收视数据上观察,《幻城》从2016年7月24日开始播出至2016年11月10日结束播出,在电视端,总计有3.9亿观众看过《幻城》,每集首次播出时,平均观众人数达到了1742.2万;在PC端,《幻城》平均每集首播的观众人数 为75.2万,PC端与电视端的观众规模差异明显。从分集走势上看,无论是电视端,还是PC端,每集首播的观众量从第一集至最后一集都呈现逐渐下降的态势。该剧从热门小说《幻城》改编成电视剧,网络小说的传播,已经奠定了庞大的粉丝基础,但随着电视剧情的发展,观众对该剧的热情逐渐下降(图1)。


   图 1 《幻城》在电视端与PC端首播的观众规模(000)

   数据来源:CSM与comScore合作的跨屏收视数据


   2、 《幻城》电视端观众以女性为主,PC端男性观众比例高于女性
   在观众构成上,电视端《幻城》的女性观众比例高达60.2%,男性观众比例为39.8%;PC端男性观众比例为55.7%,高于女性。在年龄方面,《幻城》获得了年轻观众的青睐,电视端14岁及以下观众比例最高,超过全部观众的四分之一,PC端15-34岁观众比例达到了54.7%(图2)。


   图 2 《幻城》在电视端与PC端的观众构成(%)

   数据来源:CSM与comScore合作的跨屏收视数据


   3、 网民对《幻城》的评价热度随着剧集的播出而降低
   《幻城》从小说改编成电视剧上映后,受到了网民的热议。《幻城》播出后,在2016年7月18日至11月21日期间,网民提及该剧的次数为1390.5万次,平均每周有超过30万网民在微博上提及该剧,平均每周提及次数超过了80万。
   从《幻城》每集首播的网民评价数据走势来看,网民评价数据走势与该剧的收看观众规模数据走势相似,播出初期网民评价热度较高,但随着剧集的播出,网民对《幻城》的评价热度逐渐下降。该剧首播时,网民在微博上提及该剧的次数高达84.5万,提及人数为25.5万,而到了该剧最后一集播出时,网民在微博上提及该剧的次数还不及该剧首播时的十分之一,仅有8.3万次,提及人数仅为1111人(图3)。在评价的内容上,电视剧名称"幻城"、参演主角"宋茜"、"马天宇"词语的提及频次分列前三位。

 

图 3 《幻城》电视剧在微博上的提及人数与提及次数
 
数据来源:CSM与微博合作的微博电视指数

 

(二)《锦绣未央》
   《锦绣未央》改编自秦简的同名小说,于2016年11月11日在北京卫视、上海东方卫视首播,并同步在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网络平台播出。
   1、 约5.6亿观众在电视上观看过《锦绣未央》,超过3000万观众在PC端观看过该剧
   从CSM与comScore的跨屏收视数据上看,《锦绣未央》从2016年11月11日开始播出至2016年12月9日结束,在电视端,有5.6亿观众看过该剧,首播平均每集的观众人数接近5000万;在PC端,3235.7万观众看过该剧,首播平均每集的观众人数达到了69.4万。从《锦绣未央》各集观众规模的走势上看,该剧从开始播出至全剧终结,电视端与PC端每集首播的观众规模随着播出剧集增加逐渐增加,这从数据上侧面反映该电视剧的情节越来越精彩(图4)。
  

图 4 《锦绣未央》在电视端与PC端首播的观众规模(000)

   数据来源:CSM与comScore合作的跨屏收视数据


   2、 《锦绣未央》女性观众比例占主导
   从观众的性别构成来看,《锦绣未央》对女性观众有较强的吸引力,无论是电视端还是PC端,该电视剧的女性观众比例远高于男性(图5)。其中,电视端女性观众比例达到了64.1%,PC端女性观众比例为59.9%。从年龄构成来看,电视端与PC端各年龄段人群形成互补,在电视端,35-44岁年龄段观众比例最高,超过全部电视观众的五分之一,在PC端,25-34岁年龄段观众比例最高,超过30%。
  

图 5 《锦绣未央》在电视端与PC端的观众构成(%)

