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研究洞察

2017年新闻节目收视回顾
作者:娜布琪

  2017年,诸多"大日子"、"大场面"引人关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行,金砖国家领导人完成第九次会晤,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朱日和大阅兵隆重举行,香港也迎来回归20周年,还有中共十九大顺利召开。这些重大新闻事件引发全球关注,而伴随着这些重大事件的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也充满了变化和亮点。本文根据CSM媒介研究2017年在全国120个城市的收视调查数据,对全国新闻节目的播出与收视情况做简要回顾与分析,解读新闻节目的收视特征,探究观众对于新闻节目的收视习惯与偏好。
   一、 新闻节目整体收播状况
   1、 观众人均收看电视时长比2016年减少13分钟,新闻节目收看时长减少1分钟

  自2011年以来,只有2012年观众人均收看电视的时长高于2011年,之后逐年递减,2017年人均收看电视139分钟,比2016年减少了13分钟,同比下降比例达到8.55%,是近年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受到收视大环境影响,新闻类节目的收视也有所下降,2017年人均收视18分钟,比2016年少了1分钟。 (图1)

  

图 1 2011-2017年所有节目及新闻节目人均收视时长(历年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新闻节目的资源使用效率小幅提升

   从资源利用效率来看,2017年新闻节目的播出比重略有减少,但收视比重有所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是达到自2012年以来的最高值。经过连续5年的下滑,2017年新闻节目的资源利用效率终于维持住了2016年的提升趋势,且高于2016年的增幅。
   与其他节目类型比较,新闻类节目的播出比重少于电视剧和生活服务类节目,而获得的收视比重仅次于电视剧,但由于电视剧类节目的播出时长远远超过新闻类节目,因此新闻类节目明显高于电视剧类节目资源利用效率(表1-2)。
  

  

表1 2011-2017年新闻节目的收播比重及资源使用效率(历年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表2 2015-2017年主要节目类型收播比重(历年所有调查城市)


  

  3、多数城市晚间新闻节目收视比重上升
   观察新闻节目在35个中心城市 晚间17:00-24:00的收播情况,新闻节目的整体播出量比较稳定,绝大部分城市都保持在14%-16%之间,其中深圳、海口和哈尔滨晚间新闻节目播出比重超过16%。从收视比重来看, 8个城市新闻节目的收视比重都达到20%以上,其中杭州、西安、合肥和长沙地区的比重超过了23%。超过15%的城市数量更是达到了30个,足以说明新闻节目在晚间收视中的重要性。与2016年相比,20个城市的收视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北京和郑州地区提升幅度超过了10%,其次是厦门和沈阳地区,提升幅度也达到了9%以上(图2)。

  

图 2 2016-2017年各城市晚间新闻节目的收视比重(17:00-24:00)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4、新闻节目全年收视呈现下滑趋势,重大事件期间收视表现突出

   从2017年新闻节目全年收视走势来看看,整体呈现出高开低走的趋势,年初的平均人均收视时长都维持在19分钟左右,但两会之后开始逐渐下滑,年底的最后几周只有15分钟左右。与2016年相比,全年大部分时期收视都略逊一筹,只有4周的数值略高于2016年,其中3周为"十九大"等特殊事件带来的收视量,年初的第7周则是因为2016年春节期间新闻节目收视量常态下跌导致的。

   新闻节目的播出和收视受重大新闻事件的影响较为突出,2017年主要的4次收视凸起分别对应了4件比较重要的新闻大事:3月3号"两会"召开,第10周的收视时长上升到20.1分钟,是全年最高值;5月14日,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当天人均收视时长高达31分钟,比前一周提升了2.9分钟,有力带动了所在的第31周收视;10月18日-24日,"党的十九大"召开,两周平均收视分钟数都超过了19分钟,18日开幕以及2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当天的人均收视时长均达到32分钟,成为全年新闻节目收视水平最高的两天。
   与以往一样,观众在春节期间对于新闻节目的关注较少,期间人均收视时长明显下降(图3)。

 

  

图 3 2016与2017全年新闻节目人均日收视时长分周走势(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5、新闻节目集中在晚间18:00-22:00时段,峰值收视低于去年同时段

   从分钟走势来看,新闻节目最主要的收视时段集中在晚间18:00-22:00时段,该时段的收视总量达到10.14分钟,占到了全天收视总量的59%,全天收视最高峰为中央一套"新闻联播"开播时段,19:00的人均收视分钟数达到了2.93,低于2016年的3.45。除晚间收视黄金段外,中午12:00左右以及早晨6:00也有两处收视高峰。和2016年相比,早间新闻节目的收视高峰有所提前,07:00-08:00时段收视略有下降,中午的收视总量变化不大,晚间18:30地方新闻播出时段的收视明显下滑,低于2016年(图4)

  

