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研究洞察

电视婚恋类节目收视观察
作者:王平

   电视媒体具有社会属性和人文属性,其制作和播出节目从来都是基于这两个基本属性进行的,不同类型节目服务于观众不同的收视需求,例如新闻资讯类节目服务于观众对社会时政新闻的需求,影视剧和综艺类节目服务于观众对娱乐消费的需求。还有一些节目既能满足观众或者参与人士的实质性需求,又兼具一定的娱乐功能,其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在国内电视市场历经多年发展、近年来通过多种角度创新获得突破的电视婚恋类节目。本文利用CSM媒介研究收视调查数据和节目监播数据,在简要梳理其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对当前电视市场上婚恋交友类节目的播出收视状况、节目创新特点等进行梳理,供读者参考。
   一、 国内外电视婚恋类节目兴起的背景
   电视婚恋节目的出现,是国家文明进步、社会包容开放的结果,也是电视台致力于增加节目供给、开创收视率和收入增长点的自主选择。国内早期的电视征婚节目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曾出现于一些城市电视台的有线频道。确切地说,这类节目更像是征婚广告。在未经包装、摄影录制技术颇为原始的电视画面中,征婚者在工作或者生活场景中做自我介绍,提出征婚对象的基本条件,留下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一个典型的案例是1991年由北京电视台推出的电视红娘的婚介节目《今晚我们相识》 。此类节目缺乏观赏性,未能在电视屏幕上形成气候。尽管如此,这些地方电视频道的大胆尝试,开了中国电视婚恋节目的先河,为日后乃至现今在一些电视台大行其道的婚恋类节目奠定了思想和历史基础。2010年初,《非诚勿扰》的播出,则在电视荧屏上掀起了婚恋真人秀的高潮,节目成功将属于私人领域的内容置入公共领域 ,通过节目中不同男女的表现把人生体验的过程和价值放大,私人感受和体会的"公共化"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成为婚恋类真人秀蓬勃发展的助力。在随后的几年中,随着婚恋交友类真人秀的同质化发展,以及大量户外真人秀的兴起,婚恋类节目遭遇发展的瓶颈。而近两年来,演播室综艺呈现回暖之势,传统的婚恋类真人秀也不断融合多种创新元素成功突围。
   在更为开放和多元的美国电视收视市场,征婚类节目(或称其为婚恋真人秀类节目)早在1965年由电视节目制作公司Chuck Barris推出。在一档名为"征婚现场(Dating Game)"的节目中,一位征婚者(或男或女)坐在屏幕后,向屏幕前的三位异性应征者提问三个问题,由应征者回答。征婚者和应征者双方只能闻其声而不能见其人,但电视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征婚者和应征者的全部情况。1966年,Chuck Barris公司又推出一档名为"新婚燕尔(The Newlywed Game)"的婚恋真人秀,该节目中,若干对新近结婚的夫妻作为竞争选手参与节目,每对夫妻互相问答,相互最为了解的夫妻得分最高,成为胜出者。这些婚恋节目一度销声匿迹,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征婚现场(The New Dating Game)"的推出以及该节目的英国版"相亲(The Blind Date)"播出,同时早期节目"征婚现场"和"新婚燕尔"的重播也再次受到欢迎。更有甚者,在一些小众电视频道,还播出一些基于此类婚恋概念而变异的、由一些性取向异常者参与的约会类节目。2000年开始,美国电视收视市场出现了一波婚恋节目热潮,期间播出的诸如Blind Date、Elimidate和The 5th Wheel经常触碰电视媒体所能容忍的涉性话题红线。随着2004年第三十八届超级碗中场秀走光不雅事件的爆发以及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对此事的处罚,慑于因违规而受到严厉的处罚,播出和制作该类节目的电视台和节目制作公司都加强了自律和节目审查,该类节目的收视率开始滑坡 。
   无独有偶,对电视节目乃至电视婚恋节目的监管和审查并非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专利,我国广电行业监管部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于2010年6月份正式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正式文件 ,对"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着手整饬。促进行业自律、保障法律秩序并且倡导和维护正确健康的价值观,是世界各国行业监管机构的职责。加强自律并自觉接受行业监管也是广电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操守。婚恋类节目的法律和道德评价自有行政监管和社会舆论的监督,此类节目的播出和收视表现是此文的研究重点。
   二、 婚恋类节目的播出概况
   从婚恋类节目的播出数量及其分布情况来看,地面频道是播出此类节目最多的频道。据2008年以来不完全统计,各级频道总共播出133档征婚和婚恋类节目,省级非上星频道播出57档,占比43%,市级频道播出52档,占比39%,省级上星频道播出23档,占比17%。在所有133档节目中,以生活服务和综艺类节目形式出现各58档,分别占比44%(表1)。地面频道的婚恋类节目更多以生活服务的节目形式出现,注重服务性和贴近性;而省级上星频道的节目则主要以娱乐节目形式出现,突显娱乐引导力和品牌影响力。唯一一档来自中央级频道的婚恋类节目是中央电视台七套的《乡约》,具备"台上线下真服务"属性和"欢快热闹的轻喜剧"娱乐属性。
  

