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类电视节目是以青少年教育为主要目标的电视节目类型,一直以来,青少类电视节目多以叙事的方式为主,多年固定不变的模式不免显得单调和老套,观众欣赏起来感觉枯燥乏味,并且往往带有浓厚的宣传和教化色彩,缺乏吸引力,因此,青少类电视节目一直收视不佳。近年来,随着"泛娱乐化"倾向越来越明显,社会呼吁电视节目回归本真,重新给荧屏一个清新健康的环境。很多电视节目制作者将方向对准了自带教育功能的青少类节目,重新架构编排,制作了一大批、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以儿童、青少年为主体的季播节目,包含纪实、调查、室内表演、外景播报、实景、动画、文艺表演、真人互动等,表现手法非常丰富,这些被重构了的青少类节目也因为内容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鲜明的风格,使它从原来的"小众类型"逐渐变成了被更多观众喜爱的"大众节目"。
本文利用CSM媒介研究的TVPRIS季播节目查询系统中的青少类季播节目数据,对2015年至2017年在中央级频道和省级上星频道中播出的以儿童、青少年为主体的季播节目进行归纳和整理,对这一类型季播节目的观众特征、收视状况、节目资源加以分析,同时结合代表性的优秀节目,力图简明勾勒出目前国内上星频道儿童、青少年主体季播节目播出和收视市场的基本状况。
一、上星频道青少年主体季播节目收播概况
青少年群体在家庭中拥有特殊地位以及特定的收视兴趣和收视需要,而在这一群体收视的同时,家长们也往往陪伴左右,相当规模的青少年群体以及数量更大的青少年父母群体,为青少类节目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上星频道也因此参与到青少类节目的制作当中,这里面既涵盖了那些专业的青少类频道,如湖南金鹰、卡酷少儿等等,同时也囊括了诸多中央级和省级卫视频道。2014年至2017年的四年间,在打通的全国71城市组中,上星频道播出的青少类季播节目总时长相对稳定,2017年青少类季播节目全年播出量为210个小时,较2016年的184个小时提升了14.1%,而收视总时长方面也与播出时长呈现出相同的态势(图1)。
图1 2014年-2017年上星频道青少类季播节目播出时长及收视(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细分到各个频道组,2014年至2017年中央级频道组青少类季播节目的播出时长持续增加,从934分钟到3041分钟,增幅达到了226%;与之相比,省级上星频道的播出量近两年则出现了下滑的态势,2016与2017年整体低于2014和2015年。收视总量方面,中央级频道组青少类季播节目收视量连续四年上扬,而省级上星频道组则与播出量呈现出相同的波动趋势(图2)。
图2 2014年-2017年上星频道不同频道青少类季播节目播出时长及收视总时长(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不同类型观众对于青少类季播节目的收视表现有所差异,其中,女性观众高于男性观众;4-14岁始终是收视的绝对主力,收视率较高,此外,35-64岁人群收视也较为明显。相较于2014年至2016年,2017年35-54岁的人群收视提升明显,这样的收视提升与伴随收视行为的增加有一定关系,但更多的还是与青少类季播节目制作日益精良紧密相关(图3)。
图3 2014-2017年上星频道青少类季播节目不同目标群体收视率(%,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二、不同节目形式、内容和关系的儿童、青少年主体季播节目的特征及收视表现
针对青少类电视节目普遍存在的枯燥乏味、宣教色彩浓厚等问题,广大电视节目制作者深入到青少年的教育、生活、娱乐等方面中,寻找新的发力点:一方面,拓展新的表现形式。近年来,一些不同于以往的表现形式,如脱口秀等被运用到青少年季播节目当中;另一方面,深入挖掘内容。有些节目深入青少年发展教育和亲子教育,为孩子增添寓教于乐的方式,为家长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真正发挥电视节目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功能,还有一些则着力于某一领域,如国学文化、体育竞技等,透过青少年的体验参与,展现当代中国青少年的朝气形象。本节分别从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节目的不同形式和内容分类出发,寻找儿童、青少类季播节目新的发力点。