数据来源:CSM与comScore合作的跨屏收视数据


   3、 网民在微博上对《锦绣未央》电视剧的评价次数超过500万
   《锦绣未央》从小说改编成电视剧之前,网民对其的认知程度远不如《幻城》,但该剧自2016年11月11日播出至2016年12月5日结束的五周时间内,网民在微博上对《锦绣未央》的讨论提及次数达到了527.1万次,平均每周有29.0万人对该剧进行评价,平均每周的评论量超过100万次。
   从《锦绣未央》每集首播的网民评价数据走势来看,该剧播出后,在2016年12月4日之前,网民的评价人数与评价次数的走势比较稳定,分别在3.9万人、15万次的水平;在2016年12月5日播出45集、46集,网民对该剧的评价次数达到高峰,当天该剧的评价人数达到20.2万,评价次数超过了37万(图6)。在评价的内容上,电视剧名称"锦绣未央"、参演主角"唐嫣"、网民给剧中主角李未央起的外号"李怼怼"词语的提及频次分列前三位。
  

图 6 《锦绣未央》电视剧在微博上的提及人数与提及次数

数据来源:CSM与微博合作的微博电视指数

 

二、 职场IP剧
   职场IP剧是以职场话题和故事为题材创作的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职场IP剧用一种艺术化的手法,将现实职场生态投射在了荧屏上。本部分选择2016年两个热门职场IP剧《欢乐颂》和《亲爱的翻译官》作为对象,分析该类IP剧的跨屏收视特点与用户评价。
   (一)《欢乐颂》
   《欢乐颂》电视剧改编自阿耐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同住在欢乐颂小区22楼的五个来自不同家庭、性格迥异的女孩们,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互相体谅、互相帮助、共同成长的故事。该剧于2016年4月18日登陆浙江卫视、上海东方卫视首播,并同步在爱奇艺、乐视视频、华数TV、腾讯视频、暴风视频五大网络平台上播出。
   1、 在电视端有超过5.2亿观众收看过《欢乐颂》
   从CSM与comScore的跨屏收视数据上观察,《欢乐颂》从2016年4月18日开始播出至2016年5月10日结束播出,在电视端,总计有5.2亿观众看过《欢乐颂》,首播平均每集的观众人数达到了2971.9万;在PC端,近6000万观众观看过《欢乐颂》,首播平均每集的观众人数为229.6万。从分集走势上看,无论是电视端,还是PC端,每集首播的观众量从第一集至最后一集都呈现逐渐上升的态势,随着剧情的发展,观看该剧的人越来越多。
  

图 7 《欢乐颂》在电视端与PC端首播的观众规模(000)

数据来源:CSM与comScore合作的跨屏收视数据


   2、 《欢乐颂》在电视端多数年龄段观众比例较为接近,PC端25-34岁观众比例最高
   在观众构成方面上,电视端《欢乐颂》以女性观众为主,比例高达62.7%,男性观众比例为37.3%;PC端男女观众比例较为接近,女性观众比例略高于男性观众比例,为53.9%。在年龄构成方面,《欢乐颂》在电视端,除14岁及以下年龄段观众,其他年龄段观众比例接近,其中,25-34岁、35-44岁年龄段观众比例超过了19%。在PC端,观众主要集中在15-24岁、25-34岁两个年龄段上,比例分别为29.3%、33.3%(图8)。
  

图 8 《欢乐颂》在电视端与PC端的观众构成(%)
  
数据来源:CSM与comScore合作的跨屏收视数据


   3、 《欢乐颂》播出期间,网民对该剧评价次数接近400万
   《欢乐颂》电视剧播出后,在2016年4月18日至5月9日期间,网民提及该剧的次数达到了393.7万次,平均每周有超过50万网民在微博上提及该剧,平均每周提及次数接近100万。
   从《欢乐颂》每集首播的网民评价数据观察,网民评价的数据走势与该剧的收看观众规模变化走势不同,该剧播出期间网民评价数据走势呈现"W"型,网民的微博评论人数与评价次数在该剧播出初期、中期、后期达到高峰,其中高峰所在日期,评论人数在14万左右,评论次数22万左右。在评价的内容上,电视剧名称"欢乐颂"、参演主角"王凯"词语的提及频次分列前两位。
  

