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研究洞察

一步之遥——漫言文化类电视节目
作者:王昕轶

   一、什么是文化类节目
   2016年至今,文化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从字面意思来看,除去政治、经济以外,其他内容的节目都可以归属于文化类节目;所有电视节目当中,除新闻以外,其他的类别都可以创制文化节目。今天,我们则将目光进一步再聚焦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盘点从去年到今年的文化类节目,最早有黑龙江卫视和腾讯视频推出的《见字如面》,之后央视相继推出了红遍大江南北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和《朗读者》,今年东方卫视又推出了《诗书中华》和《喝彩中华》。我认为,文化类节目还应该涵盖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等益智类节目。
   文化类节目具有广阔的题材,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诠释文化类节目,作为导演、制作人来讲,我们做一个文化类节目,非常希望所有的媒体、广告主,或者数据分析机构,以正确的方式来看待文化类节目,文化类节目就应该是电视节目当中存在并有广阔发展空间的一个品类。在过去的很多年当中,我们有太多的户外真人秀,太多的选秀,太多的歌唱节目,但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社会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类节目的需求必然会不断提高。
   东方卫视在今年三、四月份推出《诗书中华》,是因为之前有了《中国诗词大会》如此好的基础,社会的需求增加了,有了《诗书中华》、《中国诗词大会》,很多家长在微信里面加入背诗群,整个社会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大。当然,有些客户认为,文化类节目一时不可能量很大,收视率的数据不会很高,但是其实整个社会对文化的需求是很大的。作为一个电视工作者,我们应该做怎样的文化节目呢?在过去很多年当中,文化类节目是一直存在的,只不过不是一线卫视最头部的节目,例如文化类纪录片,从《故宫》到《我在故宫修文物》,以及《舌尖上的中国》,都是非常好的文化类产品,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在,如果在广告竞争、收视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一线卫视要做出更头部效应的文化类节目,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探讨。