1、 不同表现形式的儿童、青少年主体季播节目
我们将2014年至今在上星频道播出的以儿童、青少年为主体的季播节目依据不同的节目表现形式,分为脱口秀、闯关、游戏、观察、答题、户外、竞赛、体验、盲选、公益、访谈、实验这12种形式。从播出量上来看,竞赛为上星频道播出量最高的青少类季播节目形式,且2017年节目形式为竞赛的儿童、青少年主体季播节目较前三年有非常明显的增加,超过排名第二的脱口秀近一半的总播出时长。观察、游戏这两类2014-2016年较火的节目形式,在2017年播出量不大。
从收视方面来看,虽然竞赛形式的节目播出量最高,但收视并不理想,收视最高的节目形式是脱口秀。排名第二的闯关类节目一直是2014-2016年收视排名绝对领先的节目,但这一类型的节目明显呈现出逐年收视下滑的态势。游戏、观察、答题、户外、竞赛这几种形式的节目收视差异不大(图4)。
图4 2014年-2017年上星频道不同节目形式青少类季播节目播出时长与收视率%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江苏卫视《了不起的孩子》、山东卫视《育儿大作战》
同为脱口秀形式的江苏卫视《了不起的孩子》和山东卫视《育儿大作战》2017年的收视成绩均表现不俗。
《了不起的孩子》是一档先网后台的综艺节目,第一季于2016年在爱奇艺平台上播出,由孟非搭档昆凌,播出时就获得了不错的口碑与点击率。第二季由孟非和谢依霖主持,2017年在江苏卫视和爱奇艺同步播出。在《了不起的孩子》中,孟非不再是那个面对大人世界的睿智大叔,而是与孩子们平等对话、跟他们用同样角度去看待这个新奇好玩世界的保护者和同伴。参与到节目中的孩子们也都是各怀绝技,有少年高尔夫球冠军,有小小年纪就在白宫演出的乐手等等,但节目并没有将重头戏放在孩子们的才艺展示当中,更多侧重于与他们的对话交流,再搭配各种针对于孩子的技能设置的种种挑战环节,让大人们去了解孩子们不一样的世界。无论对于哪个年龄层、何种喜好的观众来说,"萌娃"都是一个极富吸引力的元素,《了不起的孩子》抓住了这个特点,用"萌娃"们的纯真活泼,去除很多"真人秀"的浮华,给荧屏注入一股"清流"。而谢依霖的敢想敢说和小朋友们的童言无忌很是搭调。她天生的喜感及独树一帜的谐星范儿深受新生代的喜爱,也为节目带来了不少除了孩子们以外的年轻观众。
山东卫视的《育儿大作战》采用真人脱口秀的形式,由明星扮演的花漾育儿团、金牌专家团、素人发声团组成,共同探讨解决真实的家庭育儿问题。节目主持人由"育儿宝典"刘仪伟担当,花漾育儿团由"时尚辣妈"曹颖、"狠辣皇后"戴春荣、"阳光潮爸"李茂、"奇葩鲜肉"花希担当。知名家庭关系专家杨谨和著名心理学家柏燕谊坐镇金牌专家团给予全程专业分析和建议 。节目聚焦0-8岁儿童家庭的育儿问题,以"好父母成就好孩子"为宗旨,集合家庭的各种育儿困惑,从孩子身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入手,找出问题原因,根据家庭的实际问题,给出具体解决方案,指导父母掌握正确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帮助家长成长。
对比两档节目的观众集中度可以看出,《了不起的孩子》在4-14岁、25-44岁观众中的喜爱程度要高于《育儿大作战》;而45-54岁的中老年观众对于《育儿大作战》的喜爱程度最高,这也符合节目的观众定位(图5)。
图5 2017年《了不起的孩子》《育儿大作战》观众集中度对比(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湖南金鹰卡通《疯狂de麦咭》、中央少儿频道《零零大冒险》
湖南金鹰卡通频道《疯狂de麦咭》引进自日本NTV电视台,是一档明星亲子益智历险闯关节目,主打差异化路线,以益智答题、密室闯关、亲子互动为特色,请来"爸爸去哪儿"、"百变大咖秀"、"中国新声代"等一系列国内外当红明星与偶像团体参加。节目设置了九个密室,不仅考验个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体能,更考验团队的配合默契程度。这个节目与以往其他青少类季播节目相比,不再表演和诠释别人的精彩,而是更加注重真实地展示原原本本的自己,面对密室刺激的惩罚挑战,展现自己真性情的一面。对比第三季与第四季《疯狂de麦咭》,虽然是一档"老牌"季播节目,但其市场竞争力在第四季时依然不减,较第三季还有明显的提升(图6)。
