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研究洞察

CBA"姚元年"初见成效
作者:马瑞

   2017年7月20日,CBA公司召开董事会,姚明当选新任CBA公司的董事长。至此,篮协牵头的CBA公司与姚老板牵头的中职联公司之间漫长的拉锯战终于落幕。现在,成立不到四个月的CBA公司交出了第一份"季报",从结果来看,姚董事长做到了收视和收入的双丰收。
   一、收视
   新的赛季CBA采用了全新的赛程安排。往年的比赛都集中在每周的三个比赛日即周三、周五和周日, 本赛季CBA将比赛更平均的分配到了六个周天。其中周四作为"新媒体独播日"(不会在央视转播)安排了53场比赛, 足见CBA对拓展新媒体渠道的诚意(表1)。
  

表1 CBA历年各周天常规赛场数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新赛制在收视率方面收效显著。10月28日开赛以来,截至11月8日,CBA进行了五轮比赛,中央台五套直播了其中的7场,35城市平均收视率为0.5%。除周日略有下滑外,各周天的收视率与去年同时段相比都有大幅上涨。
  

图1 2017-2018赛季CBA前五轮中央台五套直播收视与去年同时段(2016年10月28日-2016年11月8日 19:30-21:30)收视对比(35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地方频道的表现同样有惊喜。2017-2018赛季共有17个地方频道直播了CBA的前五轮比赛,大部分收视率都比上赛季前五轮的收视率有所增长。其中山东体育频道平均收视率凭借丁彦雨航的NBA级别表现暴涨373%。广东体育频道平均收视率为180万人,同比增长77%。北京体育频道和北京新闻频道或许受到马布里转会和孙悦缺阵的影响,收视下滑幅度较大(图3)。
  

图2 2017-2018赛季CBA前五轮各地方频道直播收视率(000)与上赛季前五轮同比变化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二、收入
   姚明带来的中国人寿以据传每年3.5亿的价格成为了CBA历史上首个"官方主赞助商",再加上以5年10亿续约的官方战略合作伙伴李宁,以及其它16家赞助商,新生的CBA公司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签下了18家赞助商,赞助收入为历年最高。
   有来必有往,5年前砸下20亿的李宁和如今3年10亿的中国人寿带来的都是真金白银的支票,CBA给赞助商的回馈也同样价值不菲。这故事要从13年前说起。
   2004年11月,离开了IMG后连年亏损的篮管中心迎来了"雪中送炭"的安踏,结束了CBA球衣"百家争鸣"的时代,同时也开启了双方长达8年的合作。在这八年中,安踏的营业额几乎呈直线上升。2011年安踏以89亿的营业额追平李宁,随后在2012年成功反超,而在一切刚刚开始的2004年,李宁的营业额是19亿,是安踏同年营业额(3亿)的6倍。和营业额一同飙升的还有安踏的毛利率,从2004年的14%直线增长到2008年的40%,从财务数据的角度来看,安踏在赞助CBA的八年间已经成功的站稳了脚跟,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图3 2004年以来李宁与安踏的营业额与利润走势
 
   (单位:亿)
   数据来源:同花顺港股财报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李宁会在2012年安踏的合同到期时立刻给出了5年20亿的天价合约。但CBA真的值那么多钱么?这道主观题的答案见仁见智。微观经济学告诉我们,供求关系是价格的决定因素。当是时,李宁的主体市场只有中国,而国内的体育市场足篮两大球各占半壁江山,足球和NBA又几乎全部被耐克和阿迪达斯垄断,更糟糕的是奥运会国家队已经在09年被自己扔给了安踏,这时CBA可以说是李宁在国内能拿到的最具影响力的IP。同年,同样的逻辑,李宁用1亿美元+股权奖励的天文数字再上头条,跟已经31岁的韦德签了10年的合同,这场面简直就像春运时没抢到票的人到处找黄牛加价买票一样。
   高昂的费用也带来了超高的权益。2012-2013赛季李宁在大陆CBA电视转播中得到的曝光时长是上赛季安踏的3倍。2016-2017赛季曝光时长达到峰值的同时,李宁也终于走出了2012年巨亏20亿的阴影,实现了6.43亿的盈利(图4)。
  

图4 CBA各赛季赞助商曝光时长(小时)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创下新高的赞助收入,强劲的收视表现,CBA的"姚元年"在万众瞩目之下迎来了开门红。面对改革的重重阻碍,CBA"伪职业化"的积习深重,以及电竞等新兴产业带来的冲击,头角峥嵘的CBA公司是否真的会像姚明期望的那样将CBA联赛打造成"百年老店",让我们一起见证。
  

您的需求将被转发到CSM的邮箱

  • 我是CSM的客户
  • 姓名:
  • 公司:
  • 职务:
  • 领域:
  • 所在城市:
  • 电子信箱:
  • 手机:
  • 需求信息:
  • 预计项目额度(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