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研究洞察

2017年晚间新节目观察
作者: 周欣欣

   2017年,电视节目创新继续在融合传播的时空中理性向前。一方面,媒体的融合发展为电视节目创新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创意和推动力,另一方面节目创新也成为媒体融合的切实落脚点,各级频道纷纷运用自身的资源在内容创新、样态创新、技术创新等领域探索前进。本文基于CSM媒介研究收视调查数据,对中央级频道、省级卫视和71个城市 的地面频道在晚间17:00-24:00时段新节目 的播出与收视状况进行梳理与分析,以期对2017年全年新节目的发展状况做一总结和回顾。

   一、新节目播出概况

   1、 常态新节目占比持续下滑,非节庆性非常态节目创新集中

   2017年晚间时段,在71城市电视市场中,各级电视频道共播出新节目4000余档。其中,进入频道日常播出序列的常态新节目近600档,占新节目总量的14%;总体数量较2016年减少了110余档,在所有新节目中所占比例较2016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呈继续下滑之势。以形式多样的评选/颁奖/典礼、节庆/假期特别节目、电视比赛/活动等为主体的非常态新节目则占到新节目总量的86%,其中非节庆性的庆典/颁奖/晚会类节目创新最为集中,在非常态新节目中的占比达到29%(图1)。

 

图1 2017年常态新节目与非常态新节目的数量分布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 常态节目创新集中于开年和暑期,非常态新节目在节庆期间放量增长

   长期以来,顺应观众收视习惯的变化及流动特点,电视节目创新逐渐形成了特有的季节性规律。象征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开年时节及大量年轻收视群体回流传统收视的暑期,成为常态电视节目创新的高峰节点,同时在重大传统节庆时期,非常态节目创新量倍增。2017年,这种节目创新的时期性规律依然显现(图2),1月和7月成为全年常态节目创新最为集中的两个月,各级频道推出的常态新节目数量分别达到108档和63档,远高于其他月份。同时集结了元旦、春节的1月和国庆中秋交相辉映的10月,电视节目创新市场中非常态新节目则大量涌现,在电视媒体上形成团圆欢庆的氛围。

  

图2 2017年各月新节目播出数量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3、 常态节目创新更集中于省级频道,地面频道非常态节目创新量逾八成

   在各级电视媒体顺应市场竞争变化及自身资源运营规律的背景下,常态、非常态节目创新结构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总体来看,常态节目的创新更加集中于资源能力和频道数量都相对具有优势的省级平台,其中占据资源优势的省级卫视以较少的频道数量贡献了四分之一的常态新节目,数量众多的省级地面频道常态节目的创新占比也接近四成。而非常态节目的创新则主要集中于数量极其庞大的地面频道,省、市两级地面频道每年投入大量资源以非常态节目履行媒体的娱乐、宣传、教育等功能,非常态节目的创新占比合计超过八成。中央级频道限于频道数量有限,在常态和非常态新节目总量中所占比例均较小,在5%左右(图3)。

  

图3 2017年常态新节目与非常态新节目在各级频道的分布比例(%)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4、 节目创新集中于综艺、专题和青少三大领域,生活服务节目在市级地面频道更受倚重

   从节目创新总量来看,综艺、专题和青少类节目依然是2017年电视节目创新最为集中的三大领域,其中综艺节目更是以绝对的领先优势成为电视节目创新的最热点类型,其在常态新节目中占比达到32%,在非常态新节目中占比达41%。专题和青少节目近年来在电视节目去娱乐化政策导向之下也迎来新的发展,成为综艺节目之外的热点创新领域。生活服务类节目,由于其特殊的服务性、贴近性,在常态新节目中的数量占比甚至超越专题和青少节目,成为仅次于综艺节目的第二大创新类型(图4)。

  

图4 2017年新节目类型分布比例(%)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从各类节目创新在不同级别频道的分布来看,作为电视节目创新的第一大节目类型,综艺节目在省级卫视更受倚重。2017年,综艺节目在省级卫视常态和非常态新节目中的占比都在五成以上。对于多个专业频道均衡发展的中央级频道而言,电视节目创新的集中度有所降低,创新节目类型也更趋多元化,综艺节目之外,专题节目在常态新节目中的占比高达28%。省级和市级地面频道,综艺节目以外,在生活服务、专题和青少等节目类型的创新中也可圈可点,市级地面频道常态新节目中生活服务节目的占比高达30%,省、市级地面频道常态新节目中青少节目的占比也超过10%(表1)。