图 9 《欢乐颂》电视剧在微博上的提及人数与提及次数

 数据来源:CSM与微博合作的微博电视指数

 

(二)《亲爱的翻译官》
   《亲爱的翻译官》改编自缪娟的小说《翻译官》,讲述了法语系硕士乔菲在翻译天才程家阳的指导下成长为高级翻译,两人也从欢喜冤家变成亲密爱人的故事。该剧于2016年5月24日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首播,并在乐视视频、芒果TV等网络平台同步播出。
   1、 近6亿观众在电视上观看过《亲爱的翻译官》
   从CSM与comScore的跨屏收视数据来看,《亲爱的翻译官》从2016年5月24日开始播出至2016年6月18日完结,在电视端,有5.9亿观众看过该剧,首播平均每集的观众人数超过6000万;在PC端,5738.6万观众看过该剧,首播平均每集的观众人数达到了257.3万。从《亲爱的翻译官》各集观众规模走势上看,电视端各集首播的观众规模走势与PC端存在差异,在电视端,第一集至第三十集,每集首播的观众规模呈逐渐上升趋势;而在PC端,从第五集开始,观众规模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图10)。


   图 10 《亲爱的翻译官》在电视端与PC端首播的观众规模(000)

   数据来源:CSM与comScore合作的跨屏收视数据


   2、 《亲爱的翻译官》在电视端女性观众占主导
   从电视端观众构成数据上看,《亲爱的翻译官》在有着"快乐中国,20年更青春"口号的湖南卫视播出,受播出平台影响,该剧在电视端的观众更偏向年轻化,14岁及以下观众比例超过了20%,35-44岁年龄段观众比例最高,为23.2%;从性别数据上看,女性观众占主导,比例高达66.5%。在PC端,25-34岁年龄段观众比例最高,为29.1%;在性别构成上,PC端与电视端不同,男性观众比例略高于女性观众比例,其中男性观众比例为50.8%,女性观众比例为49.2%(图11)。
  

图 11 《亲爱的翻译官》在电视端与PC端的观众构成(%)

   数据来源:CSM与comScore合作的跨屏收视数据


   3、 《亲爱的翻译官》大结局当天,网民在微博上对该剧的评价次数达到最高
   《亲爱的翻译官》自2016年5月24日播出至2016年6月18日结束的五周时间内,网民在微博上对《亲爱的翻译官》的讨论提及次数为391.8万次,平均每周有23.9万人对该剧进行评价,平均每周的评论量为97.9万次。
   从《亲爱的翻译官》每集首播的网民评价数据来观察,该剧的网民评价数据呈现阶段性波动(图12)。5月31日播出第十三、十四集,6月13日播出三十五、三十六集,6月18日播出该剧大结局时,在微博评论该剧的提及次数均达到最高峰,其中,6月18日提及次数最高,达到了28.9万次。在评价的内容上,电视剧名称"亲爱的翻译官"、参演主角"杨幂"词语的提及频次分列前两位。
  

图 12 《亲爱的翻译官》电视剧在微博上的提及人数与提及次数

   数据来源: CSM与微博合作的微博电视指数

 

三、 青春励志IP剧
   青春励志IP剧是指以年轻人通过努力奋斗获得成功的故事为题材的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青春励志IP剧以奋斗、成功、幸福等为关键词,通过对年轻主人公奋斗历程的刻画,激励观众为了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努力。本部分选择《那年青春我们正好》作为对象,分析该类IP剧的跨屏收视特点与用户评价。
   《那年青春我们正好》是江苏亿和、猛犸工作室等联合出品的都市青春励志剧,由张思麟担任总导演,祝东宁、周海军共同执导,刘诗诗、郑恺领衔主演。该剧讲述了从1997年至2015年,刘婷和肖小军从高中到进入社会,在理想与现实中迷茫、妥协与抗争的故事。该剧于2016年5月10日在浙江卫视、东方卫视播出,并同步在爱奇艺、搜狐、乐视视频、芒果TV、腾讯视频、优酷土豆、风行网等热点网络平台播出。
   1、 近3.5亿观众在电视上观看过《那年青春我们正好》,1845.4万观众在PC端观看该剧
   从CSM媒介研究与comScore的跨屏收视数据来看,《那年青春我们正好》从2016年5月10日开始播出至2016年5月31日结束,共播出39集。在电视端,有3.5亿观众看过该剧,首播平均每集的观众人数达到了2495.8万;在PC端,有1845.5万观众看过该剧,首播平均每集的观众人数达到了47.3万。从《那年青春我们正好》各集观众规模走势上看,电视端各集首播的观众规模走势与PC端存在差异,在电视端,第一集至第三十九集,观众规模呈锯齿状波动,其中第七集的观众规模最高,为3866.5万人;而在PC端,除第一集首播的观众规模最高之外,其他集首播观众规模的趋势比较平稳,没有明显的波动(图13)。

