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播音乐综艺发展背景
鉴于前些年部分电视节目在策划、制作、宣传过程中过分追求哗众取宠、吸引眼球,而淡化甚至歪曲身为电视媒介应有的价值取向,造成对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的不良影响,2011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俗称"限娱令",对上星频道播出节目的类型、数量、播出时间等进行管控指导,目的是追求电视市场节目类型的多样化、高品质、三观正确等,防止电视市场过度娱乐化、低俗化。这一政策实施后,规范了卫星频道的电视节目市场,国内的电视真人秀、季播综艺节目等进一步调整了创新、创优方向,也更加注重追求节目高品质、重视节目的社会价值,所以自2012年起,各大卫视频道和央视频道所推出的季播综艺节目,不论是引进类还是原创类,都在弘扬正确的三观、传递社会正能量、提高节目品质上大有作为,涌现出一批现象级的季播音乐综艺节目,并且生命力持久,比如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湖南卫视《我是歌手》,中央台三套《中国好歌曲》……这些节目收视一直保持高位也说明这些节目的市场地位和电视观众对节目的认可。
二、近年来季播音乐综艺发展梳理
图1 2011-2017年主要季播音乐综艺节目时间轴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在2011年之前,季播音乐类节目主要是素人选秀类,比如湖南卫视《快乐女声》《超级男声》等,主要是通过海选之后层层选拔,最后选出最优秀的签约唱片公司出道,相当于一场"造星运动",这种选秀节目从结果来看相当成功,比如通过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而出道的很多歌手,如张靓颖、李宇春、周笔畅、张杰等,现在已经在华语流行乐坛占据一席之地。2011年辽宁卫视的《激情唱响》算是比较早的引进国外版权的节目,它引进的是英国当时最成功的音乐选秀节目《X因素》的模式,由英国制作公司Fremantle Media派出原班核心创作团队空降中国与辽宁卫视联合打造,虽然名头很响,但是节目收视表现平平。
自2012年浙江卫视引进《中国好声音》开始,音乐类节目又掀起一阵浪潮,该节目的参赛者既有素人也有以音乐谋生的不成名歌手、音乐人等,因为节目的盲选赛制,使得节目的音乐专业性得到观众认可,而且节目宏大的制作、现场的顶级音乐设备和音乐团队、演唱中间的小短片以及导师之间的有趣互动都让观众眼前一亮。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的音乐节目,本质上仍然是升级版的"选秀造星"类型音乐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的高收视、高收入、好口碑给了电视制作者们信心,自2013年开始,各大强势的卫视频道纷纷引进或原创推出季播音乐综艺节目,并且都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中国电视市场开启了一轮长达几年的音乐节目火热风潮,为了追求差异化、创新性,各个节目在嘉宾、节目模式、赛制设置等多方面进行自主研发创新,几乎穷尽了音乐类节目可看性的各种可能。
2013年开始,以湖南卫视《我是歌手》为代表的的歌手竞演类节目成功地打入周五后黄金档的电视竞争市场。因为参加节目的主体是歌手,所以保证了节目的质量,而且这些歌手本身粉丝众多,也成为电视收视率的保证之一。
2014年作为央级媒体的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推出了一档完全原创的季播音乐综艺节目《中国好歌曲》,节目目的在于聚焦原创音乐作品,打造"明星歌曲",节目要求所有参赛曲目都是原创音乐节目,所以不同于之前音乐节目的焦点放在演唱者,这档节目焦点是音乐创作人、是歌曲本身。目前中国电视市场上许多高收视的综艺节目都是引进欧美、韩国的版权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之下,2014年底灿星制作宣布,已有25个国家购买了《中国好歌曲》的模式版权,这种自主研发的原创节目海外扬名,无疑是对中国电视制作水准提高、创新能力提升的有力证明。