  

表1 2017年各级频道常态新节目、非常态新节目的类型分布比例(%)

注:省级地面频道包括直辖市地面频道。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5、 近三成常态新节目在21:00-22:00推出,六成新节目时长在20-50分钟间

   根据CSM媒介研究近年来对新节目播出规律的持续追踪,各级电视频道推出的常态新节目有向后黄金时段不断集中的趋势,其中21:00-22:00之间开播的新节目数量占比最高。2013年所有频道中开始时间在21:00-22:00之间的常态新节目数量占比为23.0%,2014年这一数值上升至25.0%;2015年以来,在广电新政的影响下,新节目向这一时段集中的趋势稳定,开播于21:00-22:00之间的新节目占比基本保持在29%左右(2015年29.9%,2016年29.1%,2017年28.8%)。

   在各级频道中,省级卫视常态新节目向后黄金时段集中的趋势最为明显,21:00-22:00开播的常态新节目比例达到60.8%。中央级频道常态节目创新集中于19:00-22:00三个小时之内,其19:00-20:00之间开播的新节目占比接近四成。省、市地面频道在常态新节目播出的时间安排上较上星频道更为均衡,除了17:00-19:00的常规民生新闻时段节目创新稳定外,20:00-22:00时段常态新节目推出也较为集中(表2)。

  

表2 2017年各级频道常态新节目播出时段分布(数量比例%)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从各级频道常态新节目的播出时长分布来看,时长在20-50分钟之间的节目数量最多,占所有常态新节目总量的六成以上。时长在50-90分钟的新节目所占比重也逾三成,时长超过90分钟的节目仅占总量的不足5%(图5)。

  

图5 2017年常态新节目时长分布比例(%)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二、常态新节目收视概况

   1、 上星频道高收视新节目占比下降,高收视常态新节目向头部卫视集中

   尽管近年来各级频道电视节目创新都朝着更为理性的方向发展,常态节目创新数量回落,但在传统媒体市场整体竞争力难免颓势的大背景下,常态新节目的吸睛能力也并不乐观。综观2017年晚间时段上星频道常态新节目的平均收视水平,高收视新节目占比较前三年进一步下降,平均收视率在0.5%及以上的常态新节目占比仅为9%,较2016年的18%和2015年的11%明显减少。与此同时,收视率在0.2%以下的新节目占比超六成,较2016年增多(图6)。

  

图6 2014-2017年上星频道常态新节目平均收视率分布(71城市,18:00-24:00)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综观2017年上星频道晚间时段平均收视率较高的常态新节目,我们可以发现文化、喜剧和青春励志元素在高收视新节目中层见叠出。中央台综合频道文化情感节目《朗读者》、湖南卫视文化探秘真人秀《七十二层奇楼》、中央台四套文化体验纪实节目《非常传奇》以文化视角引领荧屏正能量和价值风尚;上海东方卫视星素喜剧挑战竞技秀《笑傲江湖之笑声传奇》、中央台综合频道合家欢真人秀《欢乐中国人》、浙江卫视实景明星即兴喜剧《开心剧乐部》以喜剧为切入点引发受众的追捧;湖南卫视儿童智趣才艺脱口秀《神奇的孩子》、浙江卫视偶像对抗挑战真人秀《高能少年团》、江苏卫视少儿励志音乐真人秀《歌声的翅膀》、浙江卫视女团音乐养成真人秀《天生是优我》则以满满的青春能量在创新市场掀起年轻化的追寻和探索,为荧屏带来青春力量(表3)。

  

表3 2017年平均收视率较高 的上星频道常态新节目(71城市,开始时间18:00-24:00)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从新节目的播出平台来看,高收视常态新节目有进一步向头部卫视集中的趋势。2017年,平均收视率超过0.5%的常态新节目,进一步集中于湖南、浙江、上海东方卫视等头部卫视频道,三个频道播出的高收视新节目占所有上星频道的近七成。中央级频道中,综合频道、四套和八套2017年的高收视新节目占比也均较上年明显增长(图7)。