表 1 2008年以来婚恋类节目在各级频道的节目类型分布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在众多婚恋类节目中,不少都是以直白的"征婚""鹊桥""相亲"和"红娘"等字眼命名的,力求做到节目的名实相符,例如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的《红娘姐妹花》、成都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三套)的《红娘来了》、广东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的《今日我相亲》、四川电视台二套(文化旅游频道)的《今天我相亲》、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的《天天相亲会》、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的《相亲才会赢》、天津电视台公共频道的《相亲大会》、温州市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综合频道的《相亲对对碰》、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的《相亲会》、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公共频道的《相亲记》、无锡广播电视台经济频道的《相亲进行时》、广西电视台影视频道的《相亲那点事》、石家庄广播电视台娱乐频道的《相亲你就来》、湖北卫视的《相亲齐上阵》、安徽影视的《相亲赢未来》、陕西广播电视台体育休闲频道(七套)的《有缘来相亲》、上海电视台星尚频道的《丈母娘看女婿》、上海东方卫视的《中国式相亲》和陕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二套)的《周末相亲会》等;而更多的婚恋类节目则冠之以"爱情"、"相约"、"相爱"等更为浪漫委婉的字眼,突出其娱乐属性,如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浙江卫视的《爱情连连看》、江苏卫视的《我们相爱吧》、天津卫视的《爱情保卫战》、浙江卫视的《转身遇到TA》、上海电视台娱乐频道的《相约星期六》、四川卫视的《让爱作主》、广东卫视的《天作之合》、贵州卫视的《非常完美》、山东卫视的《爱情来敲门》、湖北经视的《桃花朵朵开》、安徽卫视的《最佳选择》、中央台七套的《乡约》、东南卫视的《约会万人迷》、黑龙江卫视的《你好丘比特》、湖北综合的《转角遇到爱》、江苏电视台综艺频道的《爱情传送带》、上海电视台星尚频道的《因为爱情》和湖北综合的《伊见钟情》等。
   三、 婚恋类节目的收视特征
   1、 婚恋类电视节目题材广泛
   从这些节目的收视效果来看,地面频道本地收视率较高的婚恋类节目有上海电视台娱乐频道的《相约星期六》、湖北经视的《桃花朵朵开》、湖北综合的《转角遇到爱》、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的《相亲才会赢》、江苏电视台综艺频道的《爱情传送带》、上海电视台星尚频道的《因为爱情》、四川电视台二套(文化旅游频道)的《今天我相亲周末版美味情缘》、湖北综合的《伊见钟情》、武汉广播电视台电视剧频道的《一见钟情》和杭州电视台影视频道的《爱情巴士》。上星频道43城市 收视率较高的节目有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湖南卫视的《称心如意》、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TAKE ME OUT》、天津卫视的《爱情保卫战爱情地图》、浙江卫视的《爱情连连看》、湖北卫视的《如果爱》、江苏卫视的《缘来非诚勿扰》、浙江卫视的《转身遇到TA》、上海东方卫视的《谁能百里挑一》和上海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等(表2、表3)。