图 13 《那年青春我们正好》在电视端与PC端首播的观众规模(000)

数据来源:CSM与comScore合作的跨屏收视数据


   2、 《那年青春我们正好》女性观众比例较高
   从观众构成数据上看,在性别方面,《那年青春我们正好》无论在电视端,还是在PC端,女性观众比例均高于男性观众比例,电视端的女性观众比例为56.4%,PC端的女性观众比例为50.9%。在年龄构成方面,《那年青春我们正好》在电视端以年龄较大的观众群体为主,35-44岁年龄段观众比例最高,达到了20.3%;在PC端,以年轻观众为主,15-24岁年龄段观众比例高达31.4%(图14)。
  

图 14 《那年青春我们正好》在电视端与PC端的观众构成(%)

   数据来源:CSM与comScore合作的跨屏收视数据


   3、 《那年青春我们正好》大结局当天,网民在微博上对该剧的评价次数达到最高
   《那年青春我们正好》自2016年5月10日播出至2016年5月31日结束,网民在微博上对该剧的讨论提及次数为252.7万次,平均每周有16.8万人对该剧进行评价,平均每周的评论量为63.2万次。
   从《那年青春我们正好》每集首播的网民评价数据来观察,该剧的网民评价数据从趋势上看,处于连续波动状态(图15),其中,5月13日播出第六、七集,当日网民对该剧的评论次数与提及人数据达到最高,分别为23.2万次、12.0万人。从整部剧的评价内容上观察,参演主角"刘诗诗"、电视剧名称"那年青春我们正好"词语的提及频次分列前两位。
  

图 15 《那年青春我们正好》电视剧在微博上的提及人数与提及次数

数据来源: CSM与微博合作的微博电视指数

 

四、 谍战IP剧
   谍战IP剧是以间谍及地下秘密活动为主题,包含卧底、特务、情报交换、悬疑、爱情、暴力刑讯等元素的一类网络小说、动漫、游戏等改编而成的影视剧 。谍战IP剧以其强情节、高悬念等特点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本部分选择《解密》作为对象,分析该类IP剧的跨屏收视特点与用户评价。
   《解密》是华策影视出品的青春励志谍战剧,根据作家麦家同名小说改编,由安建执导,冯骥编剧,陈学冬、颖儿等人主演。该剧围绕"数学奇才"容金珍破解超级密码"紫密、黑密",展开了一段隐秘而伟大的传奇故事。该剧于2016年6月20日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播出,并同步在爱奇艺、搜狐、芒果TV、腾讯视频、暴风等热点网络平台播出。
   1、 超5000万观众在PC端观看《解密》
   从CSM媒介研究与comScore的跨屏收视数据来看,《解密》从2016年6月20日开始播出至2016年7月16日结束,共播出44集。在电视端,有5.3亿观众看过该剧,首播平均每集的观众人数达到了4895.2万;在PC端,有5100.1万观众看过该剧,首播平均每集的观众人数达到了74.4万。从《解密》各集观众规模走势上看,电视端与PC端各集首播的观众规模走势都出现较大的波动,在电视端,第二十八集的首播观众规模最高,达到了6801.1万,而第十九集的首播观众规模最低,只有2999.9万;在PC端,第二十八集与第三十四集的首播观众规模明显高于其他剧集,分别为463.5万、399.4万(图16)。
  