 

图7 2016-2017年平均收视率超过0.5%的上星频道常态新节目频道分布

   (71城市,开始时间18:00-24:00)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 地面频道高收视新节目数量萎缩,地域文化与民生服务提升收视热度

   在整体收视市场竞争中优势不断旁落的地面频道,在节目创新中的压力也日益增大。2017年晚间时段,地面频道播出的常态新节目中,首播月在本地收视率达到1%及以上的节目数量较前三年进一步萎缩,所占比例仅为11%。而收视率在0.1%以下的低收视常态新节目比例则明显增长,已经占到总量的近一半(图8)。地面频道在节目创新的道路上,仍面临着巨大的资源和竞争压力。

  

图8 2014-2017年地面频道常态新节目首播月平均收视率分布(本地,17:00-24:00)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具体观察2017年晚间时段地面频道首播月平均收视较高的常态新节目,我们可以发现以贴近本土地域文化、以民生服务为主旨的节目较为集中(表4)。湖南电视台经济频道《你是湖南人不咯》和扬州二套《一路楼台直到山》以文化益智的模式向观众展示本土韵味文化;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天使降临》、湖南电视台经济频道《周六家长会》、江西电视台少儿频道《中国亲子阅读大会》则围绕孕产、亲子互动、亲子阅读等展开对本土受众的亲子服务;山东电视齐鲁频道《爱的旅途》、贵州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调解小分队》以旅游相亲、调解等模式切实解决本土受众的实际问题。

  

表4 2017年平均收视率较高 的地面频道常态新节目(本地,开始时间17:00-24:00)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三、2017年节目创新总体特点

   1、 节目创新回归电视叙事本位,文化类节目传承落地有声

   随着创新主体对电视的文化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再认识,运用电视的叙事能力讲好故事,成为近年来节目创新的一个突破方向。2017年,电视节目创新领域便涌现出诸多围绕不同领域的人物、专注于讲好故事的节目,而讲述主体不限于特定领域的专家名家,更包括了处于社会基层的芸芸众生,在展现他们生活状态的同时,更是通过他们的人生经历与励志故事点亮梦想。中央台三套《文艺名家讲故事》用电影化的镜头揭秘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之所以成为"大家"的偶然与必然;中央台十一套《角儿来了》以情景舞台引导名家故事访谈,讲述梨园名角的传奇故事;北京卫视《我想见到你》聚焦平凡人的非凡经历,展现为爱圆梦的温暖。这些节目引发受众对于社会责任和自我实现的价值思考,成为节目创新中令人振奋的力量。与之类似,在2016年3月"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后,电视节目对其关注也提上了日程,北京卫视《非凡匠心》不拘泥于对传统文化厚重抽象的刻画,而通过"真人秀""文化体验"等手段和技巧丰富主流文化的电视表达。中央台四套《非常传奇》也聚焦传统文化传承,将舞台展演、嘉宾解读和明星体验相结合,让传统文化以一种通俗易懂的姿态走进人们的审美认知。湖南卫视《百心百匠》用年轻的语态讲述濒亡的中国手工艺及其传承者的故事,揭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北京卫视《创意中国》则通过最具震撼力的文化创意项目的呈现,引领观众领略中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电视节目市场竞争不断升温以及广电主管部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之下,无论是来自政策的外因还是节目创制者自发的内在思考,电视节目创新越来越关注对于文化内涵和公益内涵的挖掘。在此背景下,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电视节目2017年呈现井喷之势,无论是作为几千年来国人精神礼赞的传统诗词,还是凝结千年来人们智慧、精神和思想精髓的戏曲文化,都在新的电视艺术形式下,浸润心灵、启迪人心。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朗读者》以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引领观众感悟文化的魅力。上海东方卫视《诗书中华》围绕"诗礼传家""诗教家风"的主题,充分诠释了中华传统美好的家风、家训、家史。中央台十一套《中国戏曲大会》深刻挖掘戏曲多剧种、多故事的特点,《中国戏歌》力图开拓全新戏曲节目样态。上海东方卫视《喝彩中华》则聚焦普通人的戏曲梦,在传递艺术之美的同时,更重视国粹的发扬与传承。

