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研究洞察

跟着电波去旅行 ——旅游广播收听现状及发展机遇探索
作者: 封翔

   根据国务院关于"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城乡居民出游人数年均增长10%左右,入境游年增速2.28%,出境游年增速5.09%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深化之年。据国家旅游局2017年全年旅游统计数据报告 显示:2017年国内旅游增速超预期,比上年同期增长15.9%,入境游增长2.5%,出境游增长7.0%。我国旅游市场规模稳步逐年扩大,旅游产值稳步增长,"旅游+"为旅游业发展带来全新变革。本文基于"旅游+广播"的连接点,以旅游广播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收听率为纽带,探索广播与旅游在媒体融合新时空下的现状及机遇,以期为广播和旅游搭建平台,为听众带来更多旅游产品和体验。

一、旅游广播整体情况

   1、旅游广播的发展概况

   我国旅游广播频率数量上相对较少。在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网站,以"旅游"作为关键字分别查询调频和中波频率:截至2017年9月30日,在调频频率中,旅游频率数量为53个,占全国所有调频频率总量的2.2%;在中波频率中,旅游频率数量为9个,占全国所有中波频率总量的1.8%;旅游频率总计58个,占所有频率的2.2%。

   旅游频率不仅数量占比不高,而且南北分布不均。观察58个旅游频率,其中省级频率12个(表1),市级频率46个。12个设省级旅游频率的地区中,10个属于南方省份,北方仅有河北省、吉林省;46个设立旅游类频率的市级电台中,有35个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有11个,南多北寡一目了然。

   旅游频率专业化水平发展不均衡。广播频率一般是专业化频率,旅游频率大多以传播旅游文化、提供旅游资讯,打造地区旅游专业媒体为主旨。但从旅游频率名称观察,一些旅游频率还与其他元素集合,如四川旅游生活广播、湖北体育旅游广播、丽江交通旅游广播等,旅游文化、旅游经济等也是常见的频率名称;在旅游广播实践中,有些旅游广播也结合特色进行运营,如FM104.5女主播电台(旅游之声)、FM104.5/AM603(浙江旅游之声)、安徽旅游广播私家车电台等,旅游广播频率呼号的不统一反映了旅游专业化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表1 省级旅游频率列表

数据来源: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2、旅游广播收听基本情况

   广播收听市场竞争具有较强的区域化特征,同一区域广播频率总数量相对有限(一般有16-20个频率),省级频率和市级频率相互竞争是全国广播收听竞争的主旋律。相比广播市场主流的交通类、新闻类和音乐类频率,旅游广播频率数量较少并且竞争力较弱。以部分省级旅游广播在省会收听表现为例(表2):没有旅游广播进入本地排名前五位,有2个进入了排名6-10位,占总量的25%,排名11-15位的有5个,排名15位外的有1个,旅游广播竞争力整体表现相对较弱;从市场份额数值看,以市场20个频率计算,平均份额为5%,其中在省级旅游频率中,仅有FM104.5女主播电台(旅游之声)FM104.5/AM603和江西旅游广播FM97.4两个频率略超该平均值。旅游广播收听水平整体偏弱。

  

表2 2017年部分省级旅游广播收听竞争力表现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观察旅游广播收听贡献可以看出,在家和车上收听是旅游广播收听的主要场所,收听贡献普遍超过7成。其中市场份额相对较高、排名相对靠前的江西旅游广播FM97.4、FM104.5女主播电台(旅游之声)FM104.5/AM603和湖南旅游频道FM106.9车上收听贡献较高,而其他旅游频率则在家收听贡献较高。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旅游广播要想取得好的收听成绩,必须抓住车上收听人群(图1)。

  

图1 2017年部分省级旅游广播分场所收听贡献(%)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以收听相对较高的FM104.5女主播电台(旅游之声)FM104.5/AM603和江西旅游广播FM97.4为主要研究对象,观察其全天收听分布可以看出,2017年,FM104.5女主播电台(旅游之声)FM104.5/AM603和江西旅游广播FM97.4全天收听走势与广播整体收听走势一致,均呈现早晚收听双高峰型,FM104.5女主播电台(旅游之声)FM104.5/AM603的收听峰值接近1%,在收听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主要贡献的车上收听,也均表现为上下班时段收听最高,而午间时段表现不高。江西旅游广播FM97.4作为小众广播,收听表现受整体市场收听影响较大(图2)。

  

图2 FM104.5女主播电台(旅游之声)FM104.5/AM603和江西旅游广播FM97.4全天收听走势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3、旅游广播收听人群