图6 《疯狂de麦咭》第三季、第四季收视率与市场份额(%,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同样是闯关形式的季播节目,《零零大冒险》是一档原创动画益智挑战类少儿节目,由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鱼子酱文化、奥飞娱乐共同制作。虽然萌娃还是那些萌娃,但在《零零大冒险》中,他们却不再被"带",而是翻身当队长,带领参与节目的明星嘉宾闯关玩游戏,最后获胜一方获得零零小勇士勋章。节目采取逆向思维,将视角聚焦在孩子身上,重点突出"00后"孩子们的天性释放,并让孩子们当一回小大人指挥成年人,展现他们的才能。如此一来,这个视角就强化了节目组寓教于乐的目的,更具益智意义。从挑战关卡的设置来看,《零零大冒险》的每一关,都包含了大量专门为孩子们所精心准备的题目,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同时富有童趣。答题过程中,伴随明星嘉宾的"惨遭调侃",现场一片欢乐,显然,这样的气氛也能让孩子们对题目及答案留下深刻记忆,而这些知识,正是在他们未来的学习中所需要的。这是一档在4-14岁观众群中影响力很大的节目,71城市平均收视率为2%,市场份额则达到了7.31%,而且分期收视也较为平稳,一直维持比较理想的收视表现(图7)。
图7 《零零大作战》4-14岁年龄收视率与市场份额(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湖南金鹰卡通《嘭!发射》《运动不一样》
《嘭!发射》是湖南金鹰卡通打造的一档水上亲子竞技节目,专为盛夏"量身定制",将所有水上竞技项目创新聚拢:划桨大战、投篮大战、浮板大战……更有终极挑战"嘭!发射",玩法与难度都突破以往关卡。节目中的参与者以家庭为单位,每期节目挑选20组亲子家庭分成4组分别进入不同的水池进行竞技比拼,4个池子选出4个冠军家庭进入"终极嘭发射"来决出最终的冠军家庭。节目中所有的关卡比拼都需要家长和孩子的合力配合,例如,节目设计的投篮大战,宝贝要用弹射器投球,而家长则在水中用篮子接球,非常考验孩子和父母的协同能力。刺激的竞技比拼以及紧张的比赛节奏非常考验家长和孩子的默契,这就使得孩子与家长的交流进一步增多。
《运动不一样》也是一档青少年趣味运动竞技节目,所设置的项目相较于《嘭!发射》则更为宽泛。节目精准的定位青少年强身健体、团结友爱。结合"校际达人+趣味健身"两大热点,发动全国15城小学生积极参与,把我们常见的运动项目,经过改造变得更加"逗趣另类",同时也大大增加了难度系数——形成"酷炫+搞笑"的"不一样"的运动玩法。节目将孩子们日常体育课中的运动项目具有想象力的"趣味"升级,将"运动+趣味"紧密结合。由"能力担当"、"搞怪担当"、"贴心担当"三位风格不同的领队带领来自15个省市的15支参赛队伍参加比赛,每期节目由三支队伍进行组别对决,决出冠军队伍。每期节目关卡不一,有逆风跳远、爆破60秒、星球大战、冲刺接球、飞跃跑道、勇攀领奖台等另类的运动项目,孩子们在领队的带领下勇敢挑战各类运动项目。
两档节目的定位都十分精准,4-14岁和25-44岁观众对两档节目都非常喜爱,而《运动不一样》在小学学历观众中的集中度要明显高于《嘭!发射》(图8)。
图8 2017年《嘭!发射》第二季、《运动不一样》观众集中度(71城市组)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 不同内容形态的儿童、青少年主体季播节目
按照不同节目内容来划分,2014年播出至今的以儿童、青少年为主体的季播节目可以分为才艺、歌唱、教育、旅游、文化、运动、科学、生存、生活这9种形式。从播出量上来看,以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节目播出量最大,且基本上历年变化不大,一直是播出量较大的内容类型,这自然与青少类节目的教育功能有着直接关系。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运动为主要内容题材的节目播出量也较大,占据第二位。排名第三和第四的分别为文化类和歌唱类题材节目。