   不仅如此,随着上星平台在该类节目的开发中经验的累积和制作的成熟,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平台从上星频道进一步扩展至地面频道,使文化传播与传承真正做到落地有声。烟台电视台三套《我爱读书》以声情并茂的朗读感受文学之美;江西电视台少儿频道《中国亲子阅读大会》和杭州电视台五套《小伢儿跟着诗词逛杭州》以阅读和诗词文化为载体,从孩子的视角做到人文的传承和表达;贵州广播电视台影视文艺频道《跟我学戏曲》立足现场教唱经典唱段;西安广播电视台丝路频道《品味中华经典》诵读、讲解、书法三位一体;山东电视影视频道《一封家书》则通过朗诵家书的形式深入挖掘家书背后的文化情感。

   2、 节目创新深入垂直领域,创新市场体量不断扩容

   近年来,生活服务类常态新节目一直是节目创新市场的一剂定心良药,节目以贴近和服务为出发点,围绕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展开,成为地面和上星频道一种较为稳妥的创新选择。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生活服务类新节目的话题性和影响力不足,较难在短期内快速圈粉,形成特立独行的标签。而在2017年的电视节目创新中,我们发现深耕某一垂直领域的生活服务节目逐渐崛起,在家装、音乐、舞蹈、法律、时尚、旅行、体育等领域进行创新尝试,其影响力在特定目标群体中迅速扩大,创新性元素的融入也使节目能快速圈粉,极大地扩容了电视节目创新市场的体量。

   2017年,上星频道多档节目深耕家装主题,从软装和硬装等多个角度,在注重服务性的同时,更强调改造后的变化和惊喜,看点十足。中央台二套《秘密大改造》在14天的改造周期内,顶级设计师免费为榜样人物进行全屋设计与改造,挑战性、公益性、神秘性兼具;上海东方卫视《生活改造家》和浙江卫视《全能宅急变》,从普通人的情感出发,节目价值不仅停留在对一间房屋的改造,更是对委托人生活状态的提升;江苏卫视《大梦小家》和北京卫视《向往的空间》则以星素互动的模式,通过家装见证亲情、友情、爱情,重现家的真正意义。

   历经素人选秀、学院派角逐、明星竞演等阶段的发展,中国内地音乐节目多样态绽放。综观2017年活跃于荧屏的音乐类新节目,可以发现这些节目在音乐之外,尝试融合更多的元素,将音乐与游戏(山东卫视《超强音浪》)、音乐与喜剧(北京卫视《厉害了我的歌》)强强联手,为音乐增加更多动能。不仅如此,安徽卫视《耳畔中国》致力于发掘优秀的民族歌者,传播者歌声背后悠久的中国文化。江苏卫视《中国乐队》和北京卫视、黑龙江卫视《舞力觉醒》两档文化纪实型节目直接深入音乐和舞蹈产业链,将中国原创的乐队和街舞文化进行深耕。不同于上星频道的大手笔,地面频道在音乐节目的创新中更注重贴近性和互动性,通过将音乐与本地百姓生活的融合,通过创新与本土乐迷的互动形式,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将本土化进行到底。山东电视影视频道《麦霸大搜索》双屏互动极大提高了节目的参与性;安徽综艺《全民KTV》也是将三屏互动贯彻到底,真正实现了参与的零门槛。

   上述垂直主题之外,还有多档节目在法律、时尚、旅行、体育等垂直领域中展开多元化的尝试,突破常规的创新思路与垂直领域的传统题材完美契合、同频共振。中央台十二套《律师来了》、河北卫视《拜托了律师》和辽宁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沈阳台)《帮你找律师》从法律服务的角度为受众提供公益帮助;东南卫视《美人帮》和江苏卫视《疯狂的衣橱》在时尚美妆和潮流穿搭上有所建树;内蒙古卫视《嘿马上出发》和山西卫视《探秘大峡谷》聚焦人文旅行;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中国球迷汇》则从球星球迷互动访谈的角度在足球这一领域挖掘创新资源。