图 4 2016-2017年新闻节目全天不同时段收视情况(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新闻节目依据播出的主要内容又可分为综合新闻、新闻评述以及新闻/时事其它类节目,从播出情况来看,以《新闻联播》为代表的综合新闻播出量最大,集中在早、中、晚以及22:00以后的后晚间黄金段时间,尤其以19:00播出量为最多,其次是早晨06:00-07:00时段。新闻/时事其它类节目以民生新闻、各类新闻会议为主,主要播出时段与综合新闻相似,但白天的播出量要明显高于综合新闻,尤其是中午前后的时段,傍晚17:00-18:30时段是地方新闻全天播出量最为集中的时段。新闻评述类的节目播出量最少,均匀分布在一天中的各个时段,相对均衡(图5)。
  

图 5 2017年各类新闻节目全天不同时段播出情况(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不同类型新闻节目的收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观众对新闻节目的需求特征。早晨和傍晚时段是本地新闻的收视高峰段,而中午和晚间19:00左右综合新闻的需求量增加,新闻评述类节目的收视量主要集中在晚间20:00之后(图6)。

  

图 6 2017年各类新闻节目全天不同时段收视情况(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6、综合新闻收播占比过半,新闻评述节目收视比重提升

   从不同类型新闻节目的播出情况看,综合新闻的播出比重在2017年首次超过一半,达到51.2%;新闻评述类播出比重逐年减少,在2017年的比重只有6.9%;新闻/时事其它类的节目在2017年播出比重也比2016年减少了5.2个百分点。
   从收视情况看,综合新闻维持了多年来的收视比重,仍然拥有过半的比例,但和去年相比略有下降;新闻评述类节目以6.9%的播出量获得了22.8%的收视比重,资源使用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类新闻节目;新闻/时事其它节目的收视比重低于前两年,有所下滑(图7)。

  

图 7 2013-2017年各类型新闻节目播出及收视比重(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二、 新闻节目市场竞争格局
   1、 中央级频道收视份额居首,连续两年提升
   2017年全国电视新闻节目收视市场中,中央级频道依然占有重要位置,连续5年收视份额都达到三分之一以上,2015年以来收视份额持续上涨,2017年的收视份额达到44.4%,比2016年高出3.7个百分点。2017年新闻节目在省级上星频道的收视份额与前一年基本持平,占有16.21%的份额。2017年新闻节目在地面频道出现明显的下滑态势,不论是省级地面频道还是市级频道,收视份额都低于2016年。

  

图 8 2013-2017年新闻节目在各级频道的收视份额(历年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中央级频道的新闻评述类节目较受欢迎,地面频道民生新闻占优势


   中央级频道在综合新闻,尤其是新闻评述类节目上的优势显著,作为中央级别的频道,其是重大新闻的首发平台,专业、权威、可信度高,每当有大事件发生的时候,观众的首选还是中央台的新闻转播,其新闻评述类节目也因其分析和观点多来自知名专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而受到观众的青睐,获得新闻评述类节目近三分之二的收视份额(收视份额63.2%)。地面频道主打民生类新闻,贴近百姓生活,以民生新闻为主的"新闻/时事其它"的收视分布中,省级地面频道和市级频道合力获得62.6%的份额,具有一定的优势。

  和2016年对比,2017年中央级频道的各类型新闻节目收视份额都有增长,尤其是新闻/时事其它类节目增长幅度较大;省卫视频道各新闻节目类型两年的收视份额相近,变化不大;省级地面频道的民生新闻收视份额有明显下滑,从42%下降到37.2%,综合新闻也略有下滑;市级频道各类新闻节目都有小幅下降,但幅度较小(图9)。

  

图 9 2016、2017年各级频道在不同类型新闻节目中收视的份额(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三、 新闻节目观众特征
   新闻节目的观众中男性居多,近两年比例都在54%以上,性别特征较为稳定,变化较小。45岁以上年龄段的观众占到近70%的比例,占比高于2016年,尤其是55岁以上的观众,自2012年以来都保持稳步增长,而35-44岁的年轻群体却逐年下滑,2017年15-34岁青少年的比例有明显下降。从受教育程度的角度看,初高中学历观众占主体,但大学及以上高教育程度的观众比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虽然2017年这一趋势有所放缓,但还是可以看出高学历观众对新闻节目的关注程度在增加(图10)。

  图 10 2012-2017年新闻类节目观众构成(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针对不同类型的新闻节目来讲,观众的喜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男性观众更加偏爱"综合新闻"和"新闻评述"两类节目,而女性观众则更多地收看以民生新闻为主的"新闻/时事其它"类节目;55岁以上观众在"综合新闻"节目中所占的比例高于其他两类节目,25-34岁的年轻观众更倾向于收看"新闻评述";高中以上教育程度观众更多收看"综合新闻"(图11)。

  

图 11 2017年各类型新闻节目观众构成(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四、 新闻重大事件的收视表现
   重大新闻事件对新闻节目的收视会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2017年,3月全国"两会"的召开,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举行,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的厦门会晤、10月十九大顺利召开及建军90周年阅兵庆典,都受到国内和国际的诸多关注。