从收视方面来看,才艺展示类季播节目在2017年异军突起,成为收视最高的节目类型,这与江苏卫视《不一样的孩子》获得巨大成功有着直接联系。近几年的电视荧屏,成人歌唱选秀类节目受关注程度大不如前,这一类型节目的制作者开始更为垂直的定位青少年群体,青少年歌唱类节目从收视效果上来看也比较理想(图9)。
图9 2014年-2017年上星频道青少类季播节目分内容播出时长与收视率(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北京卫视《音乐大师课》、江苏卫视《歌声的翅膀》
《音乐大师课》是一档由顶级音乐人教天赋少年唱经典歌曲的少儿成长音乐节目。16位6至13岁的天赋少年在4位顶级音乐人的辅导下传唱经典歌曲,少年们经过音乐课堂和汇报表演,在音乐老师的全程呵护下,与经典歌曲原唱者及文化大师等组成的特约听课团亲密接触,完成百首中外经典歌曲的传唱。节目采用学年制,每一学年从入学面试到毕业典礼,可谓尽览儿童成长的全过程。并且,节目规避了导师评委的刁钻点评和无情淘汰,让每一位儿童都得到表现的机会。节目不仅仅关注孩子的音乐进步,也关心孩子的性格成长及人格提升,设置课外辅导员角色,在孩子们课下的生活中融入了更多的做人道理,让孩子们的人格魅力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为了让节目回归单纯的音乐和歌唱,还规定上节目不化妆、出名后不代言等,将孩子们的功利心降到最低点。
两季《音乐大师课》在25-54岁主要中青年收视群体中的成绩还是比较理想的,无论是收视率还是市场竞争力均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虽有起伏,但整体变化不大(图10)。
图10 《音乐大师课》第二季、第三季25-54岁观众群收视率与市场份额%(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同为歌唱类青少年季播节目,与《音乐大师课》不同,江苏卫视《歌声的翅膀》则将题材内容更为垂直深耕于民歌方向,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天籁童声轮番登场,空灵嗓音的"京剧少年"、自创"海浪音"的马来西亚华裔女孩、带来神奇口技与欢乐舞蹈的鄂温克族姐妹花……四位"大龄少先队员"阎维文、孙楠、伊能静及成长教育专家兰海,既是辅导员又是倾听者,更与孩子们结成忘年交。欢声笑语与天籁之音背后,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这档节目的观众构成与集中度数据显示,年轻观众并不是节目收视主体,集中度也不是最高,而25-34岁、45-54岁的中青年观众占比最高,如今青少类节目对于其他年龄层观众的吸引程度可见一斑(图11)。
图11 江苏卫视《歌声的翅膀》观众构成和集中度(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中央少儿频道《小鬼当家》、北京卫视《八八爸爸》
电视的教育功能与课堂教育不同,它是一种间接的教育,将传统的"耳提面命"转变为对话甚至是体验的形式,使观众更加易于接受。尤其是叛逆期的青少年,他们往往倔强,情绪反应大;顶撞父母,一言不合就撒泼,什么事情都要跟父母对着干。空洞的说教只能让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严重,如何帮助家长更是帮助孩子找到叛逆期的的相处之道?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聚焦叛逆期少年,推出了一档节目《小鬼当家》。《小鬼当家》是一档家庭教育季播节目,节目主体设计是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到十名处于10-17岁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让他们在财经专家导师的指导下用一个月的时间接管全家的财务管理职责。节目全程跟踪记录在这一个月的家庭关系变化,其中包括感情的碰撞,观念的冲突,利益的纠葛,最终目标是让专家帮助孩子与家庭理智平衡地计划花销,融洽紧张的家庭关系,找寻家庭和谐稳定的根源,共同探讨孩子成长的话题。从分期观众构成中可以看出,节目在10-17岁这一年龄层观众的集中度均高于100%(图12)。