   FM104.5女主播电台(旅游之声)FM104.5/AM603和江西旅游广播FM97.4听众结构显示,旅游广播收听人群既有共性又地区差异明显。共性表现为,都把听众瞄准为高收入群体。差异表现为,FM104.5女主播电台(旅游之声)FM104.5/AM603女性听众占主体,而江西旅游广播FM97.4男性所占比例更胜一筹;在年龄段中,江西旅游广播FM97.4相对集中于35-54岁听众群,而FM104.5女主播电台(旅游之声)FM104.5/AM603人群相对年轻和跳跃,吸引了15-24岁、35-44岁和55-64岁群体;在学历水平中,FM104.5女主播电台(旅游之声)FM104.5/AM603以中等学历人群为主体受众群,而江西旅游广播FM97.4听众学历更高;在收入水平中,江西旅游广播FM97.4月收入2001-3500元的听众达到六成,人群非常集中,而FM104.5女主播电台(旅游之声)FM104.5/AM603人群则相对分散。江西旅游广播FM97.4人群的差异体现了各地听众的差异,因地制宜抓住高收入群体的共性体现了旅游广播服务于旅游的特性(表3)。

  

表3 FM104.5女主播电台(旅游之声)和江西旅游广播FM97.4听众结构(%)比较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二、旅游节目整体情况

   全国旅游广播频率数量有58个,仅占广播总量2.2%。其节目也不全都是旅游节目,以FM104.5女主播电台(旅游之声)为例:节目编排依然是大综合的编排方式,虽然有《音乐环绕全世界》、《时尚丽人行》、《美食选选选》等旅游类节目,但也不乏《转卫视新闻》、《欧美音乐排行榜》、《音乐PATTY》、专题等节目。旅游广播虽有不少,但类型化编排的旅游广播并不多,实际上旅游节目更广泛存在于各类频率中,节目形式也多种多样,有资讯类、服务类、文化类和娱乐类等。

   "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的六要素,旅游广播节目可以按照旅游六要素划分为美食类节目、房产类节目、旅行类节目、游玩类节目、购物类节目和娱乐类节目。其中美食类、旅行类节目尤为常见。

   美食类广播节目是最为常见的节目形式,各地电台均有播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节目有楚天交通广播FM92.7的《好吃佬》,节目每天下午17:00-18:30播出,以"侃吃聊喝"立意,志在遍访全国美食,结交四方贪吃精英,考查美食秘门特技,报道美食传奇人物,主持人幽默诙谐的方言主持则是《好吃佬》节目最具特色的亮点,资讯、美食、脱口秀三者美满组合,让《好吃佬》为听众提供了活色生香的听觉盛宴。节目播出后,在武汉收听居于前列,特别是车上收听以接近三成的市场份额位于同时段榜首(图3)。该节目在广播上取得成功后,还与电视强强联手,在湖北经视周末19:30-20:00推出同名节目,同时线下成立专业的公司进行运营,把《好吃佬》节目做成品牌,获得了更大成功。类似的节目不少,如FM104.5女主播电台(旅游之声)FM104.5/AM603的《美食选选选》、重庆人民广播电台都市频率FM93.8的《吃在重庆》等,播出的时段都在傍晚时段。

  

图3 《好吃佬》车上市场份额(%)走势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旅行类广播节目是当下流行的节目形式,交通、文艺、音乐等主要频率均有涉猎。利用本地旅游特色、结合广播优势、开发旅行类广播节目、带领听众自驾游、给听众推荐精品旅游线路、用活动累加受众群,提升频率向心力。典型节目有: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广播(FM87.6/CFM93.8)的专业广播旅游节目《环球旅行家》,集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文化性、服务性于一体,全方位服务于旅游人群;武汉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FM101.8的《时光旅行者》,定期招募车友俱乐部的小伙伴跟随主播出游,2017年已经组织了《我在美国开飞机》、《京山美人谷自驾》、《法国自驾游》、埃及游、以色列游等多次高端旅游活动,通过主持人带队、与节目互动、公众号的分享等提升活动粘度、强化粉丝群体;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城市广播私家车调频FM92.9与自治区旅游局深度合作推出《自驾新疆》旅游节目,升级城市广播旅游自驾活动,线下活动反推线上节目,线下组织多次长途自驾游、周末短途游活动,成功吸引品牌广告冠名,同时节目市场份额连续攀升,在该时段取得了乌鲁木齐广播市场排名第二位(不包含维语节目)的收听好成绩。类似的还有楚天交通广播FM92.7的《927汽车俱乐部》、山东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up radio FM101.1的《唱游天下》和辽宁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FM97.5的《@旅行》等。

三、旅游与广播的结合形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升,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休闲方式。广播作为传统传播渠道,在旅游推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广播节目也日益备受听众青睐。细数旅游与广播的结合,从广播推介形式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资讯服务类。早期广播旅游节目的主要形式,发布旅游资讯服务广大的听众。例如每年黄金周期间各地发布旅游人数、景点、交通等信息,指导旅游企业、旅游者合理安排旅游行程等均是这一范畴,及时发布旅游信息资讯,服务行业和市场。