表 2 2008年以来7-8月晚间时段地面频道部分收视较高的婚恋节目(本地)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表 3 2008年以来7-8月晚间时段上星频道部分收视较高的婚恋节目(43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地面频道中上海电视台娱乐频道的《相约星期六》和湖北经视的《桃花朵朵开》以及上星频道的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和贵州卫视的《非常完美》,四挡节目的播出历史至少已有五年,且收视率相对较高,作为典型的征婚婚恋类节目,其收视特征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2、 地面频道婚恋类节目服务性强,在中老年观众中收视率更高
   《相约星期六》开播于1998年1月24日,每周六晚首播,是以爱情为主题的综艺节目,也是内地创办较早的电视婚恋节目之一。《相约星期六》的常规节目形式为棚内录播,男女嘉宾在双方互不相识的前提下,一一出场亮相并通过现场大屏播放个人VCR短片及主持人采访介绍,展现生活工作状态及个性及特点,或通过现场才艺来展示职业特点及兴趣爱好。男女嘉宾会根据节目设置的亲密互动来考验默契,通过一次次选择与改变搭档相互磨合,直到找出最合心意的对象,如果最终告白成功,双方牵手结缘交往。该节目历经多次改版升级,还推出多期户外旅游爱情真人秀。《相约星期六》经营着唯一的官方线下俱乐部"相约俱乐部"。该栏目还推出自媒体平台,每天不间断地推送原创爱情专栏,每日的真实阅读量达到2万次以上。微博内容每天同步微信内容的更新,两个平台的粉丝数量超过了10万,并以每日上百的速度在不断增加 。
   湖北经视《桃花朵朵开》开播于2013年3月,节目服务于年满三十岁大龄男女青年,是一档由青年男女参与的交友真人秀节目。节目旨在鼓励曾有过不幸婚姻经历或者一直单身的大龄单身朋友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为单身的大龄男女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和追求幸福的桥梁。每周五21:00首播,该栏目在2013年武汉地区周末黄金时段收视率排名中,位列第一,市场份额高达11.65%。节目中的4位男嘉宾凭第一印象选定12位女嘉宾中的一人,女嘉宾也凭第一印象决定是否为该男嘉宾留灯提供机会。之后参与嘉宾通过多轮视频介绍和语言交流,进一步选定自己的意中人选 。
   收视数据显示,上海电视台娱乐频道的《相约星期六》和湖北经视的《桃花朵朵开》的收视率均经历了自2012年以来的在波动中逐渐走低的过程,直到2017年1月份同步出现了触底反弹。


图 1 晚间时段《相约星球六》和《桃花朵朵开》收视率走势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从不同目标观众对这两档节目的收视率来看,女性观众收视率高于男性,中老年观众收视率较高。虽然这两档节目定位大龄青年,为大龄青年服务,但44岁及以下观众收视率极为低迷,最高仅为1.62%,而45岁及以上观众收视率却陡升至4%,最高达到7%(图2)。可见关注地面频道婚恋类节目的人群更多的是中老年的家长人群,而非中青年人群。家长人群的关注,也不失为此类节目的成功之处。