  二、如何做好文化类节目
   随着电视视频的高速发展,泛娱乐化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作为文化类节目,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不能再故步自封。不能说文化就是很好,书法就是很好,中国的民乐就是很好,观众不看是他不懂。文化要更接地气,不接地气就是"断气"。过去很多年,文化类节目的确不够接地气,现在我们积累了许多优秀电视节目制作的经验,有综艺的、真人秀的、选秀的等等,所有品类节目制作的经验都可以为文化类节目服务。文化类节目的核心内容是传统文化,我们可以运用最新的电视手段,用最时尚、观众最乐于接受的方法来制作文化类节目。文化类节目并不一定要曲高和寡,让人看不懂,现今的文化类节目可以用任何方法为之服务,让更多的人愿意观看进而喜爱、传播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当初说做戏剧节目,大家的考虑集中在戏剧节目应该以何种方式呈现,有没有人喜欢看,最终节目是很碎片化的,每一段内容7至8分钟,真正的戏剧展示是1分钟到1分半,其他的内容是一些知识点,所有要传递的人文精神是很碎片化地通过电视的手段嵌入到所有的电视场景当中的。尽管是一档传统文化节目,《诗书中华》用了22个机位,《喝彩中华》用了24个机位,完全运用现代的电视语言,将传统文化作为题材和内容,把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碎片化,重新架构,呈现给观众,观众通过这样的欣赏方法,可以慢慢吸收很多东西,如果完整系统化地呈现就和纪录片没有区别了。
   我今年在上海电视节参加了一个讨论文化节目的论坛,参与论坛的有《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制作方,还有东南卫视的节目。《朗读者》是文化节目非常好的代表,经济效益也很好。我一直认为做好传统文化节目需要有三颗心,第一是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包括和广告客户之间交流,传统文化节目一定不是想让他爆红的,做文化类节目需要一个养育的过程,是真心想为中国传统文化做点贡献的过程。现在做任何一个文化节目都是在种树,今日种树后人乘凉,如果今天不把这些文化的树种下去,二十年以后,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将受到影响。今年,东方卫视也有非常大的勇气,拿出那么黄金的版面做文化类节目,也是抱着一颗真诚的心。整体而言,文化类节目收视效果不及综艺和户外真人秀,但是对于社会、对于文化的传承其价值是非常大的。第二是需要有一颗敬畏的心,做文化项目很难,因为它不是单纯做几个游戏、拉几个明星就可以的。它需要更好的体现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特别是当中的内涵,每一项内容都是值得讨论的,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没有这样一颗敬畏的心,做出来的就是纯搞笑、纯户外的节目,并没有达到最终的效果。而如果有这样一颗敬畏之心,做一档能体现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内涵的节目,观众最终还是会被深厚的文化底蕴带动。第三是要有一颗骄傲的心,我做了诗书类和戏曲类的节目,非常的骄傲,中国的长城令我们骄傲,因为那属于中国。作为文化类节目的制作人、收看人、推广人、广告主,都会有这样一种自豪感,一颗骄傲的心,因为是在前人五千年积累的基石上做节目,会觉得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去展现,而且这些东西是流淌在中国人的精神和血液当中的,这些内容能够让所有中国人找到共鸣。我觉得做好文化节目,保持这三颗心,真诚的心、敬畏的心、骄傲的心,才能够更好地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电视荧屏上进行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三、文化类节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统一
   文化节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统一?这个话题是无法逃避的。怀着三颗心去做文化节目,一定有非常好的社会效益,我们在为今天和明天的中国社会种树。那么经济效益从哪儿来?我认为可以分几个层面来讲,首先,节目本身的平台是具有广告价值的,这一点勿庸置疑,在一线卫视的周末档,一档文化节目可以获得的收视率,一定是可以完成招商的,目前整体电视内容,在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下还是有一定优势的,这是一部分的经济效益。把传统文化类的节目做好,获得一定的收视率,没有收视率的节目我们也不能做。其次,文化类节目还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衍生产品,其实现在所有的媒体产品都是媒体链条产品,有非常多的层次,文化类节目完全可能开公众号,可以开展线下活动、名人的讲学,还可以开播电台的节目,例如,在喜马拉雅这样的平台上,传统文化的电台有非常大的价值。如果在电视播出之外,在其他的链条上有各式各样的产品,传统文化的力量是很大的。包括一些衍生的产品、互动,以及一些体验,这些对于年轻人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目前一些传统的内容还是散落的,我们需要在传统文化品牌建立的同时,把这条链条打通,让其产生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在电视上产生的效益。例如,我做戏剧节目之后,朋友圈有很多人问我可以在哪儿拍戏剧照,相关产业链非常大。另外,经济效益是面向未来的受众,我做两个传统节目的时候,发现这样的节目基本是70后的爸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在看,很多户外的综艺,户外的真人秀,爸妈觉得孩子并不合适看,但是他们又很难在电视上找到全家都爱看的电视,有很多人希望看到不同的东西,所以带着孩子看诗书、戏曲节目的人特别多,而且家长都希望传统文化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得到更多的培养。所以,对于目前学龄前到小学这一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父母非常希望孩子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文化类的节目,希望在他们身上滋养这样的气质和谈吐,而这些需求都可能转化为文化类节目各个层次的经济效益。

  结语
   在未来若干年当中,文化类节目还是会逐步增加,而且会做得越来越好,但是这个过程一定是比较慢的,因为他承载的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大家需要有一些耐心。同时,也需要所有人一起来出力,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找到一片合适它的土壤和市场,这样才能把传统优秀文化节目做得更好。

  

您的需求将被转发到CSM的邮箱

  • 我是CSM的客户
  • 姓名:
  • 公司:
  • 职务:
  • 领域:
  • 所在城市:
  • 电子信箱:
  • 手机:
  • 需求信息:
  • 预计项目额度(人民币)