图12 中央少儿频道《小鬼当家》10-17岁观众分期观众集中度(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北京卫视《八八爸爸》也是一档探讨代际沟通的演播室父子真人秀节目,关注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父亲角色,每期节目邀请八对父子(女),围绕同样的话题,由孩子们展开对父亲们的甜蜜"吐槽",并通过"父子联盟"亲子游戏,打破父子间的壁垒,让孩子与父亲能够敞开心扉交流,实现两代人的深度沟通。数据显示,25-34岁、45-54岁的中青年观众占比最高,大学及以上高学历观众无论是占比还是对于节目的喜爱程度均优势明显(图13)。
图13 北京卫视《八八爸爸》观众构成和集中度(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山东卫视《下一个球星》、北京卡酷少儿《KAKU少儿热血躲避球》
《下一个球星》是一档青少年足球养成类节目,节目由三位主教练坐镇指导,在竞技与娱乐中,让国足的下一代不断成长,兼具代表性和趣味性,专业而不失风趣。20名少年在教练们的手下经历严格的淘汰训练,最终选拔出三名小球员跟随总教头欧文前往欧洲足球圣地生活、训练,破茧成蝶,择优与知名足球俱乐部签约并为国效力,成为备受瞩目的下一个足球巨星。节目由曾经的英格兰队长、利物浦足球金童迈克尔·欧文,北京老国安名将邓乐军,前国脚最佳射手张玉宁共同执教。现役女足队员安娜,现任国青队技术指导董美君加盟担任助教,偶像团体SNH48组合成员陈思空降集训担任生活教练。
相对来讲,北京卡酷少儿的《KAKU少儿热血躲避球》则是一场以电视手段播出的校际争霸赛,北京市包括北大附小、清华附小、爱迪外国语学校等在内的16所小学参与其中,力求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躲避球这一运动项目,在比赛当中培养孩子们团队配合,拼搏进取,不怕困难的精神品质。
两档节目观众集中度差异较为明显,《下一站球星》在青年人群中的喜爱程度高于《KAKU少儿热血躲避球》,而后者在少年儿童中的集中度则优势十分明显,这种差异的出现除了节目定位不同以外,或与节目所在的电视平台有一定的关系(图14)。
图14 2017年山东卫视《下一个球星》、北京卡酷少儿《KAKU少儿热血躲避球》观众集中度(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3、 不同人物关系的儿童、青少年主体季播节目
青少年的成长过程是各种关系形成的最初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培养一个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因此,每一个以儿童、青少年为主体的季播节目中总是基于至少一种关系,如亲子、代际、伙伴等等。2017年,在诸多节目中,融合多种关系类型的综合类季播节目播出量最大,且收视也最高,这种节目并不局限于某一种人际关系类型,在节目中可以涵盖与青少年成长相关的各种关系,如师生关系,朋友关系,亲子关系等等类型,灵活多变,不拘泥于某一类型,创作也相对更加简单。在单一关系的儿童、青少年季播节目中,师生关系无论是播出还是收视均处于第二位。此外,亲子与伙伴关系也是这一季播节目经常涉及的关系类型,无论是播出量还是收视量均有不错的表现(图15)。
图15 2014年-2017年上星频道青少类季播节目分关系播出时长与收视率(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师生:山东卫视《国学小名士》、安徽卫视《少年国学派》
随着时代的进步,对中国人进行自己的身份认同很是必要。社会越来越开放、经济越来越发达、教育越来越多元,这就要求我们夯实文化身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在这种背景下,青少年要尽早地建构自己的文化身份,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历史、道德和伦理要有深入的了解,从小打好基础,知道我们文化的长处、特色在哪里。青少年为主体的国学类节目便随势而生。