图 2 2017年6月《相约星期六》和《桃花朵朵开》不同目标观众晚间时段收视率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3、 卫视婚恋类节目娱乐性更强,中青年观众收视率更高
   《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制作的一档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开播于2010年1月,每周六、日21:10播出。2015年1月起改为周六21:10播出。节目中有24位单身女嘉宾以亮灭灯方式来决定报名男嘉宾的去留,经过"爱之初体验""爱之再判断""爱之终决选""男生权利"等规则来决定男女嘉宾的速配成功。《非诚勿扰》的成功也使其成为国内第一档入选哈佛商学院课程的综艺节目。 该节目从2010年7月起,先后举办了若干特色专场,包括外来务工人员专场、教师节专场、返场男嘉宾、澳洲专场、美国专场、英国专场、法国专场、加拿大专场、韩国专场、美国西部专场、新西兰专场、德国专场、意大利专场和西班牙专场等。开播前期,《非诚勿扰》在收视市场表现不俗,出尽了风头,2010年6月5日(第33期)和6月6日(第34期)CSM媒介研究34测量仪城市组合收视数据显示,《非诚勿扰》晚间时段周六、周日两档节目分别以4.44%和4.53%的收视率,连续12周夺得省级卫视周末非电视剧收视冠军 。
   《非常完美》是2011年贵州卫视开播的一档适应时尚都市生活的大型恋爱告白真人秀,也是首档明星告白真人秀。该节目旨在为单身男女提供公开、公平的婚恋、交友平台。时尚绚丽的舞台设计和浓缩的甜蜜"约会"模式,得到观众和互联网用户的关注,该节目历经数次改版。2016年8月版开始的节目中, 15位男嘉宾前有一块可以升降的完美直播互动屏,女嘉宾登场时会在小屏幕中播放女嘉宾的VCR,同时,现场观众可以实时发送弹幕,给男嘉宾提供女嘉宾的信息,互动性大大提升 。该节目播出后,其收视率经历了从2012年初的0.13%到2013年8月的0.38%的翻番的提升。但是随着电视收视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新媒体分流电视观众,《非诚勿扰》和《非常完美》均经历了从2014年开始的波动中的走低。2017年4月份开始,这两档节目收视率开始回升(图3)。


图 3 晚间时段《非诚勿扰》和《非常完美》收视率走势(43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从不同目标观众对《非诚勿扰》和《非常完美》这两档节目的收视率来看,女性观众收视率高于男性,其收视率随观众年龄增长而增长,45-64岁观众收视率最高,65岁及以上老年观众收视率低于45-64岁观众。这两档节目不仅赢得了中老年观众的收视率,也赢得了中青年观众的收视率,可见其不仅具备红娘鹊桥般的服务功能,还具备老幼皆宜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图4)。


图 4 2017年6月《相约星期六》和《桃花朵朵开》晚间时段收视率(43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4、 婚恋类节目的时移收视水平较高,时移收视价值有待挖掘
由于婚恋类节目具有一定程度的娱乐性,其在时移收视市场的收视价值不容忽视。2016年3月份CSM媒介研究15城市组合时移收视数据显示,观众在18:00-24:00时段对省级上星频道的时移收视与直播收视之比是3.57%,对省级非上星频道的时移直播比是3.70% ,而2017年6月3日观众对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在15城市组合的时移直播比达到了10%,而上海观众对上海电视台娱乐频道6月24日《相约星期六》的时移直播比更是达到了21%。这两档征婚婚恋类节目的时移收视水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明显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是对婚恋类节目播出频道和制作机构的额外回报,值得挖掘和推广(图5)。


图 5 《非诚勿扰》和《相约星期六》时移收视与直播收视的比值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结语
  综上所述,婚恋类节目是各地电视台制作和播出的重要节目类型之一,因其兼具本地服务和跨市场娱乐属性,成为众多地面频道和上星频道尝试创新的领域。地面频道婚恋类节目主要以生活服务类节目形式出现,上星频道发挥此类节目娱乐属性的优势突出。但是随着节目同质化加剧以及新媒体的发展带来的受众音视频媒介消费习惯的改变,婚恋类节目也面临收视率走低的现实。一些地面频道播出的以服务于大龄青年、定位于中青年观众的婚恋类节目却仅能在老年观众中产生收视效果。上星频道资源动员能力较强,其婚恋类节目的形式和内容时有创新,也能够轰动一时。与其他节目类型一样,婚恋类节目只有通过提供升级的服务和创新的审美享受,才能在直播收视市场收获观众价值,而且也能凭借优质内容资源,在时移收视市场获得收视回报。

您的需求将被转发到CSM的邮箱

  • 我是CSM的客户
  • 姓名:
  • 公司:
  • 职务:
  • 领域:
  • 所在城市:
  • 电子信箱:
  • 手机:
  • 需求信息:
  • 预计项目额度(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