2015年至2016年,季播音乐类综艺节目持续火热,之前火爆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中国好歌曲》等都在以一年一季的速度推出,且收视效果不减。2015年北京卫视推出了《音乐大师课》,参赛主体是儿童,这在中国的季播音乐综艺节目中是第一个,节目"去功利化"的主旨和正确的青少年儿童的教育理念一致,节目的社会价值得到广泛认可。江苏卫视《蒙面歌王》的蒙面演唱增添许多神秘气氛。到2016年带有强烈的娱乐色彩的推理、竞猜类节目形成了比较强大的气候,江苏卫视《蒙面唱将猜猜猜》和《看见你的声音》,浙江卫视《谁是大歌神》等,将音乐节目的综艺属性不断放大,添加了明星和素人混淆参赛模式,让节目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更强。当然值得一提的还有北京卫视推出的《跨界歌王》,它的参赛主体是各路明星,既然是明星当然是自带看点自带效果,甚至是自带粉丝来保证收视率。
2015年由于广电总局的宏观调控措施,综艺类节目的播出时间不再被局限在周末的晚间黄金时段,所以众多的电视台纷纷看中后黄金档的21:20-23:00时段,此时段的音乐真人秀节目数量明显增加。一些成功的歌唱类真人秀在持续制作发力,也有一些新的音乐类季播综艺节目加入市场争夺大赛。2016年达到了一个历史高潮,涌现出十几档可圈可点的季播音乐节目,而且这种音乐潮流仍在持续。这11档节目中,5档是原创节目,4档节目都是从韩国电视台引进,2档是电视台和电视制作公司联合制作。节目模式中竞技PK类占6位,悬疑推理类占3位,1档音乐互动类,1档音乐教育节目。
表1 2016年卫视主要音乐综艺节目播出概况(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二、近年热播季播音乐综艺收视概况
2016年是中国电视界音乐类综艺节目大爆发的一年,涌现出很多市场反响热烈的节目。2016年浙江卫视在《中国好声音》基础上创作的《中国新歌声》收视率达到3%,遥遥领先于其他各节目。《我是歌手》《蒙面唱将猜猜猜》《谁是大歌神》《中国好歌曲》《我想和你唱》《跨界歌王》等收视率都高于1%。
1、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
《中国好声音》是近些年来中国电视市场一档优质的音乐选秀节目,前四季模式引进自《The Voice of Holland》(荷兰之声),第5季进行全新原创,更名为《中国新歌声》。截止2016年,前5季节目收视率打破了电视综艺节目的"续集魔咒",收视率一直表现突出。
图2《中国好声音》第1-6季各期收视走势(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中国好声音》5季(第5季更名《中国新歌声》)平均收视率都高于3%,其中2015年第4季收视率最高,首播平均收视率为4.66%,第5季首播平均收视率3.02%,在5季中最低。《中国好声音》第1季单期收视率走势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趋势,尤其是从第5期至最后步步提升;第2季节目前3期收视率基本在2%的水平,从第4期开始连续9期都高于4%;第3季第1期收视率在4%,第4季节目第1期收视率5%,都属于高起点走势稳的发展趋势,第4季的收官之战总决赛更是取得了6.12%的收视率,创造了《中国好声音》单期收视率最高纪录(图2)。2017年《中国新歌声》于7月开播,收视率明显下滑,前6期单期收视率都低于3%,平均收视率2.33%。
2、中央电视台《中国好歌曲》
《中国好歌曲》由灿星制作的《中国好声音》团队原班人马打造,模式也是完全原创,而且不同于其他选秀类真人秀节目,这档节目的目的不在于打造"明星歌手",而是在于聚焦原创音乐作品,打造"明星歌曲"。节目要求所有参赛曲目都是原创音乐、鼓励音乐曲风的多元化和本土化,这是鼓励原创音乐、鼓励素人歌手的最好行动,霍尊的一首《卷珠帘》风靡大江南北也正说明了中国风的音乐备受观众青睐。
图3《中国好歌曲》第1-3季各期收视走势(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中国好歌曲》前3季单期收视率都稳定保持在1%以上,单季平均收视率分别是1.92%、1.39%和1.27%,三季收视率逐步下降。2014年第1季收视率逐期下降趋势较为明显,第2和第3季收视率走势平稳(图3)。
3、湖南卫视《我是歌手》
《我是歌手》是湖南卫视近几年推出的最成功的的音乐类季播综艺节目之一,节目从2013年到2017年以一年一季的形式推出(2017年更名为《歌手》),共播出5季,参赛选手都是乐坛取得一定成就的、观众都比较熟悉的歌手。5季歌王分别是羽泉、韩磊、韩红、李玟和林忆莲。版权购买自韩国MBC电视台推出的《我是歌手》。节目成功元素主要归结于以下几点:第一,选手不再是素人,而是已经成名的歌手,而且选手造型、风格多变,让观众保持新鲜感。第二,现场观众投票决定要淘汰哪一位歌手,每两期就要淘汰一位歌手,这种末位淘汰制本身就具有较大的竞争力和悬念看点。第三,每位歌手都配了经纪人,由湖南卫视的知名主持人组成经纪人团队,他们在比赛的间断时间里插科打诨,发挥主持特长,给节目锦上添花。第四,节目宣传推广到位,重视微博、微信、移动APP等上的节目宣传推广和预热,进行电视屏幕、手机屏幕甚至是电影院线的多屏联合推广。