  1、"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5月14日-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这是"一带一路"框架下最高规格的国际会议,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国首倡、中国主办的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多边外交活动,受到多方关注。这次论坛报道,央视着力打造新媒体产品,央视新闻移动网以48小时不间断的连续直播,对论坛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报道。央视网以"同奏合作共赢新乐章"为主题,开设丝路聚焦、丝路视频、丝路观察、丝路解码等板块,生动讲述"一带一路"倡仪发展历程和互利合作成果。
   在电视端,中央台综合频道、中央台新闻频道和中央台四套并机直播,同时有30多家省级卫视共同转播了此次论坛的相关报道。5月14日论坛开幕式时段(08:00-10:09),中央台频道在所有调查城市的平均收视率为1.35%,市场份额为18.17%,与之前一周(20170507周)对比,收视上升幅度分别达到80%和75%,观众规模和观众忠实度也有明显提升。当天新闻联播时段(19:00-19:45)观众忠实度达到60%,比上一周同时段高出10%(图12)。

  

图 12 2017年5月14日 "一带一路"开幕日中央台频道收视走势(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建军90周年阅兵庆典
   201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也是八一南昌起义90周年。2017年7月30日上午9时,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以庆祝建军节为主题的盛大阅兵,是野战化、实战化的沙场点兵,是人民军队整体性、革命性变革后的全新亮相。7月30日上午,中央台一套、中央台七套和中央台新闻频道于8:57到10:14并机直播了该项活动,同时,还有33家上星频道以及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对该项活动进行了转播。
   从整体收视表现来看,全国约有11.1%的观众收看了"阅兵"直播节目;中央电视台是中国重要的新闻舆论机构,收看阅兵直播的观众中,有55%的观众选择了央视频道收看,而且有高达65.4%的观众全程收看了央视的阅兵节目,平均每人观看时长达到50分钟,换台率仅为1.1次(表3)。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作为唯一一家参与转播此次阅兵的地面频道,在北京地区受到更多的关注,收看北京新闻频道转播的阅兵仪式的观众有88.6%观看全程没有换台,人均收看68分钟。

  

表3 直播建军90周年阅兵庆典节目频道收视情况(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从观看阅兵庆典的观众构成情况来看,与对比周相比,阅兵时段男性观众占比更高;25-55岁年龄段的观众比例增多,高中和大学以上学历观众收看比例显著升高,各类观众新闻类节目收视量更加均衡(图13)。
  

图 13 建军90周年阅兵庆典时段观众特征(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3、党的"十九大"开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上午9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在随后的一周多,中国进入"十九大时间",北京成为全球舆论的强磁场,也成为全球媒体的竞技场,受到普遍关注,国内多家企事业单位和公司甚至组织员工集体收看,通过电视、网络、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渠道,第一时间收听收看大会盛况,学习领会会议精神。
   "十九大"播出期间,中央电视台全程现场直播,全国各省级电视台也都同时进行转播,至25日"十九大"结束,仅开闭幕式和中外记者招待会这3个时段就有累计8600万观众收看。从2017年10月分天收视走势可以看出,在"十九大"期间,收视最为突出的就是开幕式、闭幕式和中外记者见面会,在开幕式当天,观众人均收视时长达到32.1分钟,比头一天增加了14.2分钟,增长幅度为79%,闭幕式观众的关注度再度提升,25日上午,党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新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与采访十九大的中外记者见面,观众收视再一次达到峰值(图14)。
   开幕式时段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1.2%,全国观众中有19.46%的人收看了开幕式,25日中外记者见面会,有37.1%的观众全程收看了节目,该时段平均收视率达到5.29%(表4)。

  

图14 "十九大"期间分天收视走势(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表4 "十九大"开闭幕式及记者见面会收视情况(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结语
   2017年,全国电视市场整体收视时间仍然在持续下跌,电视新闻节目在大环境影响下也有小幅下滑,但节目的资源使用效率却有一定的上浮,多数中心城市晚间新闻节目收视比重提升。综合新闻占新闻节目收视的主体,新闻评述节目的播出比重略有下降,但收视比重却有所上升,中央级频道的新闻评述类节目比较受观众欢迎。全年来看,新闻类节目的收视呈现高开低走的趋势,但重大事件仍旧会提升新闻节目的收视,"两会"、"一带一路"、"朱日和阅兵"、"十九大"等重大事件成为受众关注之重。在新媒体的各式冲击下,电视新闻仍然是受众不可或缺的主要新闻来源,挑战即机遇,如何捍卫传统电视在百姓生活中的地位仍然是一大课题。
  

您的需求将被转发到CSM的邮箱

  • 我是CSM的客户
  • 姓名:
  • 公司:
  • 职务:
  • 领域:
  • 所在城市:
  • 电子信箱:
  • 手机:
  • 需求信息:
  • 预计项目额度(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