《国学小名士》是一档由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国孔子基金会、山东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国学益智竞赛节目,以"悠久文明,青春中国"为定位,以"国学"为题,不再局限于此前被广泛涉及的古诗词、诗文,"诗书礼乐骑射"等六艺题目以及更广泛的国学领域都进入考察范围。舞美方面也是可圈可点,舞台变化与节目"斗转星移、摘星斩月、秘境行踪"等独创环节紧密结合,例如在"斗转星移"环节,舞台的主logo背景、环屏背景、百人席的桌屏都会以星空为主题。这种设计打破了传统舞台的设计造型感,充分利用和拓展了舞台空间。据介绍,《国学小名士》的舞美是在国外舞美顾问和国内顶尖团队的共同合作下,经过三个月紧锣密鼓的准备与搭建才最终完成。
安徽卫视的《少年国学派》则显得更为严肃,节目由康震、蒙曼、杨雨等国学大师坐镇,知名教育家陈昊、著名心理专家柏燕谊辅导,以"专家萃取国学精华"为文化背景,以"导师选人亲自督战"为大赛形式,以"引导少年国学修为"为大赛目的。由导师带队32名学员,组建4支战队,通过成语故事演绎、自由演讲、导师学员辩论PK等多种方式进行国学竞技,向"优秀国学少年"的荣誉称号发起冲击。
对比两档节目的观众集中度,《国学小名士》在25-34岁的青年人群的喜爱程度高于而35-44岁中青年人群集中度则低于《少年国学派》。此外,两档节目在高学历人群和干部/管理人群中的集中度均较为理想(图16)。
图16 2017年《国学小名士》《少年国学派》观众集中度(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伙伴:湖南金鹰卡通《爱上幼儿园》、中央少儿频道《最野假期》
《爱上幼儿园》是金鹰卡通卫视推出的一档宝贝成长观察秀节目,将目光锁定在毫无荧屏经验的2-4岁的幼儿身上,真实记录幼儿们从开学到逐步适应各自身份转变的全过程,以孩子的视角重新看世界。节目由金鹰卡通卫视节目品牌核心团队制作,并邀请了韩国当红真人秀节目团队做节目指导,日本高级育儿专家做顾问,力求打造一所前所未有的全新幼儿园。在幼儿园里,节目组设置了数十个固定监控,十多个跟拍摄像机,以"全方位、无死角"的状态捕捉记录孩子们每天在校园中学习玩乐的身影,不错过任何一个成长的瞬间。从节目的表面上来看,节目只是一档幼儿现实生活状况的呈现,或逗趣、或无厘头,但实际上,节目将教育中关于爱与陪伴的元素融入其中,传达出来的更多的是童心、童真以及孩子的责任心与上进心。
《最野假期》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于2015年推出的一档季播少儿户外成长体验节目,节目旨在推动未成年人生态道德建设。节目组精选的最野小勇士们学会独立面对自然、面对困难、面对同辈群体。在精心策划的任务中,他们走出城市,走进自然,构建团队,解决困难。2017年,为了配合"一带一路"的整体宣传,第三季《最野假期》选择"西行"的主题。丝路文化作为重要元素融入节目中,让更多青少年儿童能够真切的感受丝路伟大的历史意义。节目组从全国报名的上千名少年儿童中选出5名最野小勇士,他们从嘉峪关出发,一路探寻丝路的秘密,见证文明的奇迹。在这一路上,既有野景野趣,又有文化内涵,有苍凉壮阔的边关古隘,也有闻名世界的文化宝藏,有扎根边疆的青年才俊,也有守卫国门的钢铁卫士……
《最野假期》共播出三季,每一季在4-14岁人群中均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效果,三季收视率均维持了较高较稳水平,且后两季市场份额明显提升(图17)。
图17三季《最野假期》在4-14岁观众群中的收视率与市场份额(%,7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结语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制作者将方向对准了自带教育功能的儿童、青少类节目,融合娱乐精神,重新架构编排,使得这类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活泼。相信今后将有越来越多的观众喜欢儿童、青少类的"小众节目",且这类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鲜明的风格的节目也会逐渐演变成了被更多观众喜爱的"大众节目"。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3 CSM Media Research 京ICP备05047992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133号 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