图4《我是歌手》第1-5季各期收视走势(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我是歌手》前3季收视率逐年明显提升,第4季和第5季收视率有所下降。2015年第3季收视率最高,首播14期平均收视率2.69%,平均收视份额12.85%,累计有7247万人收看了第3季首播节目;2017年节目更名为《歌手》,平均收视率已有明显下降,14期首播节目平均收视率1.32%,市场份额8.95%,是五年来收视最低值。另外,节目第1季、第2季和第4季的首播平均收视率分别是1.38%、2.18%和1.79%(图4)。
4、北京卫视《跨界歌王》
《跨界歌王》是北京卫视推出的大型明星跨界音乐真人秀节目,旨在突破传统的娱乐边界类别,汇集众多影视、综艺娱乐领域的明星,让他们在音乐的舞台上展现鲜为人知的音乐才华。跨界设计是节目的创新看点,参赛明星都是重量级的比如刘涛、王凯、潘粤明、王祖蓝、小沈阳等,这些明星本身累积的庞大的粉丝群体,无疑也是收视率的最大保证。节目赛制设计上,每期晋级一名选手,晋级选手在之后的晋级赛中不再出现,直到半决赛才再次加入PK,下一期会由一名新的选手进行补位。一般的音乐选秀节目都是唱得越好就唱的越多,但是《跨界歌王》不同,它是唱得越好唱的越少。
图5《跨界歌王》第1-2季各期收视走势(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跨界歌王》第1季收视率单期走势稳步上升趋势,呈现良好的成长态势,首播平均收视率1.25%,收视份额4.4%。第2季整体收视水平比第1季有明显提高,第2季共播出11期,平均收视率1.49%,比第1季提高20%(图5)。
5、北京卫视《音乐大师课》
《音乐大师课》国内首档音乐教育节目,节目以6岁至13岁的儿童为主角,以音乐课堂和汇报演出的形式来抵抗音乐真人秀中泛滥的PK、竞赛、淘汰等形式,使得节目模式显得纯净、透明,仿佛回到学生校园上课。
图6《音乐大师课》第1-3季各期收视走势(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音乐大师课》的收视率相比其他火热的音乐真人秀节目较低,节目整体的收视率水平都低于1%,第1季首播收视率均值0.43%,第2季收视率均值有明显提升达到0.8%,第3季于2017年8月13日完结,共播出15期,平均收视率0.6%,比第2季有所回落但仍好于第1季(图6)。
6、江苏卫视《蒙面唱将猜猜猜》《看见你的声音》、浙江卫视《谁是大歌神》
江苏卫视《蒙面唱将猜猜猜》《看见你的声音》和浙江卫视《谁是大歌神》都是音乐悬疑竞猜类真人秀节目,悬疑推理是节目的看点,娱乐性大于其他音乐类型。
《蒙面歌王》版权引进自韩国MBC电视台,歌手唱歌时以面具蒙面,观众根据歌手的声音、演唱为依据投票,进行排名、晋级,每一期节目选出一个歌王,歌王直接晋级决赛,歌王的空位由新人补缺继续角逐,连续三期没有晋级的歌手直接淘汰。2016年节目更名《蒙面唱将猜猜猜》,更名后节目类型也变为音乐悬疑竞猜类真人秀,由江苏卫视和灿星制作联合打造。
《看见你的声音》原版权也是韩国综艺节目,演唱者是真假实力唱将混编出场,通过3个环节的展示,让明星嘉宾选出一位"实力唱将"在第4环节与自己同台合唱。节目的推理猜测环节,容易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产生一起推理的参与感,最终结果的揭晓如果嘉宾猜错,会有意料不到的搞笑效果。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比《看见你的声音》更早,在2015年爱奇艺推出了一档定位为"非大型、不靠谱、伪音乐"的纯网综艺节目,由谢娜主持,节目模式和环节设置与《看见你的声音》相似度极高,这档网络综艺节目已经播出3季。
《谁是大歌神》是引进韩国JTBC电视台的综艺节目《隐藏的歌神》推出的大型悬疑音乐推理节目,节目每期邀请一位大牌歌神与模仿者共同演绎经典歌曲,明星猜评团需要通过声音寻找哪位是真正的大歌神。
图7 三挡悬疑推理节目各期收视率走势及对比(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看见你的声音》和《蒙面唱将猜猜猜》都是在江苏卫视周末后黄金档播出,但前者是22:00开始,后者是21:10开始,《蒙面唱将猜猜猜》的收视率成绩更胜一筹。《蒙面唱将猜猜猜》从第1期至结束,呈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整季10期平均收视率1.37%,《看见你的声音》平均收视率0.74%。浙江卫视《谁是大歌神》11期平均收视率1.34%,第11期单期最高值为1.94%(图7)。这三档悬疑推理音乐综艺节目的观众构成比例非常相似:都是女性观众比例高于男性、25-54岁观众是观众主力、文化程度越高观众比例越高、个人月收入1200-3500元观众比例较高。