   3、 "美食+"成创新市场热点,多元题材叠加挖掘节目衍生价值

   与家装节目类似,美食节目作为电视市场中更为传统的节目类型,也是各级电视媒体发力生活服务垂直领域的一个突破口。2017年的节目创新市场,"美食+"就成为了格外吸睛的一个创新方向,美食节目通过将情感故事、明星名人、厨艺竞技、家庭关系、文化传播等多种元素和题材的叠加,最大限度地释放自身的潜力,展现美食题材的多样衍生价值。安徽卫视《蜜食记》回到食物的起点,通过觅食故事和蜜事情感的结合,讲述中国餐桌上的小故事;江苏卫视《鲜厨当道》以明星美食竞技为基调,亲情、友情在节目里碰撞,通过明星美食背后的故事,传递美食的正能量;安徽卫视《家有厨神》将美食融入家庭关系中,让家长与孩子通过烹饪展开话题,从美食的视角传递美好生活理念;山西卫视《世界面食大会》则立足面食文化的传播,弘扬美食文化、助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在上星频道之外,各级地面频道则凭借着自身多年经营一方的经验,以贴近百姓生活为出发点,展开多种多样的服务本地百姓的美食节目创新。山东电视齐鲁频道《美味俏佳人》通过与美食相关的游戏比拼,打造一档属于当地百姓的"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综艺;上海电视台星尚频道《下厨吧型男》中现场嘉宾从制作创意料理的五位型男中猜出谁是真正的职业厨师,颜值、美味与竞猜融为一体;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食色生香》不仅教大家做菜方法,还会挖掘美食背后的故事,让厨艺技巧与饮食文化相结合;湖北综合《真的在点》将厨房搬至演播厅,明星大厨现场做菜,还会邀请路边的人们进入透明演播厅与明星近距离接触,展现美食的好用实惠;贵州卫视《美食大篷车》则跳出常规美食类综艺节目的明星模式,走进全国12座美食名城,不仅让观众见识到中国特色食材和食物,还能从中了解到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这些节目在美食内核下,通过形式多样的创新,尤其是竞猜、比拼、互动等形式的运用,大大提升了节目的感染力。

   4、 青春励志元素融入节目创新,亲子题材全方位关注成长问题

   长期以来,传统电视主流收视群体的中老年化成为"唱衰电视"的有力依据,并由此引发大家对于电视价值的质疑。而在近几年的媒体创新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广电从未停止受众年轻化的探索,并业已成为与电视产业化潮流相伴相生的迫切需求。在2017年的电视节目创新中,多档节目围绕青春主题展开,从节目内容形式到参与嘉宾选择,无不彰显对于青年、少年乃至儿童观众的关注,从歌唱、励志挑战、才艺展示、养成等多个角度展示属于他们的多样的青春。浙江卫视《高能少年团》以在年轻受众中具有较高人气的王俊凯、刘昊然、董子健、张一山、王大陆为固定主持,展现90后少年的青春正能量风采;浙江卫视《天生是优我》则以女团音乐养成为主线,展示青春少女的风采;江苏卫视《歌声的翅膀》关注青少年的音乐文化教育,旨在寻找最美天籁童声;北京电视台文艺频道《加油吧孩子》、山东教育台《校园星力量》和郑州三套《小小歌剧团》都以才艺展示为基调,把视线聚焦在少年儿童的才艺展示上,挖掘孩子的潜能,提升他们的自信。