   第二,现场报道类。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现场连线的手段开始运用到广播旅游节目中,广播的及时性进一步凸显,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手资料也第一时刻吸引着广大的听众,如开通台湾旅游直航时,通过记者的现场连线获得了广大听友的关注。

   第三,体验分享类。随着微博等网络技术的发展,体验分享开始进入大众的视线。把旅游的美景、体会分享出去,感染带动其他人,引发更大的人参与旅游活动,特别是微信、微视频、移动客户端的发展,新型网络技术已经成为旅游推介的催化剂。在前文所提到的旅行类广播节目的官微,可以找到海量的DJ旅游体验分享内容。

   第四,线上线下打通类。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旅游与广播的结合更进一步,线上的广播节目与线下的听众有机整合,方便听众参加广播的各种线下活动,实现无缝链接。同时广播节目也从线性直播延展至非线性播出,打通线上和线下,真正实现全心服务听众。目前旅游节目中自驾游等活动都是线上线下打通型的践行者。

四、旅游广播发展思考

   目前,旅游广播整体收听水平较低、专业化水平发展不均衡、节目模式同质化竞争的现象仍然存在,旅游广播节目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围绕旅游+,包装策划本土广播旅游品牌节目,架起旅游产品、旅游消费者和旅游市场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沟通桥梁,为群众旅游提供便利、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和电台自身可持续发展服务。

   1、发挥广播优势,凸显声音要素

   广播相比其他传播形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声音单一传播,未见其人但闻其声,声音为听众提供了想象空间,同一件物品通过视觉呈现会表现为千人一面,但通过声音表现,会呈现千人千面的效果,人们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自己心目中的独有画面。在旅游推介中,旅游本身需要用视觉、听觉甚至味觉等多重感官来体验,广播节目看似少了视觉的直观性,但通过主持人对旅游信息进行介绍、邀请旅游者分享自己的旅行故事等,可以在保持神秘感的同时刺激听众的想象力,为听众留下品味的空间和认同感,从而促进了旅游的推介。当然,随着"三微一端"飞速发展,利用其平台辅助旅游推介也是很有必要的。

2、注重场景化服务,实施精准化营销

   在旅游推介中,广播节目作为主要策划者和执行者,要注重场景化设计和服务,针对不同场景设计不同的旅游产品,如不同季节时,设计相应的旅游产品,如春天的郊外踏青、夏天的清凉水上活动、秋日的丰收之旅、冬天的冰雪季等,做到精准化营销,提升服务效率。场景化不仅体现在产品设计时,还包含在产品服务的所有过程中,在不同场景下,旅游节目都需要提升服务水平及意识。

3、明确听众定位,实现节目产品化

   清晰的市场定位是旅游广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旅游广播的目标听众是本地出游人群、外来旅游者以及旅游景区等,必须明确界定目标受众群,继而依据定位的听众编排节目,是频率专业化的基本原则。只有明确了听众定位,依托目标听众打造节目,让节目与受众紧紧相连,努力把听众变为节目用户,参与到节目中,实现节目产品化,节目才会有生命力,才能长期发展,积累品牌。

4、打通广播旅游产业链

   在媒体融合的新常态下,广播"听众"开始逐渐向使用内容、使用产品、使用服务的"用户"转变。旅游广播节目不仅要做好线上节目,提升节目收听水平,还要办好线下活动,利用活动强化节目品牌,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打通线上收听和线下活动是提升旅游广播节目品牌的第一步,打通广播旅游产业链才是最终旅游广播的发展之路。旅游广播节目是整个产业链中重要的流量入口,当然还可以借助新媒体收听提升流量,利用流量红利在旅游者、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间构建完整产业链。对于旅游广播节目来说,线下活动也需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做好策划、定位用户、找准市场、开发多场景活动产品,办好线下活动是打造节目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线上节目与线下活动的密切配合,形成广播听众与活动人群的双向转化,节目运营者要跳出传统广播的桎梏,用互联网思维思考节目的发展空间,打通广播旅游产业链。

  总之,旅游业方兴未艾,旅游广播任重而道远,只有做到了解听众需求,满足听众需求,找到自身特色,发扬广播特点,广泛运用各类新媒体技术,做到"听众"和"用户"的双向转换,才能厚积而薄发,在专业化、类型化的道路上扬帆远航。让广大的听众抛弃生活的苟且,跟着电波寻找他的诗和远方吧!

  

您的需求将被转发到CSM的邮箱

  • 我是CSM的客户
  • 姓名:
  • 公司:
  • 职务:
  • 领域:
  • 所在城市:
  • 电子信箱:
  • 手机:
  • 需求信息:
  • 预计项目额度(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