四、季播音乐综艺节目观众特征
发展至今,电视音乐市场的节目类型几乎涵盖素人选秀类、悬疑推理类、明星竞技PK类、游戏互动类、音乐教学类以及上述类型混搭组合而成的新类型,那么这些节目的观众特征有什么共同点和差异吗?选择近两年不同卫视频道的各类季播音乐综艺节目相对比,播出多于1季的选择最近的完整1季。
1、季播音乐综艺对女性观众的吸引力高于男性观众,25-54岁观众是节目收视主力
2016年71城市所有频道的观众构成中,男性(50.2%)比例略高于女性(49.8%),二者相差较小,而所选十档季播音乐节目都一致地表现为女性构成比例明显高于男性观众,说明音乐类季播综艺节目对女性观众的吸引力高于男性观众。相差最明显的是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女性比例比男性观众高29%;其次是北京卫视《跨界歌王》,女性观众比例比男性高22%;再就是北京卫视《音乐大师课》和江苏卫视《看见你的声音》都是女性比男性高18%。在性别比例上相差最小的节目是浙江卫视《谁是大歌神》,中央台三套《中国好歌曲》以及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女性比男性观众比例高7%左右(表2)。
从年龄段来看, 25-54岁青年、中老年观众是季播音乐节目的收视主力。除了中央台三套《中国好歌曲》之外,其他各档节目普遍的表现为25-34、35-44岁、45-54岁观众比例明显高于所有频道的平均水平。其中,《我是歌手》25-34岁观众比例比所有频道平均水平高113%,《中国好声音》25-34岁观众比例比所有频道平均水平高69%。《中国好歌曲》25-34岁观众的比例比所有频道平均水平低6%。《中国好歌曲》和《中国之星梦之声》观众中55-64岁观众构成明显高于所有频道平均水平。此外,对14岁以下儿童观众吸引力最强的是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和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音乐大师课》虽然演唱者都是儿童,属于对儿童的音乐教学节目,但是观众构成中,14岁以下儿童的比例大幅低于《我是歌手》和《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观众构成中15-24岁青少年观众比例也远远领先于其他各档节目。
表2十档节目观众性别及年龄构成对比(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高中以上学历观众是音乐季播节目的收视主力,喜爱程度随受教育程度提高而提升
十档音乐类节目的观众普遍的表现为观众受教育程度越高比例越高。初中及以下学历的观众在音乐类季播节目的比例普遍低于所有频道的水平,学历在高中、大学及以上的观众比例明显高于所有频道平均水平。
通过对比10档节目观众集中度发现,《中国之星梦之声》、《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蒙面唱将》和《跨界歌王》等都是观众的学历越高集中度越高,说明季播音乐类综艺节目表现出吸引高学历观众的一致性。但是《中国好歌曲》和《为你而歌》表现与众不同,这两档节目都是吸引中等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普通大众收看能力较强(表3)。
表3 十档节目观众学历构成对比(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3、初级公务员/雇员和离退休无业人员是音乐季播综艺的主要观众,干部/管理人员对其喜爱程度最高
各档音乐季播节目普遍受到干部/管理人员的喜欢,其中《我是歌手》对干部/管理人员吸引力最突出;这10档音乐类节目中,最受初级公务员/雇员欢迎的节目是《中国之星梦之声》;工人观众最喜欢《谁是大歌神》;学生观众最喜欢《我是歌手》,这也与播出平台湖南卫视忠实观众基本都是青少年学生群体有关。而中央台三套的《中国好歌曲》在干部/管理人员这里受欢迎程度一般也与播出时间段有关系,《中国好歌曲》是这10档节目里唯一一档晚间黄金档19:30播出的节目,其他节目都是后黄金档21:10前后甚至22:00档播出。
表4 十档节目观众职业构成对比(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4、2016年较典型的6档节目观众集中度各有不同