   不仅如此,随着消费的升级以及二胎全面放开的政策利好,以育儿、亲子、成长、教育为主题的电视节目创新加速。2017年全年,从上星频道到地面频道有多档节目围绕上述题材展开创新。这些节目在多元化的育儿理念的碰撞中,在家庭化的文化互动中,彰显了儿童教育舆论引导及文化传播的社会功能。北京卫视《厉害了奶爸》对比孩子出生前后爸爸的变化,以新手奶爸的视角展现中国育儿,展现一个爸爸从男孩到男人的蜕变历程;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小鬼当家》全程跟踪记录12-17岁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在财经专家导师的指导下接管全家财务管理的1个月中家庭关系的变化;山东卫视《上阵父子兵》以素人父子为焦点,通过父子组队完成生活挑战的过程,解构全新父子关系;江苏卫视《了不起的沙发》通过为家庭创造欢乐有趣的沙发时间,让家长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陪伴孩子们共度亲子时光。在地面频道中,上海电视台哈哈少儿频道《咿呀咿呀》聚焦亲子幼教;山东电视齐鲁频道《辣妈萌宝猜猜猜》将辣妈和萌宝进行组合,展开益智答题和互动游戏;山东电视台第九频道《雏鹰少年》、重庆电视台生活频道《超级小玩家》通过成长体验提升少年儿童的各种能力;北京电视台青年频道《成长大会》聚焦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教育、健康、亲子关系等问题,全方位关注成长教育;江西电视台少儿频道《中国亲子阅读大会》则号称亲子版的《朗读者》,以全家总动员共同参与的亲子文化互动模式,掀起家庭阅读旋风。
   5、 明星跨界讲述不一样的故事,素人竞演呈现生活本真

   2015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中,要求"避免过度明星化,关注普通人",被业界称为"限真令"。此后,明星真人秀在模式、数量和时段受到调控的同时,以"星素结合"为创新突破的真人秀开始在荧屏走红,但在"星"与"素"的搭配模式、互动关系、地位转换等方面,此类节目也一直处于探索之中。2017年,作为电视真人秀的两大参与主体,明星和素人,从不同角度演绎各自的故事及精彩。明星跨界经商、冰上实境表演、户外生存探险,素人则凭借独特的民间幽默、超群技艺和励志故事呈现生活的本真。

   中央台二套《跨界见真章》以明星跨界经商财经访谈为主要形式,深入挖掘明星跨界经商背后的故事,呈现他们在创投领域的真实轨迹。北京卫视、河北卫视《跨界冰雪王》中明星们要从零基础滑冰菜鸟蜕变为翩翩起舞的跨界冰雪王,明星的跨界效应,不仅展示了明星另外的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燃起了观众对冰雪运动的兴趣。此外,上海东方卫视《越野千里》通过贝尔带领韩庚、傅园慧、李彦宏、姚明等明星跨界进行户外生存探险,展现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对自身的突破和成长。

   与明星的高调跨界不同,在素人真人秀中,芸芸大众以真情为基调,用朴实、原生态的表演诠释生活的美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欢乐中国人》创新"真实素人喜剧"模式,从爱情、亲情、友情等不同维度,捕捉生活幽默瞬间;中央台二套《城市梦想》以农民工生活为主题,向社会传递不同劳动群体相互尊重的价值观;山东卫视《超级惊喜》中民间高手通过脑力、体力的巅峰对抗完成超越自我的挑战;云南卫视《了不起的你》中拥有不凡经历的平凡人,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励志故事;黑龙江卫视的《驿站》则用平凡人不平凡的感人故事,打造一座心灵的驿站,让观众感受情感的温度,获得心灵的平静。
  
   此外,电视荧屏中几档星素互动节目在融合搭载的元素上有所突破,将传统文化元素、公益元素等融入其中,带来较好收视反馈。上海东方卫视《拜见小师父》中明星徒弟和担任师父的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人之间的互动成为节目看点;江苏卫视《不凡的改变idea show》素人竞演歌手对重量级明星音乐人的经典歌曲的改编为节目增色不少;湖南卫视《让世界听见》则让音乐节目搭上公益支教和致敬传统文化的元素,明星音乐老师对大山里儿童音乐梦想的关注在受众中引发热议。

结语
   2017年,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传统电视也在不断的创新探索中发展前行。一方面,在节目创新理性回归的背景下,常态新节目占比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优质创新节目进一步向头部卫视集中,现象级新节目在创新市场尤显匮乏。展望2018年,原创人文类节目能否在现有基础上开掘出新的爆发点,电视节目创新能否在家庭大屏收视时空中守住疆土乃至进一步抢占先机,这必定是一场更为激烈的竞争和角逐。
  

您的需求将被转发到CSM的邮箱

  • 我是CSM的客户
  • 姓名:
  • 公司:
  • 职务:
  • 领域:
  • 所在城市:
  • 电子信箱:
  • 手机:
  • 需求信息:
  • 预计项目额度(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