图 16 《解密》在电视端与PC端首播的观众规模(000)

数据来源:CSM与comScore合作的跨屏收视数据


   2、 《解密》的年轻观众比例较高
   从观众构成数据上看,性别构成方面两个屏的观众构成有差异,年龄构成上两个屏都偏向年轻观众。在电视端,《解密》电视剧的观众构成数据受播出电视台的观众群体影响,性别方面,女性观众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观众比例,高达60.7%;年龄方面,14岁及以下观众的比例达到了22.7%,为各个年龄段观众比例之最。在PC端,性别方面,与电视端出现差异,男性观众比例高于女性观众比例,为58.3%;年龄方面,观众主要集中在15-34岁年龄段,其中15-24岁年龄段观众比例为26.3%,25-34岁年龄段观众比例为27.4%。


图 17 《解密》在电视端与PC端的观众构成(%)

数据来源:CSM与comScore合作的跨屏收视数据


   3、 网民在微博上对《解密》的评价次数达到了236万次
   《解密》自2016年6月20日播出至2016年7月16日结束的四周时间里,网民在微博上对该剧的讨论提及次数为236.0万次,平均每周有29.8万人对该剧进行评价,平均每周的评论量为59.0万次。
   从《解密》每集首播的网民评价数据来观察,该剧的网民评价数据从走势上看,呈现"M"状。其中,6月23日播出第七、八集,当日网民对该剧的评论次数与提及人数据达到第一次高峰,分别为19.9万次、13.0万人;6月26日在电视端没有播出该节目,仅1.6万人进行评论,提及次数仅为2.4万次,达到谷底;6月27日播出第十三、十四集时,网民对该剧的评论次数与提及人数到达第二次高峰,分别为22.4万次、14.9万人;6月27日之后,网民对该剧的评论次数与提及人数呈现下降趋势。从整部剧的评价内容上观察,与所有分析的电视剧一样,电视剧名称"解密"、参演主角"陈学冬"词语的提及频次分列前两位。
  

图 18 《解密》电视剧在微博上的提及人数与提及次数
  
数据来源: CSM与微博合作的微博电视指数

 

结语
   2016年多数热点IP剧电视端观众规模走势都较平稳,仅《锦绣未央》和《欢乐颂》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在PC端,《锦绣未央》和《欢乐颂》分集观众规模呈逐渐上升趋势,相反,《幻城》、《亲爱的翻译官》和《那年青春我们正好》的分集观众规模则是高开低走。
   从受众性别构成来看,所选的热点IP剧在电视端以女性受众为主;在PC端,除《亲爱的翻译官》、《解密》为男性受众为主外,其余剧集的主要收视群体都为女性受众。
   从年龄构成来看,在电视端,职场剧的受众年龄结构一致,其主要受众年龄层均为25-44岁,其余类型剧集的主要受众年龄层差异较大。在PC端,剧集类型对受众年龄层影响明显,职场剧的主要受众为25-34岁,青春励志剧的主要受众为15-24岁,谍战剧的主要受众为25-34岁。
   截至2016年底,全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3.2%,北京和上海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高达77.8%和74.1% 。根据CSM媒介研究的基础研究数据,在使用互联网的电视人口中,社交媒体类网络服务的使用率高达93.3%,视频类网络服务的使用率为80.2%。社交媒体类网络服务和视频类网络服务为网民使用频率最高的两类网络服务。在互联网普及率快速增长、视频类网络服务使用日益频繁的当下,将有一定粉丝数量基础的原创网络小说、游戏、动漫创作改编成电视剧不失为一个有效的电视节目创新方法。电视、PC、社交媒体跨媒体联动,对节目的收视和影响力相互推动,从而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2016年IP剧风生水起,2017年IP剧是否继续吸睛,我们拭目以待。

 

您的需求将被转发到CSM的邮箱

  • 我是CSM的客户
  • 姓名:
  • 公司:
  • 职务:
  • 领域:
  • 所在城市:
  • 电子信箱:
  • 手机:
  • 需求信息:
  • 预计项目额度(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