图8 6档节目观众集中度对比(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干部/管理人员的集中度在各节目上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都明显高于其他职业分类,在所对比的6档节目中,除了《中国好歌曲》之外,多数节目受到干部/管理人员的喜爱。《我是歌手》整体来讲大学以上学历、干部/管理人员、个人月收入较高的观众集中度明显高于其他分类观众,说明该节目更受高学历、高收入、高社会职位的"高端观众"的喜爱。与其他节目相比,年轻观众、学生的集中度明显较高,说明《我是歌手》受到年轻人和学生群体的喜欢。《中国好歌曲》节目对不同年龄观众的吸引力上表现出了独特性,65岁及以上观众的集中度高达214%,而且随着年龄降低,集中度也逐渐下降,说明年龄越大越喜欢看该节目。需要指出的是卫视频道播出的季播综艺节目一般都放在电视剧播出之后的后黄金档,也就是21:00以后播出,而央视综艺频道的《中国好歌曲》是周日的黄金档19:30时段播出,21:00左右结束,与卫视的综艺类节目实行时段差异化的编排播出策略,这也是该节目观众特征与其他节目差异较大的原因之一。《中国新歌声》对各分类人群的吸引力则相对比较均衡,说明节目相比其他节目在"老少皆宜"、"全家共赏"上做得更好。《音乐大师课》虽然是唯一一档14岁以下小朋友重度参与的音乐教育节目,但是节目对4-14岁、15-24岁观众以及学生群体的吸引力却几乎最低。
五、季播音乐综艺成功原因
2012年以来,中国电视市场上季播音乐综艺的持续壮大,说明中国电视观众对音乐节目的消费需求仍然很旺盛,也说明了这些节目的成功。那么这些节目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下文是笔者对季播音乐综艺节目"叫好又叫座"的原因思考。
1、尊重音乐,保持音乐的专业性
最先做到这一点的,当然首推《中国好声音》,节目的创意核心是盲选,导师背对选手,于是选手打动导师的唯一手段就是她的声音、演唱本身,这也就规避了综艺节目"看脸"行事的一贯做法,让观众觉得这档节目是认真地做专业的音乐节目。同时节目传递出一种"平等、公正"的价值导向,无关选手的背景、身材、长相,只以声音取人,改变了大家普遍认同的电视节目"以貌取人"的做法,给大家代入的被公平对待的心理感受。再就是《我是歌手》、《跨界歌王》等,早已成名的歌手参赛本身就是对音乐专业性的保证。而《中国好歌曲》对原创音乐的推崇,给参赛者们一个公平展示才华的场所,限时创作环节,更是让观众直观看到他们对音乐的认真。尊重音乐本身,追求音乐的专业水准,无疑是音乐类节目的根本。
2、节目模式不断成熟,持续创新保持新鲜感
与前些年季播音乐综艺以引进类占据主体不同,近年来原创类节目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视荧屏上,中国电视节目制作水平、创新水平不断提升。比如《中国好歌曲》的模式版权卖到25个国家,《音乐大师课》好评连连。再就是同一个节目内部也在尝试创新,比如《中国好声音》在第2季的时候,尝试增添了导师之间抢学员的设置,增加了导师互动和节目的竞争性、趣味性。第4季的时候增加了幕帘元素,这个导师的背对转椅一起被称为"双盲眼模式"。第5季的时候节目不再引进,而是借鉴其元素进行原创,把转椅改为幕帘和战车等。《跨界歌王》在音乐节目里大胆玩跨界,突破综艺节目的娱乐边界,让影视明星、体坛名将、著名主持人等非专业歌手的明星们参与歌王争夺,充满悬念和惊喜。而且节目舞台设置很有特色,表演过程中的舞台升降机使得舞台的立体感被放大,减少了舞台表演的单调性,歌者的气势和自信也得到充分展示。
3、制播分离的商业模式有利于节目生产的专业化和市场化
电视市场的制播分离指的是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者独立制片公司来制作,电视台只作为播出平台。目前已经被成熟运作的制播分离方式主要有购买、委托制作、联合制作等。购买模式相对来讲比较简单粗暴,一般是社会节目制作公司独立投资制作节目,电视台向其购买,双方关系相对简单,属于买卖交易关系。委托制作是电视台参与投资和节目选题的甄选,然后委托给节目制作公司来进行节目的制作录制等,最后版权归电视台独享或者双方共有,目前委托制作的节目以电视剧、综艺、音乐、生活服务类节目居多。中央电视台的制播分离改革主要以此方式为主,央视下属的多家制作公司是其委托制作节目的主要力量。联合制作是目前许多电视台喜欢采用的模式,电视台把握节目策划主导权以及播出前的终审决定权,在制作链条中实施资源和各种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吸纳社会融资共同参与生产,有效地让电视台规避了资金风险。
在季播音乐节目中,制播分离最成功的的是《中国好声音》,采取的是制作方与电视台"共同出资、共有版权、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运作模式。它将制播分离进行了细致的分解,并取得巨大成功。许多研究者认为,《中国好声音》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档真正意义的制播分离节目,节目由灿星公司独立制作,但是是双方共同出资,另外,节目中的导师及学员都参与节目产生的利益共享,比如共享灿星与中国移动合作所获得的彩铃收入。这种新式的制播分离尝试是成功的,这也反映出好的制播分离的模式,有利于电视节目生产的专业化和市场化。
4、导师团队、参赛歌手、明星阵容强大,专业性强,可看性高
《中国好声音》每一季都签约了非常强大的导师团队,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汪峰、张惠妹、齐秦、周杰伦、陈奕迅等都是当代华语乐坛的巨星,都有各自的庞大的歌迷群体,可以说在全中国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导师队伍本身就成功的吸引了观众的眼球。除了好声音选手的精彩演唱,各大导师兴起之时也不吝现场即兴表演、即兴教学,每一季开场和最后总决赛还有精彩献唱,这些都是保证收视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我是歌手》的歌手阵容如果一一罗列,基本囊括了大半个华语乐坛实力唱将。《跨界歌王》则汇集了大量的影视、综艺甚至体育明星,刘涛、王凯、潘粤明、郭涛、姚晨、陈建斌、姜山、王珞丹、陈赫、王祖蓝、周冬雨、张继科等,在2017年参赛者谢娜使出大招,和老公张杰同台献唱,加上娱乐八卦炒作的二人有婚变的传闻背景,使得节目热度奇高。这些音乐影视明星的活跃,是节目的质量和电视收视率的双重保障。
5、新媒体环境与电视节目相融合,各种新媒体与电视互利共赢
当下新媒体类型主要包括网络新媒体、手机新媒体以及新型智能电视,它们使得传播进一步小众化、分众化,甚至实现了一对一的信息传播,而且突破了传统媒体受制于版面或播出时间的限制,让节目传播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实现了信息传播的海量和非同步。具体来说,新媒体的发展丰富了节目的播出渠道和宣传推广渠道,让节目和观众的互动方式多元化、互动频率常态化;新媒体也让电视节目的盈利方式多渠道化。随着科技进步,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音乐节目的观众参与模式一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进步。从最初的的短信投票,到网络海选,再到微博合作进行宣传推广,新媒体与季播音乐节目一直是互赢互利的交互关系,而且近两年新媒体上短视频比较火爆,音乐节目因为歌曲的时长有限,所以有先天的优势被做成短视频,在各类新媒体上广为传播。
当前电视市场上季播音乐类节目的火爆似乎已经到达顶峰,繁荣会继续还是会逐步衰落充满变数,节目模式的老化,观众的审美疲劳,创新能力跟不上市场的要求等问题会是大家共同要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翔:《音乐大师课:少儿音乐电视真人秀的新范本》,《中国电视》,2016年第8期。
2、徐立军:《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16》,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6年7月第1版。
3、李翔:《电视真人秀体验式传播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第1版。
4、郑楷、胡慧:《2016年音乐类综艺节目模式哪家强?》,《视听界》,2017年1月刊。
5、《2004-2016主流音乐类综艺节目报告》http://www.jiemian.com/article/639955.html
6、《中国音乐竞赛类节目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https://wenku.baidu.com/view/90453b57c281e53a5802ff5a.html
7、张悦:《专家解析:音乐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与新趋势》,中国艺术报,2016年11月23日。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3 CSM Media Research 京ICP备05